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统计分析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特点、规律,为促进老年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椒江区2015~2017年102例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联合用药、临床表现、药品说明书标注情况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02例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最多(占36.61%),其次中药注射剂(占20.53%);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以全身性损害最多(占31.67%);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最多(占70.54%);2种以上药品联用的有84例(占82%);涉及的112种怀疑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标注老年人用法用量的有12种(占10.7%),模糊标准的28种(占25%),未标注的72种(占64.3%)。结论应加强老年人的用药管理,完善药品说明书,加强老年人ADR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老年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641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该院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最多,药品以左氧氟沙星最多;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不良反应级别以一般级最多。结论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老年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造成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为制定老年人高风险用药目录及其风险管理的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集到的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中药制剂、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和循环系统用药居前5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最多,其次为口服用药;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和肝胆系统损害。结论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可以为老年人用药风险与管理的评估指标提供参考,但哪些药品对老年人具有较高风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33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敏  孙骏 《中国药物警戒》2007,4(5):280-284,288
目的通过对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报告的汇总分析,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集的33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死亡病例报告涉及老年人最多,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见,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最多见。结论抗微生物药应是监测的重点药品;预防和积极救治是防止药源性过敏性休克致死亡的主要措施,应加强对医药专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娄底市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娄底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3111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占49.70%;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3.1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71.61%。结论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0-2013年某院报告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121例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从患者的一般情况、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21例严重的不良反应中,男性略多于女性,以≥60岁老年患者居多;怀疑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最多,代表药物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涉及药品中注射剂型最多,口服给药方式最常见;累及系统或器官以消化系统居首,其次为全身损害;临床表现以过敏为多。结论:应继续加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汇总分析盘锦市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发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盘锦市2007年1-12月收集到的977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有62.33来源于医疗机构。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占27.94。不良反应累积的主要系统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抗微生物药物占47.08。静脉给药占给药途经的51.79。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报告质量和分析评价能力,为保障公众用药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8.
东莞市147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东莞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1月~11月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站收到的147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为57.12%,中药及中成药次之为11.31%;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74.62%。结论应全方位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快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传递,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东莞市147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东莞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2006年1月~11月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站收到的147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为57.12%,中药及中成药次之为11.31%;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74.62%.结论 应全方位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快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传递,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各医疗机构2007年收集的3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运用Excel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其次是中药;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其次是全身性损害和胃肠系统损害;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联合用药占77.05%。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加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传递。保障公众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309例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统计分析湖南省2007年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湖南省2007年报告的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报告的309份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静脉给药方式、联合用药以及年龄有关。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心脏毒性以及肝肾毒性。结论加强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张健  臧传军  裴慧  黄帅 《中国药房》2014,(46):4376-437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151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1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ADR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28.48%;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5.43%;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35.10%;抗肿瘤药引起的ADR占25.83%;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14.5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2.45%;严重的ADR报告占31.79%。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持续改进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ADR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用药途径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ADR报告中,中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60%;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7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症状为全身各部位的皮疹、荨麻疹等。结论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使用质量和确保人们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8月上报的ADR报告检索统计,并将检索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84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见;静脉注射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和听力降低。结论:抗微生物药品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吴伟  何梅凤  唐细兰 《中国医药》2011,6(10):1243-1244
目的 探讨眼局部用药致全身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有关眼局部用药引起的全身ADR文献104篇,共14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眼局部用药致全身ADR以>60岁的老年人和≤10岁的儿童居多;给药方式以滴眼为主,占87.9%;用药后1~30min出现ADR的比例较大,占39.3%;涉及药物28种,以阿托品、噻吗洛尔居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可致死亡。结论 临床应重视眼局部用药致全身ADR,合理使用眼用制剂,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提示I临床医师关注ADR,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5月-2012年6月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86例ADR报告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共81例,占94.19%,远高于严重的ADR;男性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4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为81.40%(70/86),远高于年轻患者;静脉给药致ADR发生率为60.46%(52/86),高于肌内给药和口服给药;单一用药ADR发生率为77.91%(67/86),高于联合用药;引起ADR的相关药物以病毒性肝炎治疗药物为主,共47例(占54.65%),药品种类数为34种,占所有药品种类数的64.15%。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74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57例,占77.03%);抗微生物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52.70%);74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抗微生物药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皖南医学院戈矶山医院老年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探讨老年患者发生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的333例老年患者ADR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因果关系评价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3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1.22;新的、严重的ADR分别占总例数的3.60%、5.11%;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其次为口服用药;联合用药所致的ADR占总例数的10.51%;心血管系统用药、抗感染药为发生ADR的主要药物,左氧氟沙星、脂肪乳致ADR例数居前2位;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老年患者发生ADR与患者自身因素、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相关,通过对ADR进行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可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李家柱  王杰  程诗思  杨成明 《中国药房》2014,(46):4379-438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收集到的292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2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构成比为59.60%;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口服和静脉滴注为主,分别占51.71%、43.49%;最易引起ADR的药品为抗微生物药,占72.95%;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7.6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规范临床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我院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谢大琼  曾永兰  汪泽 《中国药业》2010,19(23):48-5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收集的2009年12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89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54例,42.86%);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14例,11.11%),其次是头孢菌素类(12例,9.52%);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1例,72.22%);ADR出现在用药1h内63例(50.00%);严重的ADR有17例,新的ADR有17例,有1例既是严重的又是新的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59例,44.70%),其次为消化系统(25例,18.94%)及神经系统损害(14例,10.61%)。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