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4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24~48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单独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略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术后体质量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持续时间与对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法简便、安全、价格合理、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血清中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2组患者均在胰十二指肠术后早期给予低剂量的肠内营养与肠外静脉营养联合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小承气汤,对照组同期给予等温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第5天的血清炎性反应指标:CRP、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及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等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 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血清 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5d 后,观察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给予小承气汤辅助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减轻术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炎性损伤,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90例行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P、ALB、HGB、BMI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支持和悉心护理对患者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各3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d的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呕吐、腹泻、腹胀发生率,每天平均血糖值、胰岛素使用量及住院时间、营养费用、总住院费用。结果治疗7 d后, 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均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呕吐、腹泻、腹胀发生率和平均血糖值及胰岛素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PN组营养费用、住院总费用高于E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指标,且肠道不耐受现象发生率未见增加,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与肠外营养组( PN组)各3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及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亚群( CD4+;CD8+)、免疫球蛋白IgM、IgG。结果治疗7d后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EN组CD4+细胞、CD4+/CD8+比值、IgM、IgG水平高于PN组,CD8+细胞低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指标,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李志钢 《海峡药学》2011,23(2):119-120
目的 探索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的应用及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38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支持组(观察组)20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18例,两组患者术后24h后给予相应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值、血糖)的变化,以及两组手术后恢复情况.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7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EN+PN)组和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相关生化指标、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状况评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术后第7、10天的清蛋白、前清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酐、钾、钠水平亦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共2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N+ P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TPN组(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却可以降低临床费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对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实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20例肝部分切除术后使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1~4d胃肠减压液量、5~7d日均进食量、并发症、腹泻和腹胀变化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术后5~7d日均进食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4d胃肠减压液量、腹泻、腹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肝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分析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份至2012年6月份收治的100例术后胃癌患者进行护理。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术后24h肠内营养支持。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在胃癌患者术后的早期应用,可以使患者的排气时间提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缩短住院时间。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很好的疗效,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后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刘伟  汤宏芝 《安徽医药》2012,16(2):271-27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 nutrition,EEN)支持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8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观察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体重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特点及护理风险情况、治疗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 EEN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较TPN组显著提前(P0.05),EEN组术后营养指标优于TPN组(P0.05),EEN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PN组(P0.05),EEN组治疗费用少于TPN组,同时EEN的使用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护理风险。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鼻肠管或空场造瘘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是经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的方法,有效的护理是减少EEN并发症,提高EEN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并探索其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行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在术后16~20小时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每日给予的热量、氮量相等。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8天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结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提高胃大部切除患者的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191-19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则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然后将两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的机体状态恢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24h及24~36h的肛门排气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第7及14天的营养与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快速促进患者的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在术后48h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术后24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的生化营养、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术后1周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观察组术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营养支持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高于术前水平,且高于对照组营养支持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通气、肠道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营养相关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免疫力增强。较肠外营养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采用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室食管贲门癌术后住院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则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提供的肠内营养是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的营养补充方式,相比肠外营养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谭锦凤  王琴 《江西医药》2013,(12):1170-1172
目的比较食道根治术后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将5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观察组)术中留置肠内营养管,术后2d开始滴人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组(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营养,术后7d进食,分别于术前及营养支持结束后1d测体重、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记录各自的胃液引流量。结果肠内营养组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效果优于肠外营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6例贲门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为43例,观察组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参考组术后早期采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体重下降程度明显小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患者机体营养,避免并发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吴树堂 《黑龙江医药》2011,24(6):977-978
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将38例胃大部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各种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组患者之间的营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降低(P〈005).2纽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给予EN比PN更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空肠营养管注入四磨汤对贲门癌术后肠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贲门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对照组术后除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同时给与四磨汤注入,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进食时间、生化指标等项目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饮食时间均比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空肠营养管注入四磨汤有助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