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辅助化疗结合同步腔内半量放疗对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9年3月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60例进行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化疗结束后2周评估.肉眼宫颈肿块4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或者宫旁浸润改善,有效率90%,化疗副反应轻。结论该方法能明显减少肿块大小,降低临床分期,为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先期治疗疗效。方法将我院84例宫颈癌患者分三组,其中,直接手术组28例,静脉化疗组25例,介入化疗组31例。静脉化疗组与介入化疗组在术前均进行先期化疗一疗程再手术,而直接手术组未进行任何处理直接手术治疗。分析三组化疗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静脉化疗组与介入化疗组宫颈癌肿块缩小在临床分期、肿块大小、病理分类、病理分化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不良因素、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不良因素、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手术组术中出血为(682.43±52.75)mL,与静脉化疗组的(557.45±49.28)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介入化疗组的(704.25±43.57)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与静脉化疗组及介入化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已广泛应用于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能够减少患者预后不良因素,而且对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亦没有明显增加.可以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吉林医学》2020,(1)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盆腔外照射放疗、腔内放疗方法对于Ⅰ_(b2)、Ⅱ_(a2)、Ⅱ_b时期宫颈癌患者手术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院并进行后期治疗的60例宫颈癌的患者,将患者随机组合分成三组:A组的20例患者在手术前采用盆腔外照射放疗方法,B组的20例患者在手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法,C组的20例患者在手术前采用腔内放疗方法。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结果显示,A组、C组的完全缓解及明显缓解优于B组(P<0.05),但A组、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A组、B组、C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淋巴结阳性、阴道残端及宫旁癌残留明显高于A组、C组,A组与C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血红蛋白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淋巴结阳性、宫旁残留比较,C组明显高于A组,但阴道残端残留A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外照射放疗方法对于Ⅰ_(b2)、Ⅱ_(a2)、Ⅱ_b时期宫颈癌患者手术前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新辅助化疗,相对于腔内放疗方法,其除了对卵巢的放疗损伤和阴道病灶的放疗剂量不足外,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因此该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0):1417-1420
目的:研究术前腔内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对Ⅱa和Ⅱb期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术前辅助治疗的Ⅱa和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辅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辅助化疗组、腔内放疗组、联合治疗组。活检时(治疗前)和手术切除时(治疗后)分别留取宫颈癌组织,抽提RNA后采用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测定促凋亡基因、凋亡抑制基因、侵袭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治疗后,三组宫颈癌病灶内SARI、Rab26、FHIT、eIF4E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清中CA125、TSGF、SCC-Ag的含量以及MRP8、MRP14、p38MAPK、ERK1/2、c-myc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宫颈癌病灶内SARI、Rab26、FHIT、eIF4E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辅助化疗组、腔内放疗组,血清中CA125、TSGF、SCC-Ag的含量以及MRP8、MRP14、p38MAPK、ERK1/2、c-myc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辅助化疗组、腔内放疗组。结论:术前腔内放疗联合新辅助化疗能够促进Ⅱa和Ⅱb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调强放疗、腔内治疗并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IIB-ⅢB)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调强组(调强放疗,腔内放疗结合同步化疗,30例),常规组(常规四野箱式外照射,腔内放疗结合同步化疗,30例).治疗方法:调强组给予56~60 Gy剂量,常规组予50~54 Gy盆腔照射.腔内放疗:A点给予5 Gy/次,2次/周,共6~8次.所有病人接受多西他赛和顺铂同步化疗,每3周一次,共3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和急性、晚期毒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资料类似.中位随访时间是47个月.调强组与常规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86.7%,80.0%以及86.7%,70.0%,60.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调强组中有7例(23.33%)患者复发,常规组有17例(56.67%)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中3,4级急性和晚期消化道反应和泌尿道反应的发生率比调强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骨髓毒副反应的比较,两组结果相似.结论 调强放疗结合腔内放疗并同步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曹玉梅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9(1):86-88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新辅助化疗(NACT)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初治宫颈癌患者49例,均行病理确诊并采用PT方案(顺铂50 mg/m2+紫杉醇135~175 mg/m2)静脉化疗1~2疗程,化疗后15~20天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手术并术中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顺铂50 mg/m2)+术后紫杉醇135~175 mg/m2静脉化疗35例为对照组。在化疗有效率、术后病理及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77.6%;两组术后宫颈深肌层浸润率、宫旁浸润率、盆腔淋巴转移率、阴道切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辅助化疗有反应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率较无反应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7.50%,对照组患者为72.75%(P〉0.05)。结论术前全身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年轻Ⅰb~Ⅱb期高危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对其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探讨年轻Ⅰb-Ⅱb期高危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年龄≤35岁Ⅰb-Ⅱb期宫颈癌高危患者(巨块型、分化差、非鳞癌)的治疗,根据不同的术前处理方式分为同步放化疗组、新辅助化疗组和腔内后装放疗组,治疗为相应的术前处理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根据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组织学分化及阴道残端、切缘阳性等情况,给予化疗及放射治疗。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癌细胞消失率、浅肌层浸润率均好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淋巴转移率显著低于腔内后装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内盆腔复发率低于其他2组,而同步放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肌层浸润率3组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并发症3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同步放化疗是年轻Ⅰb~Ⅱb期高危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宫颈癌先期化疗的有效率,与传统直接手术比较病理及预后的改善.方法:选择Ⅰ b<,2>~Ⅱb期宫颈癌患者52例,把52例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先期化疗组),对照组(直接手术组).研究组予先期化疗1~一疗程后评估,有效者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无效者改行根治性放疗;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总结先期化疗的有效率;比较2组的手术切除率,淋巴结转移率,宫旁转移率,脉管转移率,3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先期化疗的有效率为82.4%;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切除率,淋巴结转移率、宫旁转移率、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脉管浸润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先期化疗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效,可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预后不良因素.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术前经髂内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Ⅰb2-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经髂内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4例宫颈癌Ⅰb2-Ⅱb期患者,术前行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10~14d后行宫颈癌根治术,分析其手术切除率、术中出血量及疗效,并与43例单纯手术病人进行对照。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宫旁切缘残留、阴道切缘残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栓塞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9%,其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和72.2%,明显高于对照组(79.1%和46.5%)。栓塞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及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Ⅰb2-Ⅱb宫颈癌术前行动脉介入化疗,能缩小宫颈癌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临床转移复发,明显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在Ⅱb~Ⅳa期宫颈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并与传统腔内放疗比较。方法将64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为腔内后装放疗;研究组34例为后程适形放疗。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总有效率及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7%、66.7%、56.7%和97.1%、91.2%、70.6%、6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早期并发症(直肠反应、阴道炎)、晚期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60.0%、46.7%、36.7%、30.0%和35.3%、20.6%、14.7%、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b~Ⅳa期宫颈癌后程适形放疗与传统腔内照射疗效相似,并发症更低,可替代后者。 相似文献
11.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NACT)对Ⅰb~Ⅱb期子宫颈癌的术前疗效及手术效果。方法:对13例我院2004年10月~2009年4月诊治的Ⅰb~Ⅱb期子宫颈癌患者手术前进行静脉全身NACT治疗,采用PVB方案,3个疗程以内完成,疗程间隔约3周。13例经NACT治疗后约2周再进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术中出血量、盆腔淋巴结清扫转移、全子宫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等评价指标。结果:13例Ⅰb~Ⅱb期子宫颈癌均为磷癌,且均能耐受化疗。NACT治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稳定3例和进展2例,有效率61.5%(8/13)。13例经NACT治疗后手术中有12例成功进行了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出现低估而仅做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率100(13/13);术中出血量350~1200ml;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后除1例切口脂肪液化外,余均未见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至今,均未见复发。结论:NACT对Ⅰb~Ⅱb期子宫颈癌的术前疗效较好,化疗后全子宫切除率高,手术近期效果好,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6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4例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采用BP方案化疗2疗程后手术。结果化疗后临床有效率达83.9%,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切除病灶。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症状改善率,提高宫颈癌的疗效,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同期行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Ib~III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例为化疗组,行紫杉醇+顺铂方案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紫杉醇135~175mg/m2,顺铂50~75mg/m2,此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根治性手术。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化疗组患者临床近期有效率达8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治疗时均能顺利切除病灶并达到切缘距离病灶1cm以上,化疗组手术切除率达100%。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新辅助方案是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新手段,可明显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Ⅰb2~Ⅱb期的宫颈癌患者52例?术前根据癌细胞病理分型,予以联合方案化疗2~3个周期,然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52例患者术前化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为根治性手术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临床总有效率92.5%,手术率88.50%(46/52)?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小肿瘤的体积或侵及范围?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提高手术率,降低高危因素?降低复发率,有望提高5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三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比较3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化疗毒副反应,以期找到宫颈癌的最佳新辅助化疗方案.方法 将102例Ⅰ b~Ⅱb宫颈癌患者术前随机分为3组,接受不同化疗方案化疗1~2个疗程,其中采用顺铂+5-氟尿嘧啶(PF)组为43例;顺铂+紫杉醇(Pr)组为26例;顺铂+平阳霉素(PB)组为33例.患者于化疗后10~14天行宫颈癌根治术.结论 3组化疗方案总有效率达89.2%,其中顺铂+5-氟尿嘧啶组疗效与其它两组无差异(P>0.05).而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有效的控制官颈局部病灶,顺铂+5.氟尿嘧啶是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多帕菲联合卡铂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理确诊的35例Ⅰb~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多帕菲+卡铂化疗2个疗程,化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新辅助化疗临床有效率达91.42%,手术切除率100%。结论术前多帕菲联合卡铂化疗可使Ⅰb-Ⅱb期巨型宫颈癌临床分期降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经动脉新辅助化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动脉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intra-arterialchemotherapy,NAIC)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随访成功的35例采用NAIC方法治疗的宫颈癌病人,与单纯手术的病人在术后病理及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NAIC治疗的病人手术时肿瘤的平均缩小率为82.9%,所有病人手术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术后5年生存率为77.14%而单纯手术的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51.43%,二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动脉新辅助化疗配合妇科手术治疗宫颈癌可以降低手术难度,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对比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 与紫杉醇联合顺铂(TP) 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50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 组(25 例) 行IP方案化疗两周期,B 组(25例) 行TP方案两周期,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B 组组两周期化疗后有效率、不良反应、病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是宫颈癌较为理想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和经周围静脉化疗2种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法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将63例Ⅰb2期~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随机分为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动脉组)和经周围静脉化疗(静脉组)2组,其中动脉组30例;静脉组33例.均分别治疗2个疗程,患者于第2疗程结束后10~ 14天行宫颈癌根治术.对2种方法的显效率、有效率和切缘、淋巴结病理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动脉组显效率为63.33%,有效率为93.33%,静脉组显效率为54.55%,有效率为84.85%;动脉组高于静脉组,2组近期疗效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 =2.58,P>0.05).2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术中平均出血量动脉组高于静脉组,2组比较有差异(U=20.69,P<0.05).动脉组和静脉组的切缘(宫旁、阴道)及盆腔淋巴结病理阳性率分别为3.33% (1/30)和21.21% (7/33);动脉组显著低于静脉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5).结论 2种新辅助化疗方法均能有效的控制宫颈局部病灶,而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优于静脉化疗,应作为新辅助化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