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犯眼眶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外科治疗,已从上颌骨切除加常规的眶内容摘除术改进为上颌骨切除加选择性保留眶内容。从而避免了术后局部缺损遗留一个开放的术腔,对病人的美容和生存质量有所提高。然而保留眼球对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的影响如何并不清楚。作者回顾分析1977年至199O年治疗的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58例,旨在明确这一问题。58例中上颌窦癌29例、鼻腔癌24例、筛窦癌3例、额窦癌和蝶窦癌各1例。其中ZI例(36%)肿瘤侵犯眼眶(有或无软组织侵犯),起源于上颌窦和筛窦的肿瘤有较高的眼眶侵犯率(16/29,3/3),而鼻腔癌侵犯眼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期上颌窦鳞状细胞癌眶侵犯患者手术中眶内容物的处理。方法:将46例有眶侵犯的晚期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分为眶骨壁侵犯组、眶骨膜侵犯组、眶内侵犯组,随访2、3、5年的生存率和2年复发率,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2、3、5年生存率和2年复发率眶骨壁侵犯组分别为65.2%、55.6%、46.7%和38.1%;眶骨膜侵犯组分别为57.1%、50.0%、45.5%和53.8%;眶内侵犯组分别为44.4%、37.5%、37.5%和62.5%。3组生存率依次降低,复发率依次升高,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晚期眶侵犯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手术中对有眶骨壁或眶骨膜侵犯者保留眶内容物是可以考虑的。  相似文献   

3.
上颌窦癌侵犯眶内者通常将上颌骨与眶内容一并切除。我们对2例上颌窦窟侵犯眶内范围较小.切除眶内肿瘤后又有眶内容下坠可能的患者.行上颌骨切除及眶内肿瘤切除后,采用鼻中隔瓣和颞肌瓣一期修复眶下壁,免于眶内容剜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影响上颌窦恶性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明确上颌窦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与转归,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回顾1980~2003年间我院首诊治疗的56例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肉瘤8例,上颌窦癌患者48例。按AJCC/UICC 2002方法分期:T2级15例,T3级11例,T4级22例,N1级为2例,N2级为5例,无远处转移。治疗方式为放疗、化疗、单纯手术与综合治疗。手术方式为上颌骨部分切除术,上颌骨全切术和上颌骨全切加眶内容物摘除术。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一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放射治疗分为术前放疗与术后放疗。采用双原回归法(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检验复发率借以评估相关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 ①手术治疗的44例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切缘阳性者35例,复发率为34.3%:切缘阳性者9例,复发率为100%。切缘阴性者复发率要低于切缘阳性者(P=0.021):②35例鳞状细胞癌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复发率为78.6%(11/14),高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41.2%(7/17)的复发率(P=0.043):③肿瘤侵犯眶骨膜保留眼球的4例患者中,短期(6个月)复发率为100%,需二期手术行眼球摘出术,而一期实施眼球摘出术者9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33.3%。④以治愈为目的的6例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的再次复发率为33.3%;而姑息治疗的6例患者皆再次复发或局部未能控制。结论 ①对于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应该广泛切除,确保足够的安全缘以降低复发率;②肿瘤侵犯眶骨膜一期行眼球摘除术有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③复发患者接受二次治疗仍可以降低再次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序贯性综合治疗方案治疗43例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方法:对43例上颌窦癌患者采用颞浅动脉插管诱导化疗加手术加根治性放疗的序贯性综合治疗方案,另有18例患者在综合治疗方案结束后再加巩固性化疗,随访5年,统计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此治疗方案,经过5年随访,失访5例,随访率达88.4%。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6.5%(20/43),3年生存率为65.1%(28/43)。无一例施行眶内容物摘除术,12例患者恢复工作和劳动能力。结论:颞浅动脉插管诱导化疗加手术加根治性放疗治疗上颌窦癌是提高远期疗效的有效方案。其中颞浅动脉插管诱导化疗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单周期化疗原发灶肿瘤退缩明显、不拖延手术时机等优点;联合手术及术后根治性放疗可提高局控率。而术后巩固性化疗可进一步减少远处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常规上颌骨全切除治疗上颌窦癌疗效的提高,上颌骨切除遗留的面部大创面,瘢痕收缩引起的鼻翼、口角、眼睑畸形和牙关紧闭,放疗后放射性骨炎,眶内容切除和颅中凹底广泛暴露及腭切除后封闭等问题都在着手解决。以往多采用二期重建。作者们从1972年起在7年半中对70例上颁窦癌采用综合治疗,46例术后有特大缺损,采用胸三角瓣覆盖整个创面或用皮瓣蒂部重建腭部取得良好效果。适应症:(1)癌明显侵犯上颌前部,面部皮下组织已和上颌一起广泛切除;(2)癌明显侵犯上颌外侧,下颁骨周围肌腱暴露;(3)癌明显侵犯上颌后上,颅中凹底广泛暴露; (4)眼球保留,但由于眶脂肪组织和眼下、内直肌暴露  相似文献   

7.
影响筛窦癌生存率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窦癌发病率较低 ,在鼻窦恶性肿瘤中占 5%~ 2 5%。由于筛窦和鼻腔、上颌窦关系密切 ,对其分期、治疗及预后存在一定难度。 1 978年 2月~ 1 995年 1 2月我院共收治原发性筛窦癌 43例 ,本文就其有关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患者 43例 ,男 36例 ,女 7例 ;年龄 33~ 69岁 ,平均 58.5岁。临床表现见表 1。经 CT确定病变范围 ,见表 2。肿瘤侵犯上颌窦较广泛或超过上颌窦上、中 1 /4象限视为原发于上颌窦。表 1  43例筛窦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例数  体征例数鼻塞 38 鼻腔肿块 2 8鼻出血 2 2 内眦肿胀 18复视 10 眼球突…  相似文献   

8.
鼻咽血管纤维瘤向前扩展可至鼻腔和筛房,向外侧经蝶腭孔进入翼腭窝,由此再向上过眶下裂,越眶尖或经眶上裂连颅中窝。本病手术进路有经腭、经筛窦、鼻侧切开及颌后间隙进路等。本文介绍当肿瘤侵犯翼腭窝时可单纯采用经上颌窦进路或结合其他进路,此径路可暴露肿瘤,结扎颌内动脉,并可轻易地经眶下裂剥出肿瘤。手术方法:在唇下从中线作一延长切口,向外连上颌结节,切开上颌骨骨膜,向上分离至眶下孔,上颌前壁用骨钳咬除,然后广泛切除窦腔后壁,直到能暴露翼腭窝肿瘤为止,可能时在切除肿瘤前结扎颌内动脉。若要进入鼻腔及鼻咽部,应除去窦腔内壁,肿瘤侵犯筛窦,应从上颌窦内打开筛房,并仔细剥离;若肿瘤进入更外侧  相似文献   

9.
用鼻中隔瓣和颞肌瓣一期修复眶下壁汪志山,曲淑敏,张少华上颌窦癌侵犯眶内者通常将上颌骨与眶内容一并切除。我们对2例上颌窦癌侵犯眶内范围较小,切除眶内肿瘤后又有眶内容下坠可能的患者,行上颌骨切除及眶内肿瘤切除后,采用鼻中隔瓣和颞肌瓣一期修复眶下壁,免于眶...  相似文献   

10.
作者等报告12例筛窦癌的治疗经验,术前用放疗,后用手术切除。男性病人10例,女性2例。本组腺癌占6例(50%)、低分化或未分化癌3例、乳头状圆锥细胞瘤(Ringertz氏瘤)2例、鳞癌仅1例。未分化癌多发于青年病人,本组3例分别为17、27及37岁。从以上可见筛窦中的腺癌较多,此点与上颌窦癌不同,后者以鳞癌占多数。关于筛窦癌的治疗,目前以手术切除为主,或手术与放疗(术前或术后)的联合治疗。很少单用放疗作为治愈方法,仅用于晚期病人的姑息疗法,或用于因种种原因不能进行手术者。作者采用联合治疗法,常规方法为术前放疗,4~5  相似文献   

11.
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在鼻腔鼻窦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有效的治疗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治疗 2 4例鼻腔、鼻窦肿瘤的病人 ,其中 6例结合内镜技术。该术式将传统正中翻揭术的鼻前庭环形切口改为鼻中隔的贯穿切开和鼻腔外侧壁的骨膜下切开。本组病例 ,筛窦骨瘤 2例 ,鼻中隔血管瘤 1例 ,鼻腔、筛窦血管瘤 3例 ,鼻腔、上颌窦血管瘤 3例 ,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 7例 ,鼻腔筛窦鳞癌 2例 ,鼻腔鳞癌 3例 ,上颌窦鳞癌 2例 ,复发性上颌窦鳞癌 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恶性肿瘤 ,皆未侵犯前筛窦、前颅底及眼眶。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鳞癌术后皆行放疗。结果 :2 4例手术皆成功。该手术切口可变通 ,对鼻腔、鼻窦、鼻咽及前中颅底皆可充分暴露 ,结合内镜技术可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术后外形皆满意。无鼻前庭狭窄、鼻中隔穿孔、口鼻瘘管等 ;12例面部麻木术后 6个月均渐好转 ;5例溢泪皆行泪道冲洗后好转 ;1例复发性上颌窦癌病人再次手术后 3个月因肺部转移死亡 ;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术后 8个月复发。结论 :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是一种变通而实用处理鼻腔、鼻窦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该作者报道了二例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例1为65岁,黑人男性,患糖尿病Ⅰ型,但血糖控制良好。因左面部疼痛、突眼,以左面部急性蜂窝织炎住院。CT显示左侧上颌窦、额窦、筛窦肿物影,伴局限性钙化,骨破坏。肿块破坏筛窦纸样板突入同侧眶尖。采用柯-陆氏手术,从窦腔、眶后取出胶冻状息肉样物,Gomori-环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见分隔的霉菌菌丝,标本培养霉菌阴性。术后静脉用二性霉素B治疗,但术后一月突眼复发,CT查左上颌窦内有肿块影并向左眼眶侵犯,肿块包裹眼外肌、视神经,向左翼腭窝、颞下窝、眶下裂侵犯。再次行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方法。方法:利用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治疗24列鼻腔,鼻窦肿瘤的病人,其中6例结合内镜技术,该术式将传统正中翻揭术的鼻前庭环形切口改为鼻中隔的贯乇开和鼻腔外侧壁的骨膜下切开。本组病例,筛窦骨瘤2例,鼻中隔血管瘤1例,鼻腔,筛窦血管瘤3例,鼻腔,上颌窦血管瘤3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7例,鼻腔筛窦鳞癌2例,鼻腔鳞癌3例,上颌窦鳞癌2例,复发性上颌窦鳞癌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恶性肿瘤,皆未侵犯前筛窦 ,前颅底及眼眶,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和鳞癌术后皆行放疗。结果:24例手术皆成功。该手术切口可变通,对鼻腔,鼻窦,鼻咽及前中颅底皆可充分暴露,结合内镜技术可减少术中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术后外形皆满意。无鼻前庭狭窄,鼻中隔穿孔,口鼻瘘管等;12例面部麻木主后6个月均渐好转;5例溢泪皆行泪道冲洗后好转;1例复发性上颌窦癌病人再次手术后3个月因肺部转移死亡;1例鼻腔筛窦内翻乳头状瘤术后8个月复发。结论:改良面部正中翻揭术是一种变通而实用处理鼻腔,鼻窦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除了南非和某些局部地区、上颌窦-筛窦复合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本病症状出现较晚,病变部位深邃,肉眼不易窥见,因而诊断往往被延误,乃致医生们面对的常是肿瘤晚期。肿瘤大多为鳞癌,发源于上颌窦内,由于筛窦侧壁和上颌窦腔之间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广泛的肿瘤很难确定起源部位。本病诊断靠仔细的临床资料和组织学检查,CT扫描可以更好地揭示病损部位,特别是扩展到软组织和骨质的破坏。肿瘤多可扩散到眶顶、筛板和后筛窦翼状区或鼻咽部。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据作者4,163例病人的经验,无1例生存超过1年。预后根据扩散的方向而不同,除了早期发现之外,预后不良。对于复合癌,现在多数肿瘤学家均采用手术和放疗法治疗,5年生存率从25%~45%不等。  相似文献   

15.
作者自1975年以来,采用经面部进路或与颅前窝联合进路术式,保留上颌骨表面-眶上-筛骨骨膜瓣,切除侵犯颅底或鼻咽部、颞下窝,蝶窦、筛窦及口咽部巨大肿瘤。本文报导19例:鼻咽纤维瘤16例:筛-额粘液囊肿1例,鼻部神经胶质细胞瘤1例,筛窦腺瘤1例。手术方法:(1)切口:鼻测切开直到鼻小柱向下延及人中至上唇皮肤-粘膜缘切开,暴露两侧鼻前庭及前磨牙牙槽突。(2)暴露并细心剥离面部骨膜瓣:对上颌骨表面、鼻腔外侧壁及眶上等处行骨膜下剥离,并保留好骨膜瓣。切断眶下神经、血管,以便在上颌骨表面获得更大的骨膜瓣。游离泪道管至关重  相似文献   

16.
鼻眶联合进路切除眶内巨大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19岁。因右眼球突出伴复视、溢泪3个月入院。无视力下降及头痛。体检:右眼视力0.8,眼球明显外突,结膜充血,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应灵敏,活动内收受限。CT示眼眶及筛窦内巨大骨瘤,成分叶状,嵌顿于眼眶、上颌窦、颅底、眶尖之间,大小约4.0cm×4.0cm×4.5cm;向下突破眶底进入上颌窦,向上紧压前颅底,向前突出眶缘,向后进入眶尖,并推挤视神经向外上方。右鼻腔表面麻醉成功后,经内镜下完整切除右下鼻甲保留备用。切除中鼻甲及部分上颌窦内侧壁,开放残余筛窦,松解骨瘤内缘及下缘。右眼内侧开眶,于眶缘切开骨膜,用纱条骨膜下钝…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总结10年中,治疗85例上颌、上颌窦或筛窦恶性肿瘤的经验,其中上颌窦癌60例;单纯筛窦癌15例;上颁骨原发癌8例。 1970年Lederman所建议的肿瘤划分法较为合理,即从眶底及上颁窦底各画一假想平行线,再从眶内壁至鼻底作一垂直线。这样可分为:上、中、下各区。  相似文献   

18.
总结分析了9例经手术处理的侵及眼眶、颅底的鼻腔鼻窦肿瘤。男5例,女4例,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9.6岁。病变部位:上颌窦6例。筛窦3例,蝶窦2例,鼻腔2例。病理分类: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横纹肌肉瘤2例,纤维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鳞状细胞癌2例。侵犯前颅底4例,中颅底2例,眼眶6例。全部经外科手术处理:3例经鼻侧切开鼻外侧壁大块切除,3例经颅鼻联合或颅鼻眶联合进路手术,3例经上颌骨切除眶内容剜除术,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化疗、免疫及中医中药治疗。其中3例颅底缺损被重建,6例脑膜缺损进行了修补,修补材料包括筛骨垂直板、额骨、中鼻甲、阔筋膜及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骨膜瓣等。病人经2至7年随访,7例存活,2例死亡,无1例局部复发。我们就鼻腔鼻窦肿瘤侵犯颅底,眼眶的手术进路,眼球的保留以及恢复经口进食及讲话功能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告1968年~1979年的44例筛窦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44例中肉瘤5例,平均年龄32岁。癌肿36例,其中腺癌17例,平均年龄60岁;上皮棘细胞癌13例,平均年龄52岁;柱状细胞癌2例,平均年龄60岁;感觉神经细胞癌4例,平均年龄32岁。作者将肿瘤的位置分成三部分:筛窦前区,侵犯皮肤,压迫泪道,常有突眼,可向额窦发展:筛窦中区,侵犯鼻腔,表现为鼻阻,鼻衄,可向筛窦顶部发展;筛窦中后区,位置隐蔽,向外侵犯眶底,向后至蝶窦及鼻咽部,后内至筛板、中隔及对侧筛窦。32例癌肿经手术证实前、中、中后区分别为5、11及16例。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 1 992年起采用保留上颌骨底壁的上颌窦切除术 ,至今已完成 5例上颌窦癌病人的手术治疗 ,积累了一些经验 ,特报告如下。男性 4例 ;女性 1例。年龄 2 1~ 6 3岁 ;平均年龄47.8岁。以一侧眼球突出为主症者 4例 ;以患侧额部头痛 2年就诊者 1例 ,前 4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视及患侧眼球活动障碍 ,眼底检查正常。 5例中右侧 2例、左侧3例。术前均作 CT扫描检查 ,报告上颌窦新生物并骨质破坏 ,上颌窦底壁无破坏。手术方法 :采用 Wiber- Fergusson,外翻组织瓣后自眶下缘、上颌骨额突及颧骨切开骨膜 ,暴露骨质并剥离眶下壁。自梨状孔下缘凿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