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义藩  郑宁  肖代坤 《现代医院》2011,11(12):47-48
目的评价腱膜松解术治疗脑瘫痉挛性四肢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腱膜松解术治疗脑瘫痉挛性四肢畸形9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26例。手术年龄平均8.0岁(4~22岁)。结果随诊平均20个月(6个月~6年),优62例,良28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腱膜松解术是治疗脑瘫痉挛性四肢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分期、预防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划分为急性缺血期(24 h以内)、挛缩期(24 h~6个月)和畸形固定期(6个月以上)。急性缺血期采用筋膜切开减压术4例;挛缩期采用神经血管松解术17例,坏死肌肉和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畸形固定期采用屈肌起点下移术20例,其中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结果:2个月~20年随访,急性缺血期(8例):优8例;挛缩进行期(1个月以内,8例):神经、血管松解术8例中,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坏死肌肉、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效果差;挛缩恢复期(1~6个月,9例):神经松解术优3例,良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62.5%;畸形固定期(15例):屈肌起点滑移术15例中,优7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3.3%其中4例曾作过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术后畸形复发。结论:急性缺血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挛缩期积极的神经松解术及畸形固定期前臂屈肌起点滑移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肘内翻畸形患者采用截骨矫形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苏尚庆分类法疗效标准本组优18例,良6例,可1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0周(7~14周)。3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牵拉症状,2~3周均恢复。术后无继发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内固定器材断裂松动等情况。结论该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具有内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点,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楔形板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的尖足。方法:将康复中心痉挛型脑瘫合并尖足的患儿利用楔形板矫正尖足,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6%。结论:在痉挛性脑瘫合并尖足的患儿利用楔形板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4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2组,治疗组(23例)采用头面四肢部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对照组(19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儿采用发育筛查测验法(DST)测试其智力指数(MT)、发育商(DQ)及粗大运动功能试验量表(GMFM)的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儿治疗后MT、DQ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9.67%(16/23)]高于对照组[36.84%(7/19),Z=-2.03,P<0.05].结论 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疗效好,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4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2组,治疗组(23例)采用头面四肢部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对照组(19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儿采用发育筛查测验法(DST)测试其智力指数(MT)、发育商(DQ)及粗大运动功能试验量表(GMFM)的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儿治疗后MT、DQ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9.67%(16/23)]高于对照组[36.84%(7/19),Z=-2.03,P<0.05].结论 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疗效好,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分阶段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分阶段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分阶段治疗,早期将骨折简单复位、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软组织条件好转后再行最终内固定。结果随访(17.1±3.2)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发生。临床骨愈合时间(13.1±1.6)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84.2±8.1)分。结论对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分阶段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软组织并发症、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评价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干骨折的方法、特点与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4年6月采用该技术治疗152例四肢骨干骨折,随访6个月至4年,平均30个月。分析手术创伤、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程度、关节功能恢复等,总结其优缺点。结果与其他内固定方法比较,骨折愈合时间缩短2~4周,平均3周,综合平均各关节恢复情况:优良率85%,一般12%,差3%。感染率为5.6%。其他并发症为2.4%。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技术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手术创伤少、感染率低、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成人四肢骨干骨折中最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12例跳跃型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采用前路一期彻底清除病灶和植骨,前路或/和后路坚强内固定矫正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12例跳跃型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9月~2005年7月共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2例,结核病灶位于胸椎2例、胸椎 腰椎7例、腰椎3例,病灶范围2~5个椎体,均为跳跃病灶。对于每一处跳跃病灶,植骨融合2个间隙以下者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钛板内固定8例;植骨融合3个间隙以上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固定4例,其中同时前路钛板内固定2例。术后配戴支具3~5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6~9个月。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观察。结果手术平均术时5 h,术中平均出血900 m l;手术并发症:暂时性窦道形成1例,内固定器松动和断裂1例;11例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1°。除1例需再次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结核病灶全部治愈。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病灶彻底清除、植骨融合加坚强内固定治疗跳跃型脊柱结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2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肘内翻畸形患者采用截骨矫形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按苏尚庆分类法疗效标准:本组优18例,良6例,可1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0周(7~14周)。3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牵拉症状,2~3周均恢复。术后无继发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内固定器材断裂松动等情况。结论 该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具有内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肘关节功能恢复的优点,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迟发性肘内翻畸形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刘氏小儿推拿法联合Bobath现代康复法在痉挛型小儿脑瘫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杭州市萧山区特殊康复中心儿康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痉挛型小儿脑瘫诊断的63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首诊顺序将其分为联合方案组(31例)和单一方案组(32例),单一方案组采用Bobath现代康复法治疗,联合方案组采用刘氏小儿推拿法联合Bobath现代康复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四肢Ashworth评分、综合功能评分、GMFM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四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综合功能评分和GMF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f =2.65 ~8.14,均P<0.05).联合方案组患儿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方案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x2 =4.01,P<0.05).结论 刘氏小儿推拿法联合Bobath现代康复法在痉挛型小儿脑瘫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四肢痉挛状况,为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微小RNA-138(miR-138)、微小RNA-338(miR-338)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表达水平,并探究两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于本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64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同期选取6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  相似文献   

13.
童华敏  静进  李初阳 《现代医院》2010,10(11):21-23
目的分析脑瘫儿童在瑞文测试联合型测验(简称CRT)中所反映的智力特征。方法对78例脑瘫儿童和年龄性别与脑瘫儿童相匹配的无神经系统疾病的78例正常学龄儿童均采用CRT量表进行智力测试。结果 78例脑瘫儿童中有63例伴有智力发育迟缓。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瑞文各单元及总分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不同类型的脑瘫儿童瑞文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脑瘫儿童的智力比正常儿童差;手足徐动型的脑瘫儿童一般智力因素好于痉挛型和共济失调型的脑瘫儿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看图说话语言任务,分析上海市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流利性障碍的临床特征,为解决言语不流利性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1—12月在上海地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与普通儿童各44例为研究对象,以《做家务》主题图片作为测试材料收集语音样本,比较两组儿童在看图说话语言形式下语速、停顿、拖延与重复的言语流利性特征差异。结果 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言语速率、构音速率得分低于普通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88、-25.665,P<0.05);而异常停顿次数、异常停顿时长、拖延次数、拖延时长与重复次数得分高于普通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91、39.188、28.960、18.393、26.246,P<0.05)。结论 5~7岁痉挛型脑瘫儿童在连续语音过程中存在典型的言语流利性障碍特征,表现为语速偏慢、异常停顿、异常拖延与异常重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声定位引导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肌张力障碍的疗效,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双下肢痉挛的脑瘫患儿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物理治疗),治疗组在超声定位引导下予BTX-A注射,次日行常规康复训练。所有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修正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行双下肢肌肉痉挛程度和粗大运动功能的评价。结果 两组在治疗1、3、6个月后MAS及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同时间点治疗组痉挛程度的缓解及运动功能的提高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MAS评分在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TX-A疗效有一定的时限性。结论 运用超声定位引导BTX-A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更好的缓解其双下肢痉挛性肌群的肌张力,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物力学(ICB)矫形鞋垫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足外翻患儿下肢功能及步态的影响,为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足外翻患儿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及临床依据。方法 将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ICB矫形鞋垫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6月后进行内侧纵弓(MLA)、支撑相各分期、足弓指数(AI)、步长、步频、步速、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Berg平衡量表(BBS)指标检测。结果 1)对照组与观察组组内治疗前后相比MLA、支撑相各分期、AI、步长、步频、步速、GMFM-88、BBS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对照组右MLA、支撑相早、中、末期、AI、步长、步频、步速、BBS、GMFM-88的D能区和E能区与观察组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t=2.571、0.827、1.449、1.670、3.512、3.202、5.828.5.585、2.675、4.721、2.345,P<0.05);3)治疗后对照组左足内弓角与观察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下降趋势优于对照组。结论 ICB矫形鞋垫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外翻足,提高双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可作为临床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外翻足的辅助方法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晶 《现代保健》2009,(33):14-15
目的观察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24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WOND2000172型神经康复重建仪,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0.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康复重建治疗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腑瘫患儿肌张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73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明确脑性瘫痪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特点以及并发症等情况,以便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进一步改善其预后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273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高危因素、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改变以及伴发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73例患儿以痉挛型54.2%最多见,其次为肌张力低下型14.3%和混合型13.9%,强直型最少见0.7%。围产期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胆红素血症42.5%、新生儿窒息35.9%、早产27.5%、低出生体重32.6%;250例脑性瘫痪共计有500余种围生期高危因素,每个患儿平均大于2个高危因素。头颅CT或头颅MRI异常率达90.4%,脑电图异常率37.4%。伴发疾病异常率为78.8%,其中以语言障碍及智力低下最多见,分别为67.0%、64.7%,癫痫为20.5%,视觉障碍最少5.6%。结论进一步证实了脑性瘫痪的发生与围生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脑性瘫痪患儿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较高,对脑性瘫痪及癫痫的病因及预后可能有提示作用。脑性瘫痪患儿多合并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等并发病。  相似文献   

19.
重度未成熟儿致痉挛性脑瘫的MRI表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未成熟儿致痉挛性脑瘫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经临床诊断66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均行MRI颅脑检查。结果66例患儿颅脑MRI表现,脑室周围白质软化45例,伴随胼胝体发育不良18例,脑白质髓鞘发育延迟5例;弥漫性脑软化囊变并脑萎缩6例,局限性脑软化囊变并脑萎缩2例,脑先天发育畸形3例,脑外间增宽3例,宫内感染表现者2例。结论MRI检查重度未成熟儿致痉挛性脑瘫敏感性高,特征性强,可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