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据报道占人群的20%[1],占消化门诊的60%~70%.它比消化性溃疡多2~3倍.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腹痛、早饱、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烧心等一组程度轻重不一的消化不良症状;1987年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将FD分为反流样消化不良、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溃疡样消化不良、吞气症、特发性消化不良,其中以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最为常见.白长川主任医师根据40年的临床经验,博采众长,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原则,提出和胃降逆法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消化不良,经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据报道占人群的20%,占消化门诊的60%~70%。它比消化性溃疡多2~3倍。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腹痛、早饱、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烧心等一组程度轻重不一的消化不良症状;1987年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专题座谈会上,将FD分为反流样消化不良、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溃疡样消化不良、吞气症、特发性消化不良,其中以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最为常见。白长川主任医师根据40年的临床经验,博采众长。依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原则,提出和胃降逆法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消化不良,经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广西中医药》2015,(6):5-8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罗马Ⅲ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两种类型[2]。FD的主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恶心等。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欧美国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力强颗粒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方法]120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气滞胃痛冲剂。治疗组每日胃力强颗粒剂口服。14天为1个疗程,其间停用其他药物。[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两组均未见影响治疗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结论]胃力强颗粒剂治疗FD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FD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根据消化不良症状的病因,将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是指存在被认为源自胃十二指肠区域的症状,且无任何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1]。电针治疗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2]。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在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过程中的辅助作用。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武汉市  相似文献   

6.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典型特征为上腹胀痛、不适,伴有嗳气、恶心等症状,病程通常较长且易反复发作~[1]。由于该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西医治疗方案,主要以促胃动力药物为主~[2]。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胃脘痛"范畴,多与气机郁滞、脾胃不和有关,中医证型中肝郁脾虚证临床较为常见。笔者对我院诊治的FD患者行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
方盛泉 《中医药学刊》2004,22(5):796-79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近年来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属中医胃脘痛、痞症范畴;朱生梁教授从详辨病因病机入手,认为本病为肝气犯胃,胃失和降为本,临床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尤重疏肝和胃,并注重心理因素在FD发病中的作用。据此,朱教授应用中医理论组成疏肝健胃方。同时配合心理干预,临床治疗F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1背景、目的及意义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是一组以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上腹部疼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嗳气、呃逆、恶心等上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症状群,属功能性胃肠病范畴[1]。归属中医学"胃痞""胃脘痛"等范畴。  相似文献   

9.
谭文婧  李勇 《河北中医》2012,34(3):373-37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其中有60%以上在胃十二指肠镜下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可解释上诉症状的变化[2].  相似文献   

10.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将FD定义为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的疾病[1]。其症状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及上腹烧灼感。中医药在治疗FD方面安全、有效,优势凸显[2]。随着现代医学对此病认识,更多的学者开始探讨中医药对F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欣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郭氏适度夹尾激怒法结合张氏不规则喂养建立FD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欣胃汤)组、西药(吗叮啉)组,观察各组大鼠灌胃后胃内色素残留情况及测定胃组织及血清NO的水平。[结果]欣胃汤对胃排空有促进作用,NO的水平明显降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胃汤可促进FD大鼠的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12.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儿科常见病,以小儿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大便不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虽为良性疾病,但病程较长,易反复,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成长发育。数据统计我国儿童FD患者超过40%,且随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使该病呈逐年上升趋势[1]。西药对FD多采用促胃动力药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常反复发作[2]。中医传统疗法推拿治疗FD因效果确切、简便易行、无副作用等特点在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备受欢迎[3],四磨汤口服液治疗FD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服用方便等优势,在儿童FD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4]。本文将笔者临床应用四磨汤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也称为胀气性消化不良、原发性消化不良,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经调查,全球FD患病率为10%~40%[1],亚洲为5.3%~20.4%[2]。FD主要因胃及十二指肠功能障碍引起,表现为早饱感,或用餐后出现饱胀,或上腹烧灼感,或上腹疼痛,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及相关器质性改变,罗马Ⅳ把FD分为EPS(上腹痛综合征)及PDS(餐后不适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非器质性的、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以消化不良相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如餐后饱胀感,中上腹痛等。在当前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多元化影响下,FD成为了一种在临床越来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有数据统计全球发病率可达30%[1],在我国FD患者占比可达内科门诊数量的10%[2]。  相似文献   

15.
黄尧 《亚太传统医药》2010,6(7):182-183
消化不良是一种临床征候群,是由胃动力引起的疾病,包括胃蠕动不良引起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两种。目前仍然不能明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体病因[1]。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原因复杂,以胃肠运动障碍、胃分泌异常、内脏感知过敏为主因,其它病因还在探索中。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和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极为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部胀气、餐后饱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反酸及胸骨后痛等消化不良症状[1]。本人自2005年用胃宁汤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蒲元和胃胶囊治疗肝郁气滞功能性消化不良(FD)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32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治疗期间禁用其他治疗FD药物及影响FD药物。对照组66例多潘立酮,1片/次,3次/d,饭前15~30min服用。治疗组66例蒲元和胃胶囊,4~5粒/次,3次/d。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蒲元和胃胶囊治疗肝郁气滞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患病率高达20%-40%,其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发病机制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障碍以及胃肠激素异常、内脏感觉过敏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西医对FD的治疗尚无特异的手段,多使用促胃动力药[1]对症处理,目的在于缓解或消除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针灸治疗FD近年来报道较多,且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该病的发病机理及针灸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属中医“痞满”、“胃脘痛”等范畴。国内患病率18%~45%,占消化门诊的20%~50%[1]。病因、发病机制未明[2],病程长、易复发[3]。现将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综述如下。1辨证论治王垂杰从肝论治。(1)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理气和胃,予自拟和胃冲剂(党参、柴胡、枳实、木香、厚朴等)加减;(2)肝胃郁热证治以疏肝泻热和胃,予四逆散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生机制与胃动力障碍有直接关系,临床上以腹胀满、餐后腹胀、早饱、暖气、恶心和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群为主要表现[1].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促胃肠动力西药效果欠佳的FD患者41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