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风后遗症从瘀痰虚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一病,常常遗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后遗症,严重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必须抓紧时间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
从痰论治中风后遗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一症,临床颇为多见,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射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历代医家多从气虚血瘀论治,实为常法,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富贵病的增多,但遵古训从血论治,已失其三宜之法,笔者临床20余年,根据中医“百病皆由痰作崇”的理论,结合临床实际辨证分析,自拟“涤痰通络汤”为  相似文献   

3.
从痰论治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涛  王倩  闫咏梅 《河北中医》2011,33(5):697-698
中风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高,日益引起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痰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继发的致病因素,是临床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因。古今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风的形成、发展与痰有密切关系,痰在中风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从痰论治中风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赵倩  李顺民 《新中医》2007,39(3):87-88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存在明显的“三高一多”(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现象,常遗留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失语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基于其危害性与难治性,中风被列为古代中医四大难症之首。历代医家对中风及其后遗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均有深刻的认识,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认为,中风的基本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加味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遗症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等病的后遗症.临床多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等为见症.本病机系于风、痰、火、瘀,以痰者为最.多年来,临床运用温胆汤加减取得明显效果,现就其体会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8.
中风后遗症之汗证亦可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红  周蔓蔓 《天津中医药》2009,26(3):213-214
中风发病的病因病机特点多痰瘀交阻,中风后遗症之汗证的病因病机特点亦多因痰瘀所致,提出此证可从痰瘀论治,并阐述了方药的古人论述和现代研究,举例说明了该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之汗出过多的效果,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痰论治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景 《光明中医》2009,24(11):2188-2188
中医学中有“痰生百病”,“怪病责之痰”等论述,痰可以影响脏腑气机的升降和气血运行,导致气血凝滞。故在中风的形成、演变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痰”这一病理产物,从痰论证治中风为临证中需要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治疗中风当从痰入手,清痰、化痰、豁痰、涤痰、温痰、消痰以治其本。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从痰论证治中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5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①头针治疗②体针治疗③结合中药,以涤痰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结果:治愈12例,显效28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8%。结论: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李进贵 《陕西中医》2002,23(8):766-767
中风是农村中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发病急、起病快、非常痛苦。几年来 ,我在临床上对该早期和后遗症期进行了论治 ,获得了一些体会。中风 ,亦称偏枯、卒中 ,为脑血管疾患。究其病因与血瘀有关 ,是由于“脉不通、血不流”,而导致气血瘀阻络脉 ,故治疗时可以活血化瘀入手 ,体现了古人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 ,据病程分发病早期 ( 3个月以内 )两期。同时 ,临床所见缺血性中风以中经为多 ,证见口眼歪斜、肢体麻木沉重、活动受限或半身不遂、言语不清、舌质正常或偏紫、苔薄白、脉细滑或弦滑。但有多数患者发病兼有中腑症 …  相似文献   

12.
中风从痰论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毅 《河北中医》2001,23(6):442-443
中风以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高 ,而日益引起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但临床论治中风病 ,因受金元医家治风、治火、治痰、治虚的影响 ,目前认识尚不尽一致。笔者受“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 ,治痰为先 ,次养血行血”(《丹溪心法》) ,及“大法中风诸症 ,总属风痰 ,初中之时 ,不论在表在里 ,必先以攻痰祛风为主 ,待其苏醒 ,然后审其经络 ,分其气血而治之 ,不可因其内气之虚 ,而骤用补剂”(《丹台玉案》)之说的影响 ,复经长期临床实践验证 ,深感治痰法在中风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临证心得 ,择要概述如次。1 急性期…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中风在临床脑血管意外中最常见,治疗不当会留下诸多后遗症,给工作与生活带来不便。传统治法重在补气养血、活血通络,而以豁痰化痰为辅。《丹溪心法》云:“中风大卒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半身不遂,大卒多痰,在左属死血瘀血,在右属有痰有热,并气虚。”丹溪强调中风治痰为主,笔者在临床用此法以涤痰汤加味治缺血性中风64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风即脑卒中,临床上有出血性与缺血性两种。一般而言,出血性者常见突然发作,以颅脑出血致瘀而成;缺血性者,起病稍缓慢,若失治或治疗不当,常会递进性加重,以血瘀痹阻血脉所成。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者,以缺血性脑卒中居多。它又有脑血栓形成与脑梗塞之分,两者均为瘀血痹阻脉络,但后者临床症状更广泛。笔者就脑血栓形成之中风后遗症已住满4个疗程的23例病例,小结于下:1 临床资料 23例脑卒中病人,男19例,女4例,41~50岁2例,51~60岁15例,61~70岁6例。中风前血压偏高  相似文献   

15.
16.
中风痴呆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风痴呆从痰瘀论治河南省滑县中医院郑功泽,周莺歌(456463)关键词中风痴呆,痰瘀中风痴呆是继发于中风之后,以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神识呆滞,精神恍惚,或人格改变等为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性痴呆。从1990年以来,笔者以化痰活血...  相似文献   

17.
韩旭  陈美兰 《中医药学刊》2005,23(6):1141-1142
本文通过详述老年性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理,针对中风后遗症临床常见证候,辨证分型:阴虚风动、肝阳上扰证;气虚血滞、痹阻脉络证;舌喑不语、中风失语证;采用育阴潜阳、祛痰熄风、化痰开窍等方法。促进了老年性中风后遗症的改善,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正> 中风病,就其病因而言,唐宋以前多以外风立论,金元以后内风之说颇有建树。笔者认为:中风以阴阳失调为本,痰蒙窍络为标,急性中风当从痰辨治。 1 中风无痰不病急性中风,历代医家多从风、火、痰、气、血、虚立论,名目繁多。中风危急之时,不知本末,难以立断。笔者遵丹溪之说,抓主要矛盾,认为急性中风病因学说虽多,然应以痰为主。从中风病人的体质类型与饮食习惯来  相似文献   

20.
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士吉 《吉林中医药》2007,27(12):15-15
中医后遗症系中风发病半年以上而某些临床症状、体征未能消失。中医认为中风的形成,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原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本病病位在脑,但和肝、脾、肾、心等脏器密切相关。论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其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临床如能正确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中风后遗症多属本虚标实而侧重在“本虚”,其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