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疼痛为临床最常见症状之一,针灸治疗疼痛的卓越疗效已为世界所瞩目。治疗时常用的选穴原则有循经取穴、局部取穴、辨证取穴、经验取穴等。其中的经验取穴包括我们常用的经外奇穴或民间单验方等,而它们的穴性主治却并非用已知的经络理论可以解释得通。基于这种疑问,笔者...  相似文献   

2.
癔症性肢体瘫痪是由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本病采用传统的暗示疗法容易导致治疗失败,病程较长者甚至出现废用性肌萎缩。作者于近10年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程暗示法”治疗癔症性肢体瘫痪13例,成功率高、复发率低,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13例癔症性肢体瘫痪患者,初发患者8例,第2次发作5例。大多患者起病前均有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入院前经外院或本院门诊以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注等方法暗示治疗失败者7例。全组13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12例;年龄14~59岁;单上肢瘫1例,单下肢瘫…  相似文献   

3.
介绍程红亮主任医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程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以通调督任为治疗思想,创新性地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的理论,确立了以项部取穴+舌咽部取穴+辨经取穴的治疗思路,灵活运用表里经配穴、俞募配穴、远近配穴及局部配穴等,构建了在辨经论治指导下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规范化、标准化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从“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想起王瑞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200030)穴位,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已为大家所共识,临证之时,辨证取穴,或经穴、或奇穴、或阿是穴,有时,穴虽异而效同,或穴虽同而效异。究其原因何在?笔者近日偶读...  相似文献   

5.
田元生 《山西中医》1991,7(1):24-25
远道取穴针治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报道甚多,并疗效显著,广为运用;然所取穴位多为经验用穴,似无规律可循。笔者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循经辨证取穴这一针灸治病的基本规律,通过资料分析加之临床实践,探索出一套远道取穴针治此病的取穴规律,现介绍如下。急性软组织损份,取穴治疗宜少而精,远道取穴是其关键,它包括特异性和对应性。一、特异性:即指腧穴对某软组织损伤具有卓效或特异性治疗作用的性能。这类腧穴较多,它是古今临床经验之结晶,然应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通过证候分析找出损伤部位经脉之所在,选择本经或与之相连异经的特定腧穴。具体治疗取穴如  相似文献   

6.
雷鸣  金荣疆 《吉林中医药》2010,30(5):416-417
腰痛多由内外二因所致,多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治疗上以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为治疗原则,常遵循循经取穴、异经取穴、辨证分型取穴等规则,运用刺法、灸法、刺络方血法等治疗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瘫痪,是因中风而致的后遗证。古谓之难证。右侧瘫痪、语言不利者较难治;或哭或笑不能控制者则更为难治。现将笔者多年治疗瘫痪之愚见作一试说: 临床常见的瘫痪病患者,有的肢体松驰、痿废不用,有的肢体挛缩拘急,两者统称瘫痪(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何谓瘫?何谓痪?郑树圭《七松岩集·中风》说:“盖瘫者,举动艰难也(肢体松驰痿废不用);痪者,不能移换也(肢体挛缩拘急)”。所谓痿废者,痿者痿软,废者不用,即失去机能和效用也。盖中风之前,大多先有麻木之症,而麻木是由于营卫失调所致。营卫气血运行于全身,如营气虚,则血少不荣于筋,风寒湿痰之邪乘虚而入,痹阻脉络而成麻木。卫气虚,则气少无力而肢体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倩 《现代中医药》2007,27(1):60-62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很早就有描述,《素问·痹论》云:“风寒湿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明张景岳云:“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而病也”。该病属中医“腰痛”及“痹症”范畴。此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一经明确诊断,即应采取有效的方法积极治疗。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笔者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针灸疗法1.1普通针刺法取穴多在华佗夹脊穴、病变相应椎间孔及患侧环跳[2]为主穴,配合局部取穴和辨证取穴,如腰部配肾俞或气海俞,太阳型…  相似文献   

9.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因病毒损害了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所引起的肢体瘫痪,属于中医的“痿症”范畴,治疗较为棘手。为此,许多医家采用各种疗法对此病进行大量探讨研究,总结出不少治疗经验,笔者现将近十年来的有关报道概述如下。一、毫针治疗小儿麻痹症的研究丁氏根据“治痿独取阳明”和“从上而下者引而去之,上气不足者推而扬之”的原则,循经与局部取穴相结合。上肢取肩髃、曲池、阳池、合谷,下肢取环跳、阳陵泉、悬钟、解溪。另外,不论患病部位均取足三里、大椎,初热或发热者加间使、风池,足内翻加丘墟,足外翻加中封、商丘,下肢能屈不能伸者加膝阳关,下肢能伸不能屈者加曲泉,足趾跷不起者加行间。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81例,痊  相似文献   

10.
穴位,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已为大家所共识,临证之时,辨证取穴,或经穴、或奇穴、或阿是穴,有时,穴虽异而效同,或穴虽同而效异。究其原因何在?笔者近日偶读《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有云:“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参照临证心得,颇有所悟。针灸取穴,其见效在于对“神气”的把握,穴位只是“调神”的受激点。从历代书籍的记载可知,穴位概念的产生,是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发展而形成的。古人  相似文献   

11.
针对偏头痛患者疲劳后、遇风寒湿邪易作,以及反复缠绵难愈,痛甚则呕等临床特征,提出阳气不足是偏头痛发作的重要内在基础。督脉为阳脉之海,头为诸阳之会,针刺督脉具有通调阳气的重要作用,并可加强诸阳经与头部的沟通;膀胱经属巨阳,为诸阳经主气,临床常用之“从阳引阴”治疗阴证、虚症、寒证。本团队提出以“通督升阳,从阳引阴”为法治疗偏头痛:以督脉十三针为基础“通督升阳”,结合头痛经络辨证进行循经远端取穴,主要包括少阳头痛者配合率谷、角孙、头临泣、完骨、足临泣等少阳经腧穴,阳明头痛者配合攒竹、头维、解溪等阳明经腧穴,太阳头痛者配合申脉、昆仑、后溪等太阳经腧穴;同时根据脏腑辨证选取背俞穴“从阳引阴”,主要包括卫阳不足者补肺益气,肝胃虚寒者温中补虚,脾肾阳虚者补益脾肾三大方面。并附验案一则以举例说明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灸的临床运用必须“灵活机动” ,亦即“辨证施治”。这是中医优于其他医术的特长。无论是循经取穴、经验取穴或特定穴取穴 ,还是各种针灸疗法的使用 ,都要以“灵活机动”为原则 ,以“整体”为观念 ,因人、因病、因不同的时节等分别采取各种不同的对症针灸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针灸的特殊优势 ,造福于患者。笔者治疗各类头痛 6 8例 ,采取灵活的治疗原则 ,以刺血为主 ,同时综合运用其他疗法 ,如 :毫针疗法 ,艾灸疗法、拔罐疗法、七星针疗法以及按摩、理疗、药疗等 ,而不拘泥于一法一术的单独使用 ,以快速取效 ,彻底治愈为目的 ,…  相似文献   

13.
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学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和牙本质过敏等。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牙痛发作或加重,属中医学“牙宣”、“骨槽风”范畴。笔者采用辨证循经取穴治疗牙痛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脑梗塞82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2例脑梗塞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皆作头颅CT提示缺血性脑梗塞。其中男53例,女29例;发病年龄38~76岁,平均60.5岁;病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5年,平均46天;左侧瘫者43例,右侧瘫者39例;伴失语者24例。2治疗方法取穴:百会、身柱、天鼎、手三里、髀关、丰隆。吞咽困难、饮水呛者配风府、廉泉;面瘫者配地仓、翳风;失语者配通里、金律、玉液。操作:除任、督二脉穴外,均在瘫痪侧穴位施针。…  相似文献   

15.
“下者举之”最早见于《素问》,是应用举法使具有“下”表现的疾病得以恢复的一种治疗原则。下者,底也,底通低,可引申为凹陷,功能低下;举者,对举也,共举也。历代医家多用此法治疗中气不足、脏器下垂等疾病,偶见治疗胃、口腔、角膜溃疡,且多为补中内治之说。查阅文献,结合临床治疗体表溃疡的方法,“下者举之”在治疗慢性体表溃疡中有一定指导意义。慢性体表溃疡西医称为难治性溃疡,多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溃疡,时间较长或经年累月不愈,疮面脓液清稀或时流清水,腐肉不易脱落或腐肉虽脱而新肉不生,色泽晦暗,疮口经久不愈,疮面不知痛痒,多属中医疡科阴证范畴心。慢性溃疡经久不愈,机体内虚为本,外又有凹陷之疮面,“下”之表现彰显,应用“举”法颇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面瘫38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瘫是指面部或左右一侧瘫痪,以病侧面部肌肉松驰,纵缓不收,口眼歪向健侧为主症被称为“口眼喎斜”。也有因瘫侧口角恢复缓慢而称为“口喎”;又有因中风病出现中枢性面瘫者,面上部表情肌群并不瘫,皱额、蹙眉、闭眼动作均无障碍,仅以人中沟平坦变浅连同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为主症,亦称为“口喎”。两者在治疗时宜加鉴别。笔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和针灸理论及经络学说为指导,应用针刺疗法治疗面瘫38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85例中,男171例,约占总数44.41%,女214例,约占总数55.…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于1983年4月至1987年5月间,采用针刺为主,配合中药内服,收治急性外伤性瘫痪8例。其中腰椎压缩性骨折5例,胸椎骨折3例,均系下半身瘫痪,损伤部位平面以下感觉障碍,尿潴留或失禁,排便不能,双下肢功能均丧失,下半身各种反射消失,不能自行翻身。治疗后,7例基本治愈,1例无效。治疗方法一、针刺:分6组取穴。1.督脉经:重点选人中、大椎或陶道、身柱、至阳、脊中、悬枢、腰阳关;酌选百会、神道、筋缩、命门。进针应抵棘突之间硬膜外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中国传统康复医学治疗外伤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外伤引起的完全性瘫痪,早就被中西医界定为“不治之症”、“永久性卧床待毙者”,结论是终身残疾,对患者是一个无情的打击。现代发达的医学对截瘫的治疗也只能是徒呼奈何。西方人认为“西医治瘫是疯子,中医治瘫是骗子。”中医也有“名医不治瘫,治瘫必丢脸”的俗  相似文献   

19.
自 1997年以来 ,笔者采用针刺结合中药内服治疗中风偏瘫 34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34例患者中 ,男 2 1例 ,女 13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36岁 ;病最长 10个月 ,最短 1周 ;左侧瘫者 11例 ,右侧瘫者 2 3例 ;所有患者均经CT确诊 ,脑血栓 2 4例 ,脑出血 10例 ;检查肌力 0级者 8例 ,Ⅱ级者 2 0例 ,Ⅲ级者 6例。2 治疗方法2 .1 针刺疗法 取穴 :上肢瘫痪取肩骨禺、尺泽、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瘫痪取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口眼歪斜加地仓、颊车、下关、迎香、牵正 ;失语或语言不…  相似文献   

20.
络穴是络脉从十二经脉别出部位均有的腧穴 ,加上任、督脉及脾之大络共有十五络穴。由于络脉有联络表里两经 ,沟通表里经脉气血的作用 ,所以临床上常用“原络配穴法”治疗表里两经的疾患。但笔者在多年临证中 ,宗前人之旨 ,以独取络穴、或加配穴、或结合时间针法治疗、或配合运动针法 ,颇有良效 ,现举例介绍如下。1 纳络取穴法纳络取穴法 ,是纳支法时间针灸学的又一发挥 ,即十二时辰配合十二脏腑经络按时开络穴。它根据《灵枢·邪客篇》中 :“……是谓因冲而泻 ,因衰而补 ,如是者 ,邪气得去 ,真气坚固 ,是谓因天之序。”具体应用是 :把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