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的特征,并探讨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项中文版(TAS -20)、患者健康问卷(PHQ -15)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 -17),对113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10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1)抑郁症组 TAS -20总分及各因子分、 PHQ -15总分及各条目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 <0.05);(2)根据 PHQ 总分将功能性躯体不适分为轻、中、重度,抑郁症组 TAS -20总分、情感辨别不能因子分和外向性思维因子分均依次升高(P <0.05);(3)情感辨别不能因子主要与四肢躯干疼痛及疲劳症状呈正相关(r =0.211,r =0.434,均P <0.05),外向性思维因子与头部及消化系不适呈正相关(r =0.192,r =0.388,均 P <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辨别不能(β=0.220,95%CI 20.55~22.28)、外向性思维(β=0.216,95%CI 21.32~22.76)和 HAMD -17总分(β=0.334,95%CI 21.54~23.79)为功能性躯体不适的影响因素(R 2=0.238)。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严重而广泛的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情感辨别不能和外向性思维可能对部分症状的产生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13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17分,其中SCL-90量表中躯体化因子得分>2的抑郁症患者为抑郁症伴躯体症状组(研究组),SCL-90量表中躯体化因子得分≤2的抑郁症患者为抑郁症不伴躯体症状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估患者的述情障碍。并就述情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得分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2抑郁评分越高,其述情障碍越严重;3TAS因子1与3个症状因子呈正相关,因子2与5个症状因子成正相关,因子3与8个症状因子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性别、受教育年限、抑郁的严重程度等是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躯体组)及30例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不伴组)晨起血清皮质醇水平,使用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定两组患者述情障碍.结果 (1)躯体组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不伴组[(533.88± 144.10) μmol/L vs (458.27±82.87) 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躯体组述情障碍总分及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因子分高于不伴组[(67.13±6.96)分vs(62.03±7.14)分,(24.50±3.78)分vs (21.63±3.63)分,(15.30±2.69)分vs(13.57±2.03)分,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躯体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总分正相关(r=0.596,P<0.01),与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正相关(r=0.391,0.435,0.452,均P<0.05).(4)不伴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述情障碍总分正相关(r=0.418,P<0.05),与外向性思维因子分正相关(r=0.489,P<0.01).结论 伴躯体症状较不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较重的述情障碍,具体体现在识别情绪障碍、描述情绪障碍.述情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血清皮质醇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邬俊福  王翌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785-1785,1899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TAS、SCL-90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述情障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表障碍与抑郁关系及治疗方法。方法:取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和流行病抑郁自评量表(CES-D)确诊的高血压述情障碍并皂郁情绪患者75例,用赛乐特治疗,并与病情相似75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CES-D调查,抑郁症状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0.78%,TAS平均得分较对照组下降18.29%。结论:高血压述情障碍与抑郁情绪有内在联系,抗抑郁治疗能减轻高血压述情障碍,对高血压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问卷(MMPI)分别对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研究组)及60名健康者(对照组)测评,分析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组TAS总分及因子I、Ⅱ、Ⅲ、Ⅳ评分[分别为(86.20±11.15)分、(21.12±3.28)分、(26.08±3.86)分、(18.21±4.69)分、(23.44±5.60)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00±10.12)分、(12.43 ±5.18)分、(15.64±5.57)分、(15.56±3.16)分、(18.71 ±4.30)分],其MMPI各临床量表中疑病、抑郁、癔症、男性,女性化、偏执、精神病态平均T分值[分别为(72.79±10.50)分、(68.46±13.63)分、(79.03±12.12)分、(51.72±7.74)分、(57.98±10.60)分、(54.98±8.83)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66±10.11)分、(47.96 ±9.42)分、(51.47±11.90)分、(43.66±8.77)分、(47.67±6.69)分、(47.48±8.6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TAS因子I与抑郁、精神病态、偏执均呈正相关,因子Ⅱ与抑郁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4,0.405,0.477,0.437,P<0.05).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并且这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患者短期治疗前后述情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短期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变化及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量表(TAS)中文版、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对80例抑郁症患者于治疗前后(新型抗抑郁剂3周以上)进行评定,并与9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1)治疗前抑郁症组TAS与B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抑郁组TAS因子I、II及总分均高于轻、中度抑郁组(P<0.05);中度抑郁组仅TAS因子II得分高于轻度抑郁组(P<0.05).(2)治疗后抑郁症患者TAS总分[(52.73±9.41)分]、因子I[(17.88±5.61)分]、因子II[(13.08±3.42)分]、BDI总分[(8.74±7.27)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分别为 (58.45±10.17)分、(21.56±5.45)分、(16.64±3.35)分、(23.86±9.27)分;P<0.01].治疗后抑郁症组TAS因子I[(17.88±5.61)分]、因子III[(21.78±4.01)分]、总分[(52.73±9.41)分]仍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90±4.26)分、(19.09±3.03)分、(48.04±8.79)分;P<0.01].(3)治疗后抑郁总分、服务满意度、治疗信心、对疾病的了解依次进入TAS总分的回归方程.结论 抑郁症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抑郁总分等是述情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短期治疗可降低述情障碍的严重程度.述情障碍可能既是一种人格特质,又是对抑郁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躯体形式障碍(SD)患者心智理论(ToM)功能的特征及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0 例年龄在18 ~ 60 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 版》诊断标准的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年龄、性别及教育水平相匹配的30 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评估失言察觉任务测试(FPR)、Yoni 任务测试及多伦多述情障碍20 个条目量表(TAS-20)评定,对两组所测得结果加以比较,并对研究组的FPR、Yoni 任务评分与TAS-20 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间比较,研究组的FPR 总分、失言故事分及控制故事分和Yoni 任务测试的Cog、Cog2、Aff、Aff1 及Aff2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Yoni 任务测试Cog1、Phy、Phy1 及Phy2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FPR 总分、失言故事分与TAS-20 总分及各因子分的相关性分析均呈负相关(P <0.05);Yoni 任务测试的Cog 及Aff 各因子分与TAS-20 总分、各因子分的相关性分析均呈负相关(P <0.05)。结论 SD 患者的心智理论能力明显受损,且与述情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以下简称MECT)联合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疗效.方法:将54例女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7人为MECT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27人为单用西酞普兰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2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及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HAMD分值低于治疗前,TAS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研究组和对照组HAMD、TAS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TESS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ECT联合西酞普兰对抑郁症述情障碍优于单纯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10.
父母养育方式对躯体化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躯体化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方法:应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85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和74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TA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父亲养育方式中因子Ⅱ、因子Ⅴ等2项高于对照组;母亲养育方式中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Ⅲ、因子Ⅳ等4项高于对照组;tAS的因子Ⅰ与EMBU父亲因子Ⅱ呈正相关,与母亲因子Ⅰ呈负相关;TAS的因子Ⅱ、因子Ⅲ与母亲因子Ⅱ、因子Ⅲ、因子Ⅳ呈正相关;TAS的因子Ⅳ与父亲因子Ⅲ呈正相关。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述情障碍,其父母养育方式对述情障碍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述情障碍的抑郁障碍患者面孔识别情况的差异.方法 以面部表情图片为实验材料,由30 例抑郁障碍患者(其中高述情障碍组15 例,低述情障碍组15 例)完成面部表情和面孔身份识别任务.结果 述情障碍程度与表情类型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识别正性或负性面部表情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高述情障碍组识别正、负面部表情图片有差异(P<0.05),低述情障碍组则无(P>0.05);高述情障碍组识别面孔身份(带面部表情)的正确率低于低述情障碍组(P<0.01).结论 不同程度述情障碍的抑郁障碍患者面孔识别存在差异,述情障碍对负性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47名惊恐障碍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估.结果(1)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TAS因子Ⅱ分[分别为(3.30±0.70)分和(3.13±0.75)分]高于正常对照组[(2.58±0.67)分](均P<0.05),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的TAS总分[(75.4±10.1)分]高于对照组[(66.3±8.9)分](P<0.01),两患者组的因子Ⅰ、Ⅲ和Ⅳ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患者组TAS及四个因子之间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2)伴与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的HAMA和HAMD得分[HAMA分别为(17.0±6.13)分和(18.6±7.94)分,HAMD分别为(13.0±6.2)分和(15.3±6.96)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94±1.22)分和(1.08±0.27)分](P<0.001);(3)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的TAS因子Ⅱ得分与病程及HAMA和HAMD的相关关系无显著性(P>0.05).结论伴与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均存在述情障碍,以认识和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欠缺明显,与其病程和焦虑抑郁状态无相关;其描述情感、幻想及外向型思维的能力可能未受损害.  相似文献   

13.
惊恐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述情障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47名惊恐障碍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者进行评估。结果(1)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TAS因子Ⅱ分[分别为(3.30±0.70)分和(3.13±0.75)分]高于正常对照组[(2.58±0.67)分](均P<0.05),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的TAS总分[(75.4±10.1)分]高于对照组[(66.3±8.9)分](P<0.01),两患者组的因子Ⅰ、Ⅲ和Ⅳ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患者组TAS及四个因子之间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2)伴与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患者的HAMA和HAMD得分[HAMA分别为(17.0±6.13)分和(18.6±7.94)分,HAMD分别为(13.0±6.2)分和(15.3±6.96)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94±1.22)分和(1.08±0.27)分](P<0.001);(3)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的TAS因子Ⅱ得分与病程及HAMA和HAMD的相关关系无显著性(P>0.05)。结论伴与不伴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患者均存在述情障碍,以认识和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欠缺明显,与其病程和焦虑抑郁状态无相关;其描述情感、幻想及外向型思维的能力可能未受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抑郁障碍患者出生、受孕时间六气分布特点及差异.方法 以河南、山东、北京3家精神类疾病医院共6818例抑郁障碍患者为抑郁组,北京东直门医院38867例非抑郁障碍患者为对照组,用统计描述、卡方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比较两组出生、受孕六气资料分布的差异.结果 抑郁障碍患者受孕于下半年的人数较多,与对照组相...  相似文献   

15.
何彦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050-2050,2074
目的:了解本溪市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特点及其相互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周岁10073例,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临床检查病人版(SC ID-I/P)对调查对象进行焦虑症的诊断。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质量。结果:8 773例完成了PSQI调查,焦虑症患者125例,睡眠障碍(PSQI总分≥7分)的发生率为68.8%;PSQI总分与有无支持群体、社会环境、教育、职业、住房、经济、卫生保健、法律与犯罪等社会心理与环境问题无相关。结论:睡眠障碍是焦虑症的常见症状,受社会心理与环境问题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失眠症患者抑郁障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失眠症患者抑郁障碍的共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失眠专病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进行前瞻性登记,连续收集专病门诊中符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并能配合问卷及量表调查的患者,通过自编问卷进行详细的人口学资料及失眠临床特征调查,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17)进行抑郁障碍的筛选,同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52.8%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14.0%为重度抑郁。总睡眠时间少(OR1.618,95%CI1.239~2.114)、经济状况较差(OR1.755,95%CI1.210~2.544)、生活不规律(OR2.395,95%CI1.321~4.343)、女性(OR1.899,95%CI1.139—3.166)为失眠症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失眠症患者有较高的抑郁障碍共病率,对总睡眠时间少、经济状况较差、生活不规律、女性的失眠人群要特别重视与抑郁障碍其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失眠症患者抑郁障碍的共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失眠专病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进行前瞻性登记,连续收集专病门诊中符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并能配合问卷及量表调查的患者,通过自编问卷进行详细的人口学资料及失眠临床特征调查,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DRS17)进行抑郁障碍的筛选,同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52.8%失眠症患者存在抑郁障碍,14.0%为重度抑郁.总睡眠时间少(OR 1.618,95%CI 1.239~2.114)、经济状况较差(OR 1.755,95%CI 1.210~2.544)、生活不规律(OR 2.395,95%CI 1.321~4.343)、女性(OR1.899,95%CI 1.139~3.166)为失眠症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失眠症患者有较高的抑郁障碍共病率,对总睡眠时间少、经济状况较差、生活不规律、女性的失眠人群要特别重视与抑郁障碍共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帅世全  孙红兵 《西部医学》2011,23(8):1551-1552,155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的抑郁情况和心理治疗模式。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RA患者200例,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调查。对于有抑郁障碍的不同患者采取re-attribution model"再归因模式"心理治疗。结果 46%RA病人具有抑郁障碍,其中郁闷、情绪低沉、易疲劳、易激怒、性兴趣减退、睡眠障碍、兴趣丧失、无用感等抑郁症状常见。SDS标准分〉53分组和≤53分组的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有抑郁障碍的患者中以受教育程度低、从事体力劳动者为主。有抑郁障碍的患者采取"再归因模式"心理治疗后78%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结论 RA病人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障碍,提示我们在RA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评定上要关注病人心理和情绪。对有抑郁障碍的RA患者采取"再归因模式"心理治疗,可改善RA病人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