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男,41岁。1980年10月21日诊。自汗出,身如水洗,尤以在吃饭、活动,情绪波动时为甚已六年。曾服补气、健脾、调和营卫、收涩固摄之剂久治不愈。刻诊:口干微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洪滑有力。证属阳明蕴热,迫津外泄。治宜清透阳明,投重剂白虎汤加大黄: 生石膏60克、知母15克、甘草6克、粳米3克、大黄粉6克(冲服)。服药3剂,汗出顿减,口干渴亦除。继进3剂,汗出即止而愈。【按】自汗一症,临证多属阳虚、气虚、  相似文献   

2.
古方集锦     
蔡某,男,30岁。自汗,形寒,汗出烘热,汗后见风则觉凉然不安,有时心烦不宁,寐差,脉濡滑,苔薄腻。病已半月余,服感冒片等成药,未见改善。营卫不和,心神不安。治拟调和营卫而安虚神。川桂枝1.8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3克,淮小麦15克,煅龙骨9克,煅牡蛎18克,炒枣仁9克,红枣5枚。3剂。——《程门雪医案》  相似文献   

3.
邵×,女,25岁。工人。1984年5月8日诊。产后八天,恶露已尽,三日前因感外邪,发热头痛,恶风自汗,某医投银翘散2剂,发热退而恶风更甚,全身漏汗不止,邀余诊之。症见面色苍白不华,全身汗出不止,头痛恶风,胸前恶寒,小便短少,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浮缓乏力。辨为产后伤风,营卫不和,阳虚漏汗证。拟用扶阳固表,和营止汗之法,投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10克,熟附片、炙甘草各6克,浮小麦20克,生姜3片,大枣3  相似文献   

4.
张××,女,25岁。1984年3月4日诊。营卫不和:经停两月,出现呕吐,恶食,头昏,头痛,微有寒热,汗出,一身尽痛。查:舌淡,苔白,脉滑。诊为恶阻。拟桂枝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20克,大枣15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半夏15克,鲜苏叶10克,1剂效,2剂愈。申××,女,22岁。1984年6月诊。肝热气逆:停经两月,出现恶心呕吐,口苦咽干,  相似文献   

5.
<正> 侯××,女,51岁,工人。1983年8月20日初诊。自述1979年春季一次劳动中,汗出濈濈,微受风寒,尔后稍一活动,其汗濈濈然而出,不能自止,若稍加休息,其汗则止。由于经常汗出,感冒频发,服解表药后,汗出更甚。每到晚间入睡,虽汗止但全身骨蒸潮热,揭被取凉,又自感寒栗。终年顽疾不愈,致使身体倦怠无力。曾按营卫不和投桂枝汤无显效,按气虚卫表不固投玉屏风散治之无功,施滋阴清热、收敛固涩之法罔效,故失去病愈信心。望其汗出满面,淋漓点滴,内衣均亦湿透。细询病情,每当汗出时,胸间自觉有一股热气从内向外蒸发,即刻汗出濈濈率氯ツ暌嗑?舌质红,舌边隐见瘀斑,脉沉缓稍涩。余踌躇再三,忆及王清任氏有:“竟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也”。遂投血府逐瘀汤加味以活血化瘀、滋阴降火.拟方: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2克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汗与五脏、营卫的关系,探讨自汗证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五脏皆有汗,汗之本为心,汗之化为肾,汗之出为肺,汗之源为脾胃,汗之调为肝。又必以营卫调和为要,汗出方能有节。五脏功能失调、营卫失和均可致自汗。故提出“调畅五脏、调和营卫”的自汗证治则及处方用药,通过典型临床病案,进一步阐释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7.
张××,女,42岁,教师。1984年10月9日初诊。患者自汗已六载有余,稍有活动,则汗出如洗,每日必更衣一、二次,伴头昏,乏力,畏寒,渴不欲饮,饮食欠佳,大便稍干,小溲短少。曾服益气敛汗、调和营卫、滋阴利阳之剂,未效。诊见患者形体肥胖,舌质  相似文献   

8.
患者孟××,男,46岁。干部。左侧半身麻木近一年,经中、西医治疗无效,于83年8月28日来诊。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发病无明显诱因,精神、饮食如常。惟觉左半身肢体麻木、出汗、恶风。患肢活动自如,肤色正常,肌肉不萎缩。两侧肤温无差别。经握力测验,患侧较正常肢侧稍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证属太阳中风,因腠理疏松,外感风邪,营卫失调所致。应投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用桂枝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两剂水煎服,令微汗。服药后,汗止,麻木感减轻,继续投上方加赤芍10克。两剂水煎服。服药后痊愈,  相似文献   

9.
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桂枝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龙骨、牡蛎七味药组成,为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之效方。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它是一个调理阴阳的方剂,对于单纯阴血或阳气偏虚者,则非所宜,而对阴阳失调者,疗效颇佳。兹举例介绍如下。一、自汗廖××,女,26岁,一九八一年十月三日诊,产后半月,自汗恶风,动则尤甚,心空动悸,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大。此乃产后阴血内虚,阳气虚浮,表卫失固之证。治宜益阴扶阳,调和营卫,固摄敛汗,药用桂枝、白芍各10克,甘草5克,生姜5片,大枣10枚,龙骨、牡蛎各30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连服五剂,汗止而愈。  相似文献   

10.
便秘变治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采用变法治疗三例便秘,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一、调和营卫止汗法枚××,女,27岁,护士,1987年9月15日初诊。患者因产后大便困难二十余天前来就诊。诉大便三五日一行,艰涩难解,但腹无所苦,伴终月自汗,时时恶风,饮食正常,视其舌淡红少苔,脉之浮虚。综合脉症,  相似文献   

11.
医方集锦     
<正>蔡某,男,30岁。自汗,形寒,汗出烘热,汗后见风则觉凉然不安,有时心烦不宁,寐差,脉濡滑,苔薄腻。病已半月余,服感冒片等成药,未见改善。营卫不和,心神不安。治拟调和营卫而安虚神。川桂枝1.8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3克,淮小麦15克,煅龙骨9克,煅牡蛎18克,炒枣仁9克,红枣5枚。3剂。——《程门雪医案》郑某,吐血盈碗,孟英诊之。右关洪滑,自汗口渴,稍一动摇,血即上溢,人皆虑其脱,意欲补之。孟英曰:如脱,惟我是问。与白虎汤加西洋参、大黄炭,一剂霍然。  相似文献   

12.
汗证治验     
治疗汗证,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方可取得满意疗效。现就笔者的临床体会,初步小结以下案例,以资参考。一、营卫失调之自汗证人体之卫气有因护津液,不使妄泄之作用,当肺气虚弱,营卫不和,卫阳失守,腠理不固,则汗自外溢。王肯堂《证治准绳·自汗》云:“或肺气微弱,不能宣行营卫而津脱眷。”治当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13.
方书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张景岳则谓;“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自汗、盗汗各有阴阳之证。”此论可谓基本掌握了汗证之要领,然而还不够全面。例如对于湿邪导致的汗出,则只字未提。我乡位处东南沿海,地势卑下,气候潮湿,湿邪害人之广不亚于叶天士所居之吴地,故其所导致之自汗、盗汗,在临床亦较常见。笔者历年所治伤湿汗证较多,今选7例供同道参考。一、阳湿伤表似风温、风湿、中风案高××,男,36岁。1981年4月1日初诊。患者二天前突然恶寒发热。现微恶寒,汗出(?)然而热不解,伴见头胀微疼,昏重若裹,身困肢楚,脘痞纳呆,口粘泛恶,渴不欲饮,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血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可服用石韦大枣汤:石韦30克,大枣10枚。加减:白细胞计数低于3.0×10~9/L者,加用菟丝子、枸杞子各20克,鸡血藤30克;头晕目眩,自汗乏力者,加用黄芪、党参各15克,鸡血藤30克;肢冷畏寒,腰膝酸软无力者,加制附子5克,菟丝子15克;咽干自汗,手  相似文献   

15.
<正> 患者王××,男,33岁,农民,于1981年5月3日初诊。自诉自汗五年余,近半年来加重。汗出以吃饭和劳动时为重,伴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胸闷等。视其面色姜黄,舌淡苔薄白,有齿印,脉弦细。证属气虚自汗,遂处玉屏风散加味:黄茂30克,  相似文献   

16.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致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之特点,汗证又可分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黄汗等,而临床又以自汗、盗汗极为多见,且常以主证或兼证出现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古人云:“自汗者属阳虚,盗汗者属阴虚。”治自汗常宗实表补阳,治阴虚多循降火滋阴。然以余观之,自汗亦有属阴虚者,盗汗亦可见阳虚者,且致汗原因颇多,不仅阳虚、阴虚,且血虚、血淤、痰、湿、邪在半表半里皆能令人汗出。然自汗属阴虚者,盗汗属阳虚者,  相似文献   

17.
汗证辨治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汗证辨治探索415601湖南省安乡县卫生职工中专学校韩先知汗是津液所化生,出汗过多,容易伤津耗血。《丹溪心法·自汗》云:“自汗之证,未有不由心肾俱虚而得之者”。临床治疗汗证多从“虚”论治。但据笔者临床体验,亦不尽然,或营卫不和,或邪居少阳,或补而未宜...  相似文献   

18.
上半身无汗验案1则梁锦汉胡××,女,32岁,工人。因上半身无汗半年,于1993年7月23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因产褥期间疏于调理,遂出现微恶风寒,发热,头痛目眩,心烦胸闷,上半身汗出减少。数易诸医,有曰“气血亏虚之外感”,有曰“太阳中风,营卫不和”,亦...  相似文献   

19.
李××,女,22岁。1984年10月21日分娩第三天全身出现皮疹奇痒,尤以腹背手足为甚,扪之碍手,疹尖色白,汗出淋漓,舌淡少苔,脉缓弱。证属产后气血虚弱,风邪袭表而痒。治宜调和营卫,活血祛风。药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甘草6  相似文献   

20.
张××,女性,41岁。县棉麻公司职工。于一九八一年四月初诊:惟“过敏性鼻炎”已历四载,曾于南通附属医院、县医院诊治,服西药扑尔敏、赛庚啶、葡萄糖酸钙片、强的松及对症处理,症情依旧。近两年来,患者常自汗、畏风、鼻塞流清涕。某医又曾投以中药“辛夷散”,药后平平。即诊:鼻塞流涕、汗出畏风、面色(白光)白、神疲少气、口淡不渴、纳食不香、舌淡苔薄、脉象濡缓。责之肺气虚弱,肌表不固、营卫失和、风邪乘袭使然。拟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为法,方选《伤寒论》中之桂枝汤加味。处方:桂枝6克,生白芍9克,生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炙防风6克,生黄芪12克,潞党参12克。(三剂) 二诊:前药晋后,鼻塞通、恶风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