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I/R+Ros)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I/R+Ros+HOE140)组,每组15只。麻醉大鼠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30min,再灌注40min,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检测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还原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0)水平。【结果】罗格列酮预处理组的大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13min),持续时间(14.37s),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47次)和心律失常评分等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提前应用Hoe140可部分或全部阻断缺血一再灌注时罗格列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P〈0.05);I/R+Ros组与I/R组相比心肌组织eNOS、NO、和SOD活性水平明显提高,而iNOS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1;HOE140可阻断此作用(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这可能是通过缓激肽-一氧化氮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康谊  梁首琴  靳秀  尚佳 《广东医学》2011,32(23):3048-3050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实验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组(LIR组)和肝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改良"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再灌注1 h时取肝组织,检测肝组织湿干重比(W/D),...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环格列酮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70只健康SD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环格列酮组1(cig1组)、环格列酮组2(cig2组)、环格列酮组3(cig3组),每组14只.各组中又随机分为两个亚组.亚组1(6只)在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后,以Evans blue、NBT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亚组2(8只)以生物信号分析系统监测记录缺血1、30 min,再灌注后1、30、60 、90、120 min各时间点的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LVSP)及左室内压发展最大速率(±dp/dt)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实验结束时取心肌组织,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心肌组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增大,心肌MPO活性升高、中性粒细胞(PMN)浸润严重,心肌细胞因子TNF-α、IL-6含量明显增多,心肌组织高表达ICAM-1(均P<0.01).Cig各组缺血前60 min预先应用PPAR-γ激动剂环格列酮可减小心梗范围,改善心脏舒缩功能,降低心肌MPO活性及心肌TNF-α、IL-6含量,并能抑制心肌组织ICAM-1的表达,起到减轻MIRI的作用.结论 PPAR-γ激动剂环格列酮通过减少PMN浸润,降低心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的含量,抑制心肌ICAM-1的表达,从而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脏舒缩功能,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PPARγ激动剂是否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R),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3%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观察PPARγ激动剂对小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观察TNF-α蛋白表达变化。结果: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脑组织的梗死体积(t=7.927,P〈0.01)和行为学评分(t=4.540,P〈0.01);减轻缺血脑组织MPO活性(t=4.502,P〈0.05);减少炎性因子TNF-α蛋白表达水平(t=9.826,P〈0.01)。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其对脑保护作用与炎症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PPAR激动剂罗格列酮对人子宫肌瘤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T)对人子宫肌瘤的增值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给予原代培养的子宫肌瘤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处理,以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PARγm RNA以及凋亡基因Bax、Bcl-2在子宫肌瘤细胞中的表达及罗格列酮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T-PCR提示罗格列酮可促进PPARγm RNA、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结论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抑制子宫肌瘤的增值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Bax的表达及下调Bcl-2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李琳  程龙献  廖玉华 《重庆医学》2006,35(18):1714-171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属于核内激素受体基因转录子.主要参与脂肪代谢、脂肪细胞分化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炎症性疾病、肿瘤、不育等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PPARγ及其激动剂四氢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thiazoliddinediones,TZDs)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细胞炎症及缺血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现就PPARγ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SG)对糖尿病大鼠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binding protein 1,GPIHBP1)活性变化的影响及GPIHBP1与PPARγ的关系。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对照组(NC,n=10)、糖尿病模型组(DM,n=10)和罗格列酮处理组(RSG,n=10)。DM组和RSG组予高糖高脂饮食,并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以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RSG组以RSG无菌水混悬液灌胃。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生化指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组织和心脏GPIHBP1与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GPIHBP1和PPARγ在糖尿病模型鼠中显著下调,PPARγ激动剂RSG能显著上调糖尿病大鼠GPIHBP1和PPARγ的表达,并显著改善糖尿病模型鼠疾病的发生发展。GPIHBP1的表达与PPARγ具有正相关的趋势。结论 GPIHBP1可能是PPARγ的一个靶基因,并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发挥关效果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吡格列酮预处理组(PGZ组)及吡格列酮+GW9662预处理组(PGZ+GW9662组),每组10只.再灌注后,取静脉血检测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取胰腺组织检测核因子-κB (NF-κB)、Bcl-2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其余3组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胰腺组织NF-κB活性均明显升高,SOD、Bcl-2表达则明显降低(F=21.72~356.76,q=4.37~10.13,P<0.05);与IR组相比,PGZ组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和胰腺组织NF-κB活性均明显降低,SOD、Bcl-2表达明显升高(q=3.45~8.72,P<0.05);而PGZ+GW9662组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16~1.13,P>0.05);与PGZ组相比,PGZ+GW9662 组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和胰腺组织NF-κB活性表达明显增加,SOD、Bcl-2表达明显降低(q=3.77~8.98,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能是通过PPARγ途径上调SOD的活性、Bcl-2表达及下调NF-κB表达,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激动剂体外筛选模型,为筛选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PPARγ激动剂提供研究手段。方法:用脂质体2000(LipofectamineTM 2000)将含有PPARγ基因质粒(pIRES2-PPARγ)、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PPRE×3-TK-Luciferase)以及内参照质粒(pRL-TK)按不同比例共转染入人胚胎肾细胞HEK293细胞,并对3种质粒比例进行优化;以不同配体处理转染3种质粒的HEK293细胞,通过检测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来确定加入配体对PPARγ的激动效应;采用经典的PPARγ激动剂和PPARγ特异性拮抗剂,其他核受体激动剂以及PPARα激动剂考察不同化合物对PPARγ的激动作用程度,确定模型的特异性;以Z’值考察模型重复性;并观察了PPARγ激动剂的作用时间特点。结果:PPARγ质粒、报告基因质粒以及内参照质粒比例为2∶6∶1时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最高;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显著增加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而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可抑制这种作用,且相对荧光素酶的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地塞米松,全反式维甲酸,雌二醇和非诺贝特无上述活性;重复9次实验后计算得Z’=0.70。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PPARγ激动剂筛选模型,且模型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为进一步筛选具有PPARγ激动剂提供了理想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按照双盲法随机均分成假手术组(Sham)、缺血性肾损伤组(IRI)和罗格列酮(RGZ)组,各10只.利用血管夹夹闭左侧肾蒂,去除右肾诱导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45 min,再灌注4 h.ELISA检测血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RT-PCR检测TNF-α、IL-8和IL-6 mRNA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PAR-γ和p-PPAR-γ表达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IRI组血清Cr和BUN分别为(160.15±25.17)μmol/L和(90.22±16.17)mmol/L,较RGZ组的(47.16±5.13)μmol/L和(23.11±3.28)mmol/L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RI组肾脏病理损伤评分为(3±0.5)分,较RGZ组的(1±0.5)分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I组血清中TNF-α、IL-8和IL-6表达水平分别为(1400±350)pg/mL、(1200±300)pg/mL、(1150±250)pg/mL,较RGZ组的(650±150)pg/mL、(450±120)pg/mL和(550±170)pg/mL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I组肾脏中TNF-α、IL-8和IL-6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4.00±55)、(11.00±4.3)、(9.50±2.8),较RGZ组的(5.50±1.7)、(6.40±2.1)和(3.80±1.3)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I组肾脏中MDA含量为(18.12±4.15)nmol/mg,较RGZ组[(7.12±1.15)nmol/mg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I组肾脏中CAT、GPX和SOD活性分别为(8.77±1.52)U/mg、(7.22±1.03)U/mg和(6.54±1.22)U/mg,较RGZ组的(25.17±3.22)U/mg、(23.42±3.07)U/mg和(21.22±2.79)U/mg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I组肾脏中p-PPAR-γ含量为(0.32±0.07),较RGZ组的(0.51±0.11)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I组与RGZ组P PAR-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减少肾脏病理改变,其作用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1.
PPARγ配体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PPARγ配体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缺血再灌注组(14只)和缺血再灌注 罗格列酮组(14只).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60min,再灌注60min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肿胀度;测定血清CPK及LDH;测定缺血再灌注心肌NOS、cNOS和iNOS活性.[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再灌注 罗格列酮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23.9%(P<0.05);心肌肿胀度减轻(P<0.05);血清CPK及LDH水平降低(P<0.05);心肌组织iNOS活性降低(P<0.05),而NOS及cNOS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PARγ配体对心肌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心肌组织iNOS有关.  相似文献   

12.
PPAR-γ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是一种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核转录因子,可以在包括脂肪、肝脏、肾脏以及肿瘤等多种组织中表达,能够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文章就PPAR-γ在其激动剂作用下通过负性调控促炎基因包括巨噬细胞的分化和激活来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抑制炎症,对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组织器官以保护进行论述,为进一步的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治疗途径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RSG)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RSG(25、50、100、200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RSG(24h、48h、72h)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mRNA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CyclinD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RSG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CCK-8比色法显示增殖抑制率与RSG的浓度-时间呈正相关;FCM检测发现,RSG使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而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且呈浓度依赖;RSG干预后,CyclinD1的mRNA及蛋白表达在肝癌细胞中下调。结论:RSG依赖激活PPARγ途径能在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提示PPARγ可能是肝癌治疗的一个新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4.
曹晓飞  张峰  张业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8):2632-2634,263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建立70%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K组)、15-脱氧前列腺素J2预处理组(15 d-PGJ2组),15d-PGJ2+GW9662预处理组(15 d-PGJ2+GW9662组).再灌注后,取静脉血栓测肝血清酶(ALT、AST)水平,取肝脏组织TUNEL法检测缺血肝脏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 与SO组相比,其他3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细胞AI、Bax、Bcl-2及Caspase-3均升高(P<0.05).与IR组相比,15d-PGJ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细胞AI、Bax及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P<0.05);而15d-PGJ2+GW9662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15d-PGJ2组相比,15d-PGJ2+GW9662组血清ALT和AST水平、肝脏细胞AI、Bax及Caspase-3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PAR γ激活上调Bcl-2、下调Bax的表达和抑制Caspase-3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于临床上常见的肝切除、肝移植及出血性休克等过程中,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对其机制的研究渐成为肝脏外科的热点。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e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L类PPAR激动剂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包括PPARct、PPARβ和PPA脚三种表型,其中以PPARγ的研究最为深入。由于PPA脚能够抑制炎症反应,近年来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受到医学科研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罗格列酮经PPARγ受体介导HL-60细胞成熟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PPARγ)在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进行HL-60细胞质粒转染.实验分单纯HL-60细胞培养组,空载体pIRES2-EGFP转染组,10μmol/L罗格列酮干预组和10μmol/L罗格列酮联用phPPARγ-IRES2-EGFP质粒转染组.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并对转染细胞成熟粒.单细胞特异性标志CD11b和CD14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转染的HL-60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表达,phPPARγ-IRES2-EGFP质粒转染效率为5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罗格列酮干预组和罗格列酮联用phPPARγ-IRES2-EGFP质粒转染组的CD11b+和CD14+细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组与空载体转染组(P〈0.05),且罗格列酮联用phPPARγ-IRES2-EGFP质粒转染具有协同效应;而未转染细胞组与空载体转染组2种表型细胞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激活PPARγ促进HL-60细胞向粒-单细胞成熟分化,有望成为治疗白血病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抵抗素基因转染的HepG2细胞转录因子PPARγ mRNA表达和活性氧的影响。方法用微量化的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抵抗素基因转染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细胞进行鉴定,加用罗格列酮干预,并和正常HepG2细胞进行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和RT-PCR法检测PPARγ mRNA表达。结果抵抗素基因转染诱导了肝性胰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罗格列酮对抵抗素转染的HepG2细胞PPARγ mRNA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活性氧含量改变影响不明显。结论糖尿患者长期服用罗格列酮可能对肝脏PPARγ 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正常饮食的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35只高脂高糖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mg/kg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型的大鼠随机分为罗格列酮干预组10只,糖尿病非干预组9只。罗格列酮(3mg/kg灌胃)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取血、尿、肾脏标本,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光学显微镜观察肾小球形态及测定肾小球截面积、肾小球基质面积、系膜增生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罗格列酮干预组血糖、血脂、肾小球截面积、肾小球基质面积、胰岛素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非干预组血糖、血脂、肾小球截面积、肾小球基质面积明显增高(P<0.05),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PPARγ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h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监测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通过干湿重法检测脑水含量;通过TUNEL方法,观察各实验组鼠脑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吡格列酮组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P<0.05)、脑梗死面积(P<0.05)、脑水含量(P<0.01)和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抗凋亡作用可能是PPARγ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HP-1人单核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实验组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刺激细胞;吡格列酮组在PAAF作用前加入终浓度为20μmol/L的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进行干预;GW9662组:在吡格列酮干预前30 min,先行加入PPARγ拮抗剂GW9662,最后加入PAAF。分组处理6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AAF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细胞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GW9662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各组PPARγ的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GW9662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通过上调PPARγ表达,减少PPAF刺激所致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