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TEM型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EM型是目前数量最多的一群β-内酰胺酶,迄今已发现155种,少数属于广谱p内酰胺酶,大多数属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TEM型ESBLs的特点是对青霉素类和氧亚氨基头孢菌素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和7-α-甲氧基头孢菌素敏感,可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但有一些TEM型酶对酶抑制剂抵抗,称之为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IRT),不属于ESBLs;特别是已发现TEM-50、-68、-89、-109、-121、-125型酶不仅具有ESBLs的耐药特征,而且具有IRT的特征,这种复杂的TEM变异体(CMT)的出现,不仅对实验室检测ESBLs是一个挑战,而且也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昆明3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昆明3所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10株,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其进行基因检测,靶基因为TEM、SHV、OXA、PER、VEB、GES、CTX-M-1共7种ESBLs基因,对检测的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并对照GenBank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110株PA中7种主要的ESBLs基因型(PER、VEB、GES、TEM、SHV、OXA、CTX-M)均有检出,其中TEM型检出率占77.3%。结论 110株PA中ESBLs基因型分布较广,TEM是其中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各医院应规范临床用药,并加强联合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分布、流行情况以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用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编码框以外设计引物、PCR扩增SHV型β内酰胺酶全编码基因并进行克隆表达、序列分析;对产SHV型β内酰胺酶的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检测。结果:58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只有3株细菌产生SHV型β内酰胺酶(5.2%),其中1株产生SHV—11(非ESBLs),另2株产生SHV—12(ESBLs);3株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PFGE谱型不同。结论:临床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为SHV—11和SHV—12,SHV型ESBLs不是主要的ESBLs型别。未发现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间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临床收集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以利于耐药性的控制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2006年1月~2008年12月来自各种标本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肺炎克雷伯菌146株,聚合酶链反应(PCR)对ESBLs阳性菌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并测序.结果 146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120株产CTX-M型β-内酰胺酶,52株产TEM型β-内酰胺酶,12株产OXA型β-内酰胺酶,除66株为CTX-M单独存在外,其余均与TEM,OXA共存.结论 广州地区产ESBLs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携带基因型复杂,应加强临床细菌基因水平的耐药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浙江省嘉兴地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E3株所产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序列及亚型.方法肺炎克雷伯菌E3株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easy载体,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确定亚型,重组细菌表型鉴定.结果E3株同时产SHV和TEM型2种β-内酰胺酶,其中SHV基因片段含812个核苷酸,编码产物有266个氨基酸,应为SHV-11型β-内酰胺酶;TEM基因片段含973个核苷酸,编码产物有288个氨基酸,应为TEM-1型β-内酰胺酶.含TEM-1和SHV-11编码基因的重组细菌经酶抑制剂增强的肉汤稀释法鉴定为阴性.结论E3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产生SHV-11和TEM-1 2种ESBLs,其可影响ESBLs的表型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我院及本地区肠杆菌科细菌产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分离出的202株肠杆菌科细菌,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作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同时用复合纸片法鉴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β-内酰胺酶(AmpC-BLA)。结果20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高产ESBLs的细菌74株占36.6%,高产AmpC-BLA的细菌39株占19.3%;产β-内酰胺酶菌对18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2种β-内酰胺酶菌的耐药性非常严重且各具特点,各临床实验室应重视β-内酰胺酶的检测,这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方法:用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本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冻融法提取β-内酰胺酶,三维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检测KPC酶;用PCR扩增TEM、SHV、CTX-M、PER、VEB、DHA、MIR/ACT、KPC、IMP、VIM、SPM、GIM和NDM-1基因,并对阳性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其基因型;REP-PCR检测分析其同源性。 结果: 4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2株菌对所有测试的抗菌药物均耐药;1株菌产金属酶,由IMP-4型金属酶基因编码;4株菌均产生DHA型AmpC酶,2株菌产CTX-M-14型ESBLs;1株菌产TEM-71型ESBLs,均经测序证实;未检测出SHV、PER、VEB、MIR/ACT、KPC、VIM、SPM、GIM和NDM-1基因型。REP-PCR显示4株菌属于3个不同的克隆型。 结论:本院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属于不同克隆型,产多种β-内酰胺酶(AmpC酶、ESBLs、金属酶),基因型为DHA、IMP-4、CTX-M-14、TEM-71。  相似文献   

8.
产超广谱和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是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超广谱β-内酰胺抗生素在临床的大量应用,致使革兰阴性杆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ESBLs按编码基因同源性的不同主要分4型,即TEM型、SHV型、CTX—M型、和OXA型,而我国主要以CTX—M型为主,包括CTX—M-14-3922、27、24、28、29、13型等,其次为SHV型。在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基因型中以CTX—M-14型和CTX—M-3型最常见,有的菌甚至产2种至3种酶型,造成临床多重耐药。因此,掌握它们的分型、分类、构效关系和耐药模式等方面的知识,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阳根 《江西医学检验》2007,25(3):254-255,244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urn β-lactamerses,ESBLs)是丝氨酸蛋白酶的衍生物,它能够水解青霉素、广谱及超广谱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且能被克拉维酸抑制。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以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方法K-B法、琼脂稀释法检测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碘—淀粉测定法、三维试验、协同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AmpCs)、金属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PCR扩增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1。结果35株菌株有28株表现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重耐药,其中产青霉素酶的菌株16株,产AmpCs的菌株1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2株,产ESBLs的菌株3株;9株同时产青霉素酶和AmpCs,2株同时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ESBLs。多数耐药菌株均扩增出Tem-1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李惠卿  曹丽军  连艳萍 《临床荟萃》2008,23(17):1270-1271
革兰阴性杆菌产生各种β-内酰胺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以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其中重要的一种。ESBLs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最常见。本研究对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药敏试验、ESBLs的初筛和确证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n)的耐药机制。方法用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CR和DNA测序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和7个管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7个管家基因的序列分析;改良Hodge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利用抑制剂的双纸片增效试验和改良ESBLs确证试验检测β-内酰胺酶表型。结果该菌株呈泛耐药性,携带KPC-2和CTX-M-15基因,MLST显示ST11型;改良Hodge试验检出碳青霉烯酶;ESBLs确证试验呈假阴性结果,改良ESBLs确证试验呈阳性结果;用3-氨基-苯酚硼酸(APBA)的双纸片增效试验呈阳性结果,显示产KPC型A类碳青霉烯酶。结论该菌株的泛耐药性可能是由于产KPC酶,利用抑制剂的表型试验能简便准确地检出KPC和ESBL。  相似文献   

13.
变形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变形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情况及体外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拟揭示其主要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纸片扩散确证试验和三维试验检测ESBLs的表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细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并将产物测序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45株变形杆菌菌株中检出ESBLs阳性株3株(E30,E38和E64),3株菌株用PCR扩增和测序,在Genbank中比对,结果显示均含CTX-M-14和TEM-1基因,未扩增到SHV和其它的基因型。所有菌株对青霉素类,第1、第2、第3代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药物耐药率为3%~50%不等;未检出耐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菌株。结论我院分离的变形杆菌中检出产ESBLs株,其基因型为CTX-M-14,且同时携带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实验室有必要加强对产β-内酰胺酶变形杆菌的检测。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治疗变形杆菌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分泌物的肠杆菌中产β-内酰胺酶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三维抑制试验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625例确诊为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送检的分泌物经中的肠杆菌产头孢菌素酶(AmpC)、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的情况。结果各种肠杆菌β-内酰胺酶表型中,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产 ESBLs≥25%属于高产类型;阴沟肠杆菌产AmpC≥25%属于高产酶类型,且所有菌株产β-内酰胺酶均大于或等于10%,提示在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体内肠杆菌β-内酰胺酶表型比例较高。结论针对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避免耐药株产生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产ESBLs、ESBLs+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头孢三代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引起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b)、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ESBLs+AmpC酶等一系列耐药菌株的产生,细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为更好地了解我院临床分离菌株中产ES-BLs、ESBLs+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对138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ESBLs+AmpC酶测定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流行情况,为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8种相关β-内酰胺酶基因型(TEM、AmpC、VIM、IMP、PER、GES、VEB、SHV)进行检测,并通过琼脂凝胶电泳后进行成像验证。结果 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blaTEM染色体检测阳性有7株、质粒阳性7株;blaAmpC染色体阳性3株、质粒阳性6株;blaPER染色体阳性4株;其余β-内酰胺酶基因未检出,其中有1株同时携带有3种耐药基因型。结论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以TEM型最为常见,其次为ampC型、PER型,其余型未见发现;同一株耐药菌可携带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7.
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IR-BLs)是一类不被酶抑制剂所抑制的β-内酰胺酶,主要来自TEM型,故又称为耐酶抑制剂TEM(IRT),其特点是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但对窄谱头孢菌素、氧亚氨基头孢菌素和7-α-甲氧基头孢菌素敏感,这类酶不属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值得注意的是,TEM-50、-68、-89、-109、-121、-125型酶不仅具有ESBLs的耐药特征,而且具有IRT耐酶抑制剂的特征,这种复杂的TEM变异体(CMT)的出现,不仅对实验室检测是一个挑战,而且也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8.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um β-lactamerses,ESBLs)是丝氨酸蛋白酶的衍生物,它能够水解青霉素、广谱及超广谱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且能被克拉维酸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细菌耐药性的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5年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选取每年同一时间段的临床连续分离株共169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OXA等β-内酰胺酶基因和AmpC酶基因。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痰标本),占75.7%;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曲松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1.9%和91.7%;对其他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46.7%、亚胺培南38.2%、左旋氧氟沙星30.2%、环丙沙星28.3%、阿米卡星5.0%。16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TEM、CTX-M、OXA和GES型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49.7%);质粒介导AmpC酶23株(13.6%)。PFGE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仅3株具有同源性,呈散发流行。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率高,呈多重耐药且散发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20.
陈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10-1211
目的了解耐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的现状。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筛选耐头孢他啶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各种β-内酰胺酶。结果 65株临床分离耐头孢他啶铜绿假单胞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30株(46.2%),AmpC酶4株(6.2%),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0株(15.4%),同时产金属酶和产ESBLs 15株(23.1%),同时产AmpC酶和金属酶2株(3.1%)。结论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以产ESBLs为主,其次为AmpC酶和金属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