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30%脂肪乳对依托咪酯麻醉催醒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静注依托咪酯(2.85 mg/kg,i.v.)将大鼠麻醉,前爪翻正反射消失3 min后,按随机分组分别注射2 mL30%脂肪乳、2 mL生理盐水、0.5 mL 30%脂肪乳、0.5 mL生理盐水,记录大鼠的苏醒时间、正常活动时间和苏醒至正常活动的间隔时间.体外实验:按比例配制依托咪酯-脂肪乳-血浆混合液(依托咪酯终浓度为0.066 mg/mL,30%脂肪乳终浓度分别为3.03%、1.52%、0.76%、0.37%、0.0%),37℃水浴条件下振荡此混合液30 min,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离心后下层液中依托咪酯的浓度.结果 体内实验中,与2 mL生理盐水相比,2 mL 30%脂肪乳缩短了大鼠的自然苏醒时间[(493±27) svs.(755±64)s,P=0.0014]、正常活动时间[(643±36)s vs.(1104±114)s,P=0.0011]和苏醒至活动的间隔时间[(150±16) svs.(349±67)s,P=0.0097].0.5 mL生理盐水组和0.5 mL 30%脂肪乳组在大鼠依托咪酯麻醉后苏醒的作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实验中,离心后下层液中依托咪酯浓度显著减少,并且在一定范围内,30%脂肪乳浓度越高,依托咪酯浓度越低.结论 30%脂肪乳能够加快依托咪酯的苏醒,其可能机制为30%脂肪乳对依托咪酯的萃取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全身麻醉是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首选麻醉方法。术中维持用药种类繁多,配伍各有不同。相关报道[1]是关于依托咪酯脂肪乳在全身麻醉诱导中的用药。但依据依托咪酯脂肪乳对血压、脉搏影响较小及术后苏醒时间较短的特性,我们  相似文献   

3.
傅之梅  王玉慧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1):1261-1262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应用于耳鼻喉科短小手术麻醉诱导的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150例,按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依托咪酯脂肪乳诱导+丙泊酚维持组(EP组)和丙泊酚诱导及维持组(PP组),各75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术后未出现术中知晓,24 h回访两组未出现定向力障碍,意识障碍。结论依托咪酯脂肪乳复合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诱导,气管插管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利于控制麻醉深度,是较好的麻醉诱导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依托咪酯复合骶管麻醉对小儿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尿道下裂修补术患儿,年龄5-6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A组),丙泊酚组(B组),各30例。入室后均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入睡后常规骶管阻滞,术中麻醉维持:A组泵注依托咪酯脂肪乳(22-25)μg/kg.min,B组泵注丙泊酚(8-10)mg/kg.h。分别在麻醉前(Ⅰ)、泵注依托咪酯脂肪乳/丙泊酚30min(Ⅱ)、术后即刻(Ⅲ)、术后12h(Ⅳ)、术后24h(Ⅴ)、术后48h(Ⅵ)抽静脉血,测量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Ⅱ、Ⅲ、Ⅳ、Ⅴ时点A组血清皮质醇浓度低于B组(P<0.05),两组血清皮质醇浓度于Ⅵ时点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依托咪酯脂肪乳对小儿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短暂,术后48h恢复至麻醉前水平,可以应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5.
刘海强  朱旋  冉彬 《海南医学》2022,(22):2925-2928
目的 研究无痛胃肠镜检查中依托咪酯/丙泊酚混合液的构成比选择及麻醉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西安北环医院行无痛胃镜诊疗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依托咪酯/丙泊酚构成比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低构成比组、中构成比组及高构成比组各62例,低构成比组患者的依托咪酯/丙泊酚为10 mL∶1 mg,中构成比组患者的依托咪酯/丙泊酚为10 mL∶2 mg,高构成比组患者的依托咪酯/丙泊酚为10 mL∶4 mg。比较三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 min及检查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比较三组患者的诱导时间、检查时间、离院时间及苏醒时间;检查一周后,比较三组患者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记录比较三组患者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 min及检查时的MA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构成比组患者的诱导时间、离院时间及苏醒时间分别为(108.15±10.87) s、(22.03±3.85) 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依托咪酯在大鼠麻醉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只健康成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依托咪酯组、高剂量依托咪酯组、低剂量依托咪酯复合电针组、高剂量依托咪酯复合电针组、模型组6组,每组各10只。观察比较各组大鼠的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的浓度,测定下丘脑组织中C-fos蛋白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ACTH、Cor的浓度以及C-fos含量明显高于高剂量依托咪酯组(P0.05),高剂量依托咪酯复合电针组大鼠血清中ACTH、Cor的浓度和C-fos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依托咪酯组、高剂量依托咪酯复合电针组大鼠的ACTH、Cor的浓度以及C-fos含量明显高于高剂量依托咪酯组(P0.05),低剂量依托咪酯复合电针组大鼠的ACTH的浓度以及C-fos含量明显低于低剂量依托咪酯组(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够有效减轻依托咪酯在大鼠麻醉中的急性应激反应,且其调节机制与下丘脑C-fos蛋白的调节水平有联系,电针足三里穴能减轻依托咪酯在麻醉中应激反应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与依托咪酯诱导对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依托咪酯诱导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 2 0例择期手术麻醉的患者中分别对 2 m g/kg异丙酚与 0 .3 m g/kg依托咪酯诱导时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异丙酚组给药后 2 h血浆皮质醇浓度由 (30 8.7± 2 7.4) nm ol/L降至 (2 6 7.7± 31.2 ) nm ol/L ,5 h后升高至 (4 0 0 .2± 2 6 .9) nm ol/L ,2 4h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为 (30 6 .4± 35 .4) nm ol/L ;依托咪酯组给药后 2 h血浆皮质醇浓度由 (30 9.1± 36 .6 ) nm ol/L降至 (115 .9± 2 9.7) nm ol/L ,5 h时维持在 (171.1± 34.7) nm ol/L ,2 4h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为 (311.8± 46 .2 ) nm ol/L。结论 异丙酚诱导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影响小 ,依托咪酯诱导则造成短暂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和七氟醚用于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相互作用性质.方法 24例腹部手术行全身麻醉患者,接受靶控输注效应位浓度的依托咪酯(0~0.5μg/mL)和吸入七氟醚(1%~5%),在每个目标浓度稳态水平,测定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其它重要生命体征.反应曲面药效学相互作用模型用于拟合MAP单纯集合数据,确定相互作用的性质.结果 相互作用指数γ(决定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幅度)为1.7(P<0.05),依托咪酯协同性减少七氟醚降低平均动脉压的需要量.结论 反应曲面分析提示依托咪酯和七氟醚用于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用于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麻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依托咪酯脂肪乳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45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进行麻醉,探究两组患者经不同麻醉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用于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麻醉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影响较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丙泊酚混合液在老年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门诊胃镜检查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脂肪乳组(E组)、依托咪酯脂肪乳-丙泊酚组(E-P组),每组60例。监测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 min(T1)、苏醒时(T2)的血压、心率(HR)、呼吸频率(RR)、苏醒时间及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肌阵挛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胃镜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组和E组患者给药后(T1)、苏醒时(T2)的平均动脉压(MAP)、HR、RR与给药前(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T1时的MAP、HR、RR及T2时MAP、HR与T0时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T1、T2时的MAP、HR均明显低于E-P组、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组和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患者的体动反应、肌阵挛发生率均高于P组和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脂肪乳-丙泊酚混合液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安全用于老年无痛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和七氟醚用于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相互作用性质。方法24例腹部手术行全身麻醉患者,接受靶控输注效应位浓度的依托咪酯(0~0.5μg/mL)和吸入七氟醚(1%~5%),在每个目标浓度稳态水平,测定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其它重要生命体征。反应曲面药效学相互作用模型用于拟合MAP单纯集合数据,确定相互作用的性质。结果相互作用指数γ(决定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幅度)为1.7(P<0.05),依托咪酯协同性减少七氟醚降低平均动脉压的需要量。结论反应曲面分析提示依托咪酯和七氟醚用于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应用于无痛胃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进行无痛胃镜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R组:瑞芬太尼1.0μg/kg,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0.3mg/kg,F组:芬太尼1.0μg/kg,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0.3mg/kg。分别记录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用量,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的追加情况以及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检查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F组需追加依托咪酯的例数较R组多(P〈0.05),苏醒时间显著长于R组,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发生率比R组高,但两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和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相似。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用于无痛胃镜的安全性与芬太尼相似,但苏醒快,留观时间短,更适于无痛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和比较异丙酚,硫喷妥钠和依托咪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诱导情况,麻醉稳定性,苏醒情况和麻醉并发症。方法选择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硫喷妥钠用于麻醉诱导,30%氧化亚氮-七氟醚用于麻醉维持;B组异丙酚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C组依托咪酯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结果各组诱导意识消失时间依次为37.7±1.0s,49.9±1.8s,57.3±2.0s,麻醉后睁眼时间依次为13.9±0.8min,9.4±0.4min,12.3±0.7min。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异丙酚组苏醒后无1例复睡。结论异丙酚诱导迅速,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腹腔镜麻醉,而不需要大量的其它静脉麻醉药,苏醒最快,且苏醒质量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无痛结肠镜检术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比较等临床观察效果.方法:60例高龄无痛结肠镜检患者随机分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观察组)30例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对照组)30例.以2.0ng/ml为效应部位靶浓度静脉输注瑞芬太尼,3分钟后,观察组组缓慢静注依托咪酯脂肪乳剂0.1~0.2mg/kg,术中维持采用间断静推的方式,每次2~4mg/kg.对照组缓慢静注丙泊酚0.5~1.0mg/kg.术中维持也采用间断推注的方式,5~10mg/(kg·次).结果: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等临床观察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液动力学稳定(P<0.05),苏醒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与瑞芬太尼合用于高龄患者的无痛结肠镜检具有循环影响小的特点,而呼吸抑制作用和苏醒时间相似,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乳剂复合芬太尼、氯胺酮在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80例阿司匹林Ⅰ~Ⅱ级,拟行乳腺、四肢等浅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40例)和丙泊酚组(B组,40例).在术者铺巾时E组依次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孔剂0.2 mg/kg,氯胺酮1 mg/kg,注药时间15~30 s;B组依次静脉注射丙泊酚1 mg/kg,氯胺酮1 mg/kg,注药时间45~60 s,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E组的麻醉维持用依托咪酯乳剂40 mg,芬太尼0.2 mg,氯胺酮200 mg加入500 mL 0.9%盐水中静脉滴注;B组的麻醉维持用丙泊酚400 mg,芬太尼0.2 mg,氯胺酮200 mg加入500 mL 0.9%盐水中静脉滴注.术中两组均视患者反应及手术情况调整滴速.在手术结束前20~30 min停止用药.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平均气道压(MAP),心率(HR)及动脉血氧饮和度(SpO2),必要时使用鼻咽通气道或辅助呼吸.记录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期的MAP,HR,SpO2,依托味酯乳剂与异丙酚用量,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维持稳定,两组麻醉效果,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乳剂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氯胺酮麻醉均可快速、安全、有效地用于乳腺、四肢等浅表手术,但依托咪酯乳剂更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用于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麻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依托咪酯脂肪乳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45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进行麻醉,探究两组患者经不同麻醉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脂肪乳用于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麻醉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影响较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5医院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400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200)与对照组(n=200),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依托咪酯麻醉,对照组仅给予依托咪酯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依托咪酯用量、肠镜检查时间、可唤醒时间、术中体动反应、麻醉清醒后不适感、对检查的满意度、遗忘程度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应用安慰剂或右美托咪定后、应用依托咪酯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结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托咪酯总剂量、肠镜检查时间、可唤醒时间分别为(15.4±3.9)mg、(6.7±1.5)min、(5.3±2.2)min,均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的(18.0±4.1)mg、(7.4±1.6)min、(6.9±2.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动发生率为1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P下降>30%发生率、HR低于50次/min发生率、SpO2<9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无痛肠镜检查麻醉中能够协同依托咪酯共同起到镇静作用,减少依托咪酯用量,缩短检查时间、唤醒时间,不良反应少,安全高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乌拉坦麻醉家兔上用3.6-〔二甲氨基〕-二苯骈碘杂六环枸橼酸盐4mg/kgiv 10 min后,能使血液高切粘度(9.04±9.34vs 8.23±0.59mPa·s)低切粘度(18.17±4.12vs 19.39±3.64mPa·s,P<0.05),血浆粘度下降(1.39±0.06 vs 1.36±0.O6 mPa·s,P<0.05),电泳时间缩短(41.98±7.03 vs 30.33±2.89s,P<0.05);40min后,仍有高切粘度及低切粘度的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9.
王劲  李曦 《海南医学》2013,24(11):1605-160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 9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地佐辛15μg/kg复合依托咪酯麻醉组(Ⅰ组),地佐辛30μg/kg复合依托咪酯麻醉组(Ⅱ组)和单纯使用依托咪酯麻醉对照组(Ⅲ组)。记录用药前(T0)、检查开始(T1)、检查结束(T2)的MAP、HR、RR、SpO2,苏醒时间及依托咪酯用量;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各时点的MAP、HR、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依托咪酯用量较Ⅰ组、Ⅲ组少(P<0.05);三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恶心呕吐、注射痛、肌阵挛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3 0μg/kg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血流动力学波动小,苏醒迅速,依托咪酯的用量减少和减少肌阵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旨在观察预注利多卡因对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年龄23~67岁,体重指数(BMI)20~30 kg/m2,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 mL(利多卡因组)或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对照组),30 s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1min后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肌阵挛的情况,并记录肌阵挛的程度.完成记录后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5 mg/kg、舒芬太尼0.5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后完成气管插管.结果 利多卡因组40例患者中有13例发生肌阵挛,且大部分患者程度较轻;对照组40例患者中有29例发生肌阵挛(P<0.05).结论 利多卡因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依托咪酯全身麻醉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减轻肌阵挛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