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正常中国汉族成人内囊体积的平均值范围以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选择健康汉族成人志愿者1000名,年龄18~80岁,平均(44.7±14.5)岁,男、女各500名。采用1.5T MR扫描仪,应用3D体积分析软件手动逐层勾画内囊边界,自动测算出其体积。结果男性左、右侧内囊标准体积均值分别为(2863.49±395.54)mm3、(2744.48±358.58)mm3;女性分别为(2754.11±384.87)mm3(、2608.54±314.39)mm3。男性左、右侧内囊前肢标准体积均值分别为(834.74±176.99)mm3(、814.38±171.46)mm3;女性分别为(809.15±163.08)mm3、(784.18±158.64)mm3。男性左、右侧内囊膝部标准体积均值分别为(174.48±23.19)mm3、(167.05±23.29)mm3;女性分别为(158.57±17.55)mm3、(150.29±16.67)mm3。男性左、右侧内囊后肢标准体积均值分别为(1854.27±237.92)mm3、(1762.73±216.69)mm3;女性分别为(1786.39±240.78)mm3、(1675.28±183.76)mm3。左、右侧内囊体积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囊体积与性别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背景:稳定准确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必要工具和基础。 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材料:实验于2002—05/11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只,假手术组5只。 方法:①通过立体定向术向实验组大鼠脑内囊注入自体血制成脑内囊出血模型。②按ZeaLonga5分制神经病学评分标准评分,观察大鼠躯体感觉及运动功能。③大鼠在麻醉状态下于术前及术后检测体感诱发电位。④测定体感诱发电位后,将大鼠麻醉后处死,取脑制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以最大病灶处光镜观察血肿及组织形态学的改变。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②两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③两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3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以出现明显偏瘫为造模成功,本实验成功率为93.3%(28/30),实验组神经病学评分为(2.74&;#177;0.46)分,与假手术组(0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体感诱发电位显示,实验组术后各波潜伏期较术前和假手术组明显延迟[P1:(15.72&;#177;0.78)ms,(10.69&;#177;0.52)ms,(10.73&;#177;0.48)ms;N1:(17.95&;#177;1.27)ms,(13.21&;#177;1.31)ms,(13.34&;#177;1.27)ms;N2:(21.16&;#177;1.62)ms,(15.42&;#177;1.46)ms,(15.58&;#177;1.44)ms;N3:(24.86&;#177;1.58)ms,(18.72&;#177;1.76)ms,(18.99&;#177;1.67)ms,P〈0.05]。③假手术组仅见针道周围散在红细胞,无出血灶;实验组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左侧内囊区不规则或椭圆形血凝块,大致有一个低倍视野范围,出血灶边缘脑组织疏松水肿,病变明显重于假手术组。 结论:用立体定向术回注自体血制成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更接近临床脑出血,且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对21例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行DWI及常规MR检查,对其中12例进行随访。分别测量肿瘤实质部分、肿瘤坏死囊变区、肿瘤周边区域以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相对ADC值。分析镜下肿瘤标本的细胞构成。结果:①肿瘤各部分ADC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囊变坏死部分、瘤周水肿部分、肿瘤实质部分、正常脑白质。②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及rADC值均与肿瘤细胞构成呈负相关(P<0.01,r=-0.739;P<0.01,r=-0.748)。③低级胶质瘤(I~II级)组的平均ADC值及rADC值均高于高级胶质瘤(III~IV级)组平均ADC值(P<0.01)。④12例术后复查患者中5例复发组原发肿瘤瘤周区域ADC值低于7例无复发组肿瘤瘤周区域ADC值(P<0.01)。结论:DWI能够反映胶质瘤的细胞构成,对于低级与高级胶质瘤之间的术前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瘤周ADC值可能为评价胶质瘤的侵袭性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在鉴别胶质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及正常组织中的应用,及其在胶质瘤良、恶性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1.5T Inter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39例胶质瘤患者均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在x,y,z轴3个方向施加弥散梯度。弥散系数(b值):b=0s/mm2及b=1000s/mm2,测量了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及正常组织的ADC值。结果:脑肿瘤实质部分的DWI和ADC图信号分别高于和低于正常脑组织。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1.72±0.78)×10-3(mm2/s)及瘤周水肿的ADC值(1.44±0.31)×10-3(mm2/s)与正常组织的ADC值(0.93±0.59)×10-3(mm2/s)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肿瘤组织与瘤周水肿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2级低度胶质瘤的平均ADC值高于3~4级恶性胶质瘤的平均ADC值(P<0.05)。结论:DWI、ADC图及ADC值的测量能够用于胶质瘤的肿瘤实质及瘤周水肿与正常脑组织的区分,但不能可靠地鉴别肿瘤组织及瘤周水肿。ADC值能够反映肿瘤的细胞构成,MR弥散加权成像对于良、恶性胶质瘤的分级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稳定准确的动物模型是研究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必要工具和基础。目的:建立和评价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材料:实验于2002-05/11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只,假手术组5只。方法:①通过立体定向术向实验组大鼠脑内囊注入自体血制成脑内囊出血模型。②按ZeaLonga5分制神经病学评分标准评分,观察大鼠躯体感觉及运动功能。③大鼠在麻醉状态下于术前及术后检测体感诱发电位。④测定体感诱发电位后,将大鼠麻醉后处死,取脑制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以最大病灶处光镜观察血肿及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②两组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③两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3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以出现明显偏瘫为造模成功,本实验成功率为93.3%(28/30),实验组神经病学评分为(2.74±0.46)分,与假手术组(0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体感诱发电位显示,实验组术后各波潜伏期较术前和假手术组明显延迟[P1:(15.72±0.78)ms,(10.69±0.52)ms,(10.73±0.48)ms;N1:(17.95±1.27)ms,(13.21±1.31)ms,(13.34±1.27)ms;N2:(21.16±1.62)ms,(15.42±1.46)ms,(15.58±1.44)ms;N3:(24.86±1.58)ms,(18.72±1.76)ms,(18.99±1.67)ms,P<0.05]。③假手术组仅见针道周围散在红细胞,无出血灶;实验组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左侧内囊区不规则或椭圆形血凝块,大致有一个低倍视野范围,出血灶边缘脑组织疏松水肿,病变明显重于假手术组。结论:用立体定向术回注自体血制成大鼠脑内囊出血模型更接近临床脑出血,且方法简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不同时期脑静脉窦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1月~2019年8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临床随访确诊的27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MRI资料,其中18例患者行DWI检查,9例患者接受MRI增强检查。结果27例静脉窦血栓患者MRI平扫表现流空信号消失,静脉窦出现异常信号,3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MRI增强后表现为空三角征,MRV则显示静脉窦血流高信号不同程度缺失,局限性或阶段性血栓以血流高信号变细、中断为主。DWI对急性和亚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及继发静脉性脑梗塞敏感。结论MRI、MRV联合DWI有助于静脉窦血栓的早期诊断并可以反映血栓的演变过程,为临床及时治疗静脉窦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MR脑灌注与弥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近年来 ,随着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 ,基于平面回波技术 (echoplanarimaging ,EPI)的脑灌注加权成像 (perfu sionweightedimaging ,PWI)和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研究成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磁共振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技术观察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脑部运动区(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的血流特点,通过血流变化来研究脑瘫患儿运动区的功能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效果及早期诊断提供影像支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与志愿者各20例,观察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双侧内囊后肢皮质脊髓束运动区脑血流量的变化,通过t检验分析志愿者、患儿及志愿者与患儿双侧脑血流的的情况。结果志愿者、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左、右两侧内囊后肢的皮质脊髓束运动区局部脑血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脑血流量高于右侧。志愿者与脑瘫患者左、右两侧局部脑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志愿者局部脑血流量高于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者。结论双侧内囊后肢功能运动区脑血流减低是导致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运动区的功能病理基础之一,可以通过磁共振pCASL技术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运动区的血流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联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于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影像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缺血性SVD患者进行常规MRI、DTI和MRS扫描,测量病灶及健侧对称正常脑白质区域的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测量病灶及其周围正常脑白质区域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 aspartic acid,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肌醇(myo-inositol,MI)等生化代谢物的浓度值,并计算NAA/Cho、NAA/Cr、Cho/Cr、MI/Cr的比值。将42例SVD患者的缺血性病灶按照影像学显示分组,并对各组上述测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取42例缺血性SVD患者的42个病灶并分成慢性缺血组(30例)和慢性期梗死灶组(12例)。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分别较健侧镜像区正常脑白质的增高和降低(P0.01),而两组间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D病灶的NAA、Cho和Cr的均数都小于周围正常白质(P0.01),而两组间的各项MRS代谢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正常脑白质的DCavg值与FA值(r=-0.383,P=0.012)呈负相关,FA值与NAA/Cho(r=0.420,P=0.006)、NAA/Cr(r=0.382,P=0.012)之间均呈正相关,而在SVD病灶组无上述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SVD病灶组的DCavg与高血压呈正相关(r=0.338,P=0.029)。结论对于缺血性SVD,DCavg、FA、NAA、Cho和Cr等检测指标能够共同反映神经髓鞘结构的微观变化及其功能的破坏,联合应用DTI和MRS成像技术对缺血性SVD疾病进行研究,有助于其临床诊断及病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在脑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临床证实为脑脓肿的病人行磁共振常规SE序列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获取ADC图,测定病灶兴趣区的ADC值,3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5个病例常规SE序列扫描共发现8个病灶,7个病灶腔内内容物在T1WI上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在DWI上4个表现为高信号,3个表现为低信号,1个病灶脓腔内出现液-液平面,上半部在T2WI上为高信号,在DWI上为低信号,下半部在T2WI上为等信号,DWI上为高信号,各脓肿腔内容物在DWI上为高信号的区域平均ADC值为(1.15±0.116)×10-3mm2/s,低信号区域平均ADC值为(2.55±0.143)×10-3mm2/s。3例增强扫描T1WI上病灶表现为环形强化。结论:脑脓肿在DWI上可表现为高信号或低信号,信号高低及ADC值高低和脑脓肿病理形成过程有关,脓肿形成早期在DWI上呈高信号,低ADC值的特点有利于与肿瘤坏死或囊变肿瘤作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白质纤维概率追踪技术,对颅内段运动传导通路进行定位研究,以确定其分别来自舌、面、手及足运动区的四个组成部分在穿过内囊后肢时的具体位置和相互关系.方法 对20名志愿者的脑部磁共振弥散张量图像(DTI)进行回顾性分析.白质纤维概率追踪成像采用基于MATLAB软件的DTI&Fiber Tools工具包在个人电脑上离线处理得到舌、面、手及足运动功能皮层与脑桥白质纤维的连接概率图(ConMap).确定相应运动皮层白质纤维束穿过内囊后肢的位置,并计算其相对于内囊后肢前内侧端点的纵向指数(PI)和横向指数(LI).应用配对t检验对比各运动皮层纤维束平均位置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成功追踪了所有20名受检者双侧共计40组运动传导通路,全部穿过内囊后肢.在16组(40%)通路中,舌运动白质纤维束(舌束)位于面运动白质纤维束(面束)的内前方,同时前者双侧的PI和LI均低于后者(P<0.05).在25组(62.5%)通路中,面束位于手运动白质纤维束(手束)的内前方,同时前者双侧的PI和LI均低于后者(P<0.05).在14组(35%)通路中,手束位于足运动白质纤维束(足束)的内前方;在11组(27.5%)通路中,手束位于足束的前方.双侧手运动纤维的PI低于足(P<0.05),但两者的LI无显著差异(P>0.13).结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运动传导通路在内囊后肢上是沿着其长轴由前内至后外排列的,在双侧大脑半球的排列是对称的.这个发现将有助于判断病灶位置与运动功能缺损症状的关系,并可指导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
扩散张量各向异性分数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MR扩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共26例,其中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0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6例.行常规MR 、DTI检查.构建 FA 图,并测量肿瘤、水肿区及正常白质的FA值.结果正常白质纤维在FA图上表现为高信号.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多呈低信号,边缘清晰,周围白质纤维呈高信号,信号未见明显减低.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亦多呈低信号,边缘模糊,肿瘤实体区与水肿区F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例肿瘤实体区和水肿区 FA值与邻近正常脑白质进行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FA图不能明确区分肿瘤边缘及水肿区,但能将二者和正常白质纤维束鉴别.结论 DTI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的解剖关系,指导临床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评估双侧小脑上脚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探讨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健康受检者DTI图像数据,男54例,女56例,14~79岁,平均50.8岁。由一名专家运用感兴趣区(ROI)功能在FA图上测量双侧小脑上脚的FA值。双侧小脑上脚的FA值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FA值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110例健康者中,双侧小脑上脚的FA值分别为0.707±0.050、0.712±0.050,无统计学差异(t=-1.829,P=0.000)。右侧小脑上脚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400,P=0.000),左侧小脑上脚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432,P=0.000)。结论双侧小脑上脚的FA值均与年龄呈正相关性,反映了小脑上脚随年龄的生理变化过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7岁。阵发性头痛、左下肢麻木2周,伴阵发性右下肢无力、右眼疼痛1周。症状于平卧时可明显减轻。体格检查:右半身少汗。既往高血压史20年,糖尿病史4年。颈部3DCE-MRA显示左颈总动脉直接延续为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残迹未见确切显示(图1A)。头部3D TOF MRA显示左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分别由右侧大脑前动脉、左侧大脑后动脉通过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供血(图1B、C)。颅底CT薄扫:左侧颈动脉管未见显示(图1D)。讨论本例先天性颈内动脉缺如通过MRA和颅底CT检查做出诊断。MRA能显示颈内动脉缺如、颅内侧支循环及可能存在的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健康老年人(ON)和早期阿尔茨海默(AD)病人脑白质改变的情况。方法对20例中青年健康志愿者(YN组),18例ON,14例AD进行DTI扫描,在9个感兴趣区(ROI)测量并比较五个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系数(〈D〉)和扩散张量本征值(λ1、λ2、λ3)。结果与YN组相比,ON组的〈D〉、λ1、λ2和λ3在所有ROI均有提高,FA仅在胼胝体膝部和体部(CCM)降低(P%0.05)。与ON组相比,AD病人显示在胼胝体压部(CCP)的〈D)提高、在CCP和后顶一颞叶皮层下白质FA显著降低、在CCM的λ1提高、在CCP的b提高(P<0.05)。结论DTI显示有较强的由年龄引起的脑白质变化,早期AD病人存在额外的脑白质结构异常。DTI的不同测量参数在检测脑白质变化中具有不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正常人内听道段神经、血管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听道段神经、血管的正常MRI表现及对神经形态予以量化研究。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60耳行内耳MRI FIESTA序列检查。观察并测量内听道段神经、血管,比较不同断面对神经、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薄层厚采集图像可清晰显示微小神经结构及其走行。内听道底部面神经直径为(1.00±0.03)mm;前庭上神经直径为(0.98±0.04)mm;前庭下神经直径为(0.71±0.03)mm;蜗神经直径为(1.03±0.04)mm;后壶腹神经直径为(0.47±0.02)mm。结论MRI能够准确清晰显示内听道段神经及血管的正常形态,并可对神经进行量化测量,为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脑胶质瘤术前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分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参数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脑胶质瘤患者的DTI、ADC和FA参数图,测量瘤实体感兴趣区的ADC和FA值,并与WHO分级进行比较.结果 104例幕上脑胶质瘤患者中:WHO Ⅱ级58例,Ⅲ级25例,Ⅳ级21例.Ⅳ级的ADC值(0.81±0.20)×10~(-3)mm~2/s显著低于Ⅲ级(1.05±0.30)×10~(-3)mm~2/s或Ⅱ级(1.26±0.32)×10~(-3)mm~2/s(P=0.008,P<0.001),WHO Ⅲ级ADC值显著低于Ⅱ级(P=0.003).WHO Ⅳ级FA值0.18±0.06显著高于Ⅱ级(0.15±0.06)(P=0.046),Ⅳ级与Ⅲ级(0.15±0.10)、Ⅱ级与Ⅲ级间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获得的脑胶质瘤实体区ADC和FA的值能在术前区分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将有助于术前优化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方案和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比较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两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对21例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18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MRI常规序列成像和扩散张量成像,采用小ROI法测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ADC值,并比较两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值和ADC值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左、右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分别为0.598±0.041和0.611±0.041,左、右侧的ADC均数分别为(7.292±0.363)×10-4 mm2/s,(7.299±0.305)×10-4 mm2/s,对照组左、右侧内囊前肢FA均数分别为0.626±0.033和0.650±0.057,左、右侧ADC平均数分别为(7.073±0.543)×10-4 mm2/s,(7.147±0.642)×10-4 mm2/s,采用成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双侧95%的可信区间,病例组与对照组两侧内囊前肢的FA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症组的两侧内囊前肢FA平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的ADC均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两侧内囊前肢的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提示两侧丘脑与前额叶、扣带回前部的相互联系的白质功能障碍,可以解释精神分裂症的一些临床症状和认知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