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结果二维超声表现为乳腺腺体内实质不均质肿块7例,多呈低回声,其内可见腺体样稍强回声,呈“假肾征”,肿块形态不规则;2例肿块内可见无回声区;2例表现为连续或不连续的不规则管状结构样低回声结构,周围可见腺体样稍强回声;1例表现为弥漫性腺体回声紊乱,皮肤增厚,皮下积液,窦道形成。9例合并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CDFI示6例病灶血流分级为Ⅲ级,3例为Ⅱ级,2例为I级,1例病灶内未见血流信号,为0级。血流阻力指数0.58~0.82,平均0.72±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5例GM患者的超声表现、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结果 12例病灶位于左侧乳房,3例位于右侧;10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肿块大小2.10~9.70 cm,平均(9.38±2.26)cm。超声均呈不均质低回声,其中6例可见无回声,4例无回声内可见细点状中-强回声;13例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其中4例主要表现为多个导管样回声延续,3例主要表现为分叶和成角,1例同时呈现以上2种表现,5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腺体回声紊乱,余2例边界清晰,为卵圆形。CDFI示12例病灶血流丰富。11例合并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3例伴皮肤增厚,其中1例伴皮下积液,1例窦道形成。术后病理显示2例W-S反应阳性,发现特异性猫抓病病原菌。结论 GM的主要超声表现为不均匀、不规则的低回声、多呈管样或结节样肿物内有丰富血流信号,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囊性肾癌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09年4月-2013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的患者28例(28个病灶),分析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二维超声主要观察囊性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血流情况。超声造影主要观察囊性肿块囊壁、分隔及实性成分的增强表现,主要指标:增强模式、增强程度及假包膜征。结果 本组28个囊性肿块包括多房性囊性肾癌16个,透明细胞癌出血、坏死及囊性变12个。二维超声显示囊实性肿块18个,多房囊性肿块8个,未见分隔及实性成分肿块2个;CDFI示20个肿块内部可见血流信号,8个未见血流信号,CDFI血流显示率为71.43%(20/28)。超声造影示全部肿块内囊壁、分隔及实性成分均见造影剂增强,超声造影血流显示率为100%。超声造影增强模式:15个肿块表现为“快进慢退”,7个表现为“快进快退”,6个表现为“等进等退”;增强程度:16个肿块呈高增强,12个呈中等增强;假包膜征:6个肿块可见假包膜征,22个未见假包膜征。结论 超声造影在显示囊性肾癌内低速血流及微循环血供情况,其敏感度优于二维超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在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超声二维、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表现,并对其进行分型.结果 42例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型:弥漫性低回声区型21例(50%),混合性包块型16例(38%),均质结节型5例(12%);其中术前超声诊断为炎性包块20例,乳腺癌10例,纤维腺瘤4例,性质待定8例,超声诊断为炎性肿块的符合率为48% (20/42).结论 通过对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分型,结合其临床特点,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彩超检查肉芽肿性乳腺炎1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应用价值。 方法总结分析1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并计算血流参数。 结果15例肿块均为低回声,13例形态不规则,14例回声不均匀,9例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二维声像图类似乳腺癌的恶性征象。CDFI:共11例肿块检出血流信号,检出率73.3%(11/15),但血供相对较少,多为0~1级,以周边部为主,血流参数多为低速低阻。 结论二维声像图对肉芽肿性乳腺炎与乳腺癌鉴别难度大,彩超对肉芽肿性乳腺炎虽不能作出明确的诊断,但多能提示为良性病变,可大大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非典型超声表现与其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原发乳腺癌患者的超声表现、病理结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中ER、PR、C-erbB-2的表达。结果 12例患者超声检查乳腺未见明显肿块回声,仅表现为偏低回声区,累及1~3个象限甚至全乳。该偏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多发簇状或弥漫性分布的强回声,CDFI可见条状或柳枝状血流信号。12例乳腺癌中,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者3例。ER阳性表达者6例,PR阳性表达者6例,C-erbB-2阳性表达者10例。结论 乳腺癌非典型超声表现有助于对癌灶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小儿继发性肠套叠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25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术前超声表现。结果 125例超声表现均为横切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套环内可见异常肿块回声。28例幼年性息肉及2例幼年性息肉病见中低回声肿块伴小片状或类圆形无回声区;19例Peutz-Jeghers综合征见"车轮样"、"放射状"分布或高低回声相间的肿块回声;18例肠重复畸形见囊性肿块,壁厚呈"双环"或"三环"征;17例梅克尔憩室见结节样改变或异常形态的肠襻样回声;11例过敏性紫癜见肠壁明显增厚、血供丰富;6例阑尾炎见管状低回声;5例肠道淋巴瘤见肿块样极低回声,血供丰富;2例回肠腺肌瘤见椭圆形混合回声肿块,低回声区内呈多囊腔样征象;2例脂肪血管瘤见肿块回声;1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错构瘤见高回声肿块伴片状低回声区及无回声区;1例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肠系膜根部见不规则中等回声肿块,边缘可见蜂窝状小囊腔;1例多发性息肉型海绵状血管瘤见不均质低回声肿块;1例肠壁及系膜血管发育畸形见囊性肿块;1例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见类圆形不均质低回声肿块;10例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管壁增厚,血供减少或缺失。结论 超声可明确小儿继发性肠套叠原发病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3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37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采用BI-RADS分级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37例中,BI-RADS 2级16例、3级7例、4级5例、5级9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囊性包块型9例(9/37,24.32%)、囊实混合包块型17例(17/37,45.95%)、实质低回声型11例(11/37,29.73%)。结论 超声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表血管平滑肌瘤(CAL)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CAL,分析病变位置、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等超声征象,CDFI观察包块内部血流分布情况,并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CAL以下肢最多见(17/25,68.00%).超声表现为位于皮下组织或真皮深层内的椭圆形、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晰,以低回声为主(23/25,92.00%).17例(17/25,68.00%)肿块内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以Alder Ⅲ级者为主(10/17,58.82%);Alder 0级者,以实体型为主(6/8,75.00%).结论 CAL为好发于肢体皮下边界清晰的实性低回声肿块,多伴较丰富的血流信号.CAL声像图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提高超声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7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合临床症状、手术病理及活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浆细胞性乳腺炎声像图分为导管扩张型、不均质低回声肿块型、囊肿型、局限囊实性包块型及弥漫性囊实性包块型.结果 73例患者声像图表现为导管扩张型52例,不均质低回声肿块型3例,囊肿型2例,局限囊实性包块型15例及弥漫性囊实性包块型1例.结论 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可提高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检出.  相似文献   

11.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肉芽肿性乳腺炎声像图表现为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中等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PW)显示阻力指数(RI)较高。结论认识肉芽肿性乳腺炎声像图的特征,可提高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对23例以乳腺包块就诊,经术前超声及手术病理证实为GLM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灰阶声像图上观察肿块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病灶内部及其周围血流分布和供应情况。结果23例GLM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经产妇,年龄20~43岁。灰阶声像图显示12例表现为连续或不连续的不规则管状结构样低回声区,低回声区周围为高回声;5例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边界相对清楚、不均质低回声结节或肿块,其内可伴无回声区;5例表现为病变区腺体结构紊乱,未见明确边界,内部回声强弱不一,病变内可见无回声区;1例表现为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实质肿块伴后方回声衰减。23例中患处皮肤层增厚8例,6例伴有皮肤破溃,窦道形成。CDFI示22例(22/23)病变内部及周边动静脉血流信号明显增加。结论GLM病变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但这些表现不具有特征性,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能量多普勒(CDE)超声在乳腺实质性病灶中的血流信号及超声特点,评价其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CDFI、CDE及复合超声成像技术对264例(392个肿块)乳腺实质性肿瘤进行超声检查,分析病变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包膜、纵/横比,有无钙化灶、血流信号分布等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病理诊断良性肿瘤178例,恶性肿瘤86例.其中恶性肿瘤内部及周边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显示(79/86),穿通血管和分支血管居多(66/86),且内部可见大量散在钙化或簇样钙化(83/86),而良性肿瘤内彩色血流信号及穿通血管较少,仅有4例肿块内部可见钙化.结论 二维超声结合CDFI、CDE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乳腺癌肝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乳腺癌肝转移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05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超声特点及穿刺活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转移灶最大径3cm和≤3cm分为两组进行声像图比较。结果 105例乳腺癌肝转移灶超声特点为实性结节或肿块,多数为低回声(91例,86.7%),≤3cm组的肝转移灶形态多规则(48例,88.9%),边界清晰(37例,68.5%),内部回声多分布均匀(40例,74.1%);3cm组肝转移灶形态多不规则(36例,70.6%),边界不清晰(34例,66.7%),内部回声多分布不均匀(38例,74.6%),两组肝转移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均匀性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05例肝转移灶彩色多普勒可探及血流信号56例(53.3%),3cm组肝转移灶可探及血流信号48例(94.1%)。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1次穿刺确诊率为99.0%(104/105)。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乳腺癌肝转移灶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结节或肿块,不同大小的转移灶声像图各有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操作安全、简便、快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乳腺癌肝转移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测腹壁上、下血管对腹直肌肌皮瓣覆盖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价值。方法16例乳癌放疗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行胸部溃疡切除、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前用以CDFI探查双侧腹壁上、下动脉位置、走行,以二维超声检测双侧腹壁上、下动脉的管腔内径,同时以脉冲多普勒分段测血管收缩最大血流速度。结果16例32根腹壁上、下动脉均成功检测,腹壁上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出现走行变异、管腔变窄等表现,并为手术证实。结论术前使用彩色超声血管检查仪对腹壁上、下动脉主干及其肌皮穿支检测,有利于筛选手术适应证和选择肌皮瓣的血供类型,同时可指导肌皮瓣设计和确定术中腹直肌前鞘切开游离部位。  相似文献   

16.
炎性乳癌与乳腺炎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炎性乳癌与乳腺炎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对临床病理证实的5例炎性乳癌、102例乳腺炎的声像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5例炎性乳癌皮下脂肪层增厚,皮下脂肪层内淋巴管扩张而形成"卵石状"征象,腺体层内低回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丰富、分布杂乱,其中4例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肿大淋巴结边界不整;102例乳腺炎腺体层内高回声肿块、后方回声无衰减,血流丰富、分布规则,其中75例腋窝淋巴结肿大并边界整齐.[结论]根据声像图特征及其临床表现,炎性乳癌及乳腺炎术前能够得到正确诊断.超声检查应作为炎性乳癌及乳腺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频超声观察腹直肌内动脉对转移肌皮瓣手术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检测腹壁上、下血管对腹直肌肌皮瓣覆盖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价值。方法16例乳癌放疗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行胸部溃疡切除、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前用以CDFI扫查双侧腹壁上、下动脉位置、走行,以二维超声检测双侧腹壁上、下动脉的管腔内径,同时以脉冲多普勒分段测血管收缩最大血流速度。结果16例32根腹壁上、下动脉均成功检测,腹壁上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出现走行变异、管腔变窄等表现,并为手术证实。结论术前使用彩色超声血管检查仪对腹壁上、下动脉主干及其肌皮穿支检测,有利于筛选手术适应症和选择肌皮瓣的血供类型,同时可指导肌皮瓣设计和确定术中腹直肌前鞘切开游离部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研究旋股外侧动脉(LCFA)穿支血管的走行分布规律、体表定位及血流动力学特点,为LCFA穿支皮瓣设计提供依据。方法观察60例患者左侧LCFA穿支(管径≥0.5mm)数目、管径、起点位置、穿深筋膜位置、峰值流速,并据血管走行分为Ⅰ~Ⅲ型。结果 60例患者共检测到穿支动脉132支,平均2.2支。其中Ⅰ型96支(72.7%),Ⅱ型34支(25.8%),Ⅲ型2支(1.5%)。最粗大穿支动脉分布于以髂髌连线中点为圆心5 cm为半径的圆内。LCFA降支外径和最粗大穿刺动脉的外径、PSV男性高于女性(P0.05),而在各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频谱示舒张期血流速度极低近消失,呈低速高阻单向频谱。结论 CDFI可直观地显示股外侧LCFA穿支血管走行分布,进行体表定位,并可评价血管质量,对股外侧LCFA穿支皮瓣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物血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超声检出并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70例78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40个,恶性病灶38个。按照Adler分级标准,采用CDFI和SMI技术分别观察同一肿瘤的血流情况,计算两种血流检测技术对于单个病灶检出血管条数的差值(SMI-CDFI)、单纯使用CDFI及SMI诊断恶性病变的最佳诊断阈值及相关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对所有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恶性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良性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CDFI诊断恶性肿物最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2,敏感度71.12%,特异度62.50%;SMI诊断恶性肿物最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3,敏感度92.11%,特异度62.50%;SMI-CDFI诊断恶性肿物最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差值≥3,敏感度84.21%,特异度85.00%。结论 SMI 技术可检测乳腺恶性肿物潜在的微血管,可为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