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1例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内皮素值,并应用SAS电脑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胃溃疡组血浆内皮素值为:(84.28±18.76) pg/ml,球部溃疡组血浆内皮素为:(87.67±20.35) 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胃溃疡组与球部溃疡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血浆内皮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进展情况.方法:思考分析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结果:消化性溃疡致病机制复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胃酸和胃蛋白酶起主导作用,黏膜屏障的损害为其基本条件;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多采用综合性治疗,包括休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结论:消化性溃疡十分常见,它致病机制复杂,诊断多依靠典型的症状和辅助检查,因为往往反复发作,治疗时更需要医患双方配合.  相似文献   

3.
用比色法测定消化性溃疡患者活动期和治愈期血浆中一氧化氮 (NO)水平。结果活动期 ( 4 .0 2± 1.96) μmol/L ,治愈期 ( 6.5 1± 2 .98) μmol/L ,与正常对照组 ( 6.93± 2 .2 3 ) μmol/L比较 ,活动期差异有显著性 ,治愈期无差异。提示 :测定血浆中一氧化氮浓度降低可作为消化性溃疡活动的辅助观察指标 ,血浆中NO浓度可反应溃疡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经胃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患者及8例健康者胃动素水平。结果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MTL增高,治疗前后之间MTL水平有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MTL水平接近对照组。提示;MTL分泌升高是消化性溃疡诸多发病因素中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汤国兴 《河北医学》2002,8(9):809-810
目的:了解内皮素、一氧化氮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94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含量,并与35名正常人作对照。同时采用Greiss法检定亚硝酸盐及硝酸盐以间接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ET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P<0.01),而NO水平则明显下降(P<0.01),且与病情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结论:测定高血压病血ET和NO水平的变化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消化性溃疡(PU)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已逐渐被阐明。胃酸分泌异常、胃粘膜防御机制减弱、幽门螺杆菌(Hp)感染、非类固醇抗炎药物的使用等,被认为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院近6年经胃镜检查了7973例病人,其中胃溃疡322例,十二指肠溃疡1417例,复合溃疡101例。并对发病季节,性别年龄分布以及溃疡部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PNS患儿血、尿ET和NO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对血ET分别与血NO、尿ET、尿NO、血白蛋白、尿蛋白及血NO分别与尿NO、尿ET、血白蛋白、尿蛋白等进行比较。结果 PNS患儿极期血、尿E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缓解期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血、尿NO在极期也均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缓解期亦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血ET与血NO、尿EF、尿NO、血白蛋白、尿蛋白均无相关性 ;血NO与尿NO呈显著正相关 (r =0 .4 99,P <0 .0 5 ) ,与尿ET、血白蛋白、尿蛋白均无相关性。结论 ET、NO均参与PNS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系指胃酸-胃蛋白酶对胃或十二指肠粘膜的“自我消化”作用而形成的溃疡。因胃蛋白酶须在强酸性环境中才具有活性,故“无酸,无溃疡”这一古老概念至今依然适用。然而,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一氧化氮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用镉还原层析加显色法对32例消化性溃疡(PU)患者和12例正常人血浆、胃液、胃粘膜中NO_2/NO_3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幽门螺杆菌(Hp)阳性PU组血浆、胃粘膜中NO_2/NO_3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Hp阴性PU组血浆、胃粘膜NO_2/NO_3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各组胃液NO_2/NO_3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一氧化氮与PU的发病机制有关,且在Hp相关性PU与非相关性PU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一氧化氮机制。  相似文献   

12.
陈燕  胡艳  曾强 《广东医学》2002,23(10):1027-1028
目的 研究内皮素 (ET)和氧自由基在肺动脉高压大鼠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给实验大鼠缺氧前注射SOD ,而后通过常压缺氧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用放射免疫和比色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肺组织的内皮素 (ET)和丙二醛 (MDA)含量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组大鼠肺组织ET的分布。结果 单纯缺氧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的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血浆MDA水平亦升高显著 (P <0 0 1) ,然而SOD防治组E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血浆ET含量和MDA水平之间相关显著 (P <0 0 5 ) ,正常大鼠肺组织内ET标记反应呈弱阳性 ,SOD组ET反应呈阳性 ,而单纯缺氧组呈强阳性。结论 SOD可以降低肺动脉高压大鼠ET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内皮素(ET)最早是由日本Yanagisawa等在1988年分离出来并命名的一种21个氨基酸肽,它是迄今所知收缩作用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此外,它还作为生长因子、激素调节肽、神经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生理功能调节,在心肌肥厚、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在大鼠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HP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采用胆总管结扎(CBDL)术制备大鼠HPS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抽取静脉血行肝功能及肝病理检查,榆测血浆和肾组织ET的浓度以及血清和肾组织NO的浓度。结果:测得试验组血浆和肾组织ET的浓度以及血清和肾组织NO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剧有显著性(P<0.05)。结论:(1)试验组ET和NO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作为肝肾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标准。(2)为临床上预防及治疗肝肾综合征提供1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血浆内皮素(ET)与肺炎的发生、发展及疾病的轻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3例肺炎患儿ET.结果重症肺炎组的ET为(112.61±26.74)ng/L,较普通肺炎组[(66.71±20.86)ng/L]明显升高(P<0.01);危重度评分在70~90分组[(131.18±27.33)ng/L]明显高于评分大于90分组[(73.95±24.05)ng/L](P<0.001).结论ET参与重症肺炎的发生与发展,与疾病轻重呈相关性,或许能为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皮素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本文采用放免法测定了5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0例健康人血浆及组织中的ET—1含量和其与溃疡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在各溃疡组血浆ET—1的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均增高。溃疡活动期,血浆ET—1浓度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疤痕期浓度降至正常。溃疡边缘粘膜组织ET—1的含量明显高于自体正常粘膜组织及对照组粘膜组织中的含量。且粘膜组织中ET—1的含量与溃疡面积呈显著性正相关(r=0.8575,P>0.05)。结论本组试验结果提示,内皮素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中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介质。且与病情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研究与治疗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研究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周围及Meckel憩室;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本病95%以上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即胃溃疡(Gastric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  相似文献   

18.
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血清一氧化氮(NO)与消化性溃疡(PU)及其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①将1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中医证型分成5组,气滞证、郁热证、阴虚证、虚寒证、瘀血证各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②检测空腹静脉血ET与NO。结果①消化性溃疡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血ET值升高、NO值下降(P〈0.05,P〈0.01)。②实证组血ET、NO水平均高于虚证组(P〈0.01)。结论ET、NO可能参与消化性溃疡的病理生理过程,它们的水平可作为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辅助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根还原酶法及酶法、放射免疫法,对4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50例正常晚孕者(晚孕组),在治疗和临产前取血测定NO、NOS、ET的含量。结果:妊高征组NO、N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程度妊高征组患者血浆NO、NOS水平随病情加重而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妊高征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病情越重其值越高。不同程度妊高征之间及中、重度妊高征与正常晚孕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ET/NO平衡失调可能是妊高征的发病环节之一,因此,NO-NOS水平及ET/NO比值可作为判断妊高征病情程度和预后的一个新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治疗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介绍了一氧化氮(NO)的理化特性,在生物体内的合成与代谢,内源性NO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NO治疗哮喘的作用原理。NO在哮喘发病中具有双丸剑作用,小剂量NO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而高水平的NO则表现炎症及细胞毒性,研究NO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应用可为其治疗上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