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案 1 王某 ,女 ,3岁 ,1999年 7月 2日初诊。体温39℃ ,面赤唇干 ,烦躁不安 ,神志模糊 ,时而惊哭。其母代述 :患儿发热已 3天 ,曾服西药头孢氨苄及肌注退热剂 ,汗出多但发热不减。观其舌质绛红 ,光剥无苔 ;指纹青紫 ,显于命关 ;口舌干燥 ,睡卧不宁 ,问及小便短少 ,色赤黄。 1天食、水未进。当夏秋之季 ,暑气旺盛 ,小儿元气薄弱 ,真阴不足 ,易感暑邪。暑为阳邪 ,化火最速 ,传变急骤 ,热炽最易伤阴耗津 ,又经发汗更伤津液 ,导致热邪未去而内陷 ,入营扰心 ,故见壮热神昏。恐伤津动风而抽搐痉厥 ,急用清热解毒、开窍宁神之品。投透热泄热清心解…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认为神昏即神志昏迷不清或全然不知.临床将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病人称为昏(讠占),而对神昏嗜睡的病人称为昏愦.现代医学认定的昏迷(Cama)为大脑严重损害的结果,它与中医学认定的神昏在概念和临床体征上是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外感热病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唐方教授善用古方化裁治疗外感热病,取得满意疗效。今将唐师经验简单归纳。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外感热病辨治特点辑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感热病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感冒、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唐方教授善用古方化裁治疗外感热病,取得满意疗效。今将唐师经验简单归纳,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薛伯寿教授师从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继承并发展了蒲辅周辨治热病的学术思想,尤其擅长运用升降散、大小柴胡汤,并且处方灵活、寒温并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读《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中热病相关医案,简要梳理探讨蒲辅周先生针对外感热病的辨治思路,首辨神志,神昏者以卫气营血理论为基础辨证施治,神清者进一步细辨表里阴阳。提纲挈领,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风虽属内伤杂病范畴,但与温病在发病基础、病理因素及证候方面有一定共同之处.本文从历代医家文献论述中风与热病的关系,列举与热病有关的中风分型及治疗方剂,以及从热病理论辨治中风的临床研究.说明温病学理论体系和论治方法可用于中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3例高热神昏的重症患者进行辨证异治,运用清热祛痰、开窍醒神、泄热养阴等法进行治疗,使患者化险为夷,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清末医家俞根初(1734~1799年)所著《通俗伤寒论》,是一部治疗外感热病颇有影响的专著。该书不惟理论精深,博采众法,而且对作者多年积累的丰富医疗实践作了总结,包涵了许多可贵的学术见解。全书共载方101首(后经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等增补为104方),多为俞氏经验良方,它以确切的疗效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值得指出的是,该书治疗神昏的方剂,方法多样,思路很宽,理论上多有新意,许多方剂补前人未备,发前人未发,因而对湿病的治疗学作出了贡献,诸如玳瑁郁金汤、犀地清络饮等方均为救治神昏名方。惜这些方剂多散见该书各个章节,难以得窥全貌,给学习运用带来困难,当前中医急症研究工作正广泛开展,对俞氏有关方剂的应用作一探讨,将有助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惠民先生从医近60载,精于各科病证的辨治,对外感热病的治疗颇有见地。刘老研读大量经典医籍,尊古不泥,善于突破,如对酸枣仁的运用,既主张用量宜大,又强调生熟并用。临证时重视整体观念,审证精准,在处方用药方面注重药物的品种、产地、炮制、煎法,并根据药物的药性及患者的证候,对证选择合理剂型。同时,重视药后调护,对患者要护理得法。刘老对感冒、流感等外感热病的治疗强调以太阳经病为主,善用发汗峻猛之剂,主张外感病早期要解表清里两施,善用重用生石膏,同时重视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1.
运用动态辨证思维分析“营热体质”以及“营热体质外感”的形成和特征,阐述营热体质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初期在疏表同时即当清营,宜“清营解表”以“质病同调”;根据温病卫气营血动态传变规律,宜“清营解表”以“截断扭转”病势。  相似文献   

12.
王克勤教授辨治情志病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探本求源,发微病机。首先,注重寻找直接致病的心理因素;第二,尽管情志变化太过是发病的主因,但外界环境的变化亦应予以重视;第三,人的体质为情志产生的个性基础,其性格特点的形成及变化,还与社会因素、疾病因素密切相关,必须通过问诊才能了解;第四,四诊合参辨病情,同时认为情志病的发生与季节性有一定的关系。2明确病位,五脏分治。情志致病与五脏虚实互为因果。3形神合一,身心并治。临床上对情志病或者心身疾病的辨证,要从形神合一整体观、阴阳动态平衡观、三才整体宇宙观、五脏情志相应观出发,慎察病机,辨明病证,在"形神合一"理论指导下心身并治。  相似文献   

13.
病位辨证在外感热病辨治中的地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位是疾病发生的部位或场所,是正邪相争的具体位置。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属于外感热病的病位辨证体系。病位辨证是中医诊治外感热病临床辨证的关键。对疾病病位的判定决定了相应的治则和方药。病位辨别准确,方药运用精当,则疗效显著。病位辨证是判定病势发展、转归的依据,是决定外感热病治疗法则和治疗禁忌的基础,是扶正、祛邪,阻断病势发展的前提,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保证。应重视病位辨证,遵循中医理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王克勤教授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主任医师,曾师从方药中教授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首批硕士学位。业医已逾40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临床擅长治疗内科杂病。兹介绍王师治疗阻塞性黄疸验案1则,以飨读者。1病案举例李某,男,72岁,2007年6月2日初诊。巩膜及皮肤黄染10 d。该患于10 d前发现巩膜及皮肤黄染,并伴有全身瘙痒而就诊于某院。该患既往有脂肪肝,胆结石,慢性胆囊炎病史。门诊检查肝功能:ALT156 U/L、AST81 U/L、GGT908 U/L、T-Bil 131μmol/L、  相似文献   

15.
应重视用黄连解毒汤治神昏戴春福翁晓红福建中医学院(350003)现代医家治温病神昏多宗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之“三宝”,少用黄连解毒汤治疗神昏。但在唐时,已有用黄连解毒汤治疗神昏,但未被今人所重视。本文对该方的治神昏机理作一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治疗一难治性发热病验案,总结中医治疗热病的三点经验:1、温病与伤寒汇通;2、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辨证结合;3、治疗始终注意顾护胃气.同时对治"甲流","禽流感"等传染性发热病治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同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王氏针灸医案的整理分析,可以将王氏针灸辨治特点总结为对病势、病性和病位三个方面的辨识。其中,对病位的辨识结合了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两种主要的方法,同时强调按诊法在明确病位与治疗选穴过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参阅了历代有关温病神昏的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对温病神昏,提出按证象与病机特点分为迫、蒙、闭、脱四类,并分别对四类中的病机,证象,治法等项进行了闸述,后附部分古今验案以资印证(即于篇幅,从略),同时也对主要证型作了鉴别比较,以期有裨于提高温病神昏的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2.湿蒙心包①湿郁蒙湿重于热,氤氲弥漫,郁遏气分,内蒙清窍,可见沉困嗜睡,神识模糊,状若昏蒙,甚或昏睡迷蒙,呼之能答,顷刻又睡,时清时昧。并见恶寒无汗,头身重疼,肌肉肢节疼痛而烦,午后寒热,状若阴虚,胸脘痞闷、渴不欲饮或竟不渴,小便黄  相似文献   

20.
王新月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因辨证精准,往往能于平淡中见奇效。尤其对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胆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