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用人造血管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即穿型人造血管与膨化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选择人造血管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自2016年10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于北京市海淀医院住院行人造血管内瘘手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按选用人造血管类型分为即穿型人造血管组(Acuseal组)及膨化聚四氟乙烯组(ePTFE组),所有患者随访至通路废弃、患者死亡、失访或研究终止日期(2019年5月31日)。比较两组患者内瘘首次穿刺时间及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原发通畅率、累积通畅率。结果共入组108例患者,其中Acuseal组55例,ePTFE组5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用药情况、相关化验指标及吻合血管内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PTFE组比,Acuseal组平均穿刺时间短,分别为(67.1+36.3)d vs(3.2+2.1)d(P0.01);Acuseal组与ePTFE组6个月、12个月原发通畅率分别为58.2%vs 71.7%(P=0.14),32.7%vs 50.9%(P=0.06);原发辅助通畅率分别为67.3%vs 84.9%(P=0.06),54.5%vs 73.6%(P=0.07);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6.3%vs 92.6%(P=0.23), 85.5%vs 87.0%(P=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useal组、ePTFE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9%vs 3.7%(P=0.29),通路相关缺血发生率分别为3.6%vs 5.7%(P=0.16);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分别为0%vs 5.7%(P=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useal组发现4例人造血管分层现象。结论同ePTFE相比,即穿型人造血管Acuseal允许早期穿刺,且不影响长期通畅率,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长期存活有重要影响。所以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然而,随着尿毒症患者的高龄化和血管疾病的增多,部分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静脉纤细、缺短、闭塞及脆性增强等因素。难以建立理想的自体血管内瘘。故需进行人造血管移植建立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4.
同种异体血管和人造血管移植制作动静脉内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报道血液透析中同种异体血管和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制作的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比较以上两种内瘘的半年、1、3、5年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同种异体血管制作内瘘手术其通畅率较应用人造血管的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相反 ,应用人造血管制作内瘘手术其并发症 ,较应用同种异体血管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同种异体血管作动静脉内瘘具有通畅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优于应用人造血管制作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5.
建立血管通路用于血液透析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408例慢性透析患者施行452例次动静脉内瘘术。其中自体静脉前臂内瘘276例次,鼻烟窝动静脉内瘘103例次,外瘘改内痿37例次,自体静脉搭桥3例次,人尸动脉搭桥31例次,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搭桥2例次。术后均成功地进行血液透析,血流量达200~400ml/min,使用最氏者达6年。文中还对制作内瘘的方法、内瘘并发症及人工血管和人尸动脉搭桥的优缺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有部分患者因为年龄大、血管条件差等因素,不能成功地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此时,人造血管内瘘就成为较好的选择.近年我院应用聚四氟乙烯(PTFE)为3例尿毒症患者行人造血管造瘘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及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情况、并发症及干预治疗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1.对象与分组选择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96例,其中男203例,女93例,年龄17-78岁。将296例患者分为3组:A组86例,患者先行经皮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术,之后行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管通路;B组112例,患者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C组98例,患者经皮中心静脉导管为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年应用聚四氟乙烯(PTFE)为4例尿毒症患者行人造血管移植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透通路破裂出血是可能危及病人生命的急重症。紧急情况下,有效止血保障生命安全应放在首位,后续根据血透通路类型,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合并人工血管假性动脉瘤或自体动静脉内瘘瘘体瘤样扩张设计手术,应尽可能保留足够的穿刺点以避免使用透析导管过渡。血透通路破裂出血与透析穿刺不当密切相关,因此,正确、良好的穿刺使用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选择建立和使用维护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中心横断面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入血液透析患者156例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人口统计学资料、血管通路类型,并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与长期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原发病种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为临时血液透析导管的占84%,成熟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占16%,无长期血液透析导管;②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251例(占90.9%),长期血液透析导管14例(占5.1%),动静脉直接穿刺及其他11例(占4.0%),无动静脉移植血管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血管依次为桡动脉-头静脉占96%,桡动脉-贵要静脉占2%,尺动脉-贵要静脉占2%;自体动静脉内瘘瘘管吻合方式端侧吻合占54%,端端吻合占46%,无侧侧吻合.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并发症17例,血栓12例(占并发症总例数70.6%),其余依次为缺血(占10.2%),狭窄(占10.2%),肿胀手(占0.9%).长期导管年平均感染率为0.1次/1 000导管日.结论①新入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临时血液透析导管比例较大,预先行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准备的血液透析患者比率仍较低,但较前明显提高,需要积极专科宣教提高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认识和依存性;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与文献报道接近,但尚无移植物和人造血管内瘘病例,尚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直接选择穿刺;③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失败与年龄无关,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及反复血管穿刺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AVG)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15例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TA)疗效欠佳的AVG狭窄患者,且具备以下特点:狭窄长度不超过7 cm,狭窄程度大于50%;PTA后3个月内狭窄复发2次或以上;扩张后残余狭窄>30%或狭窄部位立即弹性回缩.所有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球囊扩张后植入不同内径的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结果 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6±12)岁.支架植入前内瘘平均使用时间为(19.5±15.0)个月.共植入支架16枚,技术成功率100%,植入部位为静脉吻合口9例(9/15);静脉流出道6例(6/15),其中头静脉3例,肱静脉2例,腋静脉1例.首次开通率3个月为40%,6个月为19%,12个月为13%.再次开通率3个月为93%,6个月为88%,12个月为87%.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9±5.3)个月,再窄狭率为87%(13/15).术后PTA 36例次,支架内狭窄36% (13/36);支架远端狭窄8% (3/36);支架近端狭窄22%(8/36);与支架无关的狭窄33% (12/36).AVG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结论 球囊扩张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治疗AVG狭窄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首次开通率不高,但再次开通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Fogarty导管取栓术在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搭桥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5年6月~2009年1月12例尿毒症患者Core-Tex膨体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搭桥前臂动静脉内瘘因血栓形成失功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使用EdwardsLifesciences公司4F~7FFogarty导管,切开管腔直视下将血栓取出。确保血栓全部取出后开放血流和缝合血管。术后予低分子肝素抗凝。结果:12例患者人造血管内瘘血栓均被完全取出,开放血管夹后血流恢复。内瘘失功至手术间隔最长时间为12d。7例术后内瘘保持通畅至今1~3年余。3例术后约1年再次发生血栓形成,1例取栓后继续使用,2例虽然再次取栓成功,次日又发生堵塞,予改建另侧血管通路。2例术中发现动脉端近吻合口处有结节样钙化,人造血管内膜变粗糙,虽取栓成功,术后第2天再次堵塞,患者难以再建立血管通路,予改行腹膜透析。1例术中出现上臂贵要静脉破裂,3例导管球囊破裂,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应用Fogarty导管能取出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取栓后内瘘能否保持通畅与血管自身条件和回流静脉有无狭窄有关,血管钙化是影响人造血管内瘘通畅的因素之一。确保血栓全部取出是防止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3例人造血管移植血血液透析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社会保障能力、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透析患者也日益增多,而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的必要条件。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身血管通路的患者,采用非生物性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移植血管建立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体外循环通路的重要方法之一,现介绍我科于2008年11月同时为2例患者成功实施人造血管移植进行透析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4年12月对我院9例肾衰竭终末期患者选用辐照异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男4例,女5例,年龄22-81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1例,高血压肾病1例。采用常规动静脉造瘘术后血管流量低于100ml/min,不能满足临床血液透析需要。经患者同意后行辐照血管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CIRCULINE■人工血管在血透通路中的单中心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47例使用CIRCULINE■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均成功穿刺使用,首次穿刺时间为术后22~542 d,平均(56±76)d。患者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654±220)d。随访期间10例患者死亡,死亡前通路均通畅;共发生35例狭窄,20例血栓,6例感染,5例襻底打折,均行相应处理,无夹层发生。患者术后6、12、24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4.5%、44.7%、27.7%,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7.9%、97.9%、93.6%。结论使用CIRCULINE■人工血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 HD)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及不同血管通路类型间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海南省人民医院M HD且大于60岁的患者121例.根据血管通路类型分为2组: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1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内瘘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内瘘方式为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后,结扎远心端的头静脉(即改良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资料.结果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很好利用了自身的血管,术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结论 该术式可成为建立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施行动静脉内瘘术985例,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中,前臂动静脉703例,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连续外翻吻合;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198例,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与肱动脉行端-侧连续外翻吻合;PTFE人造血管内瘘84例,前臂作“U”形皮下隧道,置入PTFE人造血管20—35cm,动脉端人造血管与肱动脉行端-侧吻合,静脉端与肱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结果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术后1周内瘘口震颤消失52例,彩超发现瘘口狭窄,有血栓形成,行二次手术,重新吻合后均获成功。应用人造血管内瘘术后肢体肿胀较明显。内瘘3周后开始使用,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量大于200ml/min,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吻合口径5mm较合适,人造血管内瘘对上肢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