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墩字化x绒摄影中双能量减影技术检查喉部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已被CT和病理证实的50例喉部肿瘤(声门癌34例。声门上区肿瘤10例,声门下区肿瘤6例)的双能量减影和常规DR喉部正侧位图像.3名高年资医师用5级法: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没有、肯定没有.独立判断是否有喉部病变存在,计算他们双能量减影与常规DR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及其标准误.并进行比较。结果三位医师阅片的常规喉部DR的A2值分别为0.642.0.656.0.649。而能量减影为0.796.0.805,0.822.双能量减影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明显高于常规DR检查.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0.01).双能量减影技术对喉部肿瘤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DR。结论常规DR由于受周围骨组织及软组织遮挡对喉部痛变显示较差.初次检查时极易误漏诊病变.从而延误病情.双能量减影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骨组织及软组织的影响。并通过多种后处理技术使痛变更清晰显示。这项技术的应用有望提高普通放射学对喉部肿瘤的初查诊断率.有利于临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联合宫腔镜行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探讨其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经宫腔镜导引将5F单弯导管插至输卵管开口,经超滑导丝疏通输卵管后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及通液,治疗44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结果:44例共65条不通输卵管,采用此法后经输卵管造影证实共58条输卵管获得再通,再通有效率达89.23%.结论:DSA联合宫腔镜行输卵管再通术,可简化输卵管再通器械,减少盲目插管所致损伤,减少射线辐射,提高再通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X线头影测量摄影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线头影测量是口腔正畸及口腔外科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科研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主要是利用头颅定位像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面、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组织结构的关系.对牙颌、颅面的检查和诊断,由表面形态而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还可以根据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的分析比较,准确的评价矫治效果.用作头影测量的X线头颅影像,必须要在头颅定位仪的严格定位下拍摄.只有完全排除了因头颅不正而造成的误差后,各测量结果才有比较、分析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和探讨数字放射摄影双能量减影(DES)在胸部疾病检查中的优势。方法 200例胸部外伤或肺部疾病患者行DES胸部后前位X线摄影,分别获得标准影像、骨骼、软组织影像。并将DES影像与常规DR影像比较。结果 200例患者共摄影DES片600幅,发现肋骨骨折59例,肺炎38例,肺结核24例,肺内小结节54例,而常规DR检出骨折47例,肺炎38例,肺结核24例,肺内小结节50例。结论 DES对肋骨骨折和肺部小结节的检出率高于常规DR胸片。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实现快速无失真压缩图像的方法董崧,张东,廖孟扬,覃家美,王思贤1引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计算机辅助X射线透现成像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X线成像图像中的血管影像会与其它组织结构重叠在一起,不利于判读。如果在血管造影前和后对同一部位各取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胸部DR双能减影图像运动伪影的好发部位,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128例胸部双能减影图像,观察运动伪影出现的位置,测量并比较伪影长度和宽度,分析心率与不同位置运动伪影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胸部双能减影图像中,115例出现黑白条运动伪影,分别位于左心室段(87例,75.65%)、主动脉弓处(82例,71.30%)、右心缘(60例,52.17%)、心膈缘(42例,36.52%)、左心房耳肺动脉段(30例,26.09%)及上腔静脉处(27例,23.48%),在骨组织图像中更为明显;其中15例膈肌伪影明显,经呼吸训练后行第2次摄片,膈肌伪影减小或消失。其中左心室段、主动脉弓段、右心缘处运动伪影的平均长度及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9、3.46,P均<0.05)。心率与左心室段、主动脉弓段运动伪影均呈正相关(r=1.00、0.99,P均<0.05)。结论 心脏搏动及呼吸运动可致胸部DR双能减影图像出现运动伪影,多位于左心室段及主动脉弓段,且心率越快越易出现运动伪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R在胸外伤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胸外伤伤患者80例,全部做CR及CF摄影。结果:CR片发现肋骨骨折27例,血气胸5例,肺挫伤4例;普通X线平片发现肋骨骨折18例,血气胸4例,肺挫伤2例。结论:CR在胸部外伤检查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有效的自动去骨技术——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术(DS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7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DSCTA的扫描方法采集数据。即制定两组扫描参数相同的计划螺旋采集平扫与增强扫描。然后用增强数据逐层减去平扫数据,自动去除骨与脑组织,只剩下血管影像。由两位放射医师分别在工作站上行常规与减影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方法分析颅内血管。全部病例均行DSA检查。最后用四分法(4分很好;3分好;2分;可以接受;1分差)来评价DSCTA图像质量。结果27例患者中,DSA发现38个动脉瘤,DSCTA发现38个动脉瘤,常规CTA发现36个动脉瘤。DSCTA图像质量分析4分,6例(22.2%),3分,15例,(55.6%),2分,6例(22.2%);没有一例图像质量评为差或不能诊断。结论DSCTA能快速准确的自动去骨,更清晰显示颅内血管,特别是提高了颅底段血管的显示。  相似文献   

9.
胸部外伤患者的临床检查首选X线摄影。它能快速、直观并有准确的结果。随着技术的进步,直接数字摄影(DR)越来越普及,其在胸部外伤中运用的优势也显现出来。现汇总我院2006年8月~2007年7月共523例行DR的胸部摄影有阳性检查结果并得到CT证实的胸部外伤病例,探讨DR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X线直接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X线直接数字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是指应用密度不同的骨与软组织对能量不同的X线光子吸收衰减方式不同的特点,将普通X线胸片中骨或软组织的影像成分选择性减去后,生成仅有软组织或骨成分图像的技术。双能量减影(DES)虽然近年来才开始应用于临床,而且大都只用于胸部阳性病例的检查,但已取得了令人认可的效果,现对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数字减影介入放射 (DSA)对血管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已有不少报道 ,但主要集中在内脏器官和颅脑血管病变的报道较多 ,对儿童肢体血管性疾病的报道则相对较少 ,儿童肢体先天性血管疾病则有较高的发病率 ,对诊断儿童肢体血管性病变采用其他的检查手段较难准确地判断其病变性质、病变范围、程度、以及与主干血管关系等 ,对外科手术入路 ,手术方式的选择 ,以及手术范围的确定帮助不大。我们选择 10例怀疑有肢体血管疾病且范围广泛或部位深在或累及多层组织的儿童行DSA检查 ,获得满意结果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99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准确性探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聊城市茌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观察组采用数字X线摄影子宫输卵管造影,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图像质量、射线剂量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盆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各项技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盆腔动脉DSA.重点探讨体住设计、各项造影技术参数的选择应用。结果:32例患者,子宫肌瘤13例、恶性肿瘤7例、肿瘤出血3例、产后大出血5例、不明原因出血4例,共行DSA175例次,157例次清晰显示病变,18例次造影失败。31例患者成功进行介入治疗.1例产后大出血栓塞不全。结论:盆腔动脉DSA技术因素的正确运用有助于病变的显示、诊断与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双能量数字减影正位胸片在检出模拟胸部结节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20名正常成年志愿者前胸粘贴模拟结节,拍摄双能量数字减影正位胸片,应用ROC分析比较常规DR胸片与减影后软组织图像的诊断结果.结果高、低年资医师组,软组织图像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常规DR胸片,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软组织图像对高年资医师组帮助较大.结论双能量数字减影技术可减少肺野内骨骼及其他钙化影响,对胸部结节性病变的检出能力高于常规DR胸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能量减影在胸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83例胸部双能量减影数字化X线摄影(DR)。83例病人均进行胸部后前位片的双能量减影的图像后处理,形成标准DR图像、软组织减影图像、骨骼减影图像各一幅即所谓的“骨肉分离”技术。结果由于双能量减影去除了骨性胸廓的干扰,增加肺部检出钙化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增加肺结节的检出率,对肺部的良、恶性定性有意义;对骨性胸廓病变的诊断更加准确;对肺结节的检出率较普通胸片明显提高。双能量减影对显示骨性胸廓和中央气道的病变,如骨转移瘤、骨折、骨质破坏、钙化等较常规胸片、单纯直接数字化摄影均有明显提高,统计学有明显差异。双能量减影图像上肉眼判断有、无钙化非常可靠。结论双能量减影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的信心,具有较高的实用临床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影像专业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特别是影像数字化摄影的运用,放射技术逐渐从单纯、被动、机械的半体力劳动状态中解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更新的设备所带来的简便快捷准确高效。随着直接数字X线摄影设备(DR)不断的普及应用,我科自2004年12月使用KODAK Derectview DR5000系统(胸部DR)和HOLOGIC epex DR-4110系统(全身DR),经过3年多的实践和总结,对于直接数字X线摄影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我们从提高技术人员素质、正确合理使用设备、设备维护保养3个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慧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457-245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4例接受DSA患者造影后出现CIN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经及时准确的对症治疗处理及有效的护理后,12例患者肾功能恢复,1例经3次血透后恢复,1例死亡.[结论]CIN重在预防,DSA术前重视各种高危因素,术后正确水化治疗,密切观察、系统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VCTDSA及3D-DSA资料,观测颅内动脉瘤的数量、位置、大小、颅内血管情况及减影后颅底骨质去除效果,计算VCT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分析影响VCTDSA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 204例SAH患者中3D-DSA共检出178例246个颅内动脉瘤,VCTDSA共检出180例248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51例119个。以3D-DSA为金标准,VCTDSA因血管痉挛及载瘤动脉解剖变异漏诊2个动脉瘤,因头部运动、血管痉挛及部分容积效应误诊4个动脉瘤。VCT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17%(244/246)、84.62%(22/26)、98.39%(244/248)、91.67%(22/24)。VCTDSA对最大径≤3 mm的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6.72%(59/61);对>3 mm的颅内动脉瘤敏感度为100%(187/187)。结论 VCT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与3D-DSA相似;动脉瘤的大小、血管痉挛、载瘤动脉解剖变异及检查时的头部运动是影响VCTDSA诊断颅内动脉效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DR)中双能量减影技术在鼻咽部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X线由于受骨骼遮挡的影响,对鼻咽部显示较差,不易发现鼻咽癌。数字X线成像(DR)中双能量减影技术是同时使用两个不同管电压对感兴趣区摄片,将获得的两帧图像进行减影,可以有效去除骨骼对鼻咽部气道的遮挡,并通过后处理技术将鼻咽部更清晰显示。现将我院2004年1月至今对100例鼻咽部病变的双能量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X线数字摄影(DR)在疗养体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X线数字摄影(DR)在疗养体检中应用的优势.方法 运用DR对疗养员进行体检.结果 DR投照剂量少,曝光宽容度大,影像分辨率高,提高了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兼有打印、无胶片储存、刻录和通讯功能,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DR在疗养体检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DR取代传统X光机是放射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