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 男,66岁。因发现主动脉夹层(uortic dissection,AD)7个月前,患者因突发胸痛经CT诊断为Standford B型AD,原始破口紧贴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elavian artery,LSA)开口,病变延伸至肠系膜上动脉近端,  相似文献   

2.
带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血管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TAD)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2年8月到2005年9月,我们共收治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2例,均行支架治疗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带膜支架腔内植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间1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实行了血管造影和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结果 除1例出现胸背部轻度疼痛外,其余患者症状完全消失,全部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前症状.结论 带膜支架腔内植入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Dake等 [1]报道使用支架型移植物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目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凭借其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方案 [...  相似文献   

5.
Chang GQ  Li XX  Chen W  Li JP  Hu ZJ  Yao C  Lin YJ  Wang SM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3):1608-1611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腔内修复联合解剖外旁路术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建立各种解剖外旁路来重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以延长锚定区,然后一期或分期行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可采取颈动脉入路或股动脉入路来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结果全组34例中升主动脉夹层8例,主动脉弓部夹层26例,除1例术中死亡外,其余33例均成功接受带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30d病死率为8.8%(3/34),内漏发生率为11.8%(4/34),脑梗死发生率为5.9%(2/34)。随访6—70个月,平均24.5个月,2例失访。结果显示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16例,部分血栓形成13例。结论带膜支架腔内修复联合解剖外旁路术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的特点,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开窗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2年4月~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人81例,根据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方法不同分为开窗TEVAR组(47例)和杂交TEVAR组(34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点、手术情况、并发症及生存结局。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死亡及截瘫,开窗TEVAR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8±27)分钟,平均住院时间为(7.5±2.1)天,术后疼痛发生率为17%;杂交TEVAR组分别为(237±47)分钟、(13.3±3.6)天和4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窗TEVAR组脑梗发生率为4.3%、Ia型内漏发生率6.4%、瞻妄发生率10.6%、肾功能不全发生率14.9%,杂交TEVAR组分别为8.8%、11.8%、23.5%、2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窗TEVAR组植入支架的数目、长度、近远端直径与杂交TEVA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36个月,随访率为90.1%。随访期间开窗TEVAR组全因死亡率为8.5%,夹层近端逆撕裂发生率为4.3%,胸主动脉远端扩张14.9%,二次手术行腔内修复发生率为4.3%,主动脉重塑发生率为74.5%。杂交TEVAR组分别为8.8%,5.9%,17.6%,2.9%,8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杂交TEVAR组相比,开窗TEVAR组改善远期预后,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保留左锁骨下动脉可优先考虑开窗TEVAR。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astor单分支支架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系统性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至2022年9月发表的关于应用Castor单分支支架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供的文献,分析技术成功率、术后早期Ⅰ型内漏发生率、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30 d死亡率及左锁骨下动脉分支通畅率等临床结果。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的773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9.66%,术后早期Ⅰ型内漏发生率、围术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30 d死亡率和左锁骨下动脉分支通畅率分别为1.28%、0.02%、0.02%和98.18%。结论应用Castor单分支支架技术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技术成功率和分支动脉远期通畅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8-01间在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42例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术后人工血管旁路均畅通,支架形态良好、无移位。结论对复杂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一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LSA)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2年1月76例胸主动脉病变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主动脉夹层56例,壁间血肿6例,胸主动脉瘤5例,外伤性胸主动脉破裂9例。腔内修复术中一期覆盖LSA 32例,部分覆盖9例,保留35例。观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1.3%),死于急性脑梗死。32例覆盖LSA的患者中,发生脑血管意外3例(9.4%),左锁骨下动脉窃血1例(3.1%),左上肢乏力4例(12.5%),并发症发生率为25.0%(8/32);9例部分覆盖LSA患者和35例LSA未覆盖患者中,发生脑血管意外各1例。随访3~40个月,死亡1例,I型内漏2例,均再次手术干预获得成功。结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有选择性地一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方法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54例胸主动脉瘤及夹层患者的近端锚定区小于15mm,需处理左锁骨下动脉。腔内修复术在X线透视下进行,支架型血管通过输送系统携带到病变部位,根据病变特点对左锁骨下动脉采取一期完全覆盖(40例)、部分覆盖(3例)、完全覆盖后腔内重建(1例)、完全覆盖前外科重建(10例)等方法处理,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脑循环评估。40例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10例腔内覆盖前行右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或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3例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2~4/5后再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1例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应用腔内人造血管开窗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所有辅助技术均取得成功,未出现严重脑及上肢并发症。腔内修复术后近端Ⅰ型内漏发生率17%(9/54)。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患者术后早期窃血综合征发生率20%(8/40),左肱动脉平均收缩压(63±24)mmHg(1mmHg=0.133kPa)。结论通过辅助腔内或腔外技术,可对短颈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病变进行有效的腔内修复术;对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式根据椎基底动脉、Willis环及双侧颈动脉状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11.
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是胸主动脉内膜撕裂、动脉腔内的高压血流冲入动脉壁造成的剥离性血肿,可引起致死性的动脉破裂,或脊髓、肾脏等器官严重缺血等并发症,发病急,预后极差。2004年12月—2009年2月,笔者共施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7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腔内修复治疗.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00~180 min.术后24 h可下床活动,未发生并发症.术后行CT动脉造影复查发现支架位置稳定,假腔无活动性血流.提出术前了解患者特点及手术步骤,对术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情有精神准备和技术准备,术中器械护士掌握各种器械的性能,退回护士做好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对50例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腔内修复治疗。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00~180min。术后24h可下床活动,未发生并发症。术后行CT动脉造影复查发现支架位置稳定,假腔无活动性血流。提出术前了解患者特点及手术步骤,对术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情有精神准备和技术准备,术中器械护士掌握各种器械的性能,巡回护士做好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支架重建肾动脉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59岁,因突发胸背部持续撕裂样剧痛,伴左腰胁部、右下肢压榨样疼痛于2005年12月入我院,入院时血压控制在120/70 mm Hg左右,右侧下肢皮温降低,右侧股动脉搏动减弱。主动脉CTA检查提示:Stanford B型夹层,第一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30 mm,主动脉真腔被假腔挤压变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术中支架象鼻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和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24例锚定区不足或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及合并升主动脉或心脏病变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50.6±9.8)岁.合并高血压2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根部瘤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缩窄1例.14例有吸烟史.4例为胸降主动脉覆膜支架术后内漏.结果 24例患者均行直视下支架象鼻术,同期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转流5例,主动脉瓣替换+升主动脉成形3例,左锁骨下动脉重建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1例,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1例.体外循环(163.1±48.6) min,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时间(29.1 ±12.4) min.无围手术期死亡.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功能不全气管切开1例;无截瘫及卒中发生.无住院死亡,并发症发生率8.3%(2/24例).1例失访;随访23例,随防率95.8%(23/24),平均随访24个月,随访期间2例因Ⅰ型内漏行修补术,1例因支架远端假性动脉瘤行主动脉覆膜支架修复.20例(86.4%)患者支架附近可见血栓形成.结论 对锚定区不足或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及合并升主动脉或心脏病变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直视下支架象鼻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适用范围及疗效。方法 36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全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监控下,切开股动脉,将带膜支架置于胸主动脉内膜破口处,封闭破口。结果所有患者原发胸主动脉夹层破口完全封闭,真腔血流恢复,原受损脏器功能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用CTA复查显示无内漏、移位等并发症,2例出现新破口,36例真腔均基本恢复正常管径,22例假腔消失,其余假腔有不同程度血栓形成、假腔缩小。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d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具有技术可靠,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
我院采用辅助性右-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并通过旁路人工血管,置刻度导管至左颈总动脉精确定位腔内修复(ednovascular repoia EVR)主动脉弓夹层动脉瘤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带膜支架植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我科1999年5月至2005年12月为15例DeBakeyⅢ型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治疗,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病人共用带膜支架22个,手术技术成功率100%。6例患者术中出现内漏,植入第二枚支架后漏口封闭。1例术后3月复查发现支架移位,再植入带膜支架后治愈。3例术后死亡,死因为心律失常,呼吸功能衰竭。治愈12例,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全部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假腔均明显缩小。结论 带膜支架血管腔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Li C  Li YL  Wang ZG  Zhang Q  Gu YQ  Bian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8):1184-1186
目的探讨采用胸分支型主动脉支架人工血管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弓降部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04年6月,采用血管腔内胸分支型主动脉支架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14例。14例均为StanforB型主动脉夹层,原发破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2~13mm,平均8.7mm。分支型支架由主动脉段支架和分支段支架组成,支架直径较相应支撑部位动脉直径大15%~20%。治疗在血管造影室进行,应用定位导丝、在透视下将分支型主动脉支架人工血管送人并连续释置入主动脉弓和左锁骨下动脉。结果支架释放全部成功。14例患者共放置14只分支型主动脉支架和2只可弯曲型支架人工血管,封闭夹层破裂口,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直径。无远端动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结论胸分支型主动脉支架人工血管适合于修复破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旁的主动脉弓部夹层。  相似文献   

20.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扩展近端锚定区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Dong ZH  Fu WG  Wang YQ  Guo DQ  Xu X  Chen B  Jiang JH  Yang J  Shi Z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3):857-860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EVR)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两种处理。方法回顾分析近端锚定区<15mm的9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和1例胸降主动脉瘤(DTAA)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和并发症。其中DTAA患者和3例ADA患者行辅助性右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左锁骨下动脉旁路联合腔内修复(EVR)治疗(联合治疗组),另6例ADA患者直接行EVR,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直接修复组)。结果10例患者都取得技术成功。DTAA病例动脉旁路术后无并发症,EVR术后并发脑梗塞、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肾功能衰竭,第12天死亡。9例ADA患者功能围手术期无与血管有关的并发症。直接修复组中2例术后早期出现头晕,静滴甘露醇4~5d后缓解。9例患者都获随访,随访期3~12个月(平均9个月),未发生神经系统或肢体缺血性并发症,术后3个月CT证实所有病例原发破口封闭,胸主动脉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真腔扩大。结论处理胸主动脉EVR近端锚定区不足时,辅助性动脉旁路和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是可行的,可以拓展EVR在DeBakeyⅢ型ADA和DTAA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