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灌注/通气显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40例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与肺动脉造影(CPA)诊断PE的对照研究。结果:31例患者V/Q显像示不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提示为PE,其中肺动脉造影证实30例为PE,1例多发大动脉炎;9例患者的V/Q显像为相匹配的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的稀疏或缺损,提示不是PE,与肺动脉造影结果一致。核素V/Q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为100%(30/30例),特异性为90.0%(9/10例),准确性为97.5%(39/40例)。结论:多数PE患者通过核素肺V/Q显像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少数肺V/Q显像与临床表现不符的患者需行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在肺栓塞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肺栓塞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显像。结果 :2 3例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与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显像结果比较 ,肺血管堵塞≥ 8支以上者 ,二者相关性达 10 0 % ;<8支者二者相关性为 90 5 %。 7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 ,经肺动脉造影证实为肺栓塞。结论 :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是临床肺栓塞诊断和病变定位的可靠依据 ,而核素肺灌注 通气扫描显像检查则是目前临床诊断肺栓塞的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肺灌注显像(DPPI)联合V/Q显像对急性肺栓塞(PE)患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首次在我科行动态肺灌注显像(DPPI)和肺通气/肺灌注显像断层显像(V/Q SPECT)可疑PE的患者,并排除慢性PE、慢性肺部疾病、既往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最终107例可疑急性或亚急性PE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在DPPI图像上勾画肺的感兴趣区,计算肺平衡时间(LET)。根据V/Q SPECT评估肺灌注缺损占总肺灌注容积的百分比(PPD%)。经临床诊断将患者最终分为PE组和非PE组。分析比较两组间LET、PPD%。结果:最终43例患者临床确诊为急性PE;64例为非PE。PE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和D-Dimer数值均明显高于非PE组(P<0.05),LET时间明显延长(P=0.003);PPD%明显大于非PE组(P=0.001)。通过ROC曲线获得DPPI诊断肺栓塞的LET的最佳界值为24.5s,以LET <24.5s判断为非PE,以LET≥24.5s为PE。V/Q诊断PE灵敏度88.4%(38/43),特异性75.0%(48/64),准...  相似文献   

4.
肝肺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7月对 4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动态肺灌注显像及血气分析检测 ,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肝肺综合征 (HPS)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对象与方法  46例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 ,男 33例 ,女 13例 ,年龄 16~ 74岁。经血气分析及99m锝 人血清白蛋白聚合颗粒动态肺灌注显像及全身显像 ,用计算机以感兴趣区法求出全身总计数及双肺计数 ,计算肺内右到左分流率。有肺外显影 ,分流率 >10 %、低氧血症者 ,诊断为HPS。结果  46例肝硬化患者中经动态肺灌注显像有 16例患者两肺显影清晰 ,全身显像时分别有脑、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21例患者进行了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结果 21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发肺段血流灌注异常,其中19个肺段出现放射性缺损区,48个肺段出现放射性稀疏区.结论 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一种无创伤性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是核医学常用显像方法之一,其包括肺灌注显像、双下肢深静脉显像、肺通气显像三个部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肺栓塞疾病的诊断及其疗效评价.随着该显像技术的日趋完善,其在肺部其他疾病中的作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就其在肺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及溶栓效果的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确诊或高度怀疑急性肺栓塞、病程在2周以内的患者,进行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对具备溶栓指征者实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所有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均进行抗凝治疗,于治疗后15-30d复查肺灌注显像。结果在65例患者中,高度可能性肺栓塞患者45例,中度可能性患者12例,低度可能性患者8例。对30例具备溶栓指征且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随诊肺灌注显像显示51例患者的肺灌注有改善,其中高度可能性肺栓塞患者41例,中度可能性患者9例,低度可能性患者1例,另14例无变化。结论肺通气/灌注显像是诊断急性肺栓塞判断治疗效果的一种无创、安全、可靠、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可作为急性肺栓塞患者常规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PET/CT对肺癌精确放疗计划制定中危及器官受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基于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制定的精确放疗计划对周围危及器官受量(OAR)的影响。方法 51例肺癌患者行PEC/CT扫描,先以CT图像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CT),然后参考PET图像勾画GTVPET/CT,分别制定精确放疗计划P lanCT和P lanPET/CT,比较2套计划GTV及OAR的变化。结果 51例患者中靶体积变化≥25%有24例(47%),其中靶体积增大≥25%的8例,靶体积减小≥25%的16例。与PlanCT比较,PlanPET/CT双肺V15和V20、食管V50和V55均降低(P均〈0.05),心脏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脊髓最大点剂量等无差异(P均〉0.05)。结论基于PET/CT的放疗计划改变了GTV,可能有助于减少肺和食管的放射性损伤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方法将58例拟行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29例,分别施行芬太尼-异丙酚和雷米芬太尼-异丙酚TCI的全静脉麻醉。诱导插管成功后分别于平卧位双肺通气20min(T1)、左侧卧位双肺通气20min(T2)及左侧单肺通气20min(T3)、40min(T4)、60min(L)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并记录脉搏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HR及拔管时间。结果平卧位转为侧卧位、双肺通气转为单肺通气时两组Qs/Qt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Qs/Qt在T3时均最大、在T1最低,其中T3、L时Ⅰ组少于Ⅱ组(P均〈0.05);术后Ⅰ组的拔管时间长于Ⅱ组(P〈0.05);两组术中SpO2均≥92%,MAP、CVP、HR无显著差异。结论与雷米芬太尼比较,芬太尼TCI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影响更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时间〈2h的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肺放射治疗肺转移癌的心电图改变.方法 选取1999-01~2007-12月收治48例进行全肺放射治疗的双肺多发肺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组的心电图异常率占31.3%(15/48),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00次/min)占12.5%(6/48),窦性心动过缓(<60次/min)占8.3%(4/48),ST段改变(下移超过0.05mv)占8.3%(4/48),1例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占2.1%(1/48).心电图异常出现时间分别在治疗第3周2例、第4周5例、结束时8例,随访至3个月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恶性肿瘤肺多发转移采用全肺放射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照射面积大而放射剂量小可发生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其损伤程度较轻且为一过性.  相似文献   

11.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93例肺栓塞患者分为两组(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组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分别对全体患者、不同分组患者肺V/Q显像与CTPA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V/Q显像与CTPA总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中肺V/Q显像检出率高于CTPA(P〈0.05);在大面积、次大面积肺栓塞组中CTPA检出率高于肺V/Q显像(P〈0.05)。结论CTPA与肺V/Q显像诊断肺栓塞各有优缺点,应将两种诊断技术优势互补,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功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72例COPD伴肺性脑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即常规给予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多功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Glasgow昏迷评分、RR、SPO2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88%(32/3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88%(23/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性脑病有较好的疗效,能减少气管插管治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痛苦。  相似文献   

13.
肺灌注显像评价急性肺栓塞药物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99mTc MAA肺灌注显像对判断急性肺栓塞溶栓继以抗凝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价值。方法 :肺栓塞患者 16例 ,治疗前、治疗后 1周、1个月和 3个月均行肺灌注显像 ,结果 :患者经溶栓继以抗凝治疗 1周后 ,临床好转 ,肺灌注显像 42 .2 %的稀疏缺损区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填充 ;1个月及 3个月后复查 ,分别有 6 6 .9%、72 .1%的稀疏缺损区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填充。结论 :肺灌注显像为无创性检查 ,根据稀疏缺损变化可随访观察肺栓塞的消退 ,选择用药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侧肺同期手术中体位改变和单肺通气时对病人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双侧肺同期手术病人142例,经气道旁路采用旁气流通气连续监测病人PIP、Pplat、Raw、Cdyn等呼吸力学指标,监测SpO2、PETCO2指标,分别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后,平卧改侧卧,单肺通气及改换通气方式后10 min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病人双肺通气改变体位和单肺通气后,病人PIP、Pplat、Raw升高,Cdyn减少,PH值降低,PETCO2、PaCO2升高、SpO2、PaO2降低(P<0.05);双肺通气改换通气方式后,病人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H值降低,PaO2、SpO2、PaCO2、PETCO2升高(P<0.05)。单肺通气38例病人改换通气方式后,病人PIP、Pplat、Raw降低,Cdyn增加,PH值、PaO2、SpO2升高,PaCO2、PETCO2降低(P<0.05)。结论双侧肺同期手术麻醉中不同体位和单肺通气对病人的呼吸力学影响较大,改换通气方式可改变病人呼吸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面罩多功能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衰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组,记录通气各组治疗前后血气及心率(HR)变化。结果经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和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治疗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功能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肯定,可明显提高患者血气的PH值及PaO2,同时可降低PaCO2,使患者通气功能和缺氧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郎格罕(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7例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6.7岁,其中4例吸烟,主要症状为咳嗽、活动后气短,5例在疾病过程中发生气胸。肺功能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4例有不同程度的弥散功能障碍。胸部高分辨CT(HRCT)示6例表现为双上中肺野网格状改变及囊性变,仅有1例可见小结节影。外科肺活检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示7例光镜下均可见病理性郎格罕细胞浸润,6例可见囊样及气腔样结构。免疫组化阳性检出情况为7例S-100均为阳性;5例行CD1a检查者中4例阳性;6例行CD68检查者中5例阳性。结论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常见于年轻吸烟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活动后气短、反复气胸,胸部HTCT表现为双上中肺野为主的网结节或囊性变,肺功能无特异性改变,可伴有弥散功能异常,病理学检查可见病理性郎格罕细胞或免疫组化CD1a、S-100阳性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肺栓塞时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对比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肺栓塞 (PE)动物模型的建立 ,评价肺灌注显像对肺栓塞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计算机随机编号 ,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8头 ,平均体重 16 1± 1 4kg ;建立模型前均行肺灌注显像及选择性肺动脉造影 (CPA) ,取自体猪血 2~ 5ml制血栓 ,通过右心导管将栓子加压注入肺动脉 ;建立PE模型。建立模型后及溶栓治疗后均行肺灌注显像及CPA ,前后采集条件一致。结果 :8头猪造模前CPA均正常 ,肺灌注显像 1例左肺放射性分布不均 ,肺灌注显像特异性 87 5 % (1 8)。 7例存活的模型猪 ,5例造模成功 ,2例不明显 ;以单侧肺观察 ,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对比 ,肺灌注显像诊断PE灵敏度 10 0 % ,准确率 90 %。 1例肺动脉造影正常 ,肺灌注显像为亚肺段栓塞 ,与尸检肉眼病理所见一致 ,溶栓后恢复正常血流灌注 ;如果以溶栓治疗有效为标准则准确率增至 10 0 %。溶栓疗效观察肺灌注显像与肺动脉造影二者结果一致。 1例CPA溶通 ,肺灌注显像部分改善 ,尸检证实为部分坏死、实变。结论 :肺灌注显像诊断PE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与肉眼病理所见完全吻合。可作为肺动脉造影前的筛选 ,及临床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保留气管导管入ICU继续呼吸治疗是肺移植术后常规的呼吸管理模式[1-2],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模式在肺移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呼吸管理成为肺移植快速康复管理的重要环节,肺移植术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以更早地进行术后康复训练[3]。近年来多项研究在尝试肺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拔管,认为是安全和可行的,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的实施[4-5]。我院自2018年9月以来对2例COPD患者双肺移植术后实施了手术室内成功拔管,初步形成双肺移植手术室内拔管流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病例选择为1997年 9月~ 2 0 0 1年 5月临床诊断高度怀疑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 140例 (男 79例 ,女 6 1例 ) ,平均年龄为 39± 18岁。所有患者均行肺灌注、肺通气显像及下肢深静脉显像。其中 2 6例患者同时进行肺动脉造影 ,11例行X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36例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18例行下肢容积血流阻抗图检查。结果  140例肺血栓栓塞患者中有下肢静脉病变者为 12 0例 ,占 85 7%。近端病变 113例(80 0 % )。下肢深静脉显像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下肢容积阻抗图及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符合率分别为 90 9% ,72 2 % ,80 0 %。结论 研究证实下肢静脉病变和血栓形成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致病因素 ,栓子主要来源于近端静脉血栓。放射性核素肺灌注 /肺通气、下肢静脉显像是诊断肺血栓栓塞症和下肢深静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Dex)持续静脉输注复合异氟醚(ISO)吸入用于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动脉氧合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输注Dex复合ISO吸入组(DISO组)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复合ISO吸入组(NISO组)。2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一致,麻醉维持均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吸入ISO 1.0%~2.0%。DISO组持续静脉输注Dex 0.7μg.kg-1.h-1,NISO组持续静脉输注等容量0.9%氯化钠液。持续观察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分别于单肺肺通气前、单肺通气10 min(OLV-10 min)、20 min(OLV-20 min)、30 min(OLV-30 min)、40 min(OLV-40 min)监测动脉血气、中心静脉血气及呼气末ISO浓度(EEIso)。通过BIS调整ISO吸入浓度。结果:45例患者完成研究,DISO组23例,NISO组22例;2组患者单肺通气时动脉氧分压、分流量与单肺通气前比较,PaO2明显下降(P<0.05),Qs/QT明显增加(P<0.05);单肺通气期间,与NISO组比较,DI-SO组PaO2明显增加(P<0.05),Qs/QT明显减少(P<0.05);DISO组EEIso明显减少(P<0.05),心率明显减少(P<0.05),平均动脉血压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Dex复合ISO吸入用于单肺通气,能够降低动脉血氧分压下降程度、减少肺内分流及减少ISO需要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