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免疫机制,尤其是免疫细胞和维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键性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和重视,而亚低温治疗则可通过抑制离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的黏附,聚集和浸润,阻断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级联反应,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亚低温可能是通过抑制白细胞黏附分子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而起到上述效应的。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对脑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脑缺血后,亚低温对神经元有无保护作用,一直存在着争论。但近几年更多的学者认为,其保护效果与缺血部位、缺血程度、亚低温的应用时机及时程有关,亚低温的机制涉及到诸多方面;其治疗时间窗为缺血后30min内并至少维持3h;亚低温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效果肯定,临床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对脑缺血保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低温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文章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综述了亚低温对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相关级联反应、炎症反应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一氧化氮合酶和钙调神经磷酸酶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了亚低温脑保护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刘恩合 《山东医药》2011,51(26):64-64
目的观察亚低温辅助治疗急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急性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5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亚低温辅助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亚低温辅助治疗急性脑损伤SIRS效果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模型组、I/R+亚低温组、I/R+rt-PA组、I/R+亚低温+rt-PA组,每组各6只。通过构建大鼠的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神经功能半定量缺损评分;大鼠血脑屏障渗透实验,比较各组血脑屏障保护作用的差异;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组织中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MEK1/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两个亚低温处理大鼠模型组神经损伤情况均低于模型组(P0. 05);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rt-PA组和I/R+rt-PA组大鼠脑组织中t-PA和PAI-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其余各组表达量均较低; rt-PA组和I/R+rt-PA组的p-MEK1/2和p-ERK1/2表达量显著增加,而亚低温处理后可明显降低p-MEK1/2和p-ERK1/2表达量。结论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降低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t-PA和PAI-1的表达以及降低p-MEK1/2和p-ERK1/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全身亚低温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缺血性卒中治疗研究中,脑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全身亚低温(32~35℃)方法的显著保护作用及易实施的特点,显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理是降低代谢,抑制神经毒性物质的过度释放,从而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及改善缺血后低灌注,防止过灌注损伤,以挽救受影响的神经元,达到脑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对脑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缺血后,亚低温对神经元有无保护作用,一直存在着争论。但近几年更多的学者认为,其保护效果与缺血部位、缺血程度、亚低温的应用时机及时程有关。亚低温的作用机制涉及到诸多方面;其治疗时间窗为缺血后30min内并至少维持3h;亚低温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应用效果肯定,临床应用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核因子κBp56、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表达及炎症细胞渗出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5分制法在动物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核因子κBp56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表达,运用HE染色观察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的情况。结果他汀组与缺血组比较,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核因子κBp56蛋白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表达减少(P<0.05),多形核白细胞渗出减少(P<0.05),神经病学评分也减少(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核因子κBp56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表达,从而减少炎症细胞渗出,抑制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最终减轻其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舒张血管、增加局部脑血流、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β-淀粉样变性等。近年的研究又发现,雌激素可抑制白细胞黏附。脑缺血后炎症反应是造成脑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推测,雌激素与炎症反应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全身亚低温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缺血性卒中治疗研究中,脑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全身亚低温方法的显著保护作用及易实施的特点显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理是降低代谢,抑制神经毒性物质的过敏释入,从而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及改善缺血后低灌注,防止过灌注损伤,以挽救受影响的神经元,达到脑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保护作用实验条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经证实亚低温对脑外伤、脊髓损伤和全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对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的神经保护作用也受到广泛关注,而实验条件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局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将大鼠分为亚低温组和正常温度组,每组48只。每组中12只用于脑梗死体积的测定;36只用于DNA单链损伤的测定。每组再分为假手术组,缺血3h再灌注0.5、2、8、24、72h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冰帽控制基底核区温度在32~34℃,同时使用电热毯维持肛温在36.5~37.5℃。应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观察再灌注72h两组大鼠存活率;行DNA多聚酶Ⅰ介导的生物素偶联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缺口平移标记(PANT)染色,检测DNA单链损伤。结果①生理学指标:亚低温组及正常温度组血糖、血压及血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72h生存率:亚低温组再灌注72h大鼠的生存率为92%,正常温度组为58%(χ2=6.75,P=0.027)。③梗死体积:亚低温组总的脑梗死体积,脑皮质、基底核区梗死体积分别为(61±28)、(20±17)、(42±14)mm3;正常温度组为(240±55)、(163±41)、(77±17)mm3,两组比较,总的脑梗死体积(P<0.05),皮质、基底核区脑梗死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DNA氧化损伤:PANT染色阳性细胞数于再灌注0.5h开始出现,亚低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分别为(20±7)、(44±4)个/高倍视野(P<0.05);24h达高峰,亚低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分别为(44±9)、(133±12)个/高倍视野(P<0.01)。亚低温可以减轻所有时间点的PANT染色阳性细胞数。结论局部亚低温可降低大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缺血后DNA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舒张血管、增加局部脑血流、抑制兴奋性 氨基酸和抑制β 淀粉样变性等。近年的研究又发现,雌激素可抑制白细胞黏附。脑缺血后炎症反应 是造成脑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推测,雌激素与炎症反应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治疗对中度脑外伤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中度脑外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中度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各4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伤后1d、3d、5d时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评价其预后. 结果 两组患者在1d、3d、5d时血清IL-6、TNF-α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预后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61,P=0.007).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中度脑外伤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并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Caspase-9蛋白的表达,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用Longa线拴法制作局灶性脑IR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均缺血8 h,再灌注4 h、24 h、72 h、1 w(n=4)与相应时间点处死,亚低温组于脑缺血后12~15 min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 h。免疫组化法检测AKT及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亚低温组比常温组缺血侧半暗带AK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aspase-9显著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组织AKT表达,抑制Caspase-9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神经元损害。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对脑缺血保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低温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文章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综述了亚低温对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相关级联反应、炎症反应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一氧化氮合酶和钙调神经磷酸酶的影响 ,进一步阐述了亚低温脑保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sTBI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伤后0、1、3、7、14、21 d用脑循环动力学(CVDI)检测仪检测CVDI。对照组维持正常体温,治疗组在伤后4~8 h将肛温降至33℃,维持3~5 d。比较两组CVDI参数、伤灶脑水肿大小和预后不良(GOS〈3分)率。结果与正常组(24例查体正常者)比较,对照组伤后CVDI可划分为4个期,即低灌注期(0 d)、高灌注期(1~3 d)、脑血管痉挛期(4~14 d)、好转期(〉15 d);治疗组仅表现出3个期,即低灌注期(0 d)、好转期(1~3 d)、恢复期(〉4 d),未出现高灌注期和脑血管痉挛期。伤后第14天,对照组伤灶脑水肿体积最大,为(140.9±22.95)cm^3,治疗组为(81.72±15.95)cm^3,两组相比,P〈0.05。伤后1周内对照组清醒率为22.2%(4/18),治疗组为55.6%(10/18),两组比较,P〈0.05。随访3 a时,对照组预后不良率为55.6%(10/18),治疗组为22.2%(4/181),两组比较,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sTBI后大脑急性高灌注并改善迟发性低灌注,缩短患者昏迷时间,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和自由基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早期损伤.方法 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5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 h后再灌注0、6、12、24、48 h取材,假手术组在术后相对应脑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取材,免疫组化法测NF-κBp65、IL-1β,化学比色法测MDA、SOD,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小时后再灌注0~12 h时MDA含量逐渐增加(P<0.000 1)且12 h达高峰,0~12 hSOD活性逐渐减低(P<0.000 1),0~24 h NF-κBp65、IL-1β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P<0.000 1)且24 h达高峰.结论 本实验构建了研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炎症反应和自由基损伤的实验动物模型,为在最佳时间点观察药物干预自由基和炎症反应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对脑梗死治疗的远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脑梗死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将75例大脑中动脉皮层支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以发病后6、12、18个月3个时间点按欧洲卒中评分(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指数)、痴呆程度(CDR评分)和语言功能(ABC评分),进行评分并分另4记录。结果两组患者6、12、18个月时ESS评分,MBI指数、ABC评分、CDR分级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在远期脑保护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取64只大鼠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升压组、亚低温组及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组(联合组)。对照组不予处理,后三组分别予升压治疗、亚低温治疗及升压加亚低温联合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脑屏障破坏情况和脑组织水含量。结果升压组、亚低温组及联合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Even's蓝染色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联合组Even's蓝染色体积小于升压组和亚低温组(P均<0.05),升压组、亚低温组和联合组脑组织水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升压和亚低温能明显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联合应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