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液离子浓度的影响,选用新西兰大白兔,用G6805电针仪为刺激仪器,以胃液中K^+、Na^+、Cl^-、Ca^2+浓度为指标,对足阳明经穴位梁门、天枢、足三里、解溪及其左右旁开1cm对照点,同水平段中阔阴经对照穴阴都、肓俞、阴谷、太溪等4组针刺前后的胃液离子浓度变化作了动态观察。结果:①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液中Cl^-、Ca^2+浓度影响最为明显,且针刺前后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刺足阳明经腧穴对胃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针刺足阳明经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三里、梁丘6个穴位及其左右旁开对照点,用内镜测压术观察针刺前后幽门括约肌压力(振幅、频率)变化,结果表明,针刺经线能增强幽门括约肌压力,而对照点(线)变化不明显,但各穴位之间效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针刺“足阳明经”胸腹段对家兔胃液酸度影响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离子电极法持续监测家兔胃液pH值,用阿托品灌胃造成胃酸分泌抑制模型。观察循经动态刺激体表足阳明经胸腹段对胃液pH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阿托品灌胃后30~min胃液pH均较灌胃前升高,足阳明经刺激组则无明显升高,胃液pH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说明循经逐点动态刺激足阳明经使胃酸偏离正常的水平降低,即对胃酸分泌有一定调整作用。刺激非经组其调整作用不明显。此结果进一步证实体表足阳明经与胃分泌有相对特异相关性。体表节段刺激组对胃液pH变化率也有一定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离子电极法持续监测家兔胃液pH值,用阿托品灌胃造成胃酸分泌抑制模型。观察循经动态刺激体表足阳明经胸腹段对胃液pH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阿托品满足胃后30min胃液pH均较灌胃前升高,中阳明经刺激组则无明显升高,胃液pH变化率组间比较差异盯有非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胃经循经逐点动态刺激对家兔胃排空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以阿托品灌胃造成家兔胃排空抑制模型,以酚红排出定量分析法测定胃排空率,采用经络疏通仪沿胃经作逐点动态刺激,比较了刺激胃经及其内外侧对照线对胃排空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无水乙醇灌胃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以经络疏通仪沿大鼠体表“足阳明经”胸、腹段作逐点动态刺激,与非针刺组比较,大鼠胃粘膜损伤指数低,胃排空率升高,说明针刺“足阳明经”对大鼠胃粘膜有一定保护作用。毁损大鼠脊髓后再刺激大鼠足阳明经,与毁损前比较仍能使大鼠胃粘膜损伤指数降低,但降低幅度及胃排空率升高幅度均较毁损前低。说明毁损大鼠脊髓并不完全取消针刺胃经对大鼠胃粘膜保护作用,刺激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联系不能完全用神经节段学说解释。  相似文献   

7.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正常家兔胃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肥大细胞在皮下组织内含量丰富,多循小血管周围聚集。以往的研究发现针刺使肥大细胞聚集于所针刺的穴位内,并伴有较多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循经针刺能否影响经络线上不同穴区皮下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尚未见报导。循经感传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机理尚不清楚,探讨循经针刺对经络线上肥大细胞的影响对循经感传机理的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电针足阳明足少阳经对应激大鼠胃粘膜EGF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电针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足少阳胆经(胆经)对应激大鼠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二经对胃粘膜组织保护和治疗作用不同的机制。方法:将3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预处理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电针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每组5只。采用水浸束缚法(WRS)造模,电针预处理组别在电针7d后造模,电针治疗组则先造模后电针7d。实验结束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 tion-polymerase chain reation,RT-PCR)方法检测胃粘膜EGFR及其基因(EGFRmRNA)表达,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观察电针治疗对胃粘膜的修复作用。结果:电针胃经预处理组、电针胆经预处理组与预处理模型组EGFR/EGFR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提高胃粘膜中的EGFR/EGFRmRNA的趋势;电针胆经治疗组较电针治疗模型组胃粘膜EGFR/EGFRmRyNA表达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电针胃经治疗组较电针模型组胃粘膜EGFR/EGFR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二经对胃粘膜损伤的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差异有关,该差异可能是其对胃粘膜损伤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内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文中基于对传统阴阳学说的理解,结合足阳明经循行于腹部的特殊性,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对胃经循行于腹部的认识:(1)阳明经行于腹部阴经之地,平衡腹部阴阳;(2)足阳明经在腹部,平衡“血海”冲脉之阴;(3)阳明经多气多血,气血稳定,统领全身气血;(4)脾胃两经互为表里,相伴而行;(5)胃腑本身具有“体阳而用阴”的特殊属性.以上从整体到部分,将阴阳学说贯穿其中,分析足阳明经循行在腹部的意义,彰显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运动影响及其与P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有运动的调整作用是否与脑肠肽中的P物质(SP)有关。以乙醇灌胃造成大鼠胃粘膜损伤模型,气囊法测量胃运动频率和波幅的变化率,采用放免分析法(RIA)检测大鼠胃窦及延髓SP含量。结果显示:模型组胃运动频率和波幅呈抑制状态,胃窦SP含量降低,延髓SP含量升高;针刺四白、天枢、足三里穴可促进胃运动恢复,且天枢、足三里组胃SP含量升高,延髓SP含量呈下降趋势,针刺非穴组对胃运动和SP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电针足阳明胃经(穴)对促进大鼠胃黏膜修复过程中相关蛋白磷酸化上调作用的研究.方法 将2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各组大鼠行胃黏膜损伤指数(UI)计数后,应用720磷酸化蛋白芯片对4组大鼠的胃黏膜细胞分别进行磷酸化抗体蛋白芯片检测并分析.结果 胃黏膜损伤指数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针刺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与针刺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磷酸化蛋白差异明显,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83种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出现下调;与模型组比较,针刺治疗组磷酸化水平出现上调的蛋白有65种,针刺对照磷酸化水平出现上调的蛋白有10种,针刺治疗组与针刺对照组在上调模型组的蛋白上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电针足阳明胃经(穴)可引起大鼠胃黏膜损伤后修复信号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发生上调变化,提示促进胃黏膜修复其机制与胃黏膜损伤后修复信号蛋白的磷酸化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胃肌电的研究是近30年来国内外研究较活跃的领域之一。中西医结合学者把胃肠运动和电生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纳入针灸经络的研究之中,对针灸作用机理和经络实质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雷火灸足阳明经穴为主的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针刺加牵引组采用临床常规针刺方法,灸法加牵引组以足阳明经穴为主进行艾灸。观察针刺前后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进行评分观察症状与功能变化。结果:椎动脉Vs、VM、VD症状与功能评估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疗效优干针刺夹脊组。结论:该方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供血和相应症状、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肛管压力的对称性变化趋势对括约肌功能状态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肛管压力的对称性变化趋势的存在与否,探讨它对括约肌功能状态的定量评价。方法:采用瑞典CTD-SYNECTICS公司提供的高分辨多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对27例正常儿童及12例肛门失禁患儿进行括约肌压力及其偏位的测定,观察压力及其偏位的变化趋势。结果:静息及收缩状态下,正常儿童肛管直肠之间不仅存在明显升高的压力梯度变化,而且存在明显降低的压力偏位梯度变化,并且在距离肛门缘1cm处形成压力及其偏位变化的特征位点。失禁患儿不存在上述四个梯度变化,也不存在特征位点。结论:括约肌压力梯度及压力偏位梯度可以用来定量地描述括约肌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运动功能影响的腧穴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电针足阳明经四白、梁门、足三里穴对胃运动的影响及腧穴特异性。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 5组 ,即四白组、梁门组、足三里组、非穴位组和模型组 ,观察正常及无水乙醇灌胃后胃运动的变化。结果造模前 ,四白穴组和足三里穴组电针后 ,胃运动振幅指数显著升高 ,与针前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造模后 ,四白穴组电针后 ,振幅指数显著升高 ,与针前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 ;梁门穴组造模前后电针胃运动振幅指数虽有所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四白、足三里穴能提高胃运动功能 ,其效应优于非穴位组 ;三穴中以四白穴最明显 ,足三里穴次之 ,梁门穴最弱 ,具有腧穴作用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观察电针对家兔“足阳明经”穴内组织氧分压(Po2)的影响。选用新西半大耳白兔为对象,对“足阳明经”穴位梁门、天枢、足三里、解溪4穴及相应穴位左、右各旁开1cm对照线(点)共3组电针前后组织Po2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显示:电针家兔“足阳明经”上述各穴点后其针后即刻与针前、针后15min与针前比较组织Po2值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1)针刺能使经穴内的组织Po2明显降低,提示针刺作用的产生与所刺激穴位内氧的消耗加大、代谢旺盛密切相关;(2)经穴线与非经穴线比较其Po2的变化具有相对特异性,提示经络通路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郭志国  辛毅  韩真 《吉林医学》2012,33(22):4753-4756
目的:探讨加贝脂对胆总管结石患者Oddi括约肌运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因不明原因的上腹痛、黄疸就诊而行逆行胰胆造影的患者2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成加贝脂(GM组)与对照组,其中行内镜下胆道测压术20例,加贝酯组静脉滴注加贝酯100 mg加0.9%NaCl溶液100 ml以2.5 mg/(kg.h)速度静脉滴入,3 min后重复测压;对照组给予0.9%NaCl溶液100 ml静脉滴注,3 min后重复测压;分别记录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SOBP)、基础收缩幅度(SOCA)、收缩频率(SOF)和运动指数(基础收缩幅度×收缩频率)。结果:加贝酯组与对照组Oddi括约肌测压结果比较,加贝酯组Oddi括约肌的收缩频率较用药前下降,为(P<0.05);Oddi括约肌的基础收缩幅度下降(P<0.05);Oddi括约肌运动指数明显降低(P<0.05),Oddi括约肌基础压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使用常规剂量的加贝酯可以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Oddi括约肌收缩幅度、收缩频率及运动指数,对Oddi括约肌基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邱峰  李超  吴昔钧  刘英杰  张贤 《中医学报》2021,36(3):649-655
目的:观察手法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足阳明经筋功能的影响,为“经筋理论”防治KOA提供依据.方法:75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单纯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25例,口服消炎止痛药+功能锻炼组25例,手法治疗+功能锻炼组25例.采用Kellgren Lawrence(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