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陶宇  于奇  韩继彪  张俊峰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2):173-173,176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7例严重胸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总结,分析其血气PaO2/FiO2、Qs/Qt等与诊断及治疗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占同期胸外伤的7.33%。均给予机械通气,平均4.5天,机械通气24h后血气分析显示PaO2为(94.85±12.25)mmHg,PaCO2为(34.4±7.05)mmHg,Qs/Qt值为5.25%±6.85%,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11.1%。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ARDS,正确使用呼吸机治疗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和休克,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蔡旭东  林善昌  刘玳 《山东医药》2010,50(13):95-96
2000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严重胸部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2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9.0~72.5岁,均为严重胸部外伤合并ARDS。ARDS符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中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艺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4):540-54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胸部创伤后一种严重并发症,是胸外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从2006年1月-2008年1月将舒适护理模式贯穿于重症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全过程,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史美丽 《山东医药》2007,47(9):33-33
2002年5月~2006年8月,我们共收治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1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治疗胸外伤致ALI-ARDS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在严重胸外伤致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严重胸外伤致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行手术、呼吸机支持呼吸、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静滴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30万U、2次/d,连续5—7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多器官窘迫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率、病死率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MODS/MOF发生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显著改善ALI-ARDS患者的APACHEⅡ评分,预防MODS发生,并明显降低ALI-ARDS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韦春晖  姚武  胡巍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9):1127-1128
目的总结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3月至2007年3月10例胸外伤合并ARDS的临床资料。结果:绝大部分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胸外伤并发ARDS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前奏及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积极治疗ARDS可大大降低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早期诊断,正确掌握机械通气指征,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及时治疗原发病和处理合并征,是治疗ARDS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1年1月~2010年6月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糖尿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合并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为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原因,死亡率为21.15%(11/52)。结论免疫缺陷或低下为肺结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原因,高危人群的预防和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治疗是关键,及早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王爱华  王平  于奇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8):1308-130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特征为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病死率高达30%~60%[1]。严重胸外伤是诱发ARD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其所致ARDS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3]。  相似文献   

9.
临床问答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围产期HIV暴露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关于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围产期HIV暴露的治疗意见是否一致?;引起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炎病原体:什么是伴有急性肺损伤(ALl)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急性严重肺炎最常见的致病。  相似文献   

10.
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方法:对86例体外循环后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及时作出诊断,给予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血管外肺水含量和维护心功能等治疗措施,结果:2例合并严重肾功能衰竭,3例术后ARDS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且远期随访均无肺损伤后遗症,结论:早期及时的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降低ARDS死亡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有效性的因素.方法 选择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小儿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药物结合机械通气综合治疗,对肺功能指标与相关数据进行调查.结果 治愈45例,治愈率为90.0%,无死亡小儿,平均住院时间(22.32±177;0.82)天.治疗后本组小儿的RR、VPEF/VE和tTPEF/TE值都明显提高(P〈0.05),PEF值治疗前后对比无明显差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危重病评分、氧合指数与疾病治疗有效有相关性(P〈0.05).结论 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比较差,机械通气治疗为主流技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危重病评分、氧合指数与治疗有效性密切相关.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病死率极高的危重病症之一,其主要特征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弥散性渗出[1,2].有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新生儿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约为5.0%约占新生儿死亡的52.3%[3].目前随着诊疗手段的进步,小儿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有所下降[4].本文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50例患儿的基本情况、主要病因、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归分析,了解哪些因素为小儿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有效性因素,为今后ICU资源配置,以及进一步提高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诊治水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厉向玲  孙纯祥  张波 《山东医药》2006,46(26):60-60
1996年6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严重胸外伤189例,其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胸外伤后早期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71例胸外伤患者中,29例早期(伤后48h以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回顾性分析表明,年龄≥60岁、肺挫伤、合并慢性肺疾病和有酗酒史、GCS〈8分、呕吐误吸、血压〈90/60mmHg与钝性胸外伤后早期并发ARDS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糖皮质激素(GC)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争论已久。GC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显示出治疗效果。但更多的研究对GC治疗ALI/ARDS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压力控制法在治疗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1~2013.1入住我院的52例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呼吸末正压递增法治疗的对照组及压力控制法治疗的观察组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呼吸指标、血流动力学数值、治疗安全性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氧合指数(192.75±23.75)、肺静态顺应性(49.42±9.6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心率及平均中心静脉压略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动脉压略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压力控制法可以有效提高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付菲  蒋佩茹 《肝脏》2009,14(3):264-265
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是一发病急,进展极快的妊娠特有疾病。其病理改变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特征的多种重要器官的脂肪变性。起病急骤,病死率高,常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但目前尚未见国内外有AFLP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报道,我院近2年内发生2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均死亡,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3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死亡14例(死亡率60.9%)。结论多种危重病都有可能发生ARDS。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R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SaO2、PaO2)和PaO2/FiO2有利于ARDS的早期诊断;ARDS的治疗以机械通气为主,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兼顾其他支持性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胸外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胸外科疾病,可引起急性肺损伤,导致低氧血症,从而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改善低氧血症一直是严重胸外伤抢救中的重点~([1,2])。为保证良好的气体交换,避免通气过度和气道高压,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是最佳的选择~([3,4])。ECMO能有效改善低氧血症,提高组织氧摄取率,降低手术风险[5,6]。本文报道2例严重胸外伤抢救患者,探讨ECMO在严重胸外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LTV)加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MV)治疗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以28例常规潮气量(8~12ml/kg)MV为对照组,30例小潮气量(5~7ml/kg)加用PEEP的MV模式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气,RR、HR、MAP、CVP、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及ARDS病死率。结果两组PaO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PaCO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6例VILI、4例MODS及死亡3例,对照组13例VILI、7例MODS、死亡5例。结论在ARDS治疗中采用小潮气量加PEEP及允许范围内高碳酸血症(PHC)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明显改善缺氧,减少VILI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胸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胸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4例,中残9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胸损伤其伤情复杂而严重,伤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全面详细的检查、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处理,弄清颅脑损伤和胸部损伤的关系,积极防治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