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微信随访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微信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的饮食效能、性生活信心、性生活满意度信心、重体力劳动信心、造口自理信心、保持活力的信心、造口照顾效能、社交效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造口自理信心、保持活力的信心、造口照顾效能、社交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微信随访在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程芳  许勤 《护理学报》2009,16(21):9-12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水平,并探索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造口相关的自我效能量表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30)调查了69例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51%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19%的患者处于低自我效能水平;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推荐的生活质量水平(P<0.01);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各功能维度呈正相关,而与生活质量的各症状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提示护理中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造口门诊的69名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自我效能总均分为(87.88±26.89)分,69.57%患者的自我效能处于中、低水平;患者性别、造口术后不同时间与患者的自我效能密切相关。结论应注视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尤其要关注女性患者、术后早期患者。  相似文献   

4.
孙媛 《护理研究》2014,(11):1335-1337
[目的]了解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一般问卷、造口自我效能量表及Herth希望量表对196例结肠癌、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87.62分±18.41分;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希望水平得分为36.68分±3.94分;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与其希望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为中等水平,希望水平较差,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指导,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及希望水平,进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孙媛 《护理研究》2014,(4):1335-1337
[目的]了解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一般问卷、造口自我效能量表及 Herth 希望量表对196例结肠癌、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87.62分±18.41分;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希望水平得分为36.68分±3.94分;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与其希望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为中等水平,希望水平较差,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指导,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及希望水平,进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患者一般资料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自拟情绪影响相关因素问卷,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对80例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直肠癌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1.37%,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的住院天数、性格、经济状况、造口自理程度、预感健康受到威胁、家庭及社会支持程度是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抑郁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正念水平对其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五因素正念量表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258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正念水平评分为(97.45±10.28)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为(41.50±5.21)分;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文化程度、肿瘤临床分期和正念水平是自我管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正念水平越高,自我管理行为越好,有利于其家庭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微信辅助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0-2016年4月收治的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收住的不同病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出院后每月电话回访。实验组采用微信辅助常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出院3个月后,实验组抑郁、焦虑程度均显著轻于对照组(Z=-3.597,P<0.001;Z=-3.898,P<0.001);实验组在自我造口照顾效能、自我社交效能、饮食选择效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信心效能、保持活力信心效能、造口自理信心效能评分及自我效能总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在对性生活信心效能、对性生活满意信心效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0.136,P<0.001)。 结论 采用微信辅助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自我护理的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胃肠外科收治的119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情况及病人临床资料情况,通过社会支持调查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SCSQ)、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调查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现状及指标情况,以单因素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以多因素分析其独立影响因素。结果: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总分平均得分为(5.85±5.12)分。其中无负担水平为48例(占40.34%),轻度负担水平为49例(占41.18%),中度负担水平为16例(占13.44%),重度负担水平为6例(占5.04%),显示负担水平现状总体处于轻度偏下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付费方式、职业、生活能否自理、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为影响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生活能否自理、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为影响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的独立因素(OR>1,P<0.05)。结论: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主要照顾者负担水平总体处于轻度偏下水平,针对重度负担主要照顾者的月收入、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是减轻其负担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患者一般资料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自拟情绪影响相关因素问卷,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对80例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直肠癌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1.37%,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的住院天数、性格、经济状况、造口自理程度、预感健康受到威胁、家庭及社会支持程度是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直肠癌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抑郁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心理干预应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直肠癌结肠造口癌因性疲乏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昆山市中医医院直肠癌造口患者84例,采用造口自我管理效能问卷对其进行调查,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结果造口患者自我效能总分为(75.00±10.41)分,为中等水平。影响造口患者自我效能的因素为年龄、婚姻状况、癌因性疲乏程度、造口自我接受程度、使用造口产品情况、肠造口时间、造口并发症、造口护理情况(均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直肠造口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造口护理水平,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06例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造口病人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直肠癌病人病耻感得分为(61.5±11.2)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抑郁、社会支持是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解释总变异的46.3%。[结论]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病耻感水平受自我效能、抑郁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伤残接受度量表(AODS)和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状况调查表对124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组患者伤残接受度总均分为(82.10±8.86)分,处于中等水平。术后时间、年龄、文化程度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4.
周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2):5261-5263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行结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式)后1个月以上的90例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本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08.40±21.83)分,2%的患者总体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低等水平,67%处于中等水平,31%处于高等水平。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大体处于中等水平,生活质量水平低,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水平密切相关。提示临床护理结肠造口患者时,应重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邵乐文  汪欣  赵惠英  王群敏  潘喆  钟紫凤   《护理与康复》2016,15(11):1045-1049
目的分析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138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及138例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15.09±24.55)分,患者总体自我护理能力1.5%为低等水平、53.6%为中等水平、44.9%为高等水平;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5)。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与主要照顾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总体健康及健康变化呈正相关(r=0.238~0.507,P0.01)。结论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王秀丽  芦桂芝  何苗 《全科护理》2020,18(11):1281-1285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心理一致感现状及与人口学变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心理一致感量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72例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及175例直肠癌非造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心理一致感总分为(65.09±11.71)分,直肠癌非造口病人心理一致感总分为(69.07±7.02)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造口自理水平、造口相关并发症、造口手术时间及每月购买造口用品费用为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心理一致感影响因素。[结论]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心理一致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永久性肠造口病人心理状况,根据病人一般情况提供帮助支持,提高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提升病人心理一致感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刘旭  王文辰  马春艳 《护理学报》2022,29(11):59-64
目的 调查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半年的体力活动水平,并基于健康促进模型探讨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体力活动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在术后出院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益处和障碍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对201例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并于术后6个月左右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调查体力活动水平。结果 65.7%的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在术后半年报告低水平的体力活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2,P=0.006)、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OR=3.855,P=0.009)和运动障碍(OR=1.163,P=0.005)是体力活动的危险因素;自我效能(OR=0.709,P=0.002)是体力活动的保护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半年的体力活动水平较低,年龄、术后辅助治疗、运动障碍和自我效能是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体力活动的重要预测因素,建议术后制定适合老人术后康复的体力活动策略,积极改善放疗和化疗伴随的毒副作用,尽早开展延续性的健康促进行为,干预结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的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111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专用量表(QLQ-C30)、直肠癌特异性症状量表(QLQ-CR38)和残障接受度量表分别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生活质量和残障接受度,并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肠造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得分高于参考值,残障接受度得分处于中等水平.结肠造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各功能维度、症状维度中的疼痛、失眠、食欲、经济困难的感知、泌尿、胃肠道、化疗不良反应、造口相关问题、体质量减轻等维度/条目得分与患者的残障接受度得分呈显著相关.结论 造口患者残障接受度水平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应提高患者的残障接受度水平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直肠癌病人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心理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实行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病人8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给予自我效能干预护理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问卷(QLQ-30)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病人SAS、SD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QLQ-C30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问卷2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总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的心理状况,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激励干预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永久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6例患者,对33例观察组患者予激励干预,利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问卷及直、结肠癌专用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永久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十分高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造口照顾效能和社交效能得分在术后3个月明显多于对照组及术后1个月时。术后3个月时,保持活力的信心及造口自理的信心得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饮食选择的效能得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及同期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造口自理的信心得分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及同期对照组(P0.05)。对未来的期望得分,观察组在术后3个月时就明显升高;胃肠道症状,观察组在3个月时得分显著减少。结论激励干预能改善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永久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保持活力和造口自理的信心,以及能提高对未来的期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