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癌中CD44的表达 ,旨在探讨CD44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CD44S及CD44变异体V6在 5 4例胃良性病变 (BGD)及 6 3例胃癌 (GC)中的表达 ,并比较了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型、淋巴转移等的关系。结果 CD44S在浅表性胃炎 (CSG)、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CAG/IM)及GC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6 5 %、5 7 1%、5 2 4%。CD44V6在CSG中无表达 ,在CAG/IM及GC中表达阳性率为 :19 1%和5 3 7%。在有淋巴转移组CD44V6表达率 6 8 6 % ,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3 5 7%。在肠型胃癌中 ,CD44V6表达率 73 7% ,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 2 4%。CD44S阳性表达与有否淋巴转移及组织分型无关。结论 CD44S、CD44V6在胃癌中均有表达 ,CD44V6表达率与胃癌淋巴转移及组织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探讨CD44V6和CathepsinD在早、中晚期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S-P法 )对 70例胃癌进行了CD44V6和CathepsinD蛋白的检测。结果 :早期胃癌CD44V6和CathepsinD表达率分别为 ( 11/2 0 ) 5 5 % ,( 12 /2 0 ) 6 0 % ,中晚期非转移性胃癌 ( 12 /2 0 ) 6 0 % ,( 13 /2 0 ) 6 5 % ,中晚期转移性胃癌 ( 2 3 /3 0 ) 76 .6 7% ,( 2 6 /3 0 ) 86 .6 7% ,其中经过 χ2 检验 ,CathepsinD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胃癌中 ,CathepsinD阳性表达提示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更多见于中晚期胃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探索其与胃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浅表性胃炎,34例中重度萎缩性胃炎、34例不典型增生胃粘膜及64例胃癌组织中的CD44V6的表达.结果: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在浅表性胃炎、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粘膜及胃癌组织分别为3.33%(1/30)、14.71%(5/34)、44.12%(15/34)及60.94%(39/64).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及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组(均P<0.01),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的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TNM分期有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无关,与性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浸润深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活检标本中的CD44V6可能有助于胃癌早期诊断和远处转移趋势推测.  相似文献   

4.
c-erbB-2、CD44v6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和细胞黏附分子CD44v6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5例原发性NSCLC组织中c-erbB-2和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erbB-2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7%和4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和5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c-erbB-2和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c-erbB-2阳性表达和CD44v6阳性表达可能均在NSCLC的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且二者的作用具有协同性。对c-erbB-2和CD44v6的检测有助于判断NSCLC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5.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D44v6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7,他引:7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表达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抗CD44v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正常胃粘膜(n=10)、各级胃粘膜异型增生(轻度n=16,中度n=12,重度n=14)、早期胃癌(n=16)及进展期胃癌(n=52)进行研究,并与胃癌类型、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作了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胃粘膜CD44v6为阴性,随着胃粘膜病变的进展,CD44v6蛋白的表达率逐渐升高,至进展期胃癌,表达率达到顶峰.轻、中、重度异型增生表达率分别为12%,33%,43%;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的表达率分别为44%和73%.各级异型增生表达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而进展期胃癌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82%vs56%,P<0.05),肠型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弥漫型胃癌(78%vs56%,P<0.05),CD44v6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肿块大小无相关性.结论胃粘膜重度异型增生在CD44v6基因表达上已具有明显的潜在恶性趋势,CD44v6基因表达阳性的胃癌具有更强的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Ezrin、CD44V6、E-钙黏附素的表达.发现胃癌组织中Ezrin、CD44V6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T3、T4期明显高于T1、T2期,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E-钙黏附素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T1、T2期明显高于T3、T4期,Ⅰ、Ⅱ期明显高于Ⅲ、Ⅳ期(P<0.05).胃癌组织中Ezrin与CD44V6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γ=0.81,P<0.05),与E-钙黏附素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γ=-0.126,P<0.05).联合检测胃癌组织中的Ezrin、CD44V6、E-钙黏附素蛋白有助于胃癌转移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SP90α、CD44v6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为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9 3例进展期胃癌及其5 6例淋巴结转移癌中HSP90α、CD44v6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结果:HSP90α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84%(51/93)、66.07%(37/56).HSP90α在胃癌中表达分别与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CD44v6在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54%(47/93)、73.21%(41/56),二者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分别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中HSP90α、CD44v6阳性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患者可能预后较差,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CD44V3、CD44V6和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D44V3、CD44V6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CD44V3、CD44V6和Ki-6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CD44V3、CD44V6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58.3%和68.3%,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均<0.05).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和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同时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与否也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CD44V6与Ki-67的表达成正相关(r=0.587,P<0.01).结论 CD44V6和Ki-67与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44v6、Ezr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结肠癌、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CD44v6、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CD44v6及Ezr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8.09%(32/47)、74.47%(35/47),CD44v6及Ezrin蛋白在正常结肠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5.00%(5/20)、100.00%(20/20),有淋巴转移患者的Ezrin蛋白、CD44v6阳性率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Ezr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于胞浆,在正常肠组织主要表达于胞膜.结论 Ezrin蛋白、CD44v6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结肠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Ezrin蛋白有望成为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研究P73和mP53基因编码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2003-2004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和中国医大附属一院104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标本构建两个组织芯片蜡块,组织样品直径为1 mm.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73和mP53蛋白的表达,观察分析其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P73基因编码蛋白在胃癌、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远癌正常胃黏膜(90.1%,44.0%,80.0%vs 17.9%,P<0.01).Borrman Ⅲ/Ⅳ型胃癌P73蛋白阳性表达率(92.9%/100%)显著高于BorrmanⅡ型胃癌(57.1%)(P<0.05).伴转移胃癌组P73蛋白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94.4%,肝转移组100%,卵巢转移100%)显著高于无转移组(76.2%)(P<0.05).胃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与m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χ2=9.6736,P<0.01).结论:P73蛋白表达与胃癌恶性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虽与抑癌基因P53同源,但与m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作为P53的一种模拟突变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E-cad和CD44v6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5例原发性NSCLC组织中E-cad和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E-cad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正常表达率分别为21.1%和4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4v6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9%和5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cad异常表达和CD44v6阳性表达可能均在NSCLC的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且它们的作用具有协同性,它们的检测有助于判断NSCLC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应用组织芯片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Survivin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以探讨二者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胃癌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Survivin和CD44v6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 胃癌中Survivin及CD44v6的总表达率分别为 58 6% (58 /99)和 35 4% (35 /99)。Survivin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进展期胃癌 (P<0 05 ),与胃癌的其它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CD44v6阳性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P<0 001)、浸润深度 (P<0 05 )及淋巴结转移 (P<0 001 )密切相关。Sur vivin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 065,P>0 05)。Survivin与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相关,而CD44v6表达阳性组 5年生存率(16 13% )显著低于CD44v6表达阴性组 5年生存率(60 67% ) (P<0 001 )。结论 Survivin和CD44v6在胃癌中均有过量表达。Survivin可能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早期过程;而CD44v6阳性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同时可以提示胃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肠腺癌组织中Ezrin及CD44-V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rin及CD44 -V6蛋白在80例结肠腺癌和20例癌旁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Ezrin及CD44-V6蛋白在癌旁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 、25.0%,而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3.75% 、82.5%,Ezrin及CD44-V6蛋白在癌旁肠组织组与结肠腺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zrin及CD44-V6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有关(P<0.01);Ezrin及CD44-V6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Ezrin及CD44-V6蛋白同时阳性表达组中,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5%显著高于两者均为阴性表达组淋巴结转移率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zrin及CD44-V6蛋白过表达可能与结肠癌患者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Ezrin及CD44-V6蛋白有助于预测结肠腺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组织中CD44v6基因转录表达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观测食管癌侵袭转移潜能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寻求一个新的客观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CSA法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5例食管癌组织中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在食管癌中CD44v6 mRNA和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40/65)和58.5%(38/65),其表达均与食管癌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检测CD44v6表达可作为预测食管癌转移潜能和评估患者预后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D44v6在胃癌胃镜标本和术后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通外科2004-2009年收治的有详细病例资料的胃癌患者5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镜标本和术后标本胃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CD44v6在胃癌胃镜标本、术后标本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0.00%、64.00%、80.77%.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P<0.01);CD44v6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75.86% vs 47.62%,P<0.05).胃癌胃镜和术后标本中CD44v6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CD44v6在胃癌胃镜标本和术后标本中的总体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临床病理参数,CD44v6在胃癌胃镜标本和术后标本中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44v6可作为术前预测胃癌的发生、病期进展和转移潜能的辅助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KAI1和CD44V6在胃癌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KAⅡ和CD44V6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病人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92例胃癌组织KAI1和CD44V6的表达水平.结果 KAI1和CD44V6在胃癌异常表达率为42.4%和61.9%,KAI1和CD44V6的表达率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KAI1的高表达和CD44V6的低表达具有显著的生存优势(P<0.05),且独立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结论 KAI1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KAI1和CD44V6的异常表达似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中CD44v6基因变异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①手术切除胃癌标本80例,有淋巴结转移60例,无淋巴结转移20例,正常对照胃标本10例.10%中性Formalin固定,石蜡包理,常规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病理学诊断,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79年提出的分型法分型.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切片厚4μm,高温修复抗原,用鼠抗人CD44v6单克隆抗体(MAB-0038),链霉素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irmmunostain streptavidin-peroxidase, SPkit)(迈新公司提供)处理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③免疫组化结果判定阳性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膜,着色棕黄至棕褐色,反应强度分为弱阳性、阳性、强阳性.结果CD44v6阳性物质位于细胞膜上,呈棕黄色至棕褐色,正常粘膜不表达,间质不着色.20例无淋巴结转移标本中10例阴性(50.0%),8例弱阳性(40.0%),2例阳性(10.0%);6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9例阴性(15.0%),51例阳性(85.0%),其中8例弱阳性(13.3%),10例阳性(16.7%),强阳性33例(55.0%).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两组间的表达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CD44v6基因变异体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CD44v6在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间和肿瘤不同浸润深度间的表达与否,表达强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可作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可靠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李良毅  林玲  邱建龙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0):677-680,I002
目的 探讨CD44变异剪接体 6(CD44V6 )在甲状腺肿瘤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2 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 ,2 4例甲状腺腺瘤和 64例甲状腺癌的石蜡标本CD44V6 表达水平。结果 CD44V6 在甲状腺腺癌的表达率 ( 92 19%)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者 ( 5 8 3 3 %,P <0 0 1) ,癌旁甲状腺组织未见表达。甲状腺中不同组织来源的滤泡细胞癌和髓样癌的CD44V6 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 ,总阳性率分别为 96 5 5 %及 5 0 0 %(P <0 0 1)。但CD44V6 表达水平在乳头状腺癌和滤泡型腺癌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同时发现 2例未分化癌CD44V6 表达均呈强阳性。CD44V6 的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的包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CD44V6 表达水平在包膜浸润组和未浸润组之间 ,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1)。CD44V6 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无关 (P >0 0 5 )。结论 CD44V6 的表达与甲状腺肿瘤的分化和浸润、转移显著相关 ,检测CD44V6 有助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判断预后并可能为甲状腺癌的手术和术后综合治疗决策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44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CD44S及CD44变异体V6在54例胃良性病变(BGD)及63例胃癌(GC)中的表达,并比较了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型及临床预后等相关性。结果:CD44S在浅表性胃炎(CSG)、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CAG/IM)及GC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5%、57.1%和52.4%。CD44V6在CSG中无表达,在CAG/IM及GC中表达阳性率为19.1%和53.9%。在肠型胃癌中,CD44V6表达率(73.7%)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4%)。CD44S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型无关。CD44S阳性表达与术后复发率呈正相关,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CD44S和CD44V6在胃癌中均有表达,CD44V6表达率与胃癌组织来源有关。CD44S表达率与临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CD15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探讨CD15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CD15 mRNA表达与其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为观测胃癌侵袭转移潜能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寻求一个新的客观生物学指标.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及高敏感性CSA免疫组化方法和CD15,s特异性mAb,对于手术切除的17例早期胃癌,21例中期胃癌和57例晚期胃癌组织进行CD15 mRNA及其蛋白检测,并结合肿瘤的病理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原发性胃癌中,CD15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5%(85/95)和86.3%(82/95).CD15 mRNA及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均在晚期胃癌96.5%(55/57),93.0%(53/57)明显高于早期胃癌76.5%(13/17),70.6%(12/17)和中期胃癌81.0%(17/21),P<0.05.CD15 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水平具有一致性,均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15例原发和淋巴结转移性胃癌组织均呈CD15 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CD15 mRNA及其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胃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CD15蛋白水平的表达可以间接反映其mRNA转录水平,并可作为是预测胃癌转移潜能和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