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Ⅰ组、Ⅱ组和常规药物组各31例.各组基础疗法为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维脑路通,纳络酮Ⅰ组和Ⅱ组加用纳络酮,常规药物治疗组加用胞二磷胆碱和脑复康.各组治疗前、后检测β-内啡肽含量,观察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的改变.结果:纳络酮Ⅰ组和纳络酮Ⅱ组治疗后β-内啡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常规药物组治疗后β-内啡肽水平也有所下降.在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方面,纳络酮组均优于常规药物组,纳络酮Ⅰ组更为明显.结论:盐酸纳络酮通过降低β-内啡肽水平,阻止急性脑梗死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关节突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阻滞加药物)和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眩晕起效时间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通过3~12个月的随访,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但阻滞加药物组症状与功能总体评分,眩晕症状改善的时间、程度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关节突阻滞治疗颈性眩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秦小润  唐娟 《山西护理杂志》2013,(12):3893-3895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辅助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湿热瘀阻型盆腔炎性包块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在静脉输注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抗生素静脉输注治疗,分别于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病人下腹痛、白带、包块大小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第1疗程、第2疗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3.8%,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90.0%,两组第2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奄包配合抗生素静脉输注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疗效优于单纯用抗生素治疗法,护理时应注意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4.
郑宝玲 《家庭护士》2009,7(18):1673-1674
[目的]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静脉输注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护理部举办的静脉输注培训班,成立我科的静脉输注治疗小组,并将细节管理理念应用于静脉输注过程中,完善细化了静脉输注操作流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结果]病人对静脉输注满意度提高,外周静脉炎及护理投诉发生率下降.[结论]将细节管理理念应用于静脉输注专业化管理中,能提高临床静脉输注的品质和内涵,是有效的静脉输注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眩晕症为急性常见多发病,由于其起病急、缓解慢、复发率高,治疗有一定难度。眩晕作为急症处理,尽快缓解症状,有时十分重要。为了探讨眩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2003年8月~2006年9月,笔者观察比较了纳络酮合用利多卡因与培他司汀氯化钠针治疗眩晕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高氧液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40例伴有颈性眩晕症状的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高氧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眩晕疗效等级评定优良率(80%)高于对照组(50%),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23.98±2.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3.89±2.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高氧液可有效提高颈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寻找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mL(500mg)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注射液250mL(400mg)静脉滴注,观察两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82.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一种有前途的注射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改良法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病人的舒适性及临床应用.对比传统方法和改良方法的优劣.[方法]整群抽取需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的病人21例,对其实施改良法和传统法操作,进行自身对照,统计两种方法在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过程中疼痛的程度.[结果]采用改良方法即"选用小号针头,针尖斜面朝下"使病人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传统法致疼痛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法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能明显减轻病人的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改良法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病人的舒适性及临床应用.对比传统方法和改良方法的优劣.[方法]整群抽取需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的病人21例,对其实施改良法和传统法操作,进行自身对照,统计两种方法在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过程中疼痛的程度.[结果]采用改良方法即"选用小号针头,针尖斜面朝下"使病人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传统法致疼痛程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法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能明显减轻病人的疼痛,提高病人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出现皮肤苍白现象,均为外周静脉给药病人,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消失,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重症医学科病人静脉输注多巴胺时应选择合适的静脉并加强护理,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自拟活血通脉汤结合静脉点滴维脑路通治疗缺血性中风126例,与单静脉点滴维脑路通6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文126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6例。其中男79例,女47例,平均64.2岁。  相似文献   

12.
纳络酮与合用醒脑静救治急性乙醇中毒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络酮和合用醒脑静对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将急性乙醇中毒52例随机分为单用纳络酮(对照组)和合用醒脑静(观察组)各26例。根据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及昏睡昏迷期采用不同剂量治疗,观察血压、呼吸、清醒时间。结果:观察组症状明显好转22例,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纳络酮合用醒脑静抢救急性乙醇中毒疗效确实,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钙治疗骨质疏松病人中两种静脉给药方式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骨质疏松症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静脉注射方式,B组采用静脉输注方式.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钙浓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用药前后脉搏、血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用药10 min后脉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发生全身灼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酸钙治疗骨质疏松病人中静脉注射方式不良反应高静脉输注方式,临床补钙用药静脉输注优于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方法.[方法]将在我院骨科行静脉输注β-七叶皂甙钠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择病人健侧上肢静脉穿刺,实验组通过头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输注β-七叶皂苷钠.连续治疗7 d后判断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8.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皮针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低频脉冲方波治疗顽固性眩晕症还是首次。一例反复头昏、眩晕一年,进行性加重4月,经常规中西药物治疗3个多月无明显效果的患者,经用低频脉冲方波治疗19天即获痊愈。患者蔡××,女,46岁,工人。反复发作头昏、胀、眩晕一年,逐渐加重。伴心慌、烦燥易怒、失眠、纳差、月经紊乱。近4月明显加重。站立不稳、平卧时减轻,步行不能,生活自理困难,更不能上班,曾住中医内科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用中药汤剂及更年康治疗36天后又转西医内科诊断为颈性眩晕,用低分子右旋糖苷,维脑路通静脉滴注55天及配合脱水、镇静药物治疗均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腋静脉输注营养液的效果.[方法]对92例静脉输注营养液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使用腋静脉输注,对照组使用周围静脉输注,对两组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腋静脉留置时间长,且未发现液体渗漏、静脉炎、针头脱出或血栓阻塞等并发症.[结论] 腋静脉输注营养液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替代周围静脉.  相似文献   

17.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观察纳络酮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入院前病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机分纳络酮I组,纳络酮Ⅱ组,常规药物组。各组基本疗法为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及5%葡萄糖500ml加维脑路通0.8g,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纳络酮I组和Ⅱ组均加静注5%葡萄糖10ml加纳络酮0.4-0.8mg;常规药物组加静滴低5%葡萄糖500ml加胞二磷胆碱1.0g,脑复康8.0g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温输注配合肝素钠软膏外涂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住院静脉输注甘露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加温输注配合肝素钠软膏外涂,对照组输注甘露醇未采用其他特殊预防措施.观察两组病人在应用甘露醇治疗5 d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输注配合肝素钠软膏外涂可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标志在门诊输液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门诊输液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静脉输注时不采用标志,试验组静脉输注病人根据病情、用药情况给予不同标志,发热病人采用红色标志,输注刺激性药品病人采用绿色标志,注意输注速度病人采用蓝色标志.[结果]试验组病人护理到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病人中应用不同标志可较好地观察病情,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88例40-70岁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超大剂量复方丹参、维脑路通静脉点滴.并在治疗前后作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表明.在血液流变学监测下的超大剂量复方丹参和维脑路通对心脑血管病疗效显著.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多数指标统计学处理改善明显(P<0.01)。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提示.血液流变学测定可作为缺血性心脑血行疾病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和判定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对药物效的观察也极有意义。超大剂量复方丹参和维脑路通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影响(摘要)@付成顺$牡丹江市郊区兴隆医院!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