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生脉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并与热原检查法比较.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及其指导原则进行干扰试验.结果:当样品作160倍稀释时用动态浊度法进行测试未见干扰作用,两法测试结果一致,均符合规定.结论:该样品可以用动态浊度法进行定量检测生脉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  相似文献   

2.
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对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中污染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的污染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 ,对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进行了添加内毒素回收试验及与热原检查法的对比试验分析 ,以建立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中内毒素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污染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细茵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污染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LAL动态浊度法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信  高蕾 《中国药品标准》2017,18(6):461-464
目的:建立应用美洲鲎试剂LAL的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中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LAL进行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方法代替兔热原检查法,同时又避免了限量法内毒素检测时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肝炎灵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并与热原检查法比较,结果表明:当样品作160倍稀释时用动态浊度法进行测试未见干扰作用,两法测试结果一致,均符合规定。因此我们认为该样品可以用动态浊度法进行定量测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并与凝胶法比较。方法 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及其指导原则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当样品作2倍稀释时用动态浊度法进行测试,未见干扰作用。动态浊度法与凝胶法测定结果一致,均符合规定。结论 可以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  相似文献   

8.
王梅娟 《黑龙江医药》2004,17(4):269-270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复方丹参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复方丹参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复方丹参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方法代替兔热原检查法,同时又避免了限量法内毒素枪测时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蔡永  胡翮 《中国药师》2011,14(5):743-744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银杏达莫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控制药品质量。方法:采用动态浊度法,对银杏达莫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结果:银杏达莫注射液在80倍稀释时检测无干扰作用。结论: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银杏达莫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丁秀旻 《海峡药学》2007,19(12):62-63
目的通过对骨肽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骨肽注射液中污染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中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骨肽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骨肽注射液中的污染内毒素是可行的,可以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1.
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丹红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丹红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丹红注射液中污染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中的动态浊度法检测细菌内毒素.结果 丹红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丹红注射液中的污染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2.
鱼腥草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鱼腥草注射液进行添加细菌内毒素干扰回收试验,建立定量检测鱼腥草注射液中污染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鱼腥草注射液在稀释至12倍时已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鱼腥草注射液的污染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 ,建立定量检测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附录中检测细菌内霉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 ,内毒素回收率在 50 %~ 2 0 0 %范围内。结论 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中检测细菌内霉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试验方法。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中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为50%~200%。结论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复方苦参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细菌内毒素方法可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同时又避免了限量法检测内毒素时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进行试验。结果: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对鲎试剂的凝集反应因鲎试剂的来源不同而不同。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热原法来控制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替硝唑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 替硝唑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替硝唑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可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18.
王复馨  雒琪  李军 《医药导报》2001,20(9):583-583
目的:建立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甘露醇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方法,控制药品质量,减少临床热原反应发生。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中细菌同毒素检测法及细菌内毒素检测法指导原则的规定,对甘露醇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果:甘露醇注射液经4倍释释后可完全消除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凝集反应的干扰。结论:应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甘露醇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准确,在实际应用中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维生素C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实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维生素C注射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维生素C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卢文斌 《中国药师》2010,13(10):1533-1534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利巴韦林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中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将利巴韦林注射液配制成5mg·ml^-1的溶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检测无干扰因素影响,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之间。结论:使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利巴韦林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可行。动态浊度定量法以其快捷、准确、灵敏,可以动态观察反应过程,帮助分析干扰情况等优势,更应得到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