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三焦点牵引成骨术重建下颌骨缺损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三焦点牵引成骨技术在下颌骨骨段缺损重建中的应用和在重建骨行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可行性。方法:4例下颌体骨段切除患者,使用内置式三焦点牵引器同期行下颌骨缺损牵引成骨重建。牵引间歇期8天,牵引速度0.25mm×4次/d,稳定期4个月;1例于稳定期结束后在成骨区行种植义齿修复。结果:下颌骨牵引成骨最长45mm。牵引成骨区骨量充足,组织结构及硬度接近正常颌骨。牵引成骨区种植义齿可满足正常功能的需要。结论:三焦点牵引成骨技术可成功用于下颌骨骨段缺损的功能性重建,并可满足种植义齿修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上颌骨的解剖生理特点,探讨采用传送盘回复式牵引成骨修复上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1只成年山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9只,按固定期不同分为1、2、3个月组,每组3只;对照组2只。实验组山羊通过手术制作上颌骨前部节段性缺损,缺损长度12~14mm,平均大小12.7mm。同期制作缺损前方传送盘并使之后退.关闭缺损区,安置牵引器,通过牵引将传送盘回复原位。术后7天开始牵引,每天2次,持续15~18d,每次0.4mm.采用大体、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缺损区愈合情况。结果:传送盘牵引复位后,缺损区被新生骨修复,X线、三维CT及组织学检查显示,新骨形成良好,新骨形成方式符合传统牵引成骨的成骨方式。结论:传送盘回复式牵引成骨符合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栾修文 《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1):527-527,528
因肿瘤、感染、外伤或者先天性畸形造成的颌骨缺损和(或)缺失严重影响外形和功能,因此颌骨重建的目的不单是恢复颌骨的连续性、维持患者正常的容貌形态,而且还要恢复患者的咀嚼、语言等正常生理功能,即达到功能性重建,使颌骨重建后的软硬组织都应满足功能性重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提要:下颌骨髁突缺损及发育不足是临床常见疾病,常造成患者患侧下颌支高度降低、咬合紊乱及面部畸形,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牵引成骨由于具有无免疫排斥、无供区损伤、精确可控、可改善软组织形态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及国内外文献,对下颌支牵引成骨髁突重建进行评述,主要就治疗时机、术前设计及模拟、术中术后控制及注意要点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颧骨弧形牵张成骨修复部分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可能性。方法:为1例行右上颌骨全切术,左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患者,以自行研制的内置弧形骨牵张器行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术后延迟1w行骨牵引,共牵引3w,固定期螺旋CT观察新骨生成状况。结果:治疗内容均按计划完成。螺旋CT显示,牵引结束时,骨移动盘实现显著的改向、内旋,弧线式牵引右侧约20mm,左侧约15mm;固定期8个月时,新生骨骨质密度接近正常,与双侧正常骨质连续,弧线完整平滑,颧骨弧形牵张成骨完成,骨性支持结构于上颌骨低位建立。结论:颧骨内置弧形牵张成骨术可有效修复部分上颌骨缺损,在上颌骨低位重建骨组织支持,为进一步修复奠定良好基础,可望实现功能性重建。  相似文献   

6.
牵引成骨技术在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基于Ilizarov的长期研究成果,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技术在颌面外科领域得到重要发展,早在1973年Snyder等报告了下颌骨缺损的DO修复实验,Shwyrkow和Shamsudinov最早将其应用于临床缺损病例。DO修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的具体方式可分为3种:骨传送、加压.牵引骨形成、骨移植后矫形。  相似文献   

7.
牵引成骨术用于颅凳面畸形矫正已越来越受到欢迎。牵引新骨的形成受多种骨生长因子的调控。作者综述了牵引成骨术中各种生长因素的表达及外源性因子对骨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牵引成骨技术在矫正下颌正中陈旧性骨折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5例下颌正中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患者采用牵引成骨技术进行矫治,必要时辅助正颌外科手术。结果:手术顺利,外形恢复好,畸形纠正明显,咬合关系重建效果满意;局部成骨满足畸形整复要求,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牵引成骨技术用于矫正下颌正中部陈旧性粉碎性骨折畸形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无需开辟第二术区行组织移植,并发症较少,效果稳定可靠的特点。缺点是整个治疗过程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在不同类型的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 2种类型的内置式牵引装置 ,为严重的小颌畸形、上颌后缩畸形、半侧颜面萎缩畸形和下颌骨缺损畸形患者行下颌骨体水平方向延长、上颌骨水平前徙、下颌升支与上颌骨同期垂直向延长以及下颌骨体部双端式牵引延长 ,共 5例。结果 :5例牵引成骨手术 ,部分病例辅助正颌外科手术 ,均达到术前设计要求 ,临床效果满意。 2例因牵引方向导致的错牙合问题 ,在牵引结束时及时得以纠正。无伤口裂开、感染、骨坏死、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可重建面部轮廓 ,恢复理想的咬合关系和口颌功能 ,创伤小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临床矫治上下颌骨宽度不调一下颌弓狭窄的病例时,既往采用的方法是正畸治疗调整下颌牙列内牙轴的方向。实际上这不是真正意义的下颌增宽,矫治后的效果已令人怀疑。运用颌骨牵引延长技术,使真正的下颌骨增宽成为可能。本文拟就运用颌骨牵引延长技术治疗下颌弓狭窄的手术程序、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注意事项等作一探讨。方法 3例病人均为发育性下颌弓狭窄,同时伴有下颌后缩或上颌前凸畸形。手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行下颌骨前部加宽术,全麻下经口内入路行下颌正中截骨术,安置牵引器,按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常规行牵引加力,并按常规拆除牵引器。第二阶段行正颌外科手术矫正主要的颌骨畸形。两阶段之间应用正畸技术调整牙轴方向、排齐牙列并去代偿。结果 第一阶段手术以后,下颌骨前部被延长7mm~10mm,新形成骨骨质良好,经正畸治疗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后病人面型及咬合关系良好,经复查效果稳定。结论 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可用于下颌骨弓狭窄的病人的矫治,该技术效果肯定,手术并不复杂,术后反应不犬,宜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辅助设计二次牵引成骨术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定向二次牵引成骨术修复半侧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8例因肿瘤术后致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三维螺旋CT扫描结合CAD,制定手术方案,定制牵引器,Ⅰ期手术牵引下颌骨体部,Ⅱ期手术牵引下颌骨升支部.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创口均Ⅰ期愈合,下颌外形恢复良好,局部成骨较满意,无感染等并发症.下颌骨体部单侧最大牵引幅度为5.5 cm,平均4.9 cm,升支部最大4.5 cm,平均3.6 cm.张口度3~5 cm,健侧咬合良好,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牵引完成8个月后拆除牵引器.结论 对肿瘤术后导致半侧下颌骨缺损的患者,通过CAD实现定向二次牵引成骨,效果稳定可靠.为准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指导,为实现手术导航和下颌骨缺损的精确修复重建提供仿真平台.缺点是整个治疗时间长,需3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牵引成骨在下颌骨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sis,DO)也称牵张成骨术.自McCaahy等将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引入临床以后,特别是内置式颌骨牵引器的问世,这一技术被广泛采用,并不断被改进,适应症逐步拓宽,笔者总结了2000~2006年共21例采用牵引成骨术治疗的病例,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更好的掌握适应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唇腭裂术后上颌骨发育不良骨牵引矫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牵引成骨技术在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良患者成年之前矫治中的作用。方法:对12例9~12岁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明显发育不良者,采用高位LeFortI型截骨术,将上颌骨完全断离,安装口内牵引器,按一定的速度和频率牵引上颌骨向前,对术前、术后头颅定位X线侧位片进行颅颌面软硬组织的测量分析,数据以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本组病例上颌骨牵引前移明显,SNA角增加7°~11°,软组织鼻尖点、鼻底点及上唇最突点明显前移,面部外形得到明显改善,上下前牙获得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随访3~36个月,咬合关系保持稳定。结论:骨牵引成骨技术可以很好地用于矫治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良,早期解除上颌骨畸形,使面部软组织得到适应性改变,面型更为协调,避免或减轻口颌系统继发畸形和功能障碍,不失为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发育不良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上颌骨牵引成骨术矫治上颌牙弓狭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观察上颌骨牵引成骨术矫治上颌牙弓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10例成年患者行上颌Le Fort I型截骨术(不移动骨块),并手术截开腭中缝骨联结。以上颌快速扩弓装置(64146带环),每日打开螺旋4次,共1.0mm。其中2例行单侧扩大牙弓,矫正上颌单侧牙弓宽度不足。利用计算机图形数据分析系统对扩弓前后的后前位头颅定位片进行测量(上颌骨、上颌牙弓基骨、上颌后牙间的宽度)并通过上颌前部咬合片观察腭中缝的  相似文献   

15.
牵引成骨术治疗青少年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足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青少年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足,特别是继发于唇腭裂术后严重畸形者行改良Le Fort I型截骨,并通过颅骨外固定上颌骨牵引成骨前移术,对牵引成骨后硬组织改建及腭咽闭合功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颅骨外固定牵引装置(KLS-MARTIN公司提供)对6例11~15岁唇腭裂术后继发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足及发育性上颌骨严重后缩畸形的青少年实施牵引成骨术。运用正颌外科电脑分析软件对术前、术后头颅定位X线侧位  相似文献   

16.
牵张成骨是源于矫形外科的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近年来被引入颌面部缺损的重建。本文就牵张成骨在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优越性及其在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中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为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DO按牵引类型主要分为内置式牵引(intraor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DO)和外置式牵引(extraor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EDO)2种,在大距离前徙上颌骨时,唇腭裂牵引成骨术后的长期稳定性和复发的报道还很少。本文就牵引成骨治疗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术后的长期稳定性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上颌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口腔颌面部暴露位置显露,不易防护,其缺损常导致面形与功能的严重毁损,致使咀嚼、吞咽和表情功能丧失,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生理障碍,因而  相似文献   

19.
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张成骨是源于矫形外科的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近年来被引入颌面部缺损的重建。本文就牵张成骨在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优越性及其在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中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最早由 Codivilla于 1905年提出[1],直到 50年代,苏联Ilizarov通过一系列实验和临床研究[2~4],形成了一套有关牵引成骨术的理论和方法,牵引成骨术才开始在矫形外科逐渐应用起来。最初主要用于延长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