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支气管平滑肌瘤少见,伴发肺炎性假瘤更为罕见,现将我们所遇1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女患,46岁.间断咳嗽发热7年。患者于1981年春开始咳嗽、气喘、咳黄痰。胸片显示右下肺炎.经消炎治疗体温降至正常,但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此后反复咳喘、发热,无规律性,每次发病均经X 线检查证实为右下肺炎。近1年右胸部不适,右肩背疼痛。查体右下肺呼吸音减弱,胸部 X 片示右下肺不张。支气管镜示右肺下叶开口可见1.5×1.5cm 球形肿物将支气管开口几乎完全阻塞.临床诊断:①右下肺炎.②右下隔离肺伴发感染.③肺癌。行右下肺叶节段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下支气管腔内,自膜部向外突出,表面光滑。病理检查:切除肺组织9×9×5 c m.于右下支气管分支处见一灰白色实性肿物,自膜部向腔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1岁.因上腹部不适就诊,病程中无黑便.内镜下见胃窦部灰色隆起,呈息肉状,表面伴溃疡,大小为1.5 cm×1.5 cm×1.2 cm.行胃次全手术切除,送检标本肿瘤大小为1.5 cm×1.5 cm×1.2 cm,表面黏膜见坏死物,瘤结节有蒂与胃相连.镜下见瘤细胞大小一致,为多角形及柱状细胞,排列成实性巢及花带样、腺样,细胞核小,浆少,无明显异型性,无出血、坏死,瘤组织局限于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肿瘤细胞:CgA+,Syn+,NSE+.病理诊断:胃类癌.  相似文献   

3.
外耳道多形性腺瘤少见,我们于1972年及1989年各确诊1例,报告如下.例1:女,48岁.发现右耳道口肿块近10年,偶有疼痛,半年来听力下降.检查:见右耳道口肿块直径约1cm,质地较硬,有压痛,左耳无殊.局麻下行右耳道口肿块切除术.病理检查:肿块1.2×1×1cm,质地较硬,软骨样,有包膜,切面灰白色,部分区域呈半透明状.镜下瘤组织由粘液软骨样基质及散布其间的上皮细胞团、索构成,瘤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诊断:(右外耳道)多形性腺瘤.术后失访.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4岁,汉族,青海籍,因“右侧头顶部包块2月余”为主诉,前来我院就诊。查体:右侧头顶部有一4 cm×4 cm×2 cm大小的包块,突出于皮肤表面,呈暗红色,与周围组织界限清,表面有少许渗出物,顶端破溃,质硬,无移动,有轻度压痛。手术:局部皮损切除:2 cm×1 cm×0.5 cm,自表皮呈骨髓膜楔形切除,术中见肿瘤周围组织无明显异常。临床诊断:①透明细胞汗腺瘤?②结节性汗腺瘤?③结核?④结节性癌?病理检查:肉眼:淡红及暗红色带皮肤组织一块,2 cm×1 cm×1 cm,局部有破溃,切面中心部位色泽明显加深,质地坚韧致密。镜检:肿物位于真皮层,呈片状、巢状分…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岁,背部正中包块逐渐增大1年,无自觉不适症状,于2006年7月18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背部正中皮肤色泽正常,无异常毛发生长.胸后正中中段突出呈成丘状,胸8棘突正中可触及一3 cm×5 cm包块,边界清楚,无移动,无局部活动受限.胸椎X线及CT检查显示:胸8棘突右侧后方见一椭圆形高密度阴影,密度与棘突相似.根部来源于胸8棘突右侧,瘤体表面光滑.入院诊断:胸8棘突骨软骨瘤.常规检查完毕后于2006年7月20日在全麻下行瘤体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胸8棘突尖部,体部稍突向下方.与胸9棘突紧密相邻,有软组织间隔.瘤体顶部有完整的软骨帽包裹.  相似文献   

6.
疣状黄瘤是在增生性皮损中发生的黄瘤样真皮浸润,非常罕见,已报道见于不同的新生物样和炎症性疾病。作者报道1例72岁男性患者,腹部见一1cm大小黑色结节,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典型的棘层肥厚型脂溢性角化病,可见特征性的基底细胞样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及假性角囊肿;棘层肥厚的表皮间可见真皮乳头伴多数黄瘤细胞聚集;未见乳头瘤样增生、角化不全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等典型疣状黄瘤的组织学特征。泡沫细胞的CD68和弹性蛋白染色阳性,而角蛋白和S100染色阴性。巢式PCR未扩增出人类乳头瘤病毒DNA。患者血脂正常。脂溢性角化病中的疣状黄瘤样改变提示疣状黄瘤可能是发生于许多常见皮肤病中的一种反应性现象。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女,12岁,因食指下端肿块7年影响功能就诊。肿块位于左手食指指掌关节,术中见体积为2.5 cm×1.9 cm×0.4 cm的灰白色肿块,无包膜,与肌腱粘连,与骨及关节无明显关系,予以剥离切除。巨检:碎组织3块,总体积为2.3 cm×1.8 cm×0.5 cm,无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硬度,有砂砾感。光学显微镜下检查:瘤细胞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21岁。发现右下颌角部逐渐增大肿物1年多,1个月前曾在当地作手术肿物活检。病理诊断:化学感受器瘤。要求再次手术于1987年12月18日入院。体查:右下颌角下方有长约3cm 疤痕,其下局限性隆起,可扪及约5×4cm 肿物,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搏动,无震颇及血管杂音。入院后行右颈动脉血管造影见:颈动脉分岐部呈"0"型增宽分离,其间可见一软组织阴影,约5×2cm 大小,且有无数迂曲细小之小血管阴影与颈外动脉交通(见附图1)。术前诊断:右颈动脉体瘤。按 Matas 法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性,9岁.左下颌包块,渐增大一年.查体:见肿块紧附着颌下腺被膜、活动,与周围软组织无明显粘连,临床以"颌下腺多形性腺瘤"切除.病理检查:肿块2.5cm×2cm×2cm,界限清楚、包膜欠完整,切面灰黄,质中、滑腻感.镜下见瘤细胞小、周边细胞密集、呈椭圆或高柱状、边界不清、胞浆少、核深染、密集或呈片状分布,可见假腺样、流产型腺样及假菊团样结构、偶见核分裂(图3).并见透明软骨岛.部份区域见小细胞向神经胶质分化(图1-2),呈现多样分化的特点.肿瘤侵及唾腺组织.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Familial hyperli-poproteinemia)是高脂血症中并非罕见的一类疾病,在临床上除高血脂为其主症外,往往伴有扁平状黄瘤、疹状黄瘤,肌腱黄瘤、皮下结节状黄瘤、视网膜脂血症、青年角膜弓、高血尿酸及早年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多种的表现。过去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的分类较混乱,自从  相似文献   

11.
神经纤维瘤是从神经内膜起源的中胚叶性肿瘤,为分化较低的神经鞘瘤的一种,属良性肿瘤。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在眼部多发生在眼睑、眼眶等处。原发在视神经上极为罕见。与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脑膜瘤很相似,临床上鉴别十分困难。国内文献仅见报告1例。1978年我科遇见1例,报告如下:覃××,男,15岁,住院号125776,左眼视力下降一年,眼球突出两个月入院。自述于1977年元月,无意中发现左眼视力不好,至同年11月发现左眼球轻度突出。无复视与外伤史。1978年元月住院后检查视力右1.5,左0.06,不能矫正。眼球突出度右13mm,左15mm,  相似文献   

12.
播散性黄瘤(Xanthoma disseminatum)是一种原发性非家族性正常脂蛋白血症性黄瘤病,与其它各型黄瘤相比,比较少见,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兹将我们所见一伴有尿崩症并经组织学(包括电镜检查)及黄瘤脂质分析证实的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马××,男性,28岁。1982年3月起于两肘窝、腋窝、颈项、腹股沟、阴囊等皮肤皱襞处,继之于眼睑及口腔粘膜处陆续发出黄红色略高起的疹子,不痛不痒,并逐渐增大增多。与此同时,约4月初起出现多饮多尿,每天饮三热水瓶开水还感口渴,一昼夜排尿达5,000~7,000ml。患者一向体健,病程中无消瘦,病前无外伤史,家族史阴性。体格检查:发育营养可,体态正常。无突眼,视物清。淋巴结未及,心、肺、肝、脾均无特殊。头颅及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8岁,因下腹部无痛性包块于1932年12月8日入院。病程中无腹泻,便秘,血便史,无膀胱刺激征,仰卧位时中下腹部隆,可触及15×12cm 包块,质硬,光滑,境界清楚,稍活动,无压痛。超声波检查;包块为实性。钡剂灌肠见包块与肠道无关。于12月21日剖腹探查,术中见肿瘤距回盲部60cm 处,瘤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与盆后壁部分粘连,肠系膜淋巴结未见肿大,行回肠部分切除术。病检:小肠系膜处有一17.5×14.4×8cm~3肿瘤,与肠壁相连。剖开肠壁见肿瘤位  相似文献   

14.
血管球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报导不多。现将我院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4例报告如下。例1:女,37岁。右手无名指甲床下有一小肿物,阵发性刺痛18年。外科检查见右手无名指甲床突起,如黄豆大,有压痛。于1977年4月23日手术切除。肉眼观察为一黄豆大的灰红色软组织。镜下见大小不一血管腔,其外周有簇状或团块状分布的瘤细胞。瘤细胞核为卵圆形,大小一致无异形性。间质中有少许胶原纤维及平滑肌纤维。病理诊断为血管球瘤。例2:女,40岁。右手中指甲下疼痛1年。外科检查见患处甲下有一隐约可见的蓝色小点,于1977年  相似文献   

15.
1940年Lichtenstein及Jaffe将描述为原发于骨髓腔以组织细胞及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肉牙肿,称为骨嗜酸性细胞肉牙肿。1953年Lichtenstein将本病与慢性特发性黄脂瘤和非类脂组织细胞增多症均归纳为组织细胞增殖症X。但亦有人认为三者为单独病变而无联系。  相似文献   

16.
林华欢  罗东兰  骆新兰 《广东医学》2006,27(10):1568-1568
患者,女,4岁。气促半个月,体检发现纵隔肿块。半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无咳痰,多为连续性干咳,呼吸急促,于当地医院就诊,症状缓解,但仍有气促。CT检查示:右后纵隔中等密度肿块,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经穿刺活检,病理报告:结合X线,考虑为节细胞神经瘤。于2005年11月1日转我院作进一步的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尚可。11月9日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后纵隔右侧脊柱旁胸壁上,11 cm×9 cm×8 cm大小,椭圆形,大部分有包膜,质实,与后壁粘连,与肺无粘连。病理大体检查:11 cm×8.5 cm×2.5 cm一块及6 cm×5.5 cm×2 cm不规则碎组织,有部分包膜,切面淡…  相似文献   

17.
膀胱平滑肌瘤临床上少见的良性肿瘤,本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例1 男患 40岁 1977年1月以膀胱癌收入院。入院前1年出现尿频、尿痛、时有终末血尿,以泌尿系感染治疗不见好转。多次尿检有镜下血尿,入院前膀胱镜检,于顶部见一3×4×3厘米,园形实质性肿物,考虑为恶性肿瘤。入院时体检无阳性体征,尿检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3—5个/HP。其他检查正常。手术探查在膀胱顶部见一3×4×3厘米、表面有钙盐沉着的实质性肿物,肿瘤基底宽,无钙盐沉着处覆盖,有正常膀胱粘膜,肿瘤基底附着的膀胱壁与盆腔肤膜有粘连,粘连的肤膜呈白色,表面光滑。手术时将肿瘤粘连的肤膜整块切除。术后病理:膀胱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18.
Goldenhar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上不典型的病例常被忽视。现将我们所遇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12岁,因右眼自幼有肿物于2001年7月12日拟诊“右眼球结膜皮样脂瘤?”收住院。患儿自出生后家人发现其右眼有一肿物,一直以来未见明显增大,无眼部不适感。查体:右耳前可见4个副耳,大小不等,大者约3.0mm×8.0mm,小者约1.0mm×1.5mm。眼部检查:右眼视力、眼压正常。右颞侧球结膜下见一肿物,约10.0mm×8.0mm,呈黄白色,质中,表面光滑,移动性差(图1),裂隙灯下可见毛囊及皮脂腺,右眼球运动自如。左眼角膜颞下方见一1.0mm×1.0…  相似文献   

19.
从血管外皮细胞发生的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一般较为少见,发生于眼眶内者更属少见,国内至今尚未见有详细报道,最近我们发现一例,目较为巨大,现报告于后。龚××,男,54岁,农民,住院号:87993,于1979年9月29日入院。病史:主诉左眼球突出已20年。1959年起左眼开始突出,并在内臂角出现一肿物,不红不痛,逐渐增大,至65年时增至蚕豆大小,即去当地医院诊治,诊为“眼眶良性肿瘤”并作过肿瘤摘出术。术后不  相似文献   

20.
韩金声 《微创医学》2001,20(5):654-655
笔者以瘤体局部注射化疗药物为主,成功治疗3例晚期妇科肿瘤,现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52岁,因下腹包块伴大便坠张不适2月余于1997年2月22日入院.2月前患者因下腹胀不适,B超检查见盆腔占位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子宫如5个月妊娠大小,肿瘤占据整个盆腔,质硬,表面凹凸不平,盆腔及双附件广泛转移,已形成“冰冻骨盆”,仅行左卵巢肿瘤活检,其病理为:左卵巢转移性中分化平滑肌肉瘤.术后症状加重且伴大便坠张不适入本科治疗.查体:中年女性,略消瘦,心肺(一),下腹部明显隆起,正中见术疤并可及16cm×10cm×8cm包块,不活动,无明显触痛,表面光滑,质韧实.B超左肾集合部光点分离见40mm×28mm液性暗区,右肾正常,盆腔内见172mm×102mm大小团块回声不均质.胸片:右肺及左肺下野见4.5cm×5.5cm、4cm×3cm卵圆形块影,边缘清楚.入院诊断:子宫平滑肌肉瘤,左卵巢及双肺转移,左肾盂积水.住院后即给予应用5-Fu0.5g、顺铂60mg肿瘤局部多点注射,每周1次,共4次.期间同时给予全身化疗,应用环磷酰胺0.8g、阿霉素50mg、卡铂500mg×2周期,治疗2月盆腔内病灶缩小至94mm×78mm,左肾积水消失,双肺转移瘤缩小出院.出院后继续给予定期每月肿瘤局部注药一次共6次,8个月后复查肿瘤缩小为54mm×42mm,双肺转移瘤消失.随访至2001年2月15日,患者健在且胜任日常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