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简明中医辞典》解释“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医学家们创造和使用这一概念,旨在提示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过程中一些过去未尝为人所探及的规律。理解异病同治的依据和原理,讨论其运用规律,对于掌握和深化辨证论治法则,对中医临床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适应的意义。因此以《金匮要略方论》中肾气丸的运用为例,仅就个人的理解对“异病同治”作一简要讨论,以就教于同道。1《金匮要略方论》中肾气丸的运用肾气丸又名“崔氏八味丸”、“八味肾气丸”、“金匮肾气丸”,方出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炮附子八味药物组成。该方于原书中分别用于治疗脚气、虚劳、痰饮、消渴以及妇人转胞等五种病证。其一,《金匮要略方论·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此条仅载“脚气上入,少腹不仁”。未列其他症状,然从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崔氏八味丸”条下“肾之脉起于足而入于腹,肾气不治,湿寒之气随经上入,聚于少腹,为之不仁。是非驱湿散寒之剂所可治者,须以肾气丸补肾中之气,以为生阳化...  相似文献   

2.
林淑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292-293
<正>肾气丸系汉代医家张仲景所创,载于《金匮要略》,为治肾虚所致之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而设。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二》第十五节"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圆主之。"并治妇人"转胞"。后世将本方广泛应用于肾阳虚的各种病症,如慢性肾炎、糖尿病、神经衰弱、醛固酮增多症性神经衰弱、哮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尿毒症等[1]。下面就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虚劳病又名“虚损”,首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在近代大多数中医文献中,虚劳的概念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脏腑虚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症的多种慢性衰弱性证候的总称。此概念的特点是多因、多证、多虚,治疗也是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相似文献   

4.
桂枝龙骨牡蛎汤是张仲景创制的一个方剂,由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龙骨牡蛎等六味药组成。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八条。“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荪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后人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临床体验,进行了注解和阐述。清,尤在泾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涉及咳喘等肺系症状的条文163条。《伤寒论》重要集中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金匮要略》包括:咳嗽上气、支饮、肺萎、肺痈、肺胀。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始出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决》,是将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盗汗等肾虚不足之证。  相似文献   

7.
高益民 《首都医药》2006,13(20):42-44
六味地黄丸(以下简称“地黄丸”)是中医名方,始见于宋代名医·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开始称为地黄丸,是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干地黄改为熟地黄而成。原方主治小儿“五迟”之证,因该方配伍精当、疗效稳定,适应范围宽广,经过历代诸多医家不断扩大应用与发挥,治疗的范围相应增加,现已广泛用于肾虚的各种证候,并在此基础上加味用于肝肾阳虚等证,成为滋补肾阴的母方,本方已由《中国药典》收载,国内有百余家中药企业生产。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科技”),秉承北京同仁堂“配方独特,选料上…  相似文献   

8.
金匮肾气丸治疗咳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气丸”源自东汉医圣张仲景名著《金匮要略》,原方由干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8味药物组成。功效温补肾阳,常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消渴等症的治疗。南宋医家严用和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心得,将“肾气丸”加入牛膝、车前子,名“加味肾气丸”收录《济生方》中,后世习称“济生肾气丸”。北京同仁堂生产的传统名药“金匮肾气丸”即为“济生肾气丸”组方。  相似文献   

9.
四物汤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中的胶艾汤衍化而来,具有补气行血,滋阴敛血的作用,凡一切血证的病变.如妇女的经、带、胎、产、乳诸疾,均可用之。为妇科常用主要方之一。  相似文献   

10.
虚劳,是表现为人体正气衰弱为主的一系列证侯。现代医学的一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表现为抗病能力低下,机能衰弱的,一般都属这个范畴。 对虚劳一证,自《内经》以来,各代医家创立了不少治疗大法。如循《难经》:“损期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之说,而分设补益各脏之剂;或遵“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之论,擅用参、术、芪之类;或从“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训,而投左归、右归、肾气诸方;或从建中气着手,施以小建中汤……。治虚之法,可谓浩繁,其中又以《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所述最详,体现了张仲景的“补中寓通,虚实兼顾”的辩证论治思想,而大开后人聋聩,使后人免囿于“因  相似文献   

11.
金匮肾气丸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匮肾气丸来源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也是最早的补肾方剂;原方是张仲景为“脚气上入,少腹不仁”,“短气有微饮”,“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消渴”,“妇人转胞”五种病症而设,充分体现了仲景“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该方经历代演  相似文献   

12.
大半夏汤是《金匮要略》中的一个方剂,由半夏、人参、蜂蜜等组成。见于《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的第十六条,云:“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尤在泾认为:“胃反呕吐者,胃虚不能消谷,朝食而暮吐也。”后人根据个人的临床实践,认为不但用于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胃反,而且可用于其它情况的呕吐。如《千金方》用于:“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并在原方  相似文献   

13.
【羊业兴旺】羊肉是大众食品,尤其是回族人民喜食的肉食之一。羊肉在《名医别录》中记载:“主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中药大辞典》:“虚劳赢弱,腰膝酸软,产后虚劳,腹痛寒疝,中虚翻胃。”《金匮要略》认为,当归生姜羊肉汤对经行腹痛、宫寒不孕。性欲淡漠,带下清稀。  相似文献   

14.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均有发黄的论述。《金匮要略》设专篇“黄疸病脉证并治”加以详述 ,病因不同 ,治法各异。现将仲景退黄七法简要归纳如下。1 泻下退黄法《金匮》曰 :“黄疸腹满 ,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 ,此为表热里实 ,当下之 ,宜大黄硝石汤”。本条是论述热盛里实的证治。“表热里实”一句 ,对本证病机作了高度概括。因为表如无病 ,里热成实 ,汗出更易损耗津液 ,故治当攻下 ,通腑泻热以退黄。大黄硝石汤以栀子、黄柏清泻里热 ,大黄、硝石攻下瘀热 ,共奏泻热通便 ,利湿除黄之功。栀子大黄汤所治酒疸是里热太重所致 ,…  相似文献   

15.
张晋榕  郭林 《海峡药学》1997,9(1):92-93
六味地黄汤是祖国医学的著名方剂之一。首载于《小儿药证真快》,由地黄、山药、山萸肉、牡丹皮、获各、泽泻等六味中药组成。是钱仲阳氏按《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桂附而成。原主治“小儿五迟”,现以滋补肝肾为主,并能补脾阳的之阴井补之方。临床应用广泛,有关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曾在1983年和1988年均有人作为综述报道。近几年来国内医学界对该方一直进行研究,并发现新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现综述如下。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近几年来,用六味地黄方剂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有新的进展。李顺成提出对老年小鼠巨噬细胞FC及C小一受体活…  相似文献   

16.
蛔虫病蛔虫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见于儿童。古代文献中已有详细的记载。如《素问·咳论》:“胃咳之状,咳而呕,呕则长虫出”。《灵枢·厥阴》篇曰:“肠中有虫瘕及蛟蛸,……心肠痛,忄农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蛸也”。《伤寒论》厥阴篇:“食则吐蚘”;《金匮要略》曰:“病腹痛有虫,……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蚘虫”;“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蚘厥者乌梅丸主之。”等等。以下就蛔虫病之证治论之。【临床症状】少量蛔虫寄生于人体,可无任何症状,或只有轻微腹痛。蛔虫较多时,…  相似文献   

17.
<正>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是治疗杂病的专著,以其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被后世尊为“经典”。《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以下简称“本篇”)对中风病做了系统论述,为中风病论治奠定了基础。本文就其治疗特色,试作分析,敬请斧正。1、调理脏腑《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云:“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脏腑功能失调,元真受损,气血逆乱,风、火、痰、瘀、虚相互为患,则致中风病发作。故调理脏腑为治疗中风病的中心坏节。1.1 侯氏黑散:本篇云其“洽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此方证病变中心为肝郁脾虚。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克伐脾土,脾失健运,水湿、不化,痰浊内生,上蒙清窍,流窜经络,而致诸症。故侯氏黑散重用菊花养肝疏肝,以防  相似文献   

18.
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也被称为八味地黄丸,它是中医方剂中的经典名方。为什么说它经 典呢?因为它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一书,是温补肾阳 的代表方,也是最早的补肾方剂,补肾诸方之祖。而且,时至今日仍被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9.
<正>地黄丸出自钱仲阳之《小儿药证直决·卷下》,由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它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故称为六味地黄  相似文献   

20.
于帮国  杨冬青 《河北医药》1999,21(6):538-539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为祖国医学中现存最早的讨论妇女妊娠与妊娠病证治的专集。笔者反复学习,略悟到篇中精辟地阐明了妇人妊娠病施治十法,病、证、方俱全,在临证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调和阴阳 化气安胎妊娠初期,气血下聚冲任,全身阴血偏虚,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脾胃运化滞钝致食少纳呆、口干渴、乏力、恶寒等早孕反应。《金匮》“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心典》、夫脉无故而身有病,而又非寒热邪气,则无可施治,惟宜桂枝汤和调阴阳而已”。仲景此时用桂枝汤使外感可以解肌和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