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患者CT检查、随访,探讨CT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生化检查、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的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结果14例肝脏泡状棘球蚴病患者CT检查①平扫肝实质内均见低密度实性占位,边缘模糊。②病灶内均见散在颗粒状钙化,分布呈地图状、放射状,部分钙化灶可相互融合。散在颗粒状钙化征象在CT诊断泡状棘球蚴病中具有特异性。③CT增强检查病灶均无强化改变。具有②、③特征可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做出定性诊断。结论CT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棘球蚴病分二种类型,一是多见的由细粒棘球绦虫所引起的棘球蚴病;二是较少见的由多房性棘球绦虫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泡状棘球蚴病以发生在肝脏多见,但少数原发性病变也可发生在脑、肺、脾、肾等处。我院于去年曾收住1例肺泡状棘球蚴病,现报  相似文献   

3.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超声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声像图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对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泡状棘球蚴病41例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根据声像表现将其分为实质肿块型、囊样液化型、混合型三类。结论超声显像对肝泡状棘球蚴病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应注意与原发性肝癌等作鉴别。  相似文献   

4.
超声在筛检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在筛检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皮肝脏穿刺注射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制备原发性HAE模型,40只Wistar大鼠接种6个月后行B超检查及开腹探查.结果 B超检查示21只大鼠感染泡状棘球蚴,19只未感染,感染率52.50%.开腹探查证实B超检查21只阳性中1只未感染,19只未感染中1只为阳性.B超检查的灵敏度为95.24%,特异性为94.74%,假阳性率为4.27%,假阴性率5.27%.结论 B超检查诊断大鼠肝泡状棘球蚴感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可做为一种无创性筛选大鼠肝泡状棘球蚴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棘球蚴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提高对肝棘球蚴病的认识。方法:对1999~2007年,我院收治的12例肝棘球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一例误诊,术后均治愈,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结论:肝棘球蚴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及CT检查,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体棘球蚴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签别诊断。方法通过相关文献复习,对92例棘球蚴病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对其临床及组织形态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棘球蚴病在人体组织中主要呈囊性占位性病变,肝脏最常见(73例,占79.4%),脾脏、肺脏次之(均为7例),男女发病率相近(男45例,女47例),角质层与正常组织间为厚薄不一的肉芽组织。结论棘球蚴病在牧区仍有广泛传播流行,肝脏为主要受累器官。临床上易误诊为肝囊肿、肝脓肿、肝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声象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22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声像图表现。其特征性所见为病灶呈实质性强回声,外形不规则,周围境界不清,其中有多数点状、小结节状及小圈状钙化,病灶后方伴有明显声衰减现象及声影。最后对肝泡状棘球蚴病与肝癌及肝血管瘤的声象图鉴别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肝包虫病或称棘球蚴病,因吞食棘球绦虫卵后,其幼虫在人体内脏器寄生所致。分为细粒棘球蚴及泡状棘球蚴两类。临床上以前者尤为常见,在我国西北各省、内蒙、西藏等地发病率很高,是牧区的一种常见病。我院自1988年~1993年1月,用实时B型超声(下称B超检查)诊断腹部和盆腔病变共2000余例,从中选择了经综合诊断证实的37例肝包虫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根据其流行病学、形态学、形态病理、临床过程及转归等,国内将此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囊性包虫病和由多房(泡状)棘球绦虫所致的泡状棘球蚴病(泡型包虫病)。根据国内外献报道及我院统计,以囊型包虫病居多。本组均为囊性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灰阶超声造影在肝泡状棘球蚴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泡状棘球蚴病灰阶超声造影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对9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灶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基础上进行灰阶超声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表现.结果 二维声像图显示9例患者共11个病灶,其中8个病灶呈实质性中高回声,外形极不规则;另3例病灶呈混合型,中央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11个病灶内部均无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在动脉早期所有病灶周边即出现边框样增强带,并持续至实质期,11个病灶内部在造影期间均未见增强.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更好地显示肝泡状棘球蚴病病灶的确切边界,反映周边增殖区微血供状态,为肝泡状棘球蚴病外科手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肝包虫病所致梗阻性黄疸的B超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36例肝包虫病所致梗阻性黄疸的声像图改变,其中肝细粒棘球蚴压迫、破入胆道12例,肝泡状棘球蚴压迫侵犯胆道24例。对造成梗阻性黄疸的原因及鉴别诊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10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确诊的肝泡状棘球蚴病,对其临床特点及CT表现做了初步探讨。CT是诊断本病简捷、有效的手段。它可准确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侵润范围及合并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棘球蚴病的CT诊断(附13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1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病的CT表现,包括103例肝细粒棘球蚴病和3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两型包虫病的CT表现各有其特征:前者表现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囊肿,CT值近于水。而囊壁的显示及钙化、子囊出现和囊膜剥离征象则具有特征性;后者的CT特点为不规则的低密度灶内常伴钙化、病灶中心液化坏死,周边部见到小囊泡,邻近肝边缘收缩内陷,健叶代偿性肥大,其中以小囊泡征象和钙化最为重要,文章着重讨论了本病CT表现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泡状棘球蚴感染小鼠中TLR4、MyD88的表达水平,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供给的18只C57BL/6小鼠,将小鼠从门静脉注射约含2000个原头蚴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感染后3个月、6个月各处死9只小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感染时间段小鼠肝病变组织中TLR4、MyD88...  相似文献   

15.
Liver echinococcosis, the most frequently occurring form of parasitosis, is caused by the following two types of tapeworm: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and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Both types are to be found in Austria, the latter even being endemic. 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sonography enable the diagnosis to be made easily, quickly and accurately, although the number of condition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s considerable. A comparison of the two methods in 32 patients, 25 with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and 7 with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demonstrates that ultrasound is slightly inferior to computed tomography. However, ultrasound should be the primary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and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follow-up, whilst computed tomography is necessary pre-operatively to assess the extrahepatic involvement.  相似文献   

16.
肝包虫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附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肝包虫病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肝包虫病重要性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86例肝包虫病进行了CT扫描,60例做了增强扫描,75例行B超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86例肝包虫病,其中细粒棘球蚴74例,泡状棘球蚴12例。这两种类型的肝包虫病各有其典型的CT征象,应用CT扫描不仅能早期诊断,而且可以反映出各种合并征的病理形态改变。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本组CT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8.8%。B超诊断准确率为89.3%。结论:CT扫描对于诊断肝包虫病是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损伤在颅脑损伤中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颅脑损伤伴颈部损伤患的。临床资料。结果:颅脑外伤常合并颈椎损伤中,导致相应的颈神经受损,椎动脉受累等脑血流动力学症状,容易误诊和漏诊。结论:颅脑损伤患伤后有难以解释的神经症状时,应根据病情作相关的颈部影像学检查,以期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AIDS患者脑部病变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诊断AIDS脑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总结其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分析39例AIDS患者的临床及脑部MR影像资料。结果:本组15例为MR检查疑似AIDS患者,经验血后予以证实。39例患者中脑萎缩33例,32例脑异常信号病例中病灶多发320例,病变以额顶叶居多,脑部病灶大小相差较大,形态表现多样,可多种形态并存,占位效应相对较轻。病灶大多呈T1WI像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Flair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较清,病灶增强后强化或不强化,弓形体脑炎占大多数。结论:MR在诊断AIDS患者脑部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泡球蚴病早期不易被发现,各种影像及免疫试验手段不能降低其误诊率.目的:观察~(131)Ⅰ-泡球蚴多抗在泡球蚴大鼠模型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肝带虫大鼠;B组:正常大鼠;C组:肝带虫大鼠.A、B组大鼠腹腔注射~(131)Ⅰ-泡球蚴多抗1 mL(37 MBq),C组大鼠腹腔注射竹~(131)Ⅰ1 mL(37 MBq),注射后24,48,72,96 h进行ECT静态显像,测定泡球蚴感兴趣区值.96 h后测量3组大鼠各组织器官单位质量每分钟放射性计数,A组大鼠计算虫,非虫比值.结果与结论:A组大鼠肝脏接种泡球蚴部位可见放射性分布,解剖后观察位置相符,72 h泡球蚴感兴趣区值最高,显像效果最好.B组和C组大鼠肝区均未见明显放射性分布,3组大鼠均见甲状腺部位及胃部有放射性聚集.96 h后处死3组大鼠,A组大鼠体外放射性计数测定,泡球蚴虫体为(18.610±3.401)x10~3cpm/g,高于体内除甲状腺及胃外的脏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将泡球蚴组织与其他器官比较计算虫/非虫比值可以看出,除甲状腺和胃组织其余组织虫/非虫值均大于1.28.3组大鼠除虫体组织外,其余各组织器官的单位质量脏器每分放射性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实~(131)Ⅰ-泡球蚴多抗能成功作用于泡球蚴并与之结合.  相似文献   

20.
腔隙性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腔隙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深支梗死引起脑组织小的梗死灶,老年人多见。作为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缺血性脑卒中,腔隙性脑梗死近年来已受到人们重视,现将我院1998~2003年经临床和CT证实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性49例,女性11例。年龄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