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常伴有焦虑、抑郁、躯体化障碍等心理障碍.而心理干预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且抗焦虑或抗抑郁治疗对其也有明显的疗效.因此,就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其目前的精神心理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以上消化道多种症状为主诉的症状群,发病率约占人群总数的20%~40%。我院自1996年5月~1998年6月胃镜检查1220例,其中FD603例占49.4%,均符合国际通用诊断标准。其中我们连续观察89例病人,发现主要症状除慢性上腹痛、饱胀、烧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以上消化道多种症状群,发病率较高,约占人群总数的20%~50%,据调查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较健康人更具有焦虑、抑郁。我科对20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同时了解患者的精神状况,并观察给予护理,干预后焦虑心理改善情况。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5例,均来至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的住院、门诊病人。其中男性75例,女性130例,平均年龄为(40·5±12·6)岁,均符合罗马诊断标准Ⅱ。就诊患者主要症状除慢性上腹痛、饱胀、反酸、暧气、恶心、烧心、呕吐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方法,将3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20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应用常规治疗加用抗抑郁药以及心理干预,均为4周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均有改善(P<0.01),但实验组较对照组症状改善更明显(P<0.05),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实验组复发率为10%,对照组复发率为26%。结论心理干预对FD治疗效果有增强的作用,并且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越来越受到关注。焦虑、抑郁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慢性应激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诱发因素。由于缺乏应对策略与社会支持,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生活应激事件表现为应对无效,由此引发的躯体化症状又加重了患者的负面情绪,造成病症的反复性与持久性。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帮助患者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精神因素分析及抗抑郁焦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与精神因素的关联及联合抗抑郁焦虑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精神量表评分,然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组给予抗消化不良药物、抗抑郁焦虑药物、联合抗抑郁焦虑治疗,治疗8周后进行精神量表评分、消化道症状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联合抗抑郁焦虑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应用抗抑郁焦虑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心理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180名确诊为FD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消化系统疾病常规治疗+心理治疗)和对照组(消化系统疾病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计算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结论 心理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精神心理干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药物治疗与精神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8例FD门诊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各174例,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兰索拉唑、莫沙必利、地西泮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心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精神心理疏导(启发开导和精神支持)及生活指导(生活饮食习惯),观察其疗效。结呆:对照组中显效60例(34.5%),有效72例(41.4%),总有效率75.9%;心理干预组中显效114例(65.5%),有效48例(27.6%),总有效率93.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抑酸药、促胃动力药及抗焦虑抑郁药治疗FD病人的基础上,加以精神心理疏导及生活指导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消化不良症状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上腹痛、胀、早饱、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规定超过1个月或在12个月中累计>12周. 相似文献
11.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测评及抗抑郁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心理异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的关系,并探讨抗抑郁治疗对FD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FD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评,比较2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采用评分法对FD患者进行症状评分,随机将心理测评异常的FD患者分为常规组及综合组,分别给予抗消化不良药物及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文拉法辛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将综合治疗有效的病例随机分成维持组及停药组,维持组继续给予文拉法辛维持量治疗,观察6mo中2组的复发率。结果:FD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综合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文拉法辛6mo维持治疗复发率低于疗程结束后即停药者。结论:焦虑、抑郁的心理异常是FD发病的危险因素,但用抗抑郁治疗可提高FD患者常规治疗的有效率,6mo维持治疗能有效降低FD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38例FD患者的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与饮食规律、饮食不良、辛辣食物、家庭不和睦、工作或学习压力大、抑郁或焦虑、睡眠质量差、IBS家族史和Hp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不和睦、工作或学习压力大、抑郁或焦虑、睡眠质量差、IBS家族史和Hp感染是FD的危险因素(P〈0.05),饮食规律是F D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F D的发生与生活方式、精神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和H p感染有密切关系。笔者认为,通过纠正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缓解心理异常、采取根除H p感染治疗方式可有效预防和治疗F D。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的治疗以去除诱发因素、解除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以个体化对症治疗为原则。此文就FD治疗新方法、新观念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似青年女性为主,所以,FD伴有心理反应,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症状,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现对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2月.门诊及住院FD患者采用多虑平和新贝洛纳(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治疗,并追踪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估老年功能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76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的实验组,另取76例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SDS、SAS评分,对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实验组所有患者的抑郁、紧张、焦虑等心理均有所减轻,其中的48例患者的不良心理症状均消失,28例症状明显减轻。结论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在其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相关的护理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44例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及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方法 采用功能性消化不良危险因素调查表评定病人饮食、生活习惯及心理健康状况。包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自评抑郁量表 (SDS)评定病人情绪状况。结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与非功能性消化不良人群相比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 ,其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而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的发生率在上述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存在较重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20.
氟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氟西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探讨该病发病机制。方法 对2000年6月-2003年3月期间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对比疗效。结果 抗抑郁药氟西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有确实疗效。结论 抑郁性精神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抗抑郁治疗对该病有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