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量,观察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对胫骨后倾角等相关角度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997~2002年,对33例(36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男6例,女27例;年龄45~72岁,平均58岁。在手术前后X线片上测量胫骨后倾角,Insall-Salvati指数,胫骨结节高度。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胫骨结节高度无丢失,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无减小,无低位髌骨等并发症出现,提示该术较胫骨外侧截骨术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3.
4.
5.
6.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nenerative lumbar sp inal stenosisDLSS)是导致中老年腰腿痛或腰痛的常见病之一[1]。CT检查是确定狭窄程度的主要依据,为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CT分型在治疗中的参考价值,本文对一组综合保守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7年6月共综合保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89例,病例资料完整并获近期随访者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9岁,平均63岁;随访时间3~30·7个月,平均12·9个月。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4个月,平均4年6个月。1·2诊断标准及分… 相似文献
7.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量胫骨高位截骨术后胫骨后倾角度,并与术前比较,探讨其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1998~2001年,对38例(58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男8例(11膝),女30例(47膝);年龄41~65岁,平均55.2岁。采用Gieble槽式钢板内固定的闭合楔形截骨。截骨线位于胫骨结节上方,距关节面约2 cm。在术前、术后侧位X线片上测量胫骨后倾角度,即胫骨平台关节面与胫骨纵轴的垂直线的夹角;使用Insall-Salvati指数测量髌骨高度,即髌腱长度(从髌骨下极到胫骨结节)和髌骨长度(髌骨的最长径)的比值,并计算胫骨后倾角度和髌骨高度在手术前后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胫骨高位截骨术前胫骨后倾角度平均为9.4°±3.0°,术后平均为5.6°±2.6°,术后较术前平均减小3.8°±2.0°。手术前、后胫骨后倾角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Insall-Salvati比值术前平均为1.05±0.16,均大于0.8;术后平均为0.94±0.18,有7膝小于0.8;术后较术前平均减小0.15±0.10。手术前、后Insall-Salvati比值,即髌骨高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胫骨后倾角度在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明显减小,可导致髌骨低位等一系列并发症,将对再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随时间推移,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OWHTO)术后矫形角度是否丢失,并确定哪些因素与其相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进行OWHTO的患者,共纳入40例(45膝)患者,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55.4±11.86)岁。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年时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 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关节线会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 JLC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及Caton指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和美国膝关节协会(American knee society, AKS)评分... 相似文献
9.
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高位胫骨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是相对有效的方法,使用高胫骨截骨的方法将下肢力线恢复至正常,减轻了内侧间室的受力并缓解了膝关节的疼痛,延缓了膝关节内侧间室的进一步破坏,可以尽量的保膝,避免关节置换。近年来,"保膝"理念被广泛关注,同时HTO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技术改进,减少了手术创伤,提升了疗效,使得国内外重新关注HTO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2)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7-01采用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40例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19例术中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导板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方法截骨(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力线偏差比值,以及术后3、6、12、24个月MPTA、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KSS临床评分。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7.4(24~29)个月。与常规组比较,导板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更短,术后力线偏差比值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板组与常规组术后3、6、12、24个月MPTA、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KSS临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X线辐射损伤,下肢力线矫正更精确。 相似文献
11.
《实用骨科杂志》2021,(10)
目的评价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行3D打印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22例(36膝)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16膝),女11例(20膝);平均年龄(41.1±15.8)岁。比较术前计划力线和术后力线的差异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变化,统计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与术中、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22例平均手术时间(40.1±12.8)min,术中平均透视(13.3±4.5)次。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由术前(83.0±1.8)°矫正至术后(90.1±2.3)°,P0.001。下肢力线比值(weight bearing line ratio, WBLR)由术前的(22.6±9.7)%调整至术后的(52.9±3.8)%,P0.001。术后MPTA(90.1±2.3)°,与术前计划MPTA(90.4±2.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术后WBLR为(52.9±3.8)%,与术前目标WBLR(54.4±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差值(1.5±3.1)%。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平均为(10.2±3.3)°,与术前PTS(10.4±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合页骨折2例,其中TakeuchiⅠ型骨折1例,Ⅲ型骨折1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移位及矫正力线丢失。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力线矫正精确,可有效维持胫骨平台后倾,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胫骨高位截骨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目标是纠正下肢不正常的力线,以减缓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近年来,该技术不断完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扩大了适应证范围,如中老年患者;增加了可选择的截骨方式与固定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闭合、开放或圆顶式截骨附加内固定或外固定;改良了手术技巧,如保持对侧皮质的完整性、经胫骨结节下方截骨等,以减少并发症;明确了评价依据和观测指标,胫股角能较好地反映下肢对线情况;提供了更多关于患者随访的报道,揭示胫骨高位截骨术能获得良好的满意率和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不同类型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patient-specific cutting guides,PSCG)辅助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近年国内外利用3D打印PSCG辅助OWHTO治疗的相关文献,对不同类型3D打印PSCG辅助OWHTO的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多位学者设计、运用了不同的3D打印PSCG,于术中辅助精准定位截骨部位(截骨线周围骨面、胫骨近端“H”点、内外踝固定器等)及确认矫正角度(预钻孔法、楔形填充块法、角度导引连杆法等),均取得了良好临床疗效。结论3D打印PSCG辅助OWHTO相较于常规OWHTO有明显优势,可减少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且更接近术前预期矫正角度等,但不同类型3D打印PCSG之间的手术效果仍需后续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3D打印截骨导板对提升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MOWHTO)精准性的意义。方法研究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关节科收治的14例15膝,行MOWHTO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5膝,女9例10膝;年龄47~67岁,平均年龄55.1岁;单膝13例,双膝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获取膝关节CT数据,运用计算机软件设计截骨导板,并用3D打印技术打印截骨导板应用于术中。手术均由同一高年资医生采用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内固定系统均采用Tomofix加压锁定钢板。术前术后均拍摄双下肢站立位全长片及术膝负重位正侧位片,测量下肢负重线比率(weight bearing line,WBL)、关节线相交角(joint line conergence angle,JLC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及使用Caton指数评价髌骨高度(patellar height,PH)。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对患者行Lysholm评分。结果 1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C型臂透视显示所有矫形后下肢内翻均得到有效矫正。WBL由术前(12.17±15.43)%转移至术后(63.50±1.52)%,P=0.010;JLCA由术前(3.22±1.58)°减少至术后(1.17±0.90)°,P=0.020;MPTA由术前(82.18±2.03)°改善为术后(90.25±2.08)°,P=0.028;PTS未见明显改变,由术前(12.29±4.81)°改变为术后(12.13±4.44)°,P=0.890;Caton指数由术前(1.10±0.09)减小至术后的(0.97±0.11),P=0.017。Lysholm评分术前(85.03±5.70)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95.28±4.52)分,与术前比较,P=0.014;术后1年随访时(96.13±4.18)分,与术前比较,P=0.011;术后6个月与术后1年比较,P=0.17。结论 MOWHTO是纠正下肢力线、改善膝关节功能的有效手术方式,3D打印截骨导板可精准辅助MOWHTO。 相似文献
17.
侯晓斌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21,6(3):174-179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退行性疾病,其自然进程绝大多数起始于内侧间室的磨损和退化,而原因被认为与胫骨机械轴与胫骨平台关节线之夹角所形成的轻度内翻有关,这使得人体在直立和步行时,负荷大部分集中于内侧间室,且内翻程度越明显,内侧间室承担的载荷也就越大.针对这一病理机制,逐步发展出了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治疗的膝关... 相似文献
18.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关节镜协助下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方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 11例膝关节内翻畸形 ,采用胫前外侧入路 ,胫骨结节上楔形截骨 ,矫正畸形 ,钢板内固定。测定术前、术后关节间隙距离、膝关节外翻角 (FTA)、Mikritz线 ,进行JOA评分。结果 术后患者均随访 6个月 ,JOA评分由术前平均6 8 4分± 11 9分提高到 78 9分± 14 3分 ;Mikritz线由术前 34 5 %提高到 5 1 4 % ;FTA术前 183° ,术后为179°。术后JOA评分、Mikritz线和FT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关节间隙距离术前、术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关节镜协助下胫骨结节高位截骨钢板内固定治疗伴膝内翻的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缓解患者疼痛。力学轴线转移到外侧是手术关键 ,使用一个切口完成胫骨和腓骨截骨 相似文献
19.
胫骨高位截骨术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目的:了解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的远期效果,方法;自1985年5月~1995年5月施行胫骨高位截骨术67例(87膝),其中38例(49膝)获得平均5年4个月的随诊。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5年组优良率为87.6%,5年以上组优良率为72%,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炎并内翻畸形是有效的,它可延缓或免除关节置换术,手术确切重建及术后保持下肢正常力线是提高远期疗效的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