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估伤口单次局部浸润罗哌卡因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术后早期膝关节康复训练的影响。方法选择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50例,根据镇痛方式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25例):术毕切口浸润0.25%罗哌卡因20 ml,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25例):术毕切口浸润生理盐水20 ml,术后行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不同时间点的镇痛效果,不同时间评定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4、6、8、12 h VAS评分:罗哌卡因组分别为1.28分±1.03分、2.17分±1.67分、2.13分±1.76分、2.38分±0.34分,对照组分别为2.75分±1.09分、3.25分±1.29分、4.50分±1.51分、4.62分±1.6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48 h VAS评分:罗哌卡因组分别为3.20分±1.21分、3.17分±0.84分,对照组分别为3.28分±1.21分、3.56分±1.1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组与对照组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ROM及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PCIA用于TKA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有利于膝关节术后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盐酸罗哌卡因肌注于膝关节周围组织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行TKA术后随机分为2组:注射组(A组),非注射组(B组)。A组缝合切口前给予0.375%盐酸罗哌卡因肌注,B组不注射盐酸罗哌卡因。观察患者术后第1、3、7、14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术后第1天平均VAS评分A组4.50分,B组6.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VAS评分A组4.52分,B组6.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VAS评分A组3.84分,B组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平均VAS评分A组3.81分,B组3.8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7天A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B组。结论盐酸罗哌卡因局部注射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疼痛的减轻及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布托啡诺联合腹腔内注射罗哌卡因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3月8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前30分钟静脉注射布托啡诺20μg/kg,并在气腹结束前向手术创面喷洒0.4%罗哌卡因5 ml,缝合皮肤前向切口局部注射0.4%罗哌卡因5 ml。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术后2、6、12、24 h的疼痛强度。结果术后2、6、12 h观察组的VAS均低于对照组(2 h:4.1±0.6 vs.6.8±0.8,t=-16.419,P=0.000;6 h:3.2±0.8 vs.7.1±1.5,t=-14.425,P=0.000;12 h:3.4±0.5 vs.6.2±1.9,t=-8.733,P=0.002),术后24 h 2组VAS差异无显著性(3.1±0.8 vs.3.2±0.7,t=-0.723,P=0.472)。结论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可显著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膜下注射氨甲环酸(TXA)联合罗哌卡因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骨外一科行初次单侧TKA的154例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病例纳入标准为年龄在60~80岁的仅行单侧TKA手术的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排除标准为TXA或罗哌卡因药物过敏、血液指标异常或者相关数据缺失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TKA术中采用关节腔周围注射1 g TXA以及100 mg罗哌卡因的共80例(传统组),采用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骨膜下注射1 g TXA以及100 mg罗哌卡因的患者74例(改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Hb)下降值、术后1、2、3、7以及14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行统计分析。 结果15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前血红蛋白、术前VAS评分、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总失血量(t=5.476)、术后3 d的Hb下降值(t=3.705)低于传统组(均为P<0.05)。术后不同时间(1、2、3、7和14 d)不同状态下疼痛VAS评分比较发现,改良组的术后VAS评分在膝关节静息状态(F=13.512)和屈曲状态(F=18.185)均比传统组更小(均为P<0.001)。 结论骨膜下注射TXA及罗哌卡因可有效减少TKA手术失血量,并明显减轻术后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倍他米松局部浸润用于腰椎后路手术后的镇痛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89例接受腰椎后路手术治疗的病例,根据术后镇痛方法,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47例,局部浸润、静脉镇痛泵)和对照组(B组,42例,仅静脉镇痛泵),评估两组的镇痛效果、麻醉药物副作用及切口的感染率。结果:VAS评分两组术前及术后48 h、72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2 h[A组(3.8±1.4)分,B组(4.6±1.2)分]、4 h[A组(2.9±0.8)分,B组(4.1±1.1)分]、8 h[A组(2.4±0.6)分,B组(3.6±0.9)分]、12 h[A组(2.2±0.7)分,B组(3.2±0.6)分]、24 h[A组(2.1±0.4)分,B组(2.8±0.7)分]VAS评分比较,A组显著优于B组(P值均0.05)。术后0~24 h、24~48 h、48~72 h麻醉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两组比较无差异。术后2周两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倍他米松局部浸润用于腰椎后路手术后,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冲击波联合小切口手术与单纯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1诊治的50例腕管综合征,25例采用单纯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冲击波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对照组术前与2组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波士顿腕管综合征问卷中的症状评分、功能评分。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个月,患者术后3天开始康复治疗,手部疼痛明显减轻,手指麻木及活动功能有很大程度改善。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术前疼痛VAS评分、波士顿腕管综合征问卷症状评分、波士顿腕管综合征问卷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波士顿腕管综合征问卷症状评分、波士顿腕管综合征问卷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冲击波联合小切口手术较单纯行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膝关节腔注射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ED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膝关节镜诊治术老年患者72例,男35例,女37例,年龄60~7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每组36例。R组患者膝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DR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1μg/kg的混合液。术后2hVAS评分低于3分为镇痛有效。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15%,相邻浓度比值为1.1,镇痛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镇痛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Dixon-Massey法确定ED_(50)及其95%CI。记录术前5min(T_0)、术后1h(T_1)、2h(T_2)、3h(T_3)、6h(T_4)、12h(T_5)、24h(T_6)和48h(T_7)患者BP和HR,并对患者进行改良的OAA/S评分和VAS评分。结果术前和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BP、HR、VAS评分和OA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ED_(50)为0.31%(95%CI 0.30%~0.32%);DR组ED_(50)为0.14%(95%CI 0.14%~0.1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增强罗哌卡因膝关节腔注射用于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可减少罗哌卡因的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斜疝患儿分为两组(每组26例):A组,Dex 1 μg/kg复合0.25%罗哌卡因1 ml/kg骶管阻滞;B组,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T0)、骶管阻滞后5 min(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拔气管导管时(T4)、苏醒后10 min时(T5)的MAP和HR,观察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术后镇痛评分、术后追加镇痛药的发生率及副作用. 结果 A组HR在T4时显著低于B组[(106±12)次/min比(117±12)次/min] (P<0.05).与B组比较,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8%比23.1%]、躁动评分[(1.9±0.6)分比(3.1±0.7)分]和术后4、8、12、16 h FLACC疼痛评分[(1.1±0.6)分比(2.2±0.7)分、(1.2±0.6)分比(3.8±0.9)分、(2.3±0.6)分比(4.2±0.7)分、(2.6±0.9)分比(3.8±0.8)分]均降低(P<0.05);两组苏醒时及术后2、24 h的FLACC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使用镇痛药曲马多为4例,A组无使用曲马多者(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副作用. 结论 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Dex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能降低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明显延长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止血带完全清醒局部麻醉技术(WALANT)在腕管松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19-03采用腕管松解术治疗的24例腕管综合征,术中应用WALANT技术,术后记录麻醉效果持续时间,在术后2、6、12、24 h记录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Quick-DASH评分。结果多数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仅在初始注射时感到轻度刺痛,随后仅感到药物注射时的坠胀感,并无疼痛。3例在麻醉时感受到明显的胀痛不适,但随后很快缓解。多数患者在手术全程无疼痛感,5例在近端切开腕横韧带时主诉疼痛,但可以耐受。术中出血量3.5~7.5 mL,平均4.71 mL,术后患者麻醉时间可维持4~7 h,平均5.6 h。术后2 h疼痛VAS评分平均0分,术后6 h疼痛VAS评分平均0.97分;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平均2.75分;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平均1.79分。术后21例获得随访,3例失访,随访时间3~8月,平均4.3个月,未出现局部缺血或组织坏死等并发症。术前Quick-DASH评分(46.21±8.65)分;末次随访时Quick-DASH评分(18.18±7.76)分,末次随访时Quick-DASH评分比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3,P<0.001)。结论WALANT技术非常适合应用于腕管松解术,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术后舒适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A患者60例,采用统一麻醉和手术方案,术后FNB自控镇痛48h,持续剂量2ml/h,总量100ml。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三组:罗哌卡因组(R组):0.22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组(D组):0.15%罗哌卡因含地佐辛10 mg;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S组):0.15%罗哌卡因含舒芬太尼1μg/kg。记录三组患者术后1、3及7d静息状态下VAS(RVAS)评分、主动功能锻炼时VAS(AVAS)评分和被动功能锻炼时VAS(PVAS)评分;记录其他镇痛药物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7d三组患者RVAS评分,术后1、7d的AVAS评分和术后1d的P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d,S组与D组RVAS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及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用于FNB,可提供良好的TKA术后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但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地佐辛不及0.225%罗哌卡因镇痛维持时间长,复合地佐辛这一现象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羟考酮静脉术后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宫缩痛和产妇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年龄22~3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羟考酮组(O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组(OR组)。O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R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皮下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浸润麻醉,OR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联合皮下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浸润麻醉。术后VAS评分4分者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作为补救镇痛。比较三组产妇术后4、8、16、24、48 h的切口痛和宫缩痛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曲马多补救镇痛例次、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6、24 h O组和OR组宫缩痛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O组和R组切口痛VAS评分明显高于OR组(P0.05),术后曲马多补救镇痛例次明显大于OR组(P0.05)。O组和R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OR组(P0.05)。三组其他不良反应和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应用羟考酮静脉术后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能对产妇的切口痛和宫缩痛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中羟考酮在减轻宫缩痛方面作用明显,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切口及腹膜内局部浸润、术区表面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LC的6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4组。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组:手术结束前分别于脐部、剑突下、右肋缘下切口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C组:手术结束前分别于脐部、剑突下、右肋缘下切口下周围腹膜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D组:手术结束前分别在脐部、剑突下、右肋缘下皮肤切口及周围腹膜联合胆囊床、肝膈面喷洒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4组患者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术后均持续监测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C、D组术后2~12 h的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D组疼痛评分低于B、C两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LC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联合切口、切口周围腹膜及胆囊床、肝膈面表面喷洒罗哌卡因效果更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三种不同局麻药腰麻最大运动阻滞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序贯试验评估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鞘内注射后达到Bromage 3级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比较三种局麻药腰麻的运动阻滞效应.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99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分别鞘内注射0.5%等比重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或布比卡因,起始剂量均为7 mg,剂量变化梯度为1mg,鞘内注药后25 min内双下肢改良Bromage达到3级为有效.结果 罗哌卡因组腰麻产生最大运动阻滞的ED50 为9.62 mg,95%可信区间(CI)为9.16~10.09 mg;左旋布比卡因组的ED50为9.55mg,95% CI为9.01~10.11 mg;布比卡因组的ED50为6.08 mg,95% CI为5.39~6.80 mg.罗哌卡因最大运动阻滞相对效价比是布比卡因的0.63倍(95% CI 0.56~O.73).结论 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腰麻的运动阻滞效应明显低于布比卡因,而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用于微创食管癌术后腹部正中切口镇痛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胸段食管癌病人134例,均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根据腹部正中切口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66例,术中腹部正中切口无特殊处理,B组68例,术中腹部正中切口留置一次性静脉输液针针管、术后局部使用罗哌卡。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腹部正中切口疼痛评分(VAS)、脂肪液化以及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病人术后第1~3天腹部正中切口疼痛评分(VAS)较低,分别为(4.1±0.9分)比(3.1±0.8分)、(4.0±0.9分)比(2.9±0.9分)、(3.7±0.8分)比(2.7±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应用止疼药物(曲马多)人数占比较少,分别为36.36%(24/66)和11.76(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腹部正中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腹腔感染病例。结论微创食管癌术后使用罗哌卡因行腹部正中切口局部镇痛安全可行、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下肢手术应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对72例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实施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分次注射罗哌卡因,同时加用静脉PCA吗啡镇痛。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麻醉资料。结果麻醉总有效率9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术后切口镇痛优良率为100%,运动阻滞程度轻,镇静效果满意。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实施下肢手术,术后硬膜外分次注射罗哌卡因,同时加用静脉PCA吗啡镇痛,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神经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小切口显微神经松解与传统手术神经松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把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分为小切口组及传统组,每组各25例,术前及术后2年对所有病例症状严重程度进行GSS评分(GlobalSymptomScore)。并观察两组腕掌部瘢痕痛发生率。结果小切口组及传统组术前、术后评分差值分别为19.1±5.7、13.3±6.3,小切口组术后症状改善优于传统组(P<0.05)。小切口组无1例发生腕掌部瘢痕痛,传统组发生15例(60%)。结论小切口直视下显微神经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优于传统神经松解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7.
<正>气腹建立后术前腹腔内应用局麻药可显著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疼痛,但关于局麻药复合地塞米松腹腔内喷洒用于LC术后疼痛的文献鲜有报道。我们前期的研究证实,腹腔内喷洒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可延长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并增强镇痛效果,有效缓解肩部痛,但对术后早期(4h)切口痛缓解不明显[1]。因此本研究拟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腹腔内喷洒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口内浸润及胆囊床喷洒盐酸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A组:在作腹壁切口前切口预定点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B组:手术结束前向胆囊床喷洒盐酸罗哌卡因10 mL;C组:联合应用A/B组的处理;D组:不做任何以上处理。各组在术后均持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心电图,记录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副作用发生情况。观察术前30 min、术后180min静脉血皮质醇含量。结果A、B、C三组术后12 h的VAS评分低于D组(P0.05);4组患者各时间点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D组(P0.05);4组患者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在术后180 min血液中皮质醇含量少于D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联合切口处浸润和胆囊床表面喷洒罗哌卡因的效果更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切口局部罗哌卡因浸润配合帕瑞昔布钠或肺复张手法对术后切口疼痛和肩痛的影响。方法 90例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建立气腹前切口局部0.5%罗哌卡因浸润(20ml),术毕按传统手法放气腹;B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切口局部0.5%罗哌卡因浸润(20ml),术毕放气腹前实施肺复张手法;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切口局部0.5%罗哌卡因浸润(20ml),术毕按传统手法放气腹。记录患者在恢复室内(术后0h)和术后2、4、8、12、24和48h的切口疼痛和肩痛的评分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和B组患者术后0h的切口静态和动态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12hA组切口动态和静态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术后4、24hB组患者的切口动态和静态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术后12hA组患者的双侧肩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24h A和B组患者的左侧肩NRS评分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独应用切口局部罗哌卡因浸润相比,联合应用帕瑞昔布钠或放气腹时应用肺复张手法这两种多模式镇痛策略均可显著降低腹腔镜术后的腹部切口疼痛和肩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对开腹胃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榆林市第二医院普通外科开腹行胃癌根治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分为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组(简称"罗哌卡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静脉自控麻醉泵,比较不同时间点(术后4 h、8 h、16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评分,以及2组间累计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使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组在术后4 h、8 h、16 h、24 h、48 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哌卡因组48 h时舒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罗哌卡因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恶心呕吐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用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