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角的改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07-2014-07我科收治的50例L4-5单节段退变性前滑脱患者作为DLS组,另选同期50例无腰腿痛和脊椎滑脱的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且使性别、年龄与DLS组相匹配。两组均行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三维CT检查,在腰椎侧位X线上测量腰椎滑脱指数;在CT矢状位图像上选取平行于L3-4、L4-5、L5-S1椎间隙上缘终板的CT横断位图像作为关节突的头侧部分;过椎弓根下缘且平行于L3-4、L4-5、L5-S1椎间隙下缘终板的CT横断图像作为关节突的尾侧部分,在横断位上进行关节突角度测量,同时在骨窗下对关节突的退变进行评估。结果 DLS组L3-4头侧关节突关节角(61.9±6.3)°大于对照组的(56.3±7.5)°,尾侧关节突关节角(57.1±6.9)°大于对照组的(51.9±6.8)°;DLS组L4-5头侧关节突关节角(55.8±5.6)°大于对照组的(50.2±6.7)°,尾侧关节突关节角(53.2±6.8)°大于对照组的(47.0±5.9)°;DLS组L5-S1头侧关节突关节角(49.1±7.8)°大于对照组的(43.9±6.9)°,尾侧关节突关节角(45.1±6.9)°大于对照组的(41.7±5.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DLS组患者L4-5头尾侧角度差值(2.1±0.8)°小于对照组的(5.0±1.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LS组L4-5左右两侧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度(8.0±2.0)°大于对照组的(4.2±1.3)°,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关节突关节退变等级将DLS患者分成3组,各组间滑脱指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退变等级中头、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度差异具有显著性(r=0.457,P0.05)。结论关节突关节矢状化改变更可能是腰椎退变性滑脱发生预先存在的解剖学因素。  相似文献   

2.
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在退性变腰椎滑脱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34例L4/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的CT扫描片,侧位X线片上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及腰椎滑脱程度进行分析。结果: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关节方向与对照组比较更偏向吴矢状位(P<0.01),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程度也更为明显(P<0.05),小关节椎弓根角更倾向于水平位(P<0.01),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程度及小关节椎弓根角与腰椎滑脱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中可能有一定的病因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在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L4,5 DLS患者中随机选取115例作为观察组,男28例,女87例;年龄41~76岁,平均57.3岁。自体检人群(无脊柱滑脱及腰腿痛表现)中随机选取与DLS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15例作为对照组,男31例,女84例;年龄45~77岁,平均56.4岁。两组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CT平扫及多层面重建检查。于侧位X线片测量DLS组患者腰椎滑脱程度(Taillard指数),CT图像分别测量滑脱组及对照组L3,4、L4,5节段两侧关节突关节角并评估两组小关节不对称程度,矢状面CT重建图像测量两组L3,4、L4,5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pedicle facet angle,P?F角),对两组相应节段所测角度进行比较分析;CT横断面骨窗下对两组L4,5关节突关节进行退变程度分级并比较,且对DLS组不同退变等级之间的滑脱程度进行分析。对DLS组L4,5的关节突关节角、P?F角与滑脱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LS组L4,5均为Ⅰ度滑脱。DLS组L3,4、L4,5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相应节段相比明显偏向矢状位;P?F角均较对照组大,更倾向于水平位。小关节不对称程度,L4,5节段DLS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L3,4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4,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LS组患者L4,5关节突关节不同退变等级之间,滑脱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LS组L4,5滑脱程度与其关节突关节角、P?F角无相关性。结论关节突关节形态学变化(更小的关节突关节角、水平化的P?F角、小关节不对称)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病因学意义,但其作用不应被夸大;关节突关节退变是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继发性改变,而腰椎滑脱加剧了小关节的退变。  相似文献   

4.
王海莹  吕冰  李辉  王顺义 《中国骨伤》2021,34(11):1016-1019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及关节突关节角度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方法:以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确诊的120例L4-L5单节段退变性滑脱患者为观察对象(滑脱组),以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120例L4-L5节段退变性椎管狭窄患者为对照(对照组)。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如下参数: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L4-L5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及小关节不对称性。比较两组患者参数的差异并对有意义参数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关节突关节方向与脊柱-骨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PI、PT、LL、SVA、头侧关节突关节角、尾侧关节突关节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I、PT及头侧关节突关节角是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滑脱组头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化与PI、PT呈现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PI、PT及头侧关节突关节矢状化是腰椎滑脱的危险因素,并且关节突关节矢状化程度和大PI、P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与体重指数、关节突关节角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DLS者104例作为DLS组,同期在本院体检、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104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体重指数、关节突关节角度变化、关节突关节角对称性,分析体重指数、关节突关节角度变化、关节突关节角对称性与DLS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LS组体重指数显著偏高,L_(3-4)、L_(4-5)及L_5-S_1关节突关节角均显著偏小,更偏向于矢状位,L_(4-5)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比例显著偏高(P0. 05);体重指数、L_(4-5)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是影响DLS发生的独立因素(P0. 05); I度滑脱组、II度滑脱组和III度滑脱组间L_(4-5)关节突关节角依次减小(P0. 05),L_(4-5)关节突关节角与DLS滑脱等级呈负相关(r=-0. 408,P0. 05)。结论体重指数增加、关节突关节角矢状位改变、关节突关节角不对称,可能是引起DLS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矢状面不平衡与关节突关节形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自2016-01—2018-12经CT检查确诊为L4椎体假性滑脱的30例作为滑脱组,纳入同期经CT检查无腰椎滑脱的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滑脱组与对照组椎体小关节角与椎弓根角。结果滑脱组与对照组左侧与右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滑脱组双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滑脱组左侧与右侧椎弓根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小关节角与腰椎矢状面不平衡无明显相关性,但双侧椎体小关节角差异与关节面前倾是腰椎矢状面不平衡的影响因素。椎体小关节的三维结构失衡是导致椎体矢状面不平衡的重要诱因,但不是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患者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与退变程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02年7月~2007年7月我科收治的DLS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DLS志愿肯50例作为对照组.将所有研究对象的CT片、侧位X线片图像输入计算机,测量L4/5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面与椎体矢状面的夹角、L4椎体前后缘中点连线与椎间关节突关节间隙的央角(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在CT片上观察关节突关节退变的程度,并对所测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LS患者的关节突关节与椎体欠状面的夹角与对照组比较更偏向呈矢状位(34.93°±9.14°vs 47.22°±5.37°,P<0.001),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更倾向于水平位(113.57°±5.96°vs 102.50°±4.96°,P<0.001),关节突关节的退变程度与其方向的改变高度相关.结论:DLS与关节突关节方向欠状化及水平化相关,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面方向矢状化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高度相关,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及其方向的变化对DLS具有病因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中腰椎-骨盆结构特点及其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中的意义。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单纯退行性L_(4,5)节段腰椎滑脱患者(滑脱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0例(对照组)体检资料齐全的健康者进行比较。通过影像学资料对受试者的腰椎-骨盆结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分析DLS患者的脊柱-骨盆特点。观察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退变特点。利用Spearson分析各观察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滑脱组L_(4,5)关节突关节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为(36.5±11.2)°、(44.2±7.3)°、(66.5±11.6)°、(22.2±10.0)°、(33.4±11.3)°。对照组L_(4,5)关节突关节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为(44.4±8.2)°、(36.7±8.5)°、(55.4±13.2)°、(14.4±7.0)°、(42.3±13.1)°,滑脱组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关节突关节角、骶骨倾斜角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盆入射角与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之间有相关性(P0.05),椎间盘退变与关节突关节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滑脱组L3-S1椎间盘及L_(4,5)关节突关节退变更加严重。结论:腰椎-骨盆结构在退变性腰椎滑脱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腰椎前凸及骨盆后倾现象在腰椎退变性滑脱身体代偿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与腰椎间盘退变是相互促进的,腰椎滑脱加剧椎间盘与关节突关节退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手术治疗中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因腰椎滑脱症行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62例,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的235例纳入退变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227例纳入峡部裂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14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术后椎弓根螺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程度。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14个月的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组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0级318钉,Ⅰ级124钉,Ⅱ级28钉,峡部裂组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0级116钉,Ⅰ级244钉,Ⅱ级94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050,P<0.001)。结论 两种不同类型的腰椎滑脱均发生了一定数量螺钉侵袭近端关节突关节的病例,但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术后螺钉侵扰关节突的概率和程度均明显高于退变性滑脱组病人,明显影响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小关节影像学结构特点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观测退行性腰椎滑脱(DS)患者的小关节形态结构,探讨引起退变滑脱可能的局部因素。方法:观察并测量44例L4退行性滑脱患者及50晨滑脱患者的正侧位X线片上的小关节,包括:L1下关节空间距(D)与椎板腰部宽(W)之比、L4下关节突长度、小椎 角和小面的改变,对比分析其结构特点。结果.滑脱组L4/W/1,小 关节间隙接近矢状位,两组L4下关节突长度、小椎弓根角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下关节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脊柱骨盆参数分析腰椎峡部裂患者椎弓根-关节突形态学特点,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L5峡部裂患者121例(峡部裂组)、L4, 5退行性滑脱患者108例(滑脱组)以及L4, 5正常但L5S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100例(对照组), 均行腰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在站立中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滑移率(percentage of slip, SP)和脊柱骨盆参数, 包括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在腰椎CT三维重建像上测量L4和L5椎弓根-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参数, 包括关节突关节角(facet joint angle, FJA)、椎弓根-关节突关节角(pedicle facet angle, PFA)、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分级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facet joint tropism, FT)。比较峡部裂组、滑脱组和对照组脊柱骨盆参数、椎弓根-关节突关节形态参数的差异, 分析各组组内脊柱骨盆参数和L4和L5椎...  相似文献   

12.
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与腰椎退变性滑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在腰椎退变性滑脱的病因学意义。方法:对53名L4~5退变性滑脱患者及53名正常对照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分别测量L4~5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性及对称性。并根据T2加权像椎间盘信号强度判定椎间盘退变程度,根据腰椎X线片记录腰椎滑脱程度。结果:腰椎退变性滑脱患者的关节突关节方向与正常者相比更偏向矢状位(P〈0.05)。不对称程度也更为明显(P〈0.05)。在退变性滑脱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角度与退行性腰椎滑脱(DLS)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单纯退行性L4/5节段前滑脱患者为DLS组,年龄55.6±8.8岁,排除腰椎骨折及峡部不连者;对照组为57例同期无滑脱及腰腿痛的其他疾病患者,年龄53.7±9.4岁。两组均行腰椎CT检查,在CT定位像上测量DLS组患者L4/5节段滑移距离及下位椎体矢状径,计算腰椎滑脱程度(Taillard指数);在CT图像上测量两组L3/4、L4/5及L5/S1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并进行比较分析;骨窗条件下观察DLS组L4/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按Fujiwara标准进行分级,并按不同退变等级分3组比较滑脱程度;对DLS组L4/5的关节突关节角与滑脱程度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DLS组L4/5均为Ⅰ度滑脱,Taillard指数为0.1679±0.0365。DLS组L4/5关节突关节角为33.1°±12.2°,小于对照组的49.5°±11.4°,差异有显著性(P<0.001);DLS组与对照组L3/4关节突关节角分别为36.1°±9.1°与38.6°±8.0°,无显著性差异(P>0.05);DLS组与对照组L5/S1关节突关节角分别为48.5°±13.0°与51.9°±13.0°,无显著性差异(P>0.05)。DLS组L4/5滑脱Taillard指数与其关节突关节角度无相关性(r=0.065,P>0.05)。DLS组患者L4/5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为Ⅱ度4例,Ⅲ度23例,Ⅳ度33例,其滑脱Taillard指数分别为0.1837±0.0418、0.1723±0.0370和0.1589±0.0343,各组间滑脱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LS患者滑脱节段的关节突关节角明显小于非滑脱患者的相应节段,但关节突关节角度与DLS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对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8年行MIS-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57例,年龄51.1±11.8岁(23~73岁),所有均采用经皮置钉的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3个月均行腰椎CT三维重建,并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上评价关节突关节侵扰程度并分级: 0级,无侵扰,螺钉不在关节突关节上,且未进入关节突关节面;1级,轻度侵扰,螺钉位于上关节突关节上,但未进入关节突关节;2级,中度侵扰,螺钉经过关节突关节面≤1mm;3级,重度侵扰,螺钉经过关节突关节面。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诊断、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在术前、术后腰椎CT及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解剖相关因素(关节突关节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关节突关节角、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指数、椎板深度)、置钉相关因素(螺钉内倾角、螺钉尾倾角、螺帽-上关节突间距、近端连接棒露出距离、连接棒预弯),并分析潜在侵扰危险因素。结果:MIS-TLIF经皮置钉造成关节突关节侵扰的椎弓根螺钉总计62枚,轻度侵扰螺钉35枚,中、重度程度侵扰螺钉27枚。患者一般情况分析显示,BMI≥30kg/m2、L5为上位置钉节段作为关节突关节侵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性别、术前诊断、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与侵扰无关(P>0.05)。解剖因素分析显示,关节突关节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均≥12mm或关节突关节角≥40°时,侵扰率显著升高(P<0.05);关节突关节侵扰组与非侵扰组在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指数及椎板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侵扰组较非侵扰组存在较小的螺钉内倾角、螺帽-上关节突间距(P<0.05),而在螺钉尾倾角、近端连接棒露出距离、连接棒预弯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MI≥30kg/m2和L5为上位置钉节段的患者,应充分考虑经皮置钉造成关节突关节侵扰的高风险性,且关节突关节肥大(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均≥12mm时)、冠状走行(关节突关节角≥40°)时更易出现上位节段侵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对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8年行MIS-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57例,年龄51.1±11.8岁(23~73岁),所有均采用经皮置钉的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3个月均行腰椎CT三维重建,并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上评价关节突关节侵扰程度并分级:0级,无侵扰,螺钉不在关节突关节上,且未进入关节突关节面;1级,轻度侵扰,螺钉位于上关节突关节上,但未进入关节突关节;2级,中度侵扰,螺钉经过关节突关节面≤1mm;3级,重度侵扰,螺钉经过关节突关节面。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诊断、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在术前、术后腰椎CT及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解剖相关因素(关节突关节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关节突关节角、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指数、椎板深度)、置钉相关因素(螺钉内倾角、螺钉尾倾角、螺帽-上关节突间距、近端连接棒露出距离、连接棒预弯),并分析潜在侵扰危险因素。结果:MIS-TLIF经皮置钉造成关节突关节侵扰的椎弓根螺钉总计62枚,轻度侵扰螺钉35枚,中、重度程度侵扰螺钉27枚。患者一般情况分析显示,BMI≥30kg/m2、L5为上位置钉节段作为关节突关节侵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性别、术前诊断、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与侵扰无关(P0.05)。解剖因素分析显示,关节突关节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均≥12mm或关节突关节角≥40°时,侵扰率显著升高(P0.05);关节突关节侵扰组与非侵扰组在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指数及椎板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侵扰组较非侵扰组存在较小的螺钉内倾角、螺帽-上关节突间距(P0.05),而在螺钉尾倾角、近端连接棒露出距离、连接棒预弯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MI≥30kg/m2和L5为上位置钉节段的患者,应充分考虑经皮置钉造成关节突关节侵扰的高风险性,且关节突关节肥大(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均≥12mm时)、冠状走行(关节突关节角≥40°)时更易出现上位节段侵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效果。方法将30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行单纯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椎弓根螺钉长节段固定矫形、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随访1~2 a,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椎前凸角度升高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实施椎弓根螺钉长节段固定矫形、椎板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术,术后患者腰椎功能、Cobb角及疼痛改善明显,且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好于常规椎管双侧多节段开窗减压术。  相似文献   

17.
章宏  王玲  王星 《颈腰痛杂志》2023,(5):874-876
目的 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下小关节积液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本院11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男42例,女70例,年龄(61.33±5.93)岁;均为L4-5滑脱。收集患者影像资料,MRI轴位片判断小关节积液情况,并设为积液组与未积液组。比较两组患者椎间盘Pfirrmann退变分级、椎体滑脱距离以及滑脱程度,并分析小关节积液宽度与Pfirrmann退变分级、椎体滑脱距离以及滑脱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12例中,小关节积液54例,小关节积液平均宽度(2.90±0.45)mm。积液组病程、ODI指数显著高于未积液组(P<0.05);积液组Pfirrmann分级、椎体滑脱距离以及滑脱程度均显著高于未积液组(P<0.05);积液组小关节积液宽度与Pfirrmann分级、椎体滑脱距离以及滑脱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普遍存在腰椎小关节积液现象,且小关节积液与腰椎滑脱程度、椎间盘退变分级具有正相关关系,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诊...  相似文献   

18.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在1955年由Newman首先提出,他记载了腰椎关节突关节退变性关节炎所产生具有完整椎弓的椎体的滑动。腰椎退变与退变性滑脱腰椎退变的病变基础是椎间盘,在其退变的基础上,脊椎的关节软骨、关节突及其韧带发生相关的变化,而出现神经根的压迫,腰椎的滑动。与之对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邻近节段腰椎小关节方向探讨关节突关节倾斜度与退行性腰椎滑脱(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将2013年至2015年南方医院住院的120例L4~5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纳入LDS组,再选取120例L4~5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纳入峡部裂腰椎滑脱(lumbar isthemic spondylolisthesisat,LIS)组,对照组(lumbar spondylolisthesis-free,LS-free组)由在南方医院进行体检的120例无脊柱疾病的人组成。基于CT图像分析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方向。在L_(2~3)、L_(3~4)、L_(4~5)和L_5S_1的节段,测量水平面腰椎关节突关节角度,并记录年龄、身高、性别、体重等基本信息。结果峡部裂性腰椎滑脱(LIS组)各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LS-fre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行性腰椎滑脱(LDS组)各节段关节突关节角与对照组(LS-fre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的非滑脱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_(3~4)与L_(4~5)关节突关节角度线性相关(R=0.575)。结论滑脱对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无影响,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角度呈线性相关。退行性腰椎滑脱关节突关节角度均小于正常人,且该小于正常人群的关节突关节角度在滑脱前已经存在,为滑脱危险因素。滑脱节段关节突关节存在滑脱后形变。  相似文献   

20.
<正>腰椎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是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包括相邻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关节退变、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体压缩性骨折等~([1、2])。其中近端相邻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既非常常见,又容易导致新的临床症状产生,且较远端相邻节段发生更早、更明显~([3、4])。目前研究认为,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对近端相邻关节突关节侵扰(facet joint violation,FJV)是加速关节突关节退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