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运用文献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明清医家治疗瘿病的用药频次、药物组合、药物关联规则等,挖掘治疗瘿病的核心组合及新方剂。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查找明清时期治疗瘿病的相关文献,从中筛选出治疗瘿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运用规则分析、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录入的方剂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76首明清时期治疗瘿病的方剂,包含中药160味,得到用药频次≥8的中药22味、常用药物组合11组、潜在核心药物组合8组,演化得到新方剂4首。结论:明清医家在治疗瘿病时多运用化痰、理气、散瘀类药物,常配伍清热、健脾燥湿之品,同时注重运用补益类药物以顾护正气。  相似文献   

2.
纪淑萍  辜洁敏  陈超 《陕西中医》2022,(12):1805-1808
目的:通过关联规则探究中医药治疗瘿病用药规律,归纳提炼有效的新方剂。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所有方剂导入,以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检索治疗瘿病的所有中医方剂,统计分析方剂中的高频药物,分析药物关联程度,筛选新方组合。结果:在治疗瘿病的151首方剂中共应用药物327种,药物频次为1142次,药物频次≥15次的共15味,并挖掘新方2首。结论: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能够挖掘治疗瘿病的新方剂,为临床处方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小陷胸汤类方剂进行系统分析,为小陷胸汤类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包含"瓜蒌、黄连、半夏"的所有方剂,建立数据库,分析类方配伍规律及其所治疗病证用药规律。结果:数据库共收集有关方剂61首,核心药物组合77个,涉及病证33种;选取了3个高频病证"咳嗽""积聚""痞满"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小陷胸汤类方剂在治疗"咳嗽"时主要以配伍化痰药物为主,治疗"积聚"时主要以配伍消食药为主,治疗"痞满"时主要以中配伍行气药为主。结论:《中药方剂大辞典》中小陷胸汤类方配伍的药物广泛,治疗特点明确,组方规律能反映其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Python语言分析《普济方》中治疗消渴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文献学依据.方法:搜集《普济方》中治疗消渴的处方,构建方剂数据库,应用Python语言统计出高频药物、功效分类、性味归经等,并采取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普济方》中治疗消渴的方剂共677首,药物452味.用药以麦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古方中桃仁药对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和《普济方》为数据采集源,收集整理2264首含有桃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网络图谱分析挖掘桃仁古方药物数量、主治疾病、方剂剂型、常用药对及其配伍规律。结果:桃仁古方药物累计668种,主治疾病819种,涉及汤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等剂型,核心配伍组合为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药等活血行气中药。结论: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揭示桃仁在方剂中用药规律,为桃仁组方临床运用提供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普济方》中治疗泄泻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普济方》中治疗泄泻的处方,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5统计用药频次、药物属性(药性、药味、归经),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210首,共使用药物104种,其中使用频次≥20的药物22种,常用药物可聚为五类,最常用药物组合为干姜-肉豆蔻,其次为木香-肉豆蔻、木香-诃子、干姜-甘草、干姜-诃子、干姜-木香等。结论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初步揭示《普济方》治疗泄泻的组方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挖掘《普济方·消渴门》的用药特点并分析其潜在规律,进一步指导消渴的临床用药。方法:将《普济方·消渴门》的所有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处方的单味药的频次、常用药对、常用角药,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数据进行挖掘。结果:《普济方·消渴门》一共包含方剂674首,涉及药物510味;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麦冬、天花粉、茯苓、人参、黄连;最常见的药对:麦冬+天花粉,人参+茯苓,黄连+天花粉;最常见的角药:麦冬+黄连+天花粉,麦冬+知母+黄连;基于关联规则发现的常见药物组合:黄芪、茯苓→人参(置信度0.8),知母、黄连→麦冬(置信度0.78)。结论:《普济方·消渴门》在治疗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以麦冬、天花粉、茯苓、人参为首选药,遵循消渴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含生脉散(即人参、麦冬、五味子)类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包含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有关方剂,录入中医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并对其中用药规律、主治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中共记录有关方剂415首,核心药物组合25个,常与生脉散配伍的中药25味,从中选取血药"当归",气药"黄芪",阴药"山茱萸",阳药"附子"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生脉散类方虽变化复杂,但总体仍以益气养阴为主,随着配伍方药变化,治疗特点各异。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生脉散类方配伍方药广泛,治疗特点明确,多具补益功效;组方规律反应出生脉散类方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对现代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为生脉散类方现代传承及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消渴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筛选《普济方》中治疗消渴病的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消渴病的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342首,分析得到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以及关联度等的分析,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5个,新处方3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并阐明治疗消渴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中医治疗消渴病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金匮要略》中湿病、痰饮病和水气病三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金匮要略》中水液病三篇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比较方剂之间药味组成变化,总结核心药物和组方规律,明确仲景辨治杂病用药思路。结果:对筛选出的《金匮要略》中主以湿病、痰饮病、水气病三篇相关方剂28首和涉及中药31味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4个。结论:仲景从不同方面组方,寒热并用,温阳利水,契合水液病治则治法,该结果为探索经方治疗水液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提供了支持与启示,值得进一步验证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熵聚类分析,挖掘《普济方》外用药治疗黄褐斑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普济方》中治疗黄褐斑的外用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集成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共49条,其中共涉及104味中药,分析得出用药以杏仁、茯苓、白芷为主,药性多为辛、温,归肺、脾、大肠经。支持度≥4的中药药对组合为11对;基本辨病处方为:白芷,藁本,防风,茯苓,杏仁,细辛,川芎,白附子,商陆。无监督熵聚类分析得到3首治疗黄褐斑的新处方,分别适宜风邪入络,侵犯气血之证;风寒乘袭,痰瘀互结之证;风痰结聚证。结论《普济方》治疗黄褐斑多从祛风解表、滋润肌肤、活血化瘀入手,尤重视祛风法,为现代临床治疗黄褐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帕金森病方剂的组方规律。 方法: 筛选《普济方》和《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帕金森病的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1),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帕金森病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结果: 对筛选的94首治疗帕金森病的处方进行分析,得到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32个,新处方9个。 结论: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并阐明了治疗帕金森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中医治疗帕金森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荨麻疹内服方剂的组方规律.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荨麻疹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荨麻疹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对筛选出的134首荨麻疹内服方剂进行分析,确定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7个、新处方5个.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荨麻疹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为荨麻疹的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湿疹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湿疹的外用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湿疹的外用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湿疹的外用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70个湿疹外用方剂进行分析,确定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和药对,演化得到核心组合42个、新处方7个.结论:总结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湿疹外用方剂的用药规律,为湿疹外用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普济方》妊娠心痛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搜集整理《普济方》中的妊娠心痛方剂,运用频数分析、药物关联方法对搜集到的32首方剂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补虚药为妊娠心痛方组成的基本药物,理气药、温里药是其主要的增效配伍药物,化湿药、活血化瘀药是其重要的辅助配伍药物;使用频次在前十位的药物有白术、人参、川芎、茯苓、炙甘草、陈皮、当归、木香、厚朴、草豆蔻。结论:妊娠心痛为本虚标实之病证,补益气血、安和胎气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用药上以补虚药为主,在此基础上配伍理气药以调畅气机,温里药以温散寒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圣济总录》中治疗瘿病遣方用药的规律,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阅读《圣济总录》,筛选出治疗瘿病的方剂,将方药中药物的频数、频率,以及四气五味、归经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圣济总录》共收录瘿病方剂35首,"紫苏膏"属外用处方,机理较特殊,予剔除,剩34首,共用药73种;剂型统计结果显示,丸剂为主要剂型。结论:《圣济总录》治疗瘿病善用苦辛寒温之品,从肝、脾论治为主,八法之中尤重清法与温法,清肝泻火、健脾化痰是治疗瘿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探索分析《中医方剂大词典》中治疗积聚方剂的用药原则并深入探究组方规律。方法人工搜集《中医方剂大词典》中治疗积聚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常用规律、中药关联规则、核心组合,并挖掘新处方。结果共收集到277条治疗积聚的方剂记录,涉及药物286种,分析得出药物用药频次,发现包含13味中药的用药模式,得出核心药物组合12个,挖掘出新处方共6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积聚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得出中医治疗积聚以健脾行气活血祛瘀散结为要务,注重益气养血祛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分析治疗失眠经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自1955年以来文献中治疗失眠的仲景经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失眠经方中常用的药物、核心组合及发现新方。结果:根据73首方剂的分析,明确治疗失眠经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27个,核心组合29个,及演化新处方4个。结论:初步揭示了治疗失眠经方的组方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可应用于分析方剂组方规律和新方发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唐代王焘所编撰《外台秘要》治疗消渴及其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方法:将《外台秘要》卷第十一中治疗消渴病的87首方剂用药进行整理,经过药名、性味归经等标准化后,以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分析药物使用、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和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外台秘要》方所载方剂的配伍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对筛选出的87首方剂进行分析,明确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根据关联规则得出2味药物组合17个、3味药物组合3组,运用聚类方法得到核心药物组合3个序列。结论:《外台秘要》法宗仲景,开创三消论治之法,对研究中唐以前消渴病的中医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为挖掘古代医学文献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失眠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失眠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失眠的方剂,逐一录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失眠的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438个治疗失眠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并获得新处方6个.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以用于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