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肝胆系病症的中药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并整理新安王氏内科代表医家临床治疗肝胆系病症效案,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构建临床方药数据库,通过SPSS 22.0和IBM SPSS Modeler 14.1统计软件对所有中药进行性味归经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用药频次≥40次的中药有33味,按照用药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前5位依次为丹参、郁金、枸杞子、五灵脂、茯苓;功效以活血化瘀、滋阴、清热、利水渗湿等为主。药性以寒性中药频次最高,苦、甘、辛3种药味的中药所占比例较大,药物归经以肝、肺、脾、胃、肾为主。按照药物组合频次从高到低排序,前3位依次为丹参、五灵脂,丹参、郁金,五灵脂、郁金。青黛、明矾、枸杞子药物组合的置信度为1.0。王氏内科治疗肝胆系病症常用的药物组合有丹参、郁金、五灵脂,枸杞子、女贞子,茯苓、半夏等。结论新安王氏辨治肝胆系病症时首辨疾病虚实,实者以湿热蕴结、络脉瘀阻、肝脾失调为主,虚者多见肝肾阴虚、肝脾失养、阳气不足,辨证论治时注重结合肝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性特征,顺肝性、适肝用、调肝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新安王氏内科脾胃病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中频繁项集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1予以因子分析。结果共研究688例处方,涉及药物365种。单味药以茯苓、枳壳、半夏的使用频次最高,对药以半夏-枳壳、茯苓-佩兰、瓜蒌-半夏的使用频次最高;寒性与温性,味苦、味甘,以及归脾(胃)、肺(大肠)经的中药使用最为频繁;关联规则发现最常用药对有3组;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3个公因子。结论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脾胃病以理气通阳散结法为治疗大法,以瓜蒌薤白半夏汤为基础方,以理气运脾、散结和胃为核心,重温补,倡轻灵;佐以清热利湿、宣畅气机,温阳活血、益气通脉等法,以调和阴阳、补偏救弊。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安王氏内科医家王仲奇及王任之论治胃脘痛用药特色进行分析。方法从《王仲奇医案》《王任之医案》中选取治疗胃脘痛处方74例、160例,提取方药,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录入Excel中,采用频数分析,计算高频药物,通过SPSS 22.0对高频药物进行相关分析,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Apriori算法,最大频繁关联模式等分析。结果《王仲奇医案》共出现中药888次,频次排名前3位中药为半夏、茯苓、旋覆花;《王任之医案》出现中药2 146次,排名前3的中药为瓜蒌、半夏、枳壳。关联分析得出王仲奇论治胃脘痛主要为瓜蒌→薤白,半夏→薤白,佩兰→陈皮等组合关联;王任之主要为瓜蒌→薤白,半夏→枳壳,半夏→薤白等组合关联。结论 2位王氏医家诊治胃脘痛以通为大法,务在祛除阻塞胃气疏降之因,或疏通气机,或健运脾胃,或活血化瘀,或消食化滞,或温中行气,胃脘痛常兼气滞,以辛开苦降法,用辛香理气之品,和胃止痛。顺应胃腑和降之性,畅通人身元气,促进疾病痊愈。王仲奇与王任之的治疗胃脘痛思路一脉相承,具体用药却各有特色。王任之在王仲奇扶正健脾、通邪止痛基础上,更加重视胃脘痛日久,瘀血、痰邪留滞,常施以通阳泄浊、化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4.
新安王氏内科认为,泄泻病位在脾胃与肠,脾虚湿盛为发病之关键;治则治法以健脾化湿为主,结合芳香醒脾、升阳补脾、温阳运脾、养阴润脾、理气调脾及固涩止泻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新安王氏内科医案中含茯苓方剂的临床用药特色。[方法]以《王任之医案》《王仲奇医案》作为方剂资料来源,筛选包含茯苓的处方,基于新安医学数据信息应用平台构建数据库,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2,进行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以Apriori算法为主要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并获得含茯苓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治疗疾病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等。[结果]共筛选含茯苓方剂986首,含茯苓的高频次组合的药物包括佩兰、半夏、苦杏仁、白术、枳壳,常用于治疗脾胃系统的泄泻、痢疾,以及肺系的咳嗽等病证。与茯苓配伍的高频次药物的组合中,支持度≥10%、置信度≥60%的关联规则包括“佩兰→枳壳”“佩兰→半夏”“半夏→枳壳”“佩兰→白豆蔻”等。[结论]新安王氏内科医案中含茯苓处方所治疾病多有痰湿要素,王氏临床论治多从脾、胃、肺三脏入手,喜用芳香药物,多用温药,治痰治气并举,寓燥湿化痰于健脾降肺之中。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基于回顾性分析和数据挖掘的方法探寻蔡宛如教授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蔡宛如教授治疗CVA的172首处方,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的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涉及中药97味,高频药物为桔梗、防风、柴胡、北沙参、麻黄、蝉衣;药物类别以清热药、补虚药、止咳平喘化痰药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胃、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关联性强的主要有以疏风解表、止咳平喘,疏肝理气、燥湿化痰,养阴润肺、补肺健脾为功效的三类药物;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7组核心药物,体现了祛风止痉、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疏肝解郁、降气泄热、敛肺固表、滋阴清热、健脾益气的治法。结论:蔡宛如教授治疗CVA临床经验丰富,用药以寒凉、清补为主,尤其重视滋养肺津,补肺气、疏肝气、益脾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挖掘两广地区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各大数据库自建库以来收录的两广地区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方药,经过筛选后建立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药物频次、常用组合、核心药对、新方组合进行分析.结果 对筛选出的80个处方进行分析与挖掘,其中共涉及124味中药,高频药对10对;基于熵聚类方法...  相似文献   

8.
感冒:这是咳嗽的病因中最常见的一类。宝宝如果是咳中带痰,但是没有伴随急促的呼吸,那可能是普通感冒。如果是因流感引起的感冒,咳嗽时,往往会由喉部发出一种略带嘶哑的声音,有时候会有痰,而有时候则只是干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探究中医方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用药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以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2005年-2017年中医方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文献,并通过频率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44篇,涉及药味86种,使用频率 9%的中药共30味,涉及功效共14类,药味7味,药性共8种,归经11条。其中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甘草,药性多偏于温和、平缓,且以调理肺、肾、脾三脏为主。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小儿过敏性咳嗽中医方药的用药规律研究,可以更加直观和明确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内科疾病常因临床少见 ,认识不足而导致误诊。本文报道 1994— 1998年在我院呼吸内科诊治的 13例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住院误诊病例 ,分析误诊原因 ,以吸取教训 ,提高识别能力。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8例 ,年龄 2 0~ 75岁 ,>40岁 9例 ,平均 46 .5岁。误诊时间最短 1d ,最长 1.5年 ,平均 4.2个月。1.2临床表现 咳嗽 9例 ,咳痰 2例 ,咯血 1例 ,胸痛 5例 ,胸闷、气短 6例 ,呼吸困难 5例 ,发热 8例。1.3误诊病种 急性心肌梗死 2例 ,急性胰腺炎 2例 ,尿毒症 2例 ,白血病 1例 ,淋巴瘤 2例 ,皮肌炎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维普VIP)、万方(Wanfang)4个文献数据库中推拿治疗小儿咳嗽的推拿处方,将推拿处方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统计所有穴位和最常见穴位的频次及核心穴位组合特点。【结果】筛选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54个推拿处方,共涉及56个穴位,常用穴位(应用频次>10)有15个,其中小儿推拿特定穴12个,频次为223,占前15个穴位总频次的78.59%;常用核心穴位组合共34个,其中2个穴位的穴位组合有16个,3个穴位的穴位组合12个,4个穴位的穴位组合5个,5个穴位的穴位组合1个。【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选穴以小儿推拿特定穴为主,穴位以宽胸理气和祛风解表穴为主。肺经、膻中、肺俞、太阳、内八卦、坎宫、天门、天河水、乳旁九穴组合可为临床小儿外感咳嗽推拿基础治疗处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门诊咳嗽患者287例病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力 《海南医学》2006,17(7):100-101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内科门诊患者最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3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指咳嗽持续时间<3周;亚急性咳嗽指持续时间超过3周,但小于8周,即在3~8周之间;慢性咳嗽≥8周[1].目前关于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已见报道,而对于急性、亚急性与慢性咳嗽的系统的病因分析很少见文献报道.对我院咳嗽门诊2005年4月至11月间接诊的共计287例急性、亚急性与慢性咳嗽患者的其病因诊断进行总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李中梓《医宗必读》的内科疾病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并整理《医宗必读》中治疗内科疾病的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对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频次、方剂频次、常用药对频次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常用药对、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和复杂网络化分析.[结果]共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新安王氏内科代表医家王仲奇辨治咳嗽的临证处方经验。方法:收集《王仲奇医案》中咳嗽的病案处方75首,利用Excel 2010记录处方中的药物,形成数据库,对其中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利用SPSS 22.0软件系统进行药物组合分析并建立数据库矩阵,探讨王仲奇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结果:数据库共收集中药135味,用药频数922次;使用频数≥10的药物有茯苓、杏仁、薏苡仁等28味,囊括了补虚药、清热药、止咳平喘药等17类药。常用药对如茯苓-杏仁、茯苓-薏苡仁、茯苓-紫菀等27组。因子分析得到9组药物组合。结论:王仲奇善用轻宣法治咳,常将利水渗湿药与止咳平喘药配伍使用,化痰兼利水,注重补益肺肾,蕴化湿于健脾之中,以杜生痰之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史利卿教授治疗慢性咳嗽湿热郁肺(湿热咳嗽)的用药规律,以期为湿热咳嗽的治疗提供临床思路.方法 以2015年9月至2020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史利卿教授门诊湿热咳嗽案例为数据来源,建立数据库并规范术语;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WEB端对中药使用频数、属性进行统计分析,对高频用药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的内科疾病误诊经验,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以神经症状为首的内科疾病误诊过程,总结误诊经验。结果8例患者中,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2例尿毒症患者误诊为癫痫,3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1例肺癌患者误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结论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的内科疾病加大了临床诊断的难度。对于神经精神症状突出的患者,要在加强日常积累的基础上,尽量地多方位诊断和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软件分析现代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建库至2019年11月9日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CVA的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通过Note Express文献管理器,建立符合CVA的数据库,从而建立Excel数据表,将相关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进行频次分析、中药属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分析治疗CVA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96篇,录入196首方剂,合计188味中药。频次从高到低排名前10的中药单药分别为麻黄、苦杏仁、蝉蜕、地龙、桔梗、半夏、五味子、紫苏子、百部、僵蚕,药性以温居多,药味以辛为首,归经以肺、脾、胃、肝为主。演化得出麻黄-苦杏仁,麻黄-蝉蜕,苦杏仁-蝉蜕,麻黄、苦杏仁-地龙,蝉蜕、地龙-麻黄等核心组合18个;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推演出治疗CVA的新处方共计4个。[结论]现代中医药治疗成人CVA多从肺、脾、肝三脏出发,从辛温理气入手,注重宣肺、理气、化痰、祛风,尤其重视虫类祛风通络药的应用,体现了宣肺祛痰止咳、降逆利气、解痉平喘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主动脉夹层(AD)属危重急症,并发症多,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剧烈胸痛,但实际上,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甚至缺乏典型表现,其特点是发病突然,误诊率、病死率高。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本文报道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近3年诊治的AD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新安王氏内科医家王仲奇与王任之治疗"时邪"类疾病的用药特色。方法:从《王仲奇医案》《王任之医案》中分别选取王仲奇与王任之治疗"时邪"类疾病的处方70首、55首,利用Office 2010录入符合标准的处方,进一步处理数据,通过数据挖掘软件SPSS 22.0和IBM SPSS Modeler 14.1对处方所用药物的频数、常用配伍、四气五味、归经、类别、关联规则及核心处方等进行分析。结果:王仲奇论治"时邪"类疾病共使用中药832频次,用药频次前3位为茯苓、苦杏仁、佩兰;王任之论治"时邪"类疾病共使用中药694频次,用药前3位为桔梗、土贝母、款冬花。王仲奇常用药对前2位为苦杏仁、茯苓,茯苓、佩兰;王任之常用药对前2位为桔梗、款冬花,紫菀、款冬花。两位医家处方用药的四气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寒温并用,药物主入肺、胃、肝经,清热药、化痰药、补虚药皆为两位医家用药药类前3位。王仲奇用药聚类分析聚为8类:天花粉、金银花、石斛,荷叶、陈皮,滑石、白豆蔻,黄芩、青蒿,前胡、牛蒡子、桑叶,藿香、通草,苦杏仁、茯苓,佩兰、枳壳、半夏;王任之8类药物为山豆根、板蓝根,玄参、马勃,黄芩、佩兰、半夏,瓜蒌皮、马兜铃、甘草,桂枝、荆芥穗,白芷、辛夷、薄荷,款冬花、紫菀、桔梗,苦杏仁、白前、白苏子。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王仲奇用药二项配伍前3位为茯苓、苦杏仁,茯苓、佩兰,苦杏仁、通草;王任之用药二项配伍前3位为款冬花、紫菀,紫菀、款冬花,桔梗、款冬花。核心处方图显示王仲奇所用核心药物为苦杏仁、茯苓、佩兰;而王任之使用的核心药物为款冬花、桔梗、紫菀。结论:两位医家主要以"宣"为大法治疗"时邪"类疾病,或轻清宣肺,或宣湿除陈,或宣豁痰结,或宣通蠲痹,或速以宣泄,一脉相传,处方用药却各有特色。王仲奇论治"时邪"先予健脾化湿,再以止咳平喘;而王任之在王仲奇治疗思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护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功在宣肺祛痰、润肺止咳。  相似文献   

20.
从循证医学视角出发,以宁波市智慧健康保障体系项目为例,介绍数据挖掘方法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阐述医学海量数据挖掘分析步骤、研究内容、分析方法、关键技术、模型构建、平台架构与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