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 目的 分析硬质容器使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寻求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分析2016年我院硬质容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发现主要问题为湿包及无菌屏障破坏或可能破坏,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结果 改进灭菌后冷却时间判断标准,通过应用红外线测温仪测量硬质容器表面温度接近或等同于温室作为冷却标准,分析改进前后湿包发生情况有明显改善(p<0.05);通过规范滤膜、卡圈、自毁锁安装操作,分析改进前后无菌屏障破坏或可能破坏发生情况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改进灭菌后冷却时间判断标准,规范滤膜、卡圈、自毁锁安装操作能有效改善硬质容器湿包及无菌屏障破坏或可能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硬质容器目前用于手术器械包装越来越多,它具有打包时间短,耐运输、不易破损,有效期时间长,可长期保障无菌屏障等优点[1]。但目前国产硬质容器盒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灭菌时盒内冷凝水存留,造成灭菌湿包,而很多防止此种灭菌湿包现象的措施也不断被提出来[2]。本研究从造成灭菌湿包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提高硬质容器包灭菌后冷却效果。方法 选取重量为6~11 kg的5组手术器械,将这5组器械分别按照常规组和改进组流程各灭菌50批次(每组器械灭菌10次),并对硬质容器包灭菌后特定时间点(0 min、30 min、1 h、2 h、3 h、4 h、8 h、24 h)的冷却情况进行观察、称重。结果 改进组硬质容器包冷凝水含量在以上8个时间点均未超过EN868-8关于冷凝水含量计算要求的0.2%,在灭菌结束冷却3 h之后,无肉眼可见水分,湿包率为0。而常规组在灭菌后3 h内湿包率高于改进组。结论 通过对器械装配、灭菌装载、冷却时间等环节的正确干预,提高了硬质容器包的冷却效果,保证了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4种包装材料器械包在压力蒸汽灭菌前后重量变化及湿包发生情况,为湿包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2022年8—10月某医院骨科待灭菌复用骨科器械组装,按照规范随机使用棉布、无纺布、硬质容器或新型纺织品材料进行包装,在压力蒸汽灭菌器内使用相同程序进行灭菌;在灭菌前和灭菌完成后5 min内称重,并在冷却30 min后检查湿包发生情况。每种材料包装器械灭菌40例次,统计分析湿包例次发生率和灭菌后重量减少率。结果 4种包装材料器械包灭菌后湿包例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0,P=0.322);160例次灭菌操作后发生湿包26例次,重量增加的有13例次,其中1例次包重量增加率>0.2%,而非湿包重量均无增加;4种材料包装的器械包灭菌后湿包重量减少率均小于非湿包(P<0.05)。结论 4种包装材料对湿包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以灭菌后器械包重量增加作为湿包判断标准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现象的常见原因和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导致压力蒸汽灭菌后出现湿包的常见原因,避免灭菌物品造成二次污染,保证灭菌质量。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评定湿包的标准,统计2008年1—6月出现湿包个数并分析原因。结果:2008年1-6月共灭菌908炉次,灭菌包发生局部湿包现象19个,导致湿包原因主要与物品的包装和装载不规范及灭菌时干燥、冷却方法不当等因素有关。结论:供应室采取有效改进措施,严格规范各个环节的操作,加强管理,减少湿包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关于湿包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导致蒸气灭菌后出现湿包影响因素,避免物品重复灭菌的人力物力损耗,提高工作效率.方法根据美国卡尔和赖安提出的“评定湿包原因”的标准,从2000年1月~6月随机调查5000个灭菌包裹,发现其中有43个为湿包,并将导致湿包原因作了记录.结果显示导致湿包原因主要有干燥、冷却方法不当,包装及物品装载不规范,包裹灭菌前是潮湿状态等因素.结论供应室采取有效改进措施,严格规范操作,加强管理,减少湿包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关于湿包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导致蒸气灭菌后出现湿包影响因素,避免物品重复灭菌的人力物力损耗,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根据美国卡尔和赖安提出的“评定湿包原因”的标准,从2000年1月-6月随机调查5000个灭菌包裹,发现其中有43个为湿包,并将导致湿包原因作了记录。结果 显示导致湿包原因主要有干燥、冷却方法不当,包装及物品装载不规范,包裹灭菌前是潮湿状态等因素。结论 供应室采取有效改进措施,严格规范操作,加强管理,减少湿包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采用一次性医用无纺纱布包装的无菌包经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以后发生湿包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和控制湿包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采用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包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过程中产生湿包的次数、分布位置以及原因。结果针对常见湿包原因实施正确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有效控制了湿包的形成,本组湿包率为0.29%。结论全面加强对灭菌消毒人员的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提高其责任心,掌握正确、规范的装卸技术,加强对灭菌过程的监护,规范灭菌前包装方式及包装过程,重视并控制可能造成湿包的环境因素,并积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湿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质容器作业标准的优化措施与实施效果。方法针对硬质容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或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总结,优化硬质容器作业标准,将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环节的操作要点以图表形式展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日常岗位培训中。结果通过对硬质容器作业标准的优化,无硬质容器湿包和硬质容器密封性不合格发生,过滤膜规定次数内更换率100.00%。结论通过优化硬质容器作业标准,保障硬质容器的质量控制和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硬质容器盒装载密度对骨科器械发生湿包的影响,为硬质容器盒正确的装载密度提供依据,确保灭菌成功。方法选择本院外来骨科膝关节手术器械120个包裹,按器械大小、重量(即单个骨科膝关节手术器械包)将膝关节置换手术器械分为A、B、C 3组,每组分别40个包裹。3组硬质容器盒装载的长度与宽度、总重量相同,其中A组:装载量为容器高度的1/2;B组:装载量为容器高度的2/3;C组:装载量为容器高度的4/5。3组分别给予压力蒸汽灭菌,其灭菌温度、灭菌时间、干燥时间相同,同时进行五类化学指示卡与生物指示物监测。灭菌后比较3组硬质容器盒骨科器械五类化学指示卡、生物指示物监测及发生湿包情况。结果 3组硬质容器盒骨科器械灭菌后5类包内指示卡合格率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硬质容器盒骨科器械灭菌后生物监测均合格。3组硬质容器盒骨科器械灭菌后湿包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C组比较,χ~2=6.80,P=0.0090.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湿包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其他组间两两比较,P0.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硬质容器盒装载密度对骨科器械发生湿包有影响,建议压力蒸汽灭菌时装载量为硬质容器盒高度的2/3~4/5较合适,可降低骨科器械湿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过程中外来医疗器械湿包形成的原因,提出控制湿包的对策,减少湿包的发生。方法:对2014年9~12月我院外来器械包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过程中湿包形成的原因运用鱼骨图进行分析。结果:共计消毒灭菌外来医疗器械278个灭菌包,湿包5个,湿包率为17.99%。外来手术器械包体积过大、超重、装载物品不规范、冷却不当、蒸汽质量不达标等是外来器械灭菌产生湿包的主要原因。结论:外来器械包的潮湿,使灭菌的屏障性能受到破坏,湿包现象已经成为灭菌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损害患者的安全,导致医院经济成本增加,因此控制外来医疗器械的湿包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2.
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压力蒸汽灭菌成功与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湿包是灭菌失败原因之一.灭菌包的潮湿使包裹内外形成一个连续液体通道,使灭菌包屏障性能受到破坏[1].所以凡发现潮湿包都应视为灭菌失败,必须重新包装灭菌.本院从2007年8月至2009年6月累计共消毒无菌包6 648锅次,其中有22锅次发现湿包,现对湿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杨翠芳  杨海红 《天津护理》2010,18(5):274-275
为认真执行卫生部新规范中的各项细则,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质量,保证患者手术安全,在手术室实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如手术器械尽量用清洗消毒器清洗;清洗后器械进行目测或放大镜检查;使用"中间无缝线的"棉织品包布、硬质容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纸塑包装等进行灭菌包的包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器械清洗质量、器械的洁净程度和光亮度、灭菌包的包装品质都有了显著提高,达到了新规范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后湿包的成因和对策。方法选取使用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的2 780个无菌包,运用鱼骨图的分析方法,找出所有可能造成湿包的相关因素,从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等五个方面查找湿包的成因。结果2 780个无菌包出现湿包25个,湿包发生率为0.90%,骨科器械包湿包发生率最高。柔软性好的棉布包布穿透性强出现湿包最少;骨科租赁外来器械内层用密闭式硬质容器盒,外层用双层棉布的包装出现的湿包最多。灭菌后立即出锅:灭菌器下层湿包10个(40.00%),靠近内壁的位置湿包8个(32.00%),灭菌器前门湿包5个(20.00%),灭菌器上层湿包3个(12.00%),灭菌器后门湿包2个(8.00%)。结论运用鱼骨图的分析方法能深入直观地找出湿包的成因,协助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不同摆放方式对蒸汽灭菌发生湿包率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摆放方式对3种不同的包装材料行蒸汽灭菌时湿包发生率的影响,找出湿包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以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方法]双层全棉布、无纺布、纸塑3种包装材料包装人工流产包各6个,置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内,按竖上、竖下和平放3种摆放方式装载,灭菌结束后在炉内冷却不同时间(0min、10min、20min、30min)再卸载,分别观察包内的干燥程度,判断湿包的个数。[结果]摆放方式对湿包发生率有较大影响,竖上放置的湿包形成率最高,平放、竖下放置随冷却时间延长湿包数减少。[结论]金属物品包应平放,竖放时小药杯的开口应向侧面或向下,灭菌后在炉内冷却时间应在20min~30min以上,以避免湿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摆放方式对3种不同的包装材料行蒸汽灭菌时湿包发生率的影响,找出湿包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以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方法]双层全棉布、无纺布、纸塑3种包装材料包装人工流产包各6个,置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内,按竖上、竖下和平放3种摆放方式装载,灭菌结束后在炉内冷却不同时间(0 min、10 min、20 min、30 min)再卸载,分别观察包内的干燥程度,判断湿包的个数.[结果]摆放方式对湿包发生率有较大影响,竖上放置的湿包形成率最高,平放、竖下放置随冷却时间延长湿包数减少.[结论]金属物品包应平放,竖放时小药杯的开口应向侧面或向下,灭菌后在炉内冷却时间应在20 min~30 min以上,以避免湿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压力蒸汽灭菌器内湿包现象是影响灭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灭菌后包潮湿,使包内外形成一个连续液体通道,从而破坏包装材料阻挡微生物的屏障作用,使微生物浸入已灭菌物品内造成污染。我们2006年1~10月份用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灭菌共发现55个湿包,现对每个包潮湿原因进行分析。1方法本院使用的脉动真空灭菌器,脉动次数3次,空气排出量>99%;汽源压力300~500kPa;灭菌温度132℃;工作压力210kPa;灭菌时间10min;干燥时间15min。使用蒸汽为外源蒸汽。湿包判断标准是灭菌处理后的物品包,含水量≤3%为干燥包;灭菌后包裹上有明显水渍,器械包的吸水巾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纸塑包装物品灭菌后出现湿包的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比较研究纸塑包装袋包装物品摆放方式、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时间以及灭菌物品包装方法与湿包的关系。结果无菌包单层竖放与重叠平放相比,湿包率明显降低;灭菌后物品包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时间分别为15 min、30 min、60 min时,湿包率逐步降低;使用无纺布包裹所有器械无菌包湿包率明显低于未使用无纺布包裹所有器械的无菌包。结论灭菌物品按规范单层竖放、灭菌后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时间越长、大的无菌包内放置无纺布包裹所有的器械能有效降低湿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湿包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湿包形成的相关因素,找出相应的对策,减少湿包的发生,保证灭菌质量。方法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对11 136个灭菌包按常规法操作,对10 820个灭菌包按改进法操作,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常规组11 136个灭菌包中湿包发生率为0.87%,改进组10 820个灭菌包中湿包发生率为0.11%,两组的湿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规范操作,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即通过启动前充分排除冷凝水、充分预热、延长冷却时间及改变冷却方式等,能有效地减少湿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金属材质、规格、通气系统硬质容器对灭菌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手术器械一套按图谱分别放入不同材质、规格、通气系统的硬质容器中,应用温度压力检测仪监测灭菌过程中硬质容器内的平衡时间及维持时间。结果 1/1规格阀门型硬质容器中,超硬铝合金、普通铝合金和不锈钢材质的硬质容器在平衡时间和维持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1/1和3/4规格不锈钢材质、阀门型硬质容器的平衡时间和维持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滤膜型与阀门型通气系统1/1规格、普通铝合金材质硬质容器平衡时间和维持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金属材质、规格和透气系统不同的硬质容器灭菌效果和湿包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硬质容器的材质、规格、通气系统对灭菌时间有影响,有必要对其首次使用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