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应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应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3例,四部分骨折27例,四部分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4例,采用Neer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术后功能评估.[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 ~36个月,平均24个月,Neer评分:优28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3.5%,肩关节平均活动范围:外展100°,外旋30°.[结论]对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术中注意肩袖的有效修复和大小结节正确重建,结合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非限制性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肩关节和肱骨近端严重病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评估非限制性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肩关节及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的疗效。方法自1999~2004年共进行11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肱骨近端复杂四部分骨折6例,陈旧性肱骨解剖颈骨折并脱位3例,肩关节骨关节炎2例。其中对2例肩关节骨关节炎采用非限制性假体全肩关节置换术,对9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非限制性假体半肩置换术。所有11个肱骨头假体和2个肩盂假体均使用骨水泥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2.3年。2例复杂骨折患者存在肩关节外旋部分受限和轻度疼痛,其余病例均无疼痛,假体无松动。采用Neer评分和美国矫形外科学会评定标准,术后Neer评分平均为88.7分,评定为满意,肩关节功能满意。结论非限制性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病损疗效可靠、安全,精确的假体安置、软组织修复及术后系统的康复训练是关节功能恢复及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分型3部分骨折4例,4部分骨折16例。均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术后按Neer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8.6个月)。按Neer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结果优6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和关节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假体位置良好。结论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疗效可靠,术后能解除疼痛,稳定和重建关节功能,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威  吴华  李文凯 《骨科》2014,5(4):218-222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操作要点及术后康复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64.0~89.0岁,平均73.6岁.手术中均假体植入得当,准确复位固定大小结节,修复肩袖,术后早期分阶段功能康复锻炼.随访应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80 min;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等并发症.Neer评分显示优良率84%,患者均能完成日常活动,患者主观满意度为76%.结论 通过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掌握手术时机及操作要点,配合术后积极的功能康复训练,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较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应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部分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部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病理性骨折。对术后8周、12周及48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主动活动度进行分析。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27例患者并均获得随访,年龄平均(70.3±5.5)岁,其中3部分骨折11例(包括4例肩关节脱位),4部分骨折16例(包括12例肩关节脱位),随访时间平均(25±6)个月。术后48周随访VAS评分(1.3±0.7)分;Constant-Murley评分(81.2±5.7)分,肩关节平均活动范围:前屈上举(113±15)°,外展(97±4)°,内旋(50±13)°,外旋(39±12)°,后伸(42±14)°。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损伤、异位骨化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半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Ⅳ部分骨折的有效方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术中准确的重建肱骨长度,有效地修复损伤的肩袖以及术后长期、规范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体会。方法对30例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并给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其间出现关节半脱位2例,肩袖撞击症1例。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依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6.67%(26/30)。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并加强术后功能康复训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肩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对12例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高龄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先复位大小结节,确定假体高度,骨水泥固定假体.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发生关节脱位1例.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定人工关节功能:优3例,满意7例,不满意2例,平均为844分,优良率为85%.结论 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患者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尤其在减轻创伤后肩关节疼痛方面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肱骨假体低置在肩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对12例肱骨近端三、四部骨折的老年患者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采用假体低置使肱骨大结节与肱骨近端重叠方式固定,并对其进行5~36个月随访,参照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学会肩关节评分系统(ASES)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12例患者均无明显疼痛,无肩关节脱位或不稳的情况出现,患肩上举、内旋、外旋、外展活动总体满意。ASES功能评分平均为81分,评定为满意。结论肱骨假体低置对肩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功能及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2):1142-1145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老年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并进行疗效评定。患者年龄66~82岁,平均75.2岁。10例为三部分骨折,16例为四部分骨折,其中6例伴肩关节半脱位,手术全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结果]本组26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按肩关节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13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能有效解除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2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的17例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术前进行精准测量和设计,术中正确安放假体、牢固固定肱骨大小结节并且完整修复肩袖,术后合理制定并实施康复训练。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5(18~54)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假体及肱骨大小结节位置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移位、假体周围骨折、异位骨化等并发症。未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可作为老年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而术中假体正确安放、肱骨大小结节固定良好、肩袖精确重建,以及术后个性化康复训练是确保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对42例高龄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术,术中修复受损的肩袖.重建大、小结节,术后根据Neer康复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42例患者术后获10~28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应用ASE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11例,良24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42例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3例术后出现肩关节假体上移,1例上举轻度受限,4例出现大、小结节吸收.结论 对于高龄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可选择人工半肩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4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老年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并进行疗效评定。患者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2岁,7例为三部分骨折,2例为肱骨头劈裂骨折,5例为四部分骨折,其中5例伴肩关节半脱位,手术全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结果本组1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按肩关节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2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85.7%。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能有效解除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肩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和NeerⅣ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从2005年9月~2010年10月,本组收治了33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患者,男14例,女19例;年龄62~80岁,平均73.7岁;左侧11例,右侧22例,NeerⅢ13例,NeerⅣ20例,行LINK半肩假体置换治疗。术后应用改良的半肩关节置换评分系统(scoring system-modification for hemiarthroplasty,SSMH)评分和美国肩肘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 Score,ASE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3例患者中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55个月,平均28个月。SSMH评分术后1周平均评分14.5分,末次随访(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6个月)平均评分25.6分,ASES评分术后1周平均评分45分,末次随访平均为84分。结论半肩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肩袖重建方式、假体与关节盂吻合度、术后功能锻炼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对7例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行肱骨头假体置换术,术后按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学会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7例均获随访,时间为7~24个月。患肩无明显疼痛,患肩关节上举、内旋、外旋、完成五项日常生活能力,总体恢复满意。结论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短期效果优良,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1例。术前、术后进行康复指导及系统的早期功能锻炼,定期随访确定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4.6个月,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及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按照SSMH综合评分标准平均为24.5分,27分以上(优)3例,24~27分(良)14例,优良率为86%。疼痛评分为9.3分,功能评分为8.6分,肌力和运动评分为8.2分。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减轻创伤后肩关节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 48例肱骨近端骨折,其中保守治疗失败的NeerⅡ型骨折8例、NeerⅢ型骨折26例、NeerⅣ型骨折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分别行开放复位、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38例)和肱骨头假体置换术(10例)。术后按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学会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9~24个月。患肩无明显疼痛,患肩关节上举、内旋、外旋,完成五项日常生活能力,总体恢复满意。结论 对保守治疗失败的NeerⅡ型骨折、NeerⅢ、Ⅳ型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而NeerIV型骨折以假体置换术为佳。  相似文献   

17.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对5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68~83岁,平均71.5岁。自行跌倒伤30例,车祸伤24例。根据Neer分型,一部分骨折3例,二部分骨折11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19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切复钢板内固定术,其中探查有46例肩袖损伤,行肩袖修复术;8例肩袖未损伤。术后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合并肩袖损伤的4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1个月。全部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腋神经损伤、螺钉松动、钢板断裂、肩关节脱位以及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参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88.60±5.12,其中优30例,良7例,可7例,差2例。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患者,采用钢板结合铆钉Ⅰ期修补肩袖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为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Neer 3、4部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1—2016-01采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54例Neer 3、4部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末次随访时按Neer评分法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95 min;术中失血量100~500 ml,平均300 ml。54例均获得随访12~60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优27例,良15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77.8%。8例出现肱骨头下沉及内翻,7例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Neer 3、4部分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复位及固定,术中内侧柱支撑对于维持术后肱骨头高度、颈干角及改善肩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健  黄强 《中国骨伤》2019,32(1):17-21
目的:探讨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粉碎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治疗12例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或骨折-脱位患者,根据术前MRI检查以及术中直视下检查确认肩袖损伤诊断,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5~86岁;左侧受累5例,右侧受累7例。观察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并采用UCLA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90°~150°,外旋为5°~30°,内旋平均为L_3水平(S_1水平~L_1水平)。VAS疼痛评分为0~6分,UCLA评分为18~32分,其中良5例,差7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假体松动、肩峰应力骨折、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合并肩袖损伤的老年粉碎肱骨近端骨折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早期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良好,疼痛较轻,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肱骨近端的血供主要来自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其中旋肱后动脉是肱骨近端血供最重要的部分,但在肱骨近端骨折时易被破坏。残存的旋肱前动脉升支是肱骨头最主要的血供来源,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极容易损伤残留的血运,造成肱骨头缺血坏死。文献报道对于Neer分型中3、4部分老年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容易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螺钉切割等并发症。因此对于骨质较差、复杂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考虑肩关节置换。肩关节置换的适应证包括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复杂的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头劈裂及头压缩型肱骨近端骨折、复杂的老年肱骨解剖颈骨折)、肩袖损伤等。半肩关节置换术满意率为86.7%。造成半肩置换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大结节不愈合。肩关节假体放置高度及后倾角欠佳,老年骨质疏松性女性患者容易出现大结节不愈合。文献报道TM假体可促进大结节的愈合,相对于半肩置换、反式肩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时效果更确切,并发症更低。对于年龄75岁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尤其是合并肩袖损伤时,采用反肩置换治疗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