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择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也称为心脏支架植入术术前的运动耐力进行调查及现况分析,为术后进行心脏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6 年1 月到2016 年6 月期间择期接受PCI 术年龄60-75岁的老年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进行一般资料收集及PCI术前运动耐力数据收集。结果 ①患者介入术前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水平随着运动活动耐力增加而增加,患者的心率和Borg指数也增加,男女心率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只有33.33%的患者能够轻松完成活动平板运动试验。②6分钟步行试验数据显示患者步行距离为361.69±45.74米,男女性别无差异;6分钟步行试验前后血压比较有显著差异,收缩压平均增加18.50±9.78mmHg,舒张压平均增加7.16±8.65mmHg,男女性别血压变化无差异。结论 择期冠脉介入术前老年人运动耐力有超过一半患者的运动耐力低于正常,通过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6分钟步行试验,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提示运动能增加患者的运动耐力,因此了解患者术前的运动耐力以便因人适宜的制定术后康复运动处方,加快患者的疾病康复过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运动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运动耐力的影响。 方法将成功进行PCI术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康复组行运动治疗3个月,运用6 min步行试验(6MWT)测定运动治疗前、后最大耗氧量(VO2max)、峰值心率、最大代谢当量、步行距离和每搏耗氧量。 结果康复组运动治疗3个月后分别与治疗前、对照组同期比较,VO2max、最大代谢当量、步行距离、每搏耗氧量均显著提高(P<0.01),峰值心率显著减慢(P<0.05)。 结论运动治疗有助于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贮备和耐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6分钟步行试验在老年肝切除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能力评估,提高活动的安全性。方法 将6分钟步行试验应用于老年肝切除患者术前评估与筛选、术后活动距离,Borg评分评价运动后呼吸困难及疲乏程度,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29例老年患者中术前6分钟步行距离重度及中度异常的12例,综合评估患者全身功能状态后未行手术治疗,正常及轻度异常的117例患者行肝切除术。而术前6分钟步行距离正常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活动距离、运动后呼吸困难及疲乏程度、胃肠功能恢复、并发症情况均优于轻度异常者。结论 加速康复理念贯穿于老年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中,将6分钟步行试验应用于老年肝切除患者术前评估与筛选,提高术后早期活动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实现个性化的活动能力评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老年肝切除患者,观察评价术前及术后早期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对患者手术开展时机及术后康复的指导意义,旨在为完善围手术期评估、促进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收治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129例老年肝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6MWT评估结果对其进行分组,采用6MWT及Borg量表,比较运动耐力正常组与轻度异常组患者术前、术后达到出院标准当日及出院日3个时间点的运动耐力情况以及运动后呼吸困难与疲乏程度,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术前6MWT评估,129例患者中有12例为运动耐力中度及重度异常者,对其全身功能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后改为保守治疗,117例6MWT结果正常及轻度异常的患者如期进行了肝切除术。但术前6MWT评估正常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达到出院标准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轻度异常组更短(P>0.05),且其术后6MWT及Borg评分较轻度异常组更优(P>0.05)、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也更低(P>0.05)。结论 术前6MWT评估有助于筛选出运动耐力中重度异常的患者,通过肺康复干预或改变治疗方式等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应用6 min步行试验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根据每分钟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为依据制定活动计划,观察组采用依据6 min步行试验结果制定的个体化活动计划对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结果锻炼3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完成率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6min步行试验结果制定运动锻炼计划可较好地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耐力。  相似文献   

6.
宋静 《护理学报》2010,(2):32-34
目的研究应用6min步行试验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根据每分钟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为依据制定活动计划,观察组采用依据6min步行试验结果制定的个体化活动计划对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结果锻炼3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完成率及6min步行试验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6min步行试验结果制定运动锻炼计划可较好地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耐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衰弱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1—12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就诊的接受PCI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1—6月就诊的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将2021年7—12月就诊的41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运动康复。采用Tilburg衰弱评估指数(FI)、心脏康复锻炼自我效能感量表(CESEI)、心功能、运动耐量、6 min步行距离(6MWD)评估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I、CESEI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试验组患者的FI评分低于对照组、CESEI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及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两组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及6MWD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可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衰弱水平, 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 提升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对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复效果。方法将30例缓解期老年重度COPD住院患者分成综合呼吸康复组(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康复组采用健康教育、运动训练、服药指导及营养指导等综合康复,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用药。治疗前、后2组均评定呼吸困难(采用Borg评分)、生存质量(QOL)、日常生活活动(ADL)、运动耐力(应用6min步行距离,6MWD)和肺功能,并进行组内与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的Borg评分、QOL、ADL、6MWD及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的Borg评分明显降低,6MWD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OL和ADL也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多学科综合呼吸康复虽不能使老年重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但能使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减轻,生存质量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及ADL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疗养期间森林浴对军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军队休养员中患有COPD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患者原有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呼吸康复训练,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森林浴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运动耐力和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后比较两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入院时测两组FEV1%预计值、FEV1/FVC比值和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Borg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两组FEV1%预计值、FEV1/FVC比值和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Borg评分均上升,干预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森林浴可有效改善军队COPD患者肺功能,同时增加患者运动耐力,提高体力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呼吸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短期的呼吸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对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训练组在常规的肺癌术前宣教、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的基础上,从入院日至出院日(手术日除外)均给予系统的呼吸训练干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肺癌术前宣教、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但未给予系统的呼吸训练干预治疗。两组患者入院时均采用肺功能测定、Borg量表、6min步行试验评估呼吸运动功能,出院时均采用Borg量表、6min步行试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评估术后呼吸运动功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肺功能测定、Borg评分和6min步行试验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系统的呼吸训练,手术后出院时,训练组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训练组vs.对照组,1.43±0.96分vs.2.25±1.17分,P0.01),训练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训练组vs.对照组,360.10±45.23m vs.309.65±79.59m,P0.01),训练组术后住院天数亦明显短于对照组(训练组vs.对照组,9.05±2.80d vs.11.73±2.97d,P0.01)。术后训练组出现1例肺炎并发症患者,对照组出现1例肺炎和1例心律失常并发症患者,组间并发症几率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系统呼吸训练可改善肺癌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短期的呼吸运动功能,并缩短术后住院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鲁闻燕  靳辞辞   《护理与康复》2018,17(11):24-27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方法采集37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SF-12v2生活质量量表测评分值、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SF-12v2生活质量量表的生理总评分术前(39.36±5.97)分、术后1个月(42.24±7.30)分、术后6个月(44.61±5.36)分、术后12个月(43.33±5.51)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总评分术前(42.36±7.92)分、术后1个月(50.52±7.72)分、术后6个月(50.29±7.74)分、术后12个月(48.94±8.87)分,术前与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术前与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生活空间的纵向变化。方法 :便利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择期PCI术的老年患者102名,采用汉化后的老年人生活空间评价量表(LSA-C)对其展开调查。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患者家里室外活动、小区内活动、小区附近街道或村镇、本市其他街道或村镇活动及生活空间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随访和术后第1次随访患者LSA-C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和术后第1次随访本市其他街道或村镇活动维度的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次随访与术后第1次随访生活空间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里室外活动和小区附近街道村镇活动维度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活动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对生活空间影响较小的优点,但其对大范围生活空间的影响有待探索;术后生活空间得分在第2个月后进入增长期,第4个月进入平稳期,其增长主要体现在家里室外活动和小区附近街道村镇活动,但从增长的活动维度推测患者术后运动锻炼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阶段式心脏康复训练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3月在宣城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急诊科进行PCI的172例老年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6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开展阶段式心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的心功能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测试两组患者的步行距离,记录两组患者干预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的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的SAQ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心脏康复训练能够改善AMI患者在急诊PCI术后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干预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左心结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对观察组进行有氧步行运动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房颤复发率、左心结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组干预前后组间窦性心率人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1年时,观察组窦性心率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年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优于对照组(均P 0. 05),6min步行试验的运动距离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年除躯体疼痛外各生活质量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有氧运动可以降低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改善左心结构和运动耐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阻联合有氧运动能否改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PCI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混合训练组(抗阻与有氧训练相结合)、有氧训练组和对照组。三组均接受常规药物的治疗,在这基础上,混合训练组进行抗阻训练以及有氧耐力训练12月,有氧训练组进行有氧耐力训练12月,对照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干预前和干预12月后对三组受试者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峰值功率(peak power,PP)、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VO2max)、运动持续时间(exercise duration,ED)、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 minute’s walk test,6MWT)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间LVEF、PP、VO2max、ED、6MWT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LVEF、PP、6MWT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有氧训练组、混合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PP、6MWT和SF-36评估得分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训练组与有氧训练组比较,LVEF和P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MWT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抗阻训练和有氧训练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治疗比单一有氧运动治疗更能改善其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康复干预对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功能及衰弱状况、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的84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居家或医院随访,实施运动肺康复健康行为干预。结果患者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及运动后Borg评分、COPD患者生活质量评分、MRC呼吸困难指数、CHS衰弱总分及衰弱指数及遵医行为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肺康复健康干预方案有效可行,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降低衰弱状况,提高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并有效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心脏康复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完成情况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脏康复数据库中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行PCI术的ACS患者。这些患者接受急诊或者择期PCI术,生命体征平稳后予以急性期联合恢复期心脏康复干预,在干预前后评估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血生化、心肺运动负荷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平衡功能及柔韧性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检索数据库,符合入选标准的恢复期心脏康复复诊人数为42例,其中16例完成了3个月的门诊心脏康复干预,26例中途脱落,完成率为38. 10%。通过3个月的综合心脏康复干预,ACS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异常有改善的趋势,但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个月心脏康复干预后显著下降(4. 34±0. 90 mmol/L vs. 2. 97±0. 41 mmol/L,2. 54±0. 67 mmol/L vs. 1. 52±0. 30 mmol/L),白蛋白显著上升(39. 27±2. 90 g/L vs. 45. 20±0. 95 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个月综合心脏康复干预明显改善了ACS患者的心肺耐力,患者的峰值公斤耗氧量、峰值代谢当量、峰值负荷占预计值的百分比、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干预前显著增加[(20. 30±2. 69) ml·kg~(-1)·min~(-1)vs.(22. 20±3. 97)ml·kg~(-1)·min~(-1),(5. 79±0. 77) m vs.(6. 32±1. 15) m,75. 50%±11. 58%vs. 85. 94%±12. 64%,430. 00(372. 50,490.00) m vs. 585. 00(526. 50,601. 50) 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此外,ACS患者干预后的平衡功能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 0. 05),但柔韧性改善不明显(P 0. 05)。结论急性期联合恢复期综合心脏康复干预可以有效、安全地提高PCI术后ACS患者的心肺耐力和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早期运动平板试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  杨宇  郭兰  张国林  刘智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759-176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PCI)后早期运动平板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患者30例行PCI术后1个月内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对其运动量及运动时间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的最大运动量分别为(7.6±1.63)代谢当量(METS)和(10.60±1.88)METS(P<0.05),运动时间分别为(5.66±1.96)min和(7.41±1.64)min(P<0.05)。老年人介入治疗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运动量及运动时间均小于非老年人。结论AMI患者PCI术后早期运动平板试验是安全可行的。既能鉴别高危患者,又能为患者制定运动处方,可成为无并发症的PCI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个性化、标准化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改善以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51例PCI术后病人为对照组,2019年3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49例病人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PCI围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由心脏运动康复小组提供的个性化、标准化心脏运动康复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心肺运动实验指标、6 min步行试验等指标。[结果]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最大代谢当量(METs)为(6.64±1.21)MET、无氧阈值为(14.05±1.53)kg·min、最大摄氧量(VO2max)为(1.63±0.36)L/min、最大千克摄氧量(VO2max/kg)为(22.11±3.75)mL/(kg·min)、最大氧脉搏(VO2max/HR)为(12.42±3.12)mL/beat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6 min步行试验结果为(468.34±14.78)m,高于对照组的(435.29±15.65)m(P<0.05)。[结论]心脏运动康复方案有效改善了PCI术后病人的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出院前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收治的60例HFp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DM分为DM-HFpEF组(n=30)和NDM-HFpEF组(n=30),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来评价出院前运动耐量的康复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6-MWT后自我感知运动强度量表(Borg量表)评分、血糖、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后血氧饱和度、血糖的差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试验后血压、心率及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对HFpEF患者出院前运动耐量有一定的影响,但需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