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骨外科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临床效果分为优良组和可差组,对影响其术后临床效果的10种可能因素,分别采用单因素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做统计学处理,并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性别、手术节段、Lee分区、纤维环破裂、Modic改变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病程、外伤史、临床症状、椎间盘退变分级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的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椎间盘退变IV级(OR=5.423)、腰腿痛并存(OR=4.678)、病程12个月(OR=3.982)、有外伤史(OR=2.510)和年龄≥45岁(OR=1.525)。结论影响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为椎间盘退变IV级、腰腿痛并存、病程12个月和年龄≥45岁,在临床治疗上高度重视,以期达到临床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上述指标风险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及上级医院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2例,根据术后随访6个月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12例)和未复发组(120例);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临床特征资料,并将证实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纳入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估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132例术后随访6个月内复发12例,复发率为9.09%;术后中位复发时间为69.0(7.0,158.0) d。两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情况、突出部位显著极外侧比例、Modic病变严重程度情况、椎间盘高度指数、突出物基底部宽度、术后纤维环破口水平及椎间孔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突出基底部宽度增加、Modic病变程度加重及椎间孔面积缩小均是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复发情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自2015年3月-2018年3月行PTED手术治疗136例LDH患者,术毕随访1年以上,观察其随访期间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善情况,评价其手术疗效。末次随访时,统计所有患者的复发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1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TED手术,与术前相比,术后3 d和1年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优76例,良41例,可8例,差11例,总优良率为86.03%。其中,19例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13.97%。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组患者的年龄≥60岁、病程≥3年、椎间盘退变Pfirrman分级为Ⅲ~Ⅴ级、手术节段为L_(4-5)、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和术中纤维环破损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性别、BMI和手术方案、手术时间、合并症情况、LDH类型、椎间盘突出位置等相关因素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6.271)、病程≥3年(OR=5.076)、Pfirrman Ⅲ~Ⅴ级(OR=3.281)、L_(4-5)节段手术(OR=2.714)、术中髓核摘除不彻底(OR=1.526)、术中纤维环破损(OR=3.108),均是引起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PTED手术治疗LDH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年龄≥60岁、病程≥3年、Pfirrman Ⅲ~Ⅴ级、L_(4-5)节段突出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复发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与疗效不佳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1)纳入2014-06-2016-07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97例LDH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年左右,观察其VAS评分和ODI评分改善情况,并依据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2)将随访1年时的疗效评价作为自变量(优、良为疗效佳;可、差为不佳),将其他相关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7-75 min,平均61.3 min;术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获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时,优43例,良36例,可11例,差7例,总有效率为92.8%。(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表现、病程、椎间盘退变程度Pfirrmann分级等4项因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程12个月、腰腿痛并重、年龄≥50岁、椎间盘退变程度为PfirrmannⅣ级,均为影响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DH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H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其创伤小、疗效可靠。但年龄≥50岁、病程12个月、椎间盘退变程度为PfirrmannⅣ级、腰腿痛均严重者,均是导致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家华  路友群  薛刚  付锐 《颈腰痛杂志》2023,(4):604-607+610
目的 建立个体化预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术后恢复不佳的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在本院进行PTED手术的157例老年LDH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下腰痛评分分为恢复良好组(n=117例)和恢复不佳组(n=4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恢复不佳的影响因素,运用R软件构建老年LDH患者PTED术后恢复不佳的列线图模型,并予以验证。结果 两组年龄、病程、BMI≥24 kg/m2、伴骨质疏松、伴纤维环破裂、Pfirrmann分级、疼痛表现、糖尿病史等资料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532),病程≥1年(OR=2.682)、疼痛表现(OR=2.733),Pfirrmann分级≥Ⅲ级(OR=2.484),合并糖尿病(OR=4.010)是老年LDH患者PTED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裂肌横截面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减压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 PETD)复发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9月由我科开展PETD手术的170例LDH患者资料,术后随访观察1年,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MRI成像中的多裂肌影像学指标[多裂肌的标准化横截面积(standardized cross sectional area, SCSA)以及脂肪浸润度(degree of fat infiltration, DFF)]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PETD术后复发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进一步评估多裂肌SCSA与其他风险因素在PETD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1年内15例出现术后复发,发生率为8.82%。与未复发组患者相比,复发组患者的年龄偏大,BMI指数偏高,且糖尿病的占比偏高,多裂肌SCSA数值偏低、DFF数值偏高,差异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LDH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实施小切口椎板切开髓核摘除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LDH,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01—2013-12手术治疗的3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感染组),320例未感染(未感染组)。31例感染患者中1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21例采用手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可能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1例随访时间平均5.8(1~11)年。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者MRI检查提示炎症吸收,术后9个月行X线片检查提示椎间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未发现感染复发。末次随访时VAS评分(t=8.97,P=0.04)、ODI指数(t=8.69,P=0.04)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BMI27 kg/m2)、吸烟、糖尿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手术时间长、初次手术复杂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早期行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对于轻型椎间隙感染患者,在控制好基础疾病的前提下也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5—2016-10间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25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照组(31例)行椎板开窗手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7例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经椎间孔侧后方入路,观察组49例经后路椎板间入路。比较2组手术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疼痛评分(VAS)。结果 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侧后方和经后路椎板间入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效果肯定。其中后路椎板间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疼痛缓解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入路,53例)和B组(经皮椎板间入路,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B组均显著短(少)于A组(P 0.05)。术后卧床时间B组显著长于A组(P 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高于A组(P 0.05)。结论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接近,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则有助于降低操作难度,减少X线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126例单节段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男67例,女59例;年龄17~75岁,平均(41.0±13.5)岁;L3,49例,L4,576例,L5S141例。按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的奇数和偶数随机分为单纯椎间孔镜组和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每组63例。单纯椎间孔镜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注入4 ml生理盐水,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注入1 ml复方倍他米松、1 ml利多卡因和2 ml甲钴胺。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4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JOA评分,按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未见并发症。单纯椎间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分别(4.61±1.25)d、(4.31±0.47)周,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分别为(2.53±0.69)d、(3.14±0.52)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00)。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术后1 d、1周、1个月的VAS评分及JOA评分均优于单纯椎间孔镜组(P=0.000)。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单纯椎间孔镜组优39例,良21例,可3例;椎间孔镜联合硬膜外注射组优41例,良20例,可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好。术中联合使用硬膜外注射短期内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更加显著,可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早日恢复工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经椎间孔镜治疗组(n=50)和椎间板开窗治疗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经椎间孔镜治疗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术后下地时间显著短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经椎间孔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VAS评分、ODI评分降低幅度、JOA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椎间板开窗治疗组(P0.05)。在腰椎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方面,经椎间孔镜治疗组为94.0%(47/50),椎间板开窗治疗组为80.0%(40/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较椎间板开窗治疗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两种方法椎间孔镜与传统后路髓核摘除术比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70例)和椎间孔镜下减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70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2例出现复发病例,予二次手术;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和ODI指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6个月和1年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减压、髓核摘除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显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进行比较,探讨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老年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研究组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手术疗效。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均P0.01);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VRS、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评分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均P0.01);研究组术后优良率为88.89%,与对照组的80.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行TESSYS术可有效减轻老年LDH患者的创伤,缓解术后疼痛等不适感,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孔镜治疗术后复发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关键参数,明确不同腰椎Roussouly分型与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节段术后复发为实验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并探讨与手术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01-2014-12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100例LDH患者,术后随访7-25个月,对患者手术前后的VAS、JOA评分和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将疗效为优、良者作为疗效佳组,疗效为可、差者作为疗效不佳组,作为自变量;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有无外伤史、临床症状、手术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Pfirrmann分级法)、纤维环破裂与否、Lee分区情况、是否有Modic改变等资料进行统计,将上述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疗效观察: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6-70 min,平均65.1 min;出血量20-36 ml,平均28.5 ml。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提高(P0.05)。依据改良的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优41例,良35例,可16例,差8例,总有效率为92%。(2)影响因素分析:将疗效优与良的患者作为疗效佳组,共76例;疗效可与差者作为疗效不佳组,共2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病程、疼痛情况、椎间盘突出分级、有无外伤史等因素,均与疗效有显著性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其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45岁、病程在12个月以上、腰腿痛并重、椎间盘突出为Ⅳ级、有外伤史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DH,其创伤小、疗效可靠,可加以推广应用。但应注意的是,年龄≥45岁、病程在12个月以上、腰腿痛并重、椎间盘突出为Ⅳ级、有外伤史等因素,均可能对该手术的疗效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源 《颈腰痛杂志》2022,(6):871-873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手术前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水平与疼痛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137例LDH患者,分别于椎间孔镜术前1 d和术后7 d检查患者血清5-HT水平和VAS评分,根据VAS恢复率将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和恢复不良组,观察两组患者5-HT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平衡掉其他因素后,观察5-HT是否为恢复不良的风险因素。结果 术后7 d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和5-HT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恢复不良组术后7 d时VAS评分和5-HT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良好组患者(P<0.05)。Spearman分析得出,术前5-HT水平与术前VAS评分呈正相关(r=0.372,P<0.05),术后5-HT水平与术后VAS评分改善率呈负相关(r=-0.607,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术后5-HT水平、吸烟、年龄≥40岁、术前抑郁等是影响术后疼痛改善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椎间孔镜术后血清5-HT水平与LD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并椎间孔成形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并椎间孔成形术治疗80例游离型LDH患者,通过ODI评分与VAS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为37~75(57. 8±14. 8) min,术中出血量为29~51(39. 8±7. 2)ml。患者均未出现椎旁血肿、伤口感染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3 d及1、3、6、12个月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 0. 05),并且术后1、3、6、12个月均较术后3 d进一步降低(P 0. 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并椎间孔成形术治疗游离型LDH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目的:分析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探讨如何避免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5例,女47例;平均年龄42.9岁;L3,4突出6例,L4,5突出68例,L5S1突出58例。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各类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132例患者中,术中发生硬膜损伤1例(硬膜与髓核粘连),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肌力感觉较术前无下降,创口愈合良好;术中减压不满意立即改为开放手术2例,为伴有椎间孔狭窄及髓核粘连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短期(3个月)内复发2例,术后髓核残留3例,均通过翻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经询问原有心脏病史。术中发生高脑脊液压2例。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学习曲线陡峭,初学者在开始椎间孔镜手术前,必须有一定的开放手术经验,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在熟悉解剖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