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小野寺营养预后指数(Onodera's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Onodera's PNI)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200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386例,收集患者术前血液检查结果(包括血清白蛋白水平、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计算每~例患者术前Onodera's PNI。根据PNI分为营养较好组(201例,PNI≥48)和营养较差组(185例,PNI48)。分析PNI与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386例患者术前平均PNI为50.6±5.7。年龄≥65岁者平均PNI为48.5±5.7,65岁者为51.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3/T4期及有淋巴结转移者与pT1/T2期及无淋巴结转移者比较平均PNI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13/201)和15.6%(29/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并发症组平均PNI值为(49.2±5.4),无并发症组为(51.6±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PNI与患者年龄、肿瘤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况、术后总体并发症率具有相关性(P0.05)。营养较好组和营养较差组术后5年总体生存(OS)率及无瘤生存(DFS)率分别为86.2%比52.1%(χ~2=9.28,P0.01)及83.5%比53.7%(χ~2=9.36,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营养预后指数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HR=2.16,95%CI:1.57~3.26,P0.01)。结论小野寺营养预后指数能较好地反映胃癌患者的营养状态、手术风险及预后,是独立于TNM分期的一种胃癌患者长期结果的预测指标,其获得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the 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的收集2009年8月至2015年8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近期体重变化、术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糖类相关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肿瘤位置(结肠/直肠)、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分化/未分化)、术后TNM分期(I/Ⅱ/Ⅲ/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生存时间等资料。PNI计算方法为:10×术前白蛋白+0.005×淋巴细胞计数(/mm~3),根据PNI计算结果将病人分为高PNI(45)组和低PNI(45)组,比较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组间生存率的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以确定病人术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低PNI组高龄病人比例相对较高,病人术前体重降低较为明显,肿瘤体积相对较大,TNM分期相对较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PNI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PNI组病人随访期间生存时间相对较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P=0.03);病人术后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术前病人PNI评分、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术后TNM分期与病人死亡有关,可作为随访期间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均1.0,P值均0.05)。结论结直肠癌病人术前PNI评分不仅反映了病人的术前营养状况,且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关,低PNI评分是病人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实现对病人预后的早期预测,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POD)患者血生化指标、血制品消耗及下肢静脉彩超结果 ,并探讨POD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间100例老年髋部骨折POD患者(POD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100例未发生POD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非POD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血制品消耗及下肢静脉彩超结果,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POD发生的因素。结果 (1)POD组手术前住院时间长于非POD组(P0.05),POD组糖尿病史、脑梗死史占比高于非POD组(P0.05);(2)POD组和非POD组术后血钠、血钾、术中出血量及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D组术前血红蛋白≤100mg/L占比、围手术期输血量、围术期蛋白消耗量均高于非POD组(P0.05),POD组手术前后白蛋白均低于非POD组(P0.05);(3)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梗死病史、围术期输血量和蛋白消耗量均是影响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白蛋白是影响POD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POD患者与非POD患者在血生化指标、血制品消耗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年龄、脑梗死病史、围术期输血量、蛋白消耗量和术前白蛋白是影响POD发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5年1月~2014年12月572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接受内固定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术前内科合并症、术前卧床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25例发生严重术后谵妄(25/572,发生率4.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麻醉方式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2,95%CI:1.05~1.19,P=0.001)和全身麻醉(OR=5.03,95%CI:2.10~12.04,P=0.000)是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全身麻醉是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发生严重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86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老年单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时患者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79例)和死亡组(7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分析正常和异常水平患者死亡率的差异。结果生存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死亡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正常患者死亡率均低于水平降低患者(P<0.05);淋巴细胞计数正常与降低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降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预后影响显著,可作为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在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McKeown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9年1月—2022年6月行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McKeown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探究PNI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高PNI组和低PNI组。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特征和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相关指标对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McKeown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9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82±7.82)岁。高PNI组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术前血淋巴细胞计数、术前血白蛋白量和术前血总胆固醇量均高于低P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NI组与低PNI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率、胸腔积液发生率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可能引起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指标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个体化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8年3月于淄博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257例,收集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3,95%CI:1.076~1.214)、2型糖尿病(OR=4.591,95%CI:2.14~9.846)、ASA评分III级(OR=4.262,95%CI:1.600~11.352)、ASA评分IV级(OR=5.396,95%CI:1.868~15.583)、全身麻醉(OR=1.281,95%CI:1.066~1.540)及手术时间(OR=1.018,95%CI:1.001~1.035)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0.752~0.885);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于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8.760,P=0.363)均显示该模型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具有良好准确度。[结论]本研究基于年龄、2型糖尿病、ASA分级、麻醉方式及手术时间这5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可为临床个体化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心力衰竭发生率、危险因素及术前心力衰竭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 56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男522例,女1 047例;年龄81.00(75.00,90.0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896例,股骨颈骨折673例。根据术前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和无心力衰竭组,将心力衰竭设为因变量,自变量包括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并存病和血液学指标等,先进行单变量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前心力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心力衰竭组和无心力衰竭组患者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30d和1年的死亡率。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91例,男40例,女51例;年龄82.00(79.00,87.0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55例,股骨颈骨折36例。无心力衰竭组患者1 478例,男482例,女996例;年龄81.00(75.00,86.0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841例,股骨颈骨折63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心律失常和痴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评估术前小腿肌肉静脉血栓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8-09行手术治疗的313例老年髋部骨折,采用单因素分析术前DVT形成的影响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58例术前(18.5%)出现DVT,40例小腿肌肉静脉血栓中25例术前进行抗凝治疗(抗凝组),15例术前未进行抗凝治疗(未抗凝组)。抗凝组与未抗凝组输血率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大于未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卧床时间7 d、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合并高脂血症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DVT形成的保护因素。结论临床上对于年龄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卧床时间7 d、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合并高脂血症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需要预防术前DVT形成。术前对小腿肌肉血栓进行抗凝治疗不能降低血栓进展的风险,还可能会加重术后贫血,此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可直接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28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57例、股骨颈骨折132例),根据是否出现POD分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术前并存病、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POD的危险因素,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组间年龄(χ2=13.813,P=0.001)、术前并存病(χ2=19.281,P0.001)、受伤至手术时间(t=5.101,P=0.041)、麻醉方式(χ2=32.63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70~80岁和80岁组POD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组,OR值为3.427(95%CI:1.584,7.415)和6.247(95%CI:1.965,19.862);受伤至手术时间≥7 d组POD发生率高于1~3 d组,OR值为14.279(95%CI:5.391,37.819);术前并存病≥3种组POD的发生率高于≤2种组,OR值为4.069(95%CI:2.024,8.182);全麻组POD发生率高于椎管内麻醉组,OR值为3.988(95%CI:1.848,8.608);POD组和无PO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和42.0%。结论高龄、术前并存病多、受伤至手术时间长、全麻是老年髋部骨折发生PO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1 2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418例, 女860例;中位年龄81(75, 9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728例, 股骨颈骨折550例。绘制NLR、MLR、PLR预测老年髋部骨折后谵妄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并分别得到最佳截断点(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 根据最佳截断点分别将NLR、MLR、PLR分成升高组和正常组。根据髋部骨折术后是否发生谵妄, 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无谵妄组, 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 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1 2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时NLR、MLR、PLR中位数分别为5.43(3.87, 7.88)、0.40(0.29, 0.54)、158.40(118.00, 222.50)。术后共153例(12.0%)患者发生谵妄, 利用ROC曲线研究NLR、MLR、PLR预测老年髋部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预后营养指数(PNI)早期预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AL)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血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计算NLR与PNI。比较不同时点AL组与无AL组的NLR、PNI,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PNI、NLR及两者联合检测对AL预测的准确性,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与截断值。结果:共入选89例患者,术后13例(14.6%)发生AL,其中A级AL 3例,B级8例,C级2例,诊断时间为术后4~10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最大直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L组术后住院时间长于无AL组(P<0.05),术后第3天、第5天血清NLR高于无AL组,PNI水平均低于无AL组。术后第3天PNI、NLR单独及两者联合检测预测AL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18、0.835、0.867,术后第5天为0.84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265例65岁以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10例(41.51%),女155例(58.49%),平均年龄76.43岁(65~95岁),准确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术前内科合并症、手术时机、麻醉方法、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输血量,并随访患者术后1年内的生存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导致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合并3种及以上内科系统疾病的患者与无术前合并症的患者相比,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是无术前合并症患者的4.793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OR-4.793)。手术时机超过伤后72h(P=0.001,OR=3.836)或术前合并症≥3种时(P=0.011,OR=7.752),会增加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风险,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因素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无明显影响。结论:在所纳入研究的众多高危因素中,仅术前的内科合并症与术后并发症之间存在因果关联,而术前合并症与手术时机均是导致老年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建议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以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加重内科系统合并症,从而减小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中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模型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中发生VTE的预测效能。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VTE的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n=70,未发生VTE)和病例组(n=56,发生VTE)。以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中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并利用Logistic预测模型对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者远端血栓的发生率为92.86%(52/56),近端血栓的发生率为7.14%(4/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位置、骨折类型、体重指数、糖尿病情况、高血压情况、高脂血症情况、冠心病情况、心律失常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前1 d的D-二聚体水平、术前1 d的C反应蛋白水平、术中出血量、手术输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至入院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是老年髋...  相似文献   

15.
戚鸿飞  任程  马腾  许毅博  李明  张聪明  李忠 《骨科》2021,12(1):51-55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95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通过门诊复查、电话询问和社区走访等方式获取病人术后康复信息,根据病人术后1年的Barthel指数将病人分为不能自理组(Barthel指数评分≤60分)和基本自理组(Barthel指数评分>60分)。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95例病人中,不能自理组65例,基本自理组13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合并内科疾病种类、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居住环境、术后是否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是否于康复机构康复均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自理能力恢复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326,95%CI(1.036,1.096),P=0.025]是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自理能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浆...  相似文献   

16.
老年患者不同部位的髋部骨折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骨折部位对老年髋部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治髋部骨折患者667例,根据骨折部位将髋部骨折分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组和股骨颈骨折组,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组304例,男96例,女208例,平均年龄(80.33±7.94)岁;股骨颈骨折组217例,男74例,女143例,平均年龄(79.82±9.33)岁。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资料、术后死亡率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症、ASA分级、麻醉方式差异不明显,但入院至手术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前、术后1、3、5 d白细胞计数较高,血红蛋白、白蛋白较低。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期间、术后1、3、6、12个月内死亡率较股骨颈骨折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存活患者中,出院时、术后1、3个月股骨颈骨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恢复更为满意,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相比,日常独立生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机体应激较大,但排除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的影响后,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率差异不明显。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相比,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后早期功能恢复良好,但手术后1年,两者功能恢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认知衰弱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不同时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抽样法选取20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AIL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及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个月内不同时点关节功能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认知衰弱发生率为38.3%。认知衰弱和非认知衰弱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善,同一时点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认知衰弱与不同时点老年髋部骨折功能评分呈负相关(均P<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共病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血钠、白蛋白、康复锻炼时间、术后时间和认知衰弱是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认知衰弱发生率高,对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存在负性影响,应注重术前认知衰弱评估,为衰弱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并构建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的Nomogram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手术的607例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n=76)和无心力衰竭组(n=531),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Nomogram模型, 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年龄[比值比(OR)=1.044, 95%可信区间(CI):1.008~1.081]、高血压(OR=2.800, 95%CI:1.503~5.217)、冠心病(OR=1.941, 95%CI:1.122~3.356)、房颤(OR=4.486, 95%CI:2.158~9.323)、血红蛋白浓度(OR=0.964, 95%CI:0.943~0.985)、红细胞分布宽度(OR=1.155, 95%CI:1.025~1.303)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等待时间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33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其中男104例,女229例;年龄60~99(77.93±8.49)岁;股骨颈骨折18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50例;269例(80.78%)患者术前等待时间2~8 d,根据术前等待时间分为<4 d组(91例)和 ≥ 4 d组(242例)。电话随访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为骨折入院至患者死亡,或至研究截止日期(2019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老年髋部骨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3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访12~75个月,平均35个月,59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7.72%(59/333),其中 ≥ 4 d死亡50例,病死率20.66%(50/242)明显高于4 d内死亡(9.89%,9/91)(χ2=5.263,P=0.02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等待时间,年龄,男性和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是老年髋部骨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其中每延迟1 d手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5%[HR=1.05,95%CI(1.00-1.10),P=0.045]。按CCI指数分层分析,术前等待时间 ≥ 4 d组在CCI<2分患者群中病死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即使大部分医院暂时无法在48 h内实施手术,也应该努力缩短术前等待时间,从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营养状况对髋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对髋部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02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7例,男69例,女58例;年龄65~99岁,平均72.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67例。分别于入院时测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出RaineyMcDonald营养学指数。术后切口均住院观察2周后拆线。结果31例切口愈合出现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组血清转铁蛋白明显低于正常组,对预测切口延迟愈合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RaineyMcDonald营养学指数对预测切口愈合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严格无菌操作等,切口最后均甲级愈合。结论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可对髋部骨折术后结果产生影响。血清转铁蛋白和RaineyMcDonald营养学指数对预测切口愈合有意义。鼓励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改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