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不稳合并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3例踝关节不稳合并前内侧撞击综合征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0.0±15.1)岁;病程(44.1±33.2)个月.所有患者有明确扭伤史,MRI证实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踝关节背伸时存在前内侧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5年9月28例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9例。年龄18~49岁,平均31岁。软组织撞击18例,骨性撞击10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和Meislin疗效评估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28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38~65分,(49.2±6.9)分,末次随访为72~95分,(88.5±5.5)分,明显提高(t=-26.000,P=0.000)。采用Meislin疗效评估,优20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3%(25/28)。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结论关节镜是治疗踝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措施,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术后功能恢复快,满意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对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近年来30例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下诊治经验进行总结。术前体检发现肿胀和疼痛以踝前外侧为主24例,以踝前内侧为主6例在伤后半年~1年进行手术。关节镜下见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生、肥厚,韧带的撕裂或软骨损伤,均在关节镜下予以切除并清理关节。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年4个月,优7例,良19例,可4例,优良率87%。结论 踝关节扭伤  相似文献   

4.
2014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综合骨科学组第一次足踝外科学术大会在上海瑞金医院成功举办。大会特邀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疗中心的骨科主任Neik van Dijk教授就“踝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的治疗”作了精彩报告,引起了与会者浓厚的兴趣。现经van Dijk教授同意,笔者将这部分内容加以整理,与骨科同道们分享。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38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发生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患者。男28例,女10例;年龄18~42岁,平均28岁。患者内固定术后至该次入院时间为12~16个月,平均13.8个月。踝关节前外侧和前侧有局限性压痛;关节背伸—20~—5°,平均—10.6°;跖屈30~40°,平均35.5°。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总分为(48.32±9.24)分,疼痛评分为(7.26±1.22)分。X线片检查示胫骨前缘和距骨均有骨赘增生,MRI显示22例有胫、距关节软骨面损伤。关节镜下行胫骨前缘或距骨骨赘磨削,刨削清理前外踝的瘢痕和增生滑膜组织,清除剥脱软骨;其中22例胫、距关节软骨面损伤者行微骨折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26例踝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背伸达15~25°,平均19.6°;跖屈35~45°,平均40.7°。8例轻度受限,背伸5~15°,平均7.2°;跖屈35~45°,平均39.5°。4例持续行走3~4 h后踝关节出现疼痛,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背伸0~5°,平均2.6°;跖屈35~40°,平均37.5°。AOFAS踝与后足评分总分为(89.45±9.5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62,P=0.000);疼痛评分为(1.42±1.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62,P=0.000)。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手术操作简便,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ankle soft tissue imp ingem ent syndrom e,ASTIS)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00年11月~2005年4月,21例ASTIS伤后1~48个月,(13.6±9.9)月接受关节镜手术,镜下切除撞击组织,并进行病理检查。术后采用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踝评分法评定手术效果。结果关节镜下显示20例存在滑膜组织撞击(14例合并以下其他组织撞击),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撞击5例、纤维瘢痕组织撞击4例、距腓前韧带组织撞击3例和半月板样组织撞击3例。16例合并关节软骨损伤。21例术后随访7~60个月,(34.3±9.4)月,AOFAS主客观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提高,总体评分术前(67.0±9.7)分,术后(94.0±6.4)分(t=-7.205,P=0.000),主观评分术前(20.7±6.6)分,术后(35.7±4.9)分(t=-5.003,P=0.000)。结论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多继发于踝关节创伤。发生部位以踝关节前外侧更多见。撞击组织为滑膜、韧带、瘢痕组织及半月板样组织。关节镜治疗ASTIS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是踝关节内骨或软组织在运动时相互挤压、撞击而产生疼痛的一组疾病,多见于职业运动员及运动量较大的年轻患者群体,是造成踝关节慢性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分为前方、前外方、后方、前内方和后内方撞击综合征。其中踝关节前方撞击综合征在足球运动员中较为常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因踝关节后方撞击综合征接受关节镜手术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9~58岁,平均37.6岁。右踝19例,左踝11例。27例有明确踝关节外伤史,其中急性损伤7例,慢性损伤20例。采用后内、外侧入路行关节镜下骨赘去除,软骨成形,关节清理等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后足-踝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7个月,平均22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从术前的(35.0±10.1)分提高至(89.8±3.8)分(t=-26.456,P=0.000);VAS评分从术前的(6.6±1.9)分下降为(2.5±1.3)分(t=12.427,P=0.000),踝关节跖屈角度从术前的29.4°±2.3°提高至43.4°±1.4°(t=-32.625,P=0.000)。优21例,良9例,优良率100%。结论关节镜下行踝关节清理及并发症的处理是治疗踝关节后方撞击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微创、安全、针对性强、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10.
关节镜微创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46例,男32例,女14例,平均年龄24岁(18-32岁)。左踝20例,右踝26例。运动员及体育爱好者16例,军人15例,学生11例,舞蹈演员4例。前踝撞击综合征37例,后踝撞击综合征9例。关节镜下行前后踝或距骨骨赘磨削,刨削清理增生肥厚的纤维瘢痕和滑膜组织,清除退变剥脱的软骨碎屑。结果术后得到随访41例,失访5例。平均随访3.5年(2.5~7.6年)。46例患者中,37例踝关节疼痛肿胀消失、背伸跖屈活动度正常、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4例踝关节背伸活动轻度受限,活动后肿胀疼痛。踝关节间隙无变窄。根据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川进行疗效评估,优70.7%(29例),良17.1%(7例),可12.2%(5例),优良率87.8%。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痛苦少,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病因及关节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踝关节镜技术治疗的22例前外侧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清理,清除撞击组织,修整损伤的软骨。采用AOFAS评分系统和Meislin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2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镜下发现均存在前外侧踝撞击,撞击物类型:外侧滑膜组织撞击12例,半月板样组织撞击3例,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撕裂撞击3例,距腓前韧带损伤瘢痕组织增生撞击4例。AOFAS评分由术前的(46.27±12.5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5.14±10.20)分,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eislin标准进行疗效评估,优8例,良10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1.82%。[结论]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合征多发生在踝关节反复损伤后,撞击物多为增生瘢痕组织,可合并出现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是诊断和治疗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1病例 患者,男,25岁,因扭伤后右踝关节反复肿痛6个月来院就诊。患者6个月前下楼内翻扭伤后右踝关节反复肿胀疼痛,影响正常行走。查体:右踝关节局限性肿胀,皮色正常,皮温不高,内翻应力实验呈阳性,抽屉及撞击实验呈阳性。应力位X线片显示右外踝关节间隙略增大,未见明显骨折征象。  相似文献   

13.
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50例临床疑似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者行关节镜检查,确诊并行关节镜下清理术者40例.对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率为80%,4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术后优16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85%.结论 踝关节镜对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初步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是踝关节内软组织嵌入(又称撞击组织),随关节活动产生摩擦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局部交锁和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患,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手术逐渐转变为关节镜下完成,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自2005年3月至2008年8月应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9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价肩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20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于肩关节镜下行肩峰成形术,术后采用Neer法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0-25个月,平均15个月,本组患者均未出现关节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关节腔积血等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术前和术后依据Neer评分系统分别为(78.5±3.0)分及(92.0±2.6)分(P〈0.01)。结论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能有效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治疗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治疗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17例,镜下刨削切除撞击组织,修整关节软骨,1例为距骨前外侧软骨Ⅳ度损伤,行软骨下骨微骨折术。结果本组随访12-30个月,应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60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1分(P〈0.05)。术后按Liu等踝关节功能分级标准:0级15例,1级1例,2级1例(即软骨Ⅳ度损伤患者)。结论关节镜辅助治疗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Scranton 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下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关节镜下治疗Scranton 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治疗Scranton 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17例,镜下刨削切除撞击组织,修整关节软骨,1例为距骨前外侧软骨Ⅳ度损伤,行软骨下骨微骨折术.结果 本组随访12~30个月,应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60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1分(P<0.05).术后按Liu等踝关节功能分级标准:0级15例,1级1例,2级1例(即软骨Ⅳ度损伤患者).结论 关节镜辅助治疗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撞击衍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23例关节镜下确诊为踝关节撞击征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治疗,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6~49岁,平均29岁.比较手术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AOFAS平均评分[(81.6±8.1)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54.2±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00).13例患者可恢复至其之前的活动水平;6例患者自诉运动水平稍差,但不影响日常生活;3例患者在步行超过30 min以上时仍可出现踝关节疼痛及肿胀;1例自觉症状与术前无好转.结论 踝关节镜是诊断踝关节撞击征的良好手段,同时也是踝关节撞击征的一种微创治疗对策,可取得较高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2~54岁,平均47岁。右肩10例,左肩5例。Ⅰ度3例,Ⅱ度4例,Ⅲ度8例。术前UCLA评分平均为(18.5±8.2)分。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周疼痛和夜间痛。疼痛弧试验阳性12例,撞击征阳性13例。术前13例行MR检查,5例行肩关节造影。术前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平坦肩峰4例,弧形肩峰5例,钩状肩峰6例。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手术步骤:采用常规后入路做盂肱关节腔检查,排除或治疗肩关节内病变;用刨削打磨器清理切除肩峰下滑囊壁;用钩刀或钬激光切断或部分切除喙肩韧带;用打磨钻切除(或磨平)肩峰前外侧部分;最后探查肩锁关节,磨去骨赘。4例做肩袖修补术。术后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终末随访时的UCLA评分平均为(31.7±6.5)分,其中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和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5,P<0.05)。结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