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健  安永辉  邓鑫 《辽宁中医杂志》2009,(11):2007-2009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是发展至肝硬化可逆转的最后阶段。研究表明,西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缺乏稳定性;近年来,中医药在诊治和研究肝纤维化方面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对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室研究等方面。现通过回顾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研究的历程,展现中医药诊治肝纤维化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索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文献,简要总结中医药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的进展,进而为临床上治疗和研究肝纤维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的肝纤维化防治立足于整体观,强调辨证论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合现代前沿学科深入探索肝纤维化的中医药防治机制,有利于促进肝纤维化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和学术发展。基于"生物力药理学"理论,从肝小叶内生物流体力与中医药调治"气血津液"防治肝纤维化的关系角度出发,立足于生物-化学-力学-功能耦合机制探索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药理机制,是中医学理论与现代前沿科学的有机结合,是将来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镇肝熄风汤临床新用河南4635000新蔡县人民医院吴天强主题词镇肝熄风汤/治疗应用舞蹈病/中医药疗法头痛,血管性/中医药疗法耳聋/中医药疗法镇肝熄风汤是张锡纯的名方之一。用以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内中风症,“其脉弦长有力者”。笔者在临床...  相似文献   

5.
慢性肝病的预后及肝功能恶化程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不断有新的突破。通过总结近5年来中药单味药以及复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调控肝再生是提升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肝脏病证及其相关病证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方法。"生机学说"、"肝主生发"等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创新是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理论基础,"髓生肝"的生理机制、"髓失生肝"的病理机制及"补肾生髓成肝"的疗效机制是中医药调控肝再生的生物学基础,"补肾生髓成肝"治疗肝脏病证的循证医学证据是临床推广应用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掌握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药治疗研究动态,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肝豆状核变性的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分型论治、专病专方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入手,对近年来的有关本病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中医药能明显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和预后,其作用机理主要为促进体内铜排出,减少铜的蓄积,并能抗肝纤维化,保护和促进脑、肝、肾功能恢复。结论: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已成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中医药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肝纤维化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和学术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深入地分析和认识这些问题:即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肝纤维化中医病名归属;从辨证的角度去认识它的中医病因病机;用探索的方法去研究肝纤维化的中医治法方药;以发展的眼光来推动它的中医实验研究,如此可能会更加有利于促进肝纤维化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消肝瘤合剂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肝瘤合剂治疗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观察福建省肿瘤医院(350014)王榕平福建省第一康复中心(350011)王莹主题词肝肿瘤/中医药疗法血瘀/中医药疗法脾气虚/中医药疗法@消肝瘤合剂/治疗应用原发性肝癌(PLC)起病隐匿,进展迅速,生存期短,临床就诊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使用中药疗法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整理患者的结肠镜检查结果以及中药治疗前后的临床病史。结果:50例患者使用中医药疗法后45例患者有明显好转且病情较为稳定,无复发现象。结论:中医药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西医学尚无有效逆转或阻断肝癌前病变的药物或技术,而近年来国内外的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从发生癌变的各个阶段及各个层面对肝癌前病变实施干预,显示出中医药对肝癌前病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但中医药防治肝癌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可有效逆转靶器官损害、且药物毒副作用少,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当前,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文献资料众多,其中最常见从肝辨证施治高血压,本文从参考文献及临床跟师学习中探讨肝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作用,归纳出治疗高血压常见的疏肝、清肝、柔肝、平肝的治肝四法,以期望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路振凯  张利丹  吕健  谢雁鸣 《中草药》2023,54(22):7526-7535
目的 通过系统、多学科的方法对肝爽颗粒治疗肝硬化(肝郁脾虚证)进行多维度价值评估。方法 按照《药品临床证据和价值评估管理指南》标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结合问卷调查、卫生技术评估、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法,利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模型,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中医药特色“6+1”维度对该药治疗肝硬化(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证据和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形成“临床证据和价值评估指数”。结果 基于证据充分性结果和已知风险评价结果,肝爽颗粒安全性等级为B,认为风险可控、安全性较好;基于证据质量评价和证据价值评价结果,提示肝爽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在改善肝硬化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Ⅳ型胶原蛋白方面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P<0.05),有效性等级为A,认为该药有效性好、临床意义大;肝爽颗粒在临床、企业、产业3方面均具有一定创新性,创新性等级为B;根据肝爽颗粒治疗肝硬化的成本-效果结果显示,认为该药经济性较好,经济性等级B;综合医护人员和患者问卷得分情况,适宜性等级为B;与同类药相比,肝爽颗粒价格适中合理,可负担性好,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2636家医院,可及性等级为B;基于中医药特色评定规则,中医药特色等级为B,认为该药中医药特色较为突出。综合“6+1”维度结果,运用CSC V2.0软件计算得出肝爽颗粒治疗肝硬化(肝郁脾虚证)的综合衡量价值为B类。结论 基于肝爽颗粒各维度评价结果及综合评价分数,表明肝爽颗粒临床价值较好,建议进一步开展药效机制研究,提高循证证据质量,充分发挥肝爽颗粒的临床价值优势。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的研究是国内外肝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目前已进入多元化的研究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现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纤维化中医药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成果,提炼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中医药更有效治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杜斌 《西部中医药》2008,21(10):61-62
目的:探讨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现状。方法:对近10年来发表的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方面的论文进行整理、研究。结果:中医药可减轻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促进ECM及胶原纤维的降解。结论:实验研究证明,中药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参阅了近10年来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从病机、治法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向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振翘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振翘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疑难血液病 ,认为再障治疗宜掌握标本缓急 ;注重补肾泻肝 ;扶正不忘祛邪 ;强调整体治疗 ,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肝豆状核变性病中医临床思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疑难病方面有独特别的疗效和优势 ,肝豆状核变性病 (Wilson病 )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疑难病种 ,针对该病中医药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从临床流行病学、病因病机、证候学特征、临床治疗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进一步深化该病的中医药研究  相似文献   

19.
消渴从肝论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俊杰 《中医研究》1997,10(3):12-13
消渴从肝论治初探山西030012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郭俊杰主题词消渴/中医药疗法从肝论治笔者于临床中,多见消渴患者有情志郁怒之病因,病情与肝疏之过与不及有密切关系,故从肝论治,探讨如下。消渴病机责之于肝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与情志...  相似文献   

20.
经过查阅文献汇总并梳理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以为临床应用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汇总分析结果提示,肿瘤相关性抑郁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同时有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相互影响;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肺相关;临床治疗多从肝论治,亦可从心、从痰或从肺论治等,并可运用针刺疗法、穴位贴敷疗法、五音疗法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中医药多元化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