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根据相关古籍文献推断当归道地产区,对当归现代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取文献中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化整合与分析。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结合古籍原文推断道地产区;针对不同产区当归药材制定检索策略,到CNKI检索相关文献,规范整合不同产地当归药材性状特征数据及化学成分相关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当归化学成分含量数据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考证本草古籍共14本、近代典籍1本,提取古近代产区26个,对应现代产地(省)8个,根据产地频次统计结果与古籍原文相关描述推断甘肃、四川为当归道地产区;共检索到性状文献75篇,化学1949篇。归纳道地产区当归药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含量数据多指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甘肃省、云南两省样品质量差异较大,其他产区差异相对较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0.641%,得到各产地当归质量综合评价函数:F=(43.609 × F1+31.137 × F2+15.895 × F3)/90.641。聚类分析结果将6个来源产地的当归药材划分为3类。结论:综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结论:甘肃为当归药材最优产区,四川、云南、湖北次之,河北、陕西产区当归质量不佳。该结果与当归本草考证研究所得道地产区有一致性,可为当归药材的道地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74-977
目的:款冬花药用自《神农本草经》开始就有记载,对其进行本草考证。方法: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现代文献,从其基原考证、产地变迁等方面对款冬花的药用进行考查。结果:款冬花药材的主产区和道地产区曾有较大变迁,款冬花主要产地或道地产区有陕西、山西、河南、甘肃等地。结论:自宋代以来,款冬花的药材品种来源和道地产区与当今用药大致相同,为发掘或扩大药源提供理论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6,(8)
该文通过整理和考证现存本草与历代古籍文献,大致标明甘肃道地药材当归的历代道地产区,并从历史与地理的角度综合分析当归品种和产地混乱问题,考证古代当归道地产区,并为现今当归栽种基地的优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进行本草考证和历史文献考实.方法 查阅历代本草文献结合植物资源普查考证药用菊花产地变迁、栽培技术发展和采收加工变化.结果 宋代以前药用菊花主要使用野生品,宋代以后栽培品逐渐代替野生品,明、清时期形成药用菊花地道产区.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药用菊花道地药材形成.  相似文献   

5.
从史学文献的角度研究知母道地药材,考证不同时代的本草素材和史书资料,对知母道地药材进行研究.通过本草研究,考证了知母道地药材的品种、产地及产地加工方法等形成因素.为知母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更深入地认识、保护和利用知母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6.
目的辽五味为辽宁省道地药材,通过对辽五味道地性及栽培史考证,为五味子药材优质资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翻阅本草书籍及相关本草资料进行本草考证,研究古今本草文献有关内容,对辽五味的道地产区变迁与栽培史情况分析整理。结果确定其产地变迁、栽培史情况。结论一直以来以辽宁所产的辽五味药材质量佳,故为辽宁省的道地药材。自明代开始有栽培记录,近些年来实现大量栽培,栽培地集中在辽宁中东部。  相似文献   

7.
王嘉乐  杨青淑  江媛  尚明越  杨燕  段宝忠 《中草药》2022,53(8):2572-2581
从重楼的本草考证、植物学、药材性状、遗传变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重楼道地性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历代本草所记载的“蚤休”为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var.chinensis(华重楼),各产地质量差异不明显;本草记载的“重楼”为云南重楼P.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滇重楼),其道地产区为西南地区,尤以云南为佳。鉴于植物形态、遗传学和相关文献研究结果,建议将重楼的植物基原的中文学名修订为滇重楼和华重楼;不同产地的滇重楼及华重楼在皂苷成分、脂溶性成分、氨基酸、无机元素含量和遗传上均显示出一定的差异,重楼药材质量受产地和种质的影响较大,筛选优质重楼品种并在适宜产区规范栽培,是实现重楼品质稳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芩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  郝近大 《中药材》2008,31(10):1584-1585
目的:通过对黄芩的本草考证,明确黄芩药材品种来源和道地产区,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依据。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结合现代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考证出黄芩原药用植物有多种,但今用正品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一直是药用主流;黄芩道地产区不是很明显,产地遍及除华南以外的全国多数省区。结论:历代黄芩的药材品种来源和道地产区与今用药大致相同,可作为扩大发掘或扩大药源的理论依据和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道地、非道地黄芩的化学成分差异,研究产地、生长方式(野生栽培)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为黄芩道地药材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不同产地及生长方式的黄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采用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成分组峰面积模式对指纹谱数据进行评价. 结果: 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指纹谱轮廓特征明显不同.现代道地产区河北承德的黄芩指纹谱除内蒙古赤峰(现代非道地产区)的样品指纹谱特征与其相似外明显区别于其他产地;古代本草上所记载的黄芩产区甘肃庆阳,陕西延安,山东临沂,山西长治、晋中的黄芩样品化学特征相似;现代非道地产区甘肃定西、陇南,陕西商洛的黄芩药材指纹谱特征相似;野生黄芩的阿替苷含量高于栽培黄芩. 结论: 利用指纹图谱轮廓特征可对道地与非道地黄芩药材进行鉴别区分,该研究结果可为黄芩药材质量控制,以及道地与非道地黄芩药材的药性药效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金银花药材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相关性。方法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电直读光谱仪对金银花 4个道地产地和 1个非道地产地的土壤进行了元素和有机质分析 ;对以上 5个产地的药材进行了连续 3年的动态采样 ,并用HPLC法对各产地药材中主成分绿原酸和 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 ;对金银花产地的气象资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对金银花中主成分的含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以探求影响其有效成分积累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 :4个道地产地在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气候区划等方面具有共性 ;道地和非道地产地金银花药材中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形成、积累与生态条件密切相关 ,如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的绿原酸和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悬殊 ,道地产区药材的含量远高于非道地产区药材的含量 ,提示我们只有深入研究二者的相关性 ,才能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河南和山东金银花主产地在地理位置、土壤和气候等方面的相似性 ,可能是道地药材质优的重要原因 ;结合金银花中主成分的动态积累分析 ,综合道地和非道地产地的土壤和气候等信息 ,推断在生态因子中 ,土壤可能不是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决定因子 ,而日照时数可能是其有效成分子的决定因子 ;为寻求道地药材的形成本质及建立其质量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