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果甘草根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琳  常波  张琦  杨帆  杜伟 《中草药》2018,49(20):4780-4784
目的研究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光果甘草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异黄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光甘草素T(1)、光甘草定(2)、glyasperin C(3)、甘草西定(4)、异甘草黄酮醇(5)、甘草异黄酮A(6)、甘草异黄酮B(7)、半甘草异黄酮B(8)、芒柄花素(9)、甘草素(10)。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异黄烷类化合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青  苗文娟  向诚  果德安  叶敏 《中草药》2012,43(10):1886-1890
目的 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RP-HPLC等技术对乌拉尔甘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二甲基甘草黄酮醇(1)、甘草宁Ⅰ(2)、甘草香豆酮(3)、8-甲雷杜辛(4)、2'-hydroxyisolupalbigenin(5)、异驴食草酚(6)、去氢粗毛甘草素D(7)、glycyrin (8)、甘草酚(9)、刺甘草查耳酮(10)、甘草查耳酮B (11)、isoangustoneA(12)、甘草宁G(13)、5,7,4’-三羟基-6,8-二异戊烯基异黄酮(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王海强  刘一宁  陆晓燕  王书芳 《中草药》2016,47(23):4155-4159
目的研究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ODS、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LC-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从甘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苷(1)、芹糖甘草苷(2)、异甘草苷(3)、芹糖异甘草苷(4)、sophoraisoflavone A(5)、粗毛甘草素F(6)、光甘草酮(7)、光甘草定(8)、甘草黄酮醇(9)和粗毛甘草素D(10)。结论化合物1、3、5、6、8和9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6和9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分泌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5,(11)
目的研究甘草药渣中黄酮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其资源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甘草药渣提取液中的黄酮成分采用硅胶、C18中压反相柱色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然后其抗氧化活性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及酪氨酸酶抑制实验来测定。结果从中分离鉴定出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甘草查尔酮甲(1)、异甘草素(2)、甘草黄酮C(3)、甘草黄酮(4)、甘草异黄酮乙(5)、光甘草酮(6)、甘草素(7)、半甘草异黄酮B(8)、甘草异黄酮甲(9)、芒柄花素(10)。其中,化合物1、2、5、6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相对较强,IC50分别为27.9、61.0、18.2、26.0μg/m L;化合物1~3能较显著地抑制酪氨酸酶,IC50分别为60.3、4.9、54.9μg/m L。结论甘草药渣中仍含有多种具抗氧化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应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向槿  阮长磊  刘丹  戴豫宛  李红钢  方进波 《中草药》2020,51(5):1183-1189
目的研究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鹿藿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igmoidin E(1)、lupinifolin(2)、precatorin B(3)、木豆酮(4)、槐花多糖B(5)、5,3′-二羟基-4′-甲氧基-5′-γ,γ-二甲基烯丙基-2″,2″-二甲基吡喃并[5,6:6,7]异黄烷酮(6)、染料木素(7)、甘草异黄酮A(8)、erylatissin B(9)、neo-bavaisoflavone(10)、羽扇豆醇(11)、桦木醛(12)、穿贝海绵甾醇(13)。化合物1~10均为含异戊烯基的黄酮类,其中化合物1、2为二氢黄酮、3~6为二氢异黄酮、7~10为异黄酮。化合物11~12为羽扇豆烷型三萜,化合物13为甾醇类。结论化合物1、5~6、8~10、12、13均为首次从鹿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华桑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桑科植物华桑Morus cathayana茎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采用波谱和化学等方法鉴定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粗毛甘草素F(glyasperin F,1)、broussoflavonol F(2)、胡枝子黄烷酮C(lespe-dezaflavanone C,3)、异甘草黄酮醇(4)、桑根醇B(sanggenol B,5)、sanggenol L(6)、sanggenol D(7)、sanggenol G(8)、sanggenol A(9)、二氢槲皮素(10)、槲皮素(11)。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4~6和9对5种人癌细胞表现出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0.41~7.2μg/mL。  相似文献   

7.
膜荚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李延勋  栗章彭  颜世利  苏艳芳 《中草药》2017,48(13):2601-2607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膜荚黄芪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包括14个黄酮类化合物:2′-methoxyisoliquiritigenin(1)、刺甘草查耳酮(2)、甘草查耳酮B(3)、3′,4′,7-trihydroxyflavone(4)、4′,7-dihydroxyflavone(5)、3′,7,8-trihydroxy-4′-methoxyisoflavone(6)、毛蕊异黄酮(8)、芒柄花素(9)、2′,4,4′-trihydroxychalcone(10)、pendulone(11)、liquiritigenin(12)、pratensein(13)、毛蕊异黄酮苷(14)、芒柄花苷(15),8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黄芪甲苷(16)、cyclocanthoside E(17)、异黄芪皂苷II(18)、黄芪皂苷II(19)、黄芪皂苷III(20)、异黄芪皂苷I(21)、brachyoside B(22)、cycloaraloside A(23)及1个苯丙酸类化合物:4-hydroxycinnamic acid(7)。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ODS柱等分离手段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NM R和M S等光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光甘草酮(g labrone,Ⅰ)、芒柄花素(form ononetin,Ⅱ)、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 ic ac id,Ⅲ)、甘草查尔酮A(lic-ocha lcone A,Ⅳ)、6,7-二羟基香豆素(6,7-d ihydroxy coum arin,Ⅴ)、甘草黄酮A(licoflavone A,Ⅵ)、美迪紫檀素-3-O-葡萄糖苷(m ed icarp in-3-O-g lucos ide,Ⅶ)、芒柄花苷(onon in,Ⅷ)、甘草素-4′-芹菜糖苷(liqu iritigen in-ap iosy l(1-2)-g lucos ide,Ⅸ)、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糖苷(licuras ide,Ⅹ)。结论其中化合物Ⅲ、Ⅴ为本属植物首次分得,化合物Ⅰ为本种植物首次分得,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栽培甘草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甘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耿  黄绮韵  张甜  梅玉丹  唐曦阳  孟鹤  于洋  戴毅  姚新生 《中草药》2019,50(21):5187-5192
目的研究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20大孔树脂、硅胶、ODS、凝胶等多种柱色谱,结合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甘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6,7-三羟基-2′-甲氧基查耳酮(1)、3′,4′,5,7-四羟基-8-(3-羟基-3-甲基丁基)-异黄酮(2)、异甘草素(3)、异甘草苷(4)、刺甘草查耳酮(5)香豌豆酚(6)、芒柄花苷(7)、2(S)-3′,5′,7-三羟基二氢黄酮(8)、南酸枣苷(9)、4′,7-二羟基黄酮(10)。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异甘草查耳酮B和甘草异黄酮G,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根中异戊烯基黄酮类成分。方法乌拉尔甘草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5个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西定(1)、ulexone A(2)、sophoronol A(3)、lupalbigenin(4)、8?prenylluteone(5)、isoderrone(6)、1?methoxy?phaseollin(7)、甘草利酮(8)、glyurallin A(9)、甘草酚(10)、光甘草素(11)、gancaonin F(12)、1?phaseollinisoflavan(13)、gancaonin G(14)、licoisoflavanone C(15)。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甘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