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心肾相交理论体系为研究基础,从理论渊源、机制研究等角度,分析刘持年教授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经验。刘教授认为心肾不交型失眠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衰,身体功能退化、脾胃衰弱、操劳过度或者外感寒邪伤及阳气等原因导致。从心不交肾、肾不交心、心肾两不交三个角度完善了心肾不交导致失眠的理论。针对三种证型,刘教授临证常以六味地黄丸、苓桂术甘汤及乌梅丸为底方加减化裁,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失眠病因病机复杂,基于《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从脾胃探析失眠病机,认为神魂失养、痰湿阻滞、营卫失调、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均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床应用健脾养血、安神舍魂,燥湿运脾、化痰理气,健脾益气、调和营卫,调畅脾胃、交通心肾方法,从调理脾胃出发治疗失眠,为临床论治失眠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代医家论述、病因病机、临床治疗三方面探讨失眠从脾胃论治。认为脾胃化源不足,气血亏虚、脾胃气化不利,心肾不交,脾虚痰火内生,上扰心神及饮食积滞胃腑,胃气上逆均可导致失眠。临证分别采用健脾益气养血、化痰清热、交通心肾、和胃安眠之法,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从"心肾相交"理论来阐述人体正常睡眠的机理,并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肾不交"来论述失眠的不同类型,进而讨论"心肾不交"在失眠的辨证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佛手养心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佛手养心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佛手养心汤治疗7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4.29%。结论:佛手养心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心肾不交型失眠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失眠类型,其主要表现为心悸多梦、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一系列阴虚症状,困扰着较大一部分失眠患者。从传统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及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入手,介绍近几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5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种泰 《四川中医》2006,24(2):103-10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心肾不交型失眠采用刺五加注射液予安眠2、少海、然谷穴位注射治疗。结果:经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痊愈32例(58.2%),总有效率为94.5%。结论:刺五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底按摩配合交泰丸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围绝经期妇女心肾不交型失眠妇女作为观察对象,给予足底按摩配合中药治疗,选择19例围绝经期妇女心肾不交型失眠妇女作为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按摩配合中药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安寐交泰汤治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失眠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给予安寐交泰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有效率为79.5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寐交泰汤治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失眠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整理近10年来的穴位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研究文献,深入分析,并归纳总结,为穴位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心肾相交是中医睡眠理论当中重要环节.心肾不交导致失眠多归责于心与肾之间的阴阳关系失常,但又以三焦的通畅及中焦脾胃正常运化为前提.三焦为心肾水火相交的道路,脾胃对于心肾相交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居于人体气机的中枢地位及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2方面.故临证关注心火肾水的同时,需详细审查三焦、脾胃、气血,以达到整体调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更年期方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运用自拟更年期方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阿普唑仑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年期方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介绍贾春生教授治疗失眠三则病案,分别为肝胆郁火、亢阳扰神型,心肾不交偏肾阴亏虚型,肝郁化火、脾胃不足型。展示不同病机下贾春生教授灵活多变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为临床医师治疗失眠提供治疗经验和方法的借鉴,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方法,观察乌灵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31例)病人的临床疗效,并与阿普唑仑片对照组(31例)比较疗效,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有效率为61.29%;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灵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有关于失眠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丰富,阅读文献发现目前关于中医治疗失眠的系统评价主要是从某个方剂或中成药、从不同证型、从中医外治法共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暂无从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进行系统评价的文献报道,文章对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进行荟萃分析,探索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11篇,共涉及患者820例。对数据分别采用临床总体有效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进行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9篇文献在中医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总体有效率方面[RR=1.16,95%CI(1.08,1.24),P <0.000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篇文献在中医证候评分方面[MD=-4.91,95%CI(-6.62,-3.56),P <0.000 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篇文献在降低匹兹堡睡眠指...  相似文献   

16.
姜竹成 《四川中医》2006,24(7):62-63
目的:从临床研究角度探讨天王补心合剂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作用。方法:将47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天王补心合剂观察组27例和安神补脑液对照组20例,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结果:天王补心合剂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达92.59%,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天王补心合剂是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有效药。  相似文献   

17.
张颢龄  张广德 《环球中医药》2020,13(9):1565-1567
“心肾不交”是指心肾之间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状态被破坏,其病理特征包括:水火不济,精神失调,君火不明、相火失位。魏子孝教授常运用心肾不交理论治疗临床多种常见疾病如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获良效。他认为心肾为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治疗上须遵从“心肾相依”的辨治原则,抓住主症,调整一脏为主,不必赘用药味。同时,既要注重心、肾之间整体阴阳的宏观调整,又不可忽视其二者内部的阴阳盛衰变化,亦不能忽视心肾两脏与他脏的联系,中焦脾胃的运化功能与肝的疏泄功能可直接影响到上下水火的交通,在脾者应调理脾胃,破除中焦阴霾以利心肾交通,在肝者应和肝养血,滋水涵木以助心肾交通,临证时须整体把握,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俞募配穴法埋线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方法将6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俞募配穴法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俞募配穴法埋线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李铮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78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病证之一,严重者可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失眠的病因较复杂,历代医家多从心肾不交、气血失养、脾胃失和等人手治疗.但是近些年从临床上来看,精神情志刺激引起失眠者亦不少见.宋乃光老师从肝气怫逆、胆失冲和治疗顽固性失眠,往往较之安神养心为主效果更佳,现举以下3则医案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20.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伤则气血生化不足,常影响及心,心神不安而出现失眠、多梦。所以应采用健脾和胃为主的方法,使脾胃健运,气血得生,津液渐复,心神得以濡养而失眠得以治愈。而且脾胃居中,斡旋上下。若脾胃失运,不能升清降浊,则心肾之气不得中州之助,便水火既济之功受阻,致阴阳不交,阳不入阴而失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