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次对黑水城出土的三则西夏文治恶疮医方进行破译、考校,并将这三则医方命名为"不知名治疮方""治黑疮方""治一切恶疮方",所用药物均为外用方药,这三则医方应为西夏民间所流行的经验医方,具有西夏本土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首次对黑水城出土的三则西夏文治疡医方进行破译、考校,认为这三则医方为"治一切恶疮方""治干湿疥疮方""治玉茎上生疮方",此三方用药均为外用药物治疗,其性质应属于西夏民间偏验方,所治疗疾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其撰者应为西夏民间医家,在少数民族医学史及中医文献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首次对黑水城出土的二则西夏文医方进行破译、考校,并将此二则医方拟名为"治妇人产后恶露不净方""治妇人产后渴不止方",这两则医方用药简单,只有一味药物,此方民间偏方色彩浓厚,应为西夏党项族治疗妇人产后疾病的民间医方。  相似文献   

4.
通过黑水城出土的两则西夏治妇科病方,探讨了西夏民族的医学理论与中原医药文化的交流及相互影响。对"治妇人心痛方"和"治妇人血风病方"两则医方进行整理、破译与释读,并从病因病机、组方遣药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这两则医方地域色彩明确,属于偏验方性质,应为西夏本土民间医家抄录而成。可以确定,西夏医学理论多借鉴中原医学理论,其医学水平远远低于中原医学水平,反映了中原医学文化对周边民族医学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破译黑水城出土的二则西夏文治杂病医方,探讨西夏民族医学的发展概况及与中原医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方法]对出土的黑水城西夏文"治男女体内结块不能吞咽食物方""治男女大便不通方"两则杂病医方进行西夏文字整理、破译、释读,并结合中原医学相关理论,从病因病机、组方遣药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此二则西夏文治杂病医方具有西夏民间色彩,当为西夏民间医家所撰。[结论]西夏医学的医理多遵从中原医学理论,但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西北民族特色,中原医学文化对周边民族医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黑水城出土的五则西夏文药方进行了翻译、释读与考校,认为此系列药方应为治疗眼疾之方。第一方为通利膏;第二方为治经年风红眼疮方;第三方五倍丸;第四方为治疗眼红病之洗方;第五方为治眼红、眼白布满血丝,冷热流泪,不能视物方。此组西夏文医方所依据的底本可能为某种已佚汉文医籍。  相似文献   

7.
俄藏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医学文献中有7首治痢方药,借助《文海》、《同音》、《番汉合时掌中珠》等西夏文工具书,利用古代汉语知识,结合传世医学文献,对7首治痢方药进行破译、注释及方源考证,得知西夏文治痢7方,基本均系宋代传人西夏国的中原医方,西夏医家或者原方原药照用,或者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化裁使用,如加入当地常用食物番糖、乳酪等.关于用法、用量,或者因袭原方,或者根据西夏国民族饮食习俗特点稍作改动.  相似文献   

8.
〈医方集解〉祛风之剂中,汪昂对于风证的病因病机、辨治用药有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体现在详析祛风方理、祛风方列正附、分述治风痛风等几方面.祛风之剂囊括了治痹诸方,而以外风内中、内风自生为主.选方用药体现了汪氏治风而不专用祛风之药的特色,对后世组方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0册所载编号为ИHB.NO.4384的医方计9页,其中第7页和第4页缀合后为一完整医方.此医方原无方名,其药物组成为川乌头、苍术、茴香.经核查汉文医籍,此医方应定名“三仙丹”,其来源可上溯至《陈氏经验方》.《陈氏经验方》已佚,但从其他医籍引文来看,其行文平铺直叙,与这则西夏文医方所用的歌诀形式不同.故,这则西夏文医方所依据的文本,很有可能为“淳祐”之后的某种汉文医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对黑水城出土的一则西夏文药方进行翻译、释读与考校,认为此西夏文药方为“治大人小儿等口疮之方”.组方为“白矾、乳香、麝香”.此西夏文药方所依据的底本应为某种已佚汉文医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