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治。 方法 选择 2016—2017年在我社区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0例,以2016年1—6月45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7年1—6月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治疗护理与健康教育及随访,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模式。比较二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再就医次数、再入院次数。结果 观察组随访期间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再就医次数、再入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PEF%、FEV1%)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能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对改善患儿的肺功能,降低哮喘急性发作、再就医、再入院次数有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频次及再入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6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5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社区管理,给予观察组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支气管哮喘发作频次和再入院次数,比较两组入选时和随访6个月后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再入院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时,两组患儿PEF%、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PEF%、FEV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患儿支气管哮喘发病频次和再入院次数,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护理模式在变应性鼻炎儿童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98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儿接受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宣教。比较两组患儿干预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再就医次数、遗忘用药次数和延误学业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再就医次数、遗忘用药次数、延误学业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医院-社区联动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变应性鼻炎患儿自护能力,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在学龄期哮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学龄期哮喘患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指导.观察组应用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社会心理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及自我管理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而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AQLQ)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学龄期哮喘患儿疾病管理能力,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学龄前哮喘患儿家庭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的哮喘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儿肺部功能变化情况、随访期哮喘复发情况和就医情况、哮喘发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FEV1%较出院前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两组患儿PEF%、FEV1%均显著高于出院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就医次数、住院次数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相比,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且喘息、哮鸣、咳嗽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促进哮喘患儿肺功能的恢复,减轻患儿焦虑情绪,减少哮喘复发和就医次数,缓解复发症状,值得在哮喘患儿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秦小丽 《全科护理》2023,(30):4271-4274
目的:探讨“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在哮喘出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哮喘出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6月—12月哮喘出院的48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电话随访;2022年1月—6月哮喘出院的48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遵医行为、哮喘症状控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儿遵医行为总评分、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及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互联网+”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哮喘患儿遵医行为,有助于患儿病情控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向娜  乐红叶  庄珊珊 《妇幼护理》2022,2(4):940-942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减少患儿急性发作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接诊的 90 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 健康教育。分析对比两组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再住院次数、急性发作次数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 SGRQ 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住院次数、急性发作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 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哮喘患儿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急性发作及住院次数,改善肺功能与 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彭英 《妇幼护理》2022,2(1):142-145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生活质量及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至2021年0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院内护理,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增加给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时生活质量(以PAQLQ量表评价)及急性哮喘发作频率、哮喘控制情况(以ACT量表评价)、肺功能指标、患儿家属健康常识掌握水平差异,并比较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内再入院率。结果:出院时,两组患儿PAQLQ量表各项目评分、急性哮喘发作频率、ACT评分、肺功能指标、患儿家属健康常识掌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PAQLQ量表各项目评分、ACT评分、患儿家属健康常识掌握率高于参照组,急性哮喘发作频率低于参照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再入院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能够提高疾病控制水平与患儿家属对健康常识的掌握水平,也能够促进患儿肺功能改善,提高患儿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延续护理的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莉  苏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7):2514-2515
目的探讨在学龄前哮喘儿童家庭护理中通过气质类型结合社会生活能力分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2例学龄前哮喘患儿,并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则根据气质类型和社会生活能力综合评分进行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急性发作、就医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急性发作(2.28±0.42)次、住院(1.10±0.22)次、急诊就医(1.73±0.35)次和对照组患儿急性发作(3.54±0.33)次、住院(1.93±0.34)次、急诊就医(3.06±0.54)次相比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随访1年的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AQLQ)评分、PEF%、FEV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前哮喘儿童家庭护理中通过气质类型结合社会生活能力分级护理的效果明显,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和就医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和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应用到哮喘患儿的家庭整理护理中, 观察其在患儿病情控制、主要照顾者不良情绪改善和家庭功能改变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历史对照研究。以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科治疗的148组患儿家庭为对照组, 以2021年1—7月入院治疗的122组患儿家庭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护理与延续护理方案, 观察组实施哮喘家庭感恩拓延-建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 采用儿童哮喘控制问卷评估两组的哮喘控制状况, 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评估主要照顾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个月的抑郁、焦虑、压力状况, 采用家庭功能量表评估家庭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复发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 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儿童哮喘控制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 观察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和压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 观察组患儿家庭在沟通与情感介入维度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出院6个月后, 观察组患儿家庭在家庭功能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情缓解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并随访观察治疗后1年内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哮喘缓解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及PEF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取循证护理模式,有助于患儿的病情控制及减少发作,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在非重症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非重症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和FCC管理。比较护理干预期间内两组病人哮喘发作情况、生活质量问卷(PAQLQ)评分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患儿的中重度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6个月和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PAQLQ各领域得分和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控制非重症哮喘患儿的哮喘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是哮喘儿童健康管理的有效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性护理照护模式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医院信息工程科搭建延续性护理服务平台,利用该平台将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性护理照护模式应用于COPD患者.比较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患者与接受常规出院护理(对照组)患者的自我管理量表得分及出院后6个月的再入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ACT反馈的延续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哮喘发作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ACT反馈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哮喘发作次数、再入院次数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试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值流速、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6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再入院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ACT反馈的延续性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应用,能显著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马相敏 《当代护士》2021,28(6):103-105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改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预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学龄期哮喘患儿共110例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患儿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症状缓解并出院.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的肺功能,并在出院6个月后进行哮喘控制和治疗依从性评价.结果 两组出院6个月后的肺功能均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肺功能优于同时期对照组,哮喘控制率和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出院随访的基础上,为学龄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提供延续护理,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肺功能,促进哮喘症状控制,提高治疗依从性,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8例,依据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等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CD3+、CD4+、CD8+均升高,CD4+/CD8+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给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指标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TNF-α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1月至8月,分别采用CLIA法、R/A法测定43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总IgE水平、TNF—α水平,并与41例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支气管哮喘患儿经治疗后症状体征缓解,跟踪随访8个月,记录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及严重程度。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总IgE、TNF-α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72、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IgE水平越高,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越多,呈正相关(r=0.502,P〈0.01);血清TNF-α水平越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程度越重(r=0.484,P〈0.01),平均发作程度(8个月内)越重(r=0.458,P〈0.01),分别统计呈正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总IgE、TNF-α水平升高,且与其预后有相关性:血清总IgE水平越高,急性发作次数越多;血清TNF-α水平越高,发作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管理方案在学龄前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住院治疗的哮喘患儿中随机抽取50例做为观察组,从同期住院的患儿中按照1:1的比例为观察组选择配对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护理管理方案的干预,追踪随访1年,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年后,观察组家长疾病知识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急性发作次数、急诊就医次数、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儿科生命质量问卷(PAQLQ)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管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哮喘发作频次,减轻患儿痛苦,改善预后提高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规范化哮喘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015年1月—3月168例门诊收治的哮喘患儿为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以2016年1月—3月206例门诊哮喘患儿为干预组,实施规范化哮喘教育。评价2组患儿6个月后哮喘控制水平,对比2组患儿哮喘控制测试(C-ACT)、峰值呼气流速(PEF)、呼出气NO测定(Fe NO)、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V_1%),以及随访期间2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以及住院次数。结果干预组患儿哮喘控制比例59.7%(123/206),高于对照组的14.9%(25/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后干预组患儿C-ACT评分、FEFV_1%高于对照组哮喘患儿,FeNO低于对照组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于干预后6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规范化哮喘教育,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提高哮喘病情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遵医行为(戒烟戒酒、规律运动、按时用药、合理作息、科学膳食、自我监测)率、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CCU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0例PCI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随访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模式,6个月后对比两组心功能、Fugl-meyer评分、遵医行为率、再入院率差异。结果:观察组的遵医行为率、再入院率以及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Fugl-mey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提升PCI术后患者心功能与运动能力、纠正不遵医行为、降低再入院风险,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